..续本文上一页禁地赞叹:“善哉世尊!释迦持箭因惧死而得世尊的教化,并获得圣果!”世尊告曰:“比丘众,不仅是今生他畏惧死亡,我护持他七天,以前也如是。汝等谛听:早在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小商人,喜欢布施。因他财富不足,便打算去海里取回珍宝以便广行布施积累资粮。果然,他去海中取宝成功地回来了,作了广大的布施。一天,迦叶佛观知他寿命很短为使他生起出离心,就告诸比丘:某某商主寿命仅剩七日。这话如手捏芝麻油一样,很快传到了这位商主那里,他生起了很大的恐惧,即往迦叶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后他去世升天了。诸比丘,当时的那位商主即今释迦持箭。当时,他也是畏惧死亡而去迦叶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后去世升天的,今生亦如是”世尊如是宣说已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70) 婆罗门儿子
——供塔生喜 善辩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附近有一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与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施主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幼年时期,他便开始学习文字和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学问,且已通达无碍。十六岁时,他已精通一切论典,具足智慧辩才,到处辩论,许多婆罗门都败在他的手下。这样,他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生大傲慢(Atimana):现在世间的人能与我相提并论的都找不到,更何况胜过我的。他常常恃才欺人或者蔑视其他的婆罗门。后来,这些婆罗门实在无法忍受,心想:只有沙门果达玛能调伏他,或许因见到世尊他会出家的,就不会给再我们带来很多痛苦。之后,他们就告诉婆罗门的儿子说:“现在世上有位释迦牟尼佛,他遍知一切,辩才无碍,身相庄严,慈悲无量,你不要自以为世上无人能及于你,无论辩才、智慧、相貌、慈悲等哪一方面,你跟世尊相比,简直是百分、千分、百千万分所不及其一的,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婆罗门儿子听到这番话后,很想亲见世尊,一睹世尊的风貌。后来,他就去见世尊,在很远的地方,他就遥见世尊的三十二相,身色金黄闪闪发光,他不由自主地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这个喜悦非十二年的禅悦所能及。此时,他心想:身相自然我是不及于世尊的,但智慧辩才方面不一定不及于世尊。他为了观察世尊是否有大彻大悟的智慧,准备了一些问题想去试一下世尊。世尊知道他起骄慢之心,还是悲怜地摄受了他,和颜悦色跟他交谈了很长时间,知道他心存疑难,便一一为他解答了。此时的婆罗门儿子对世尊的慈悲、智慧、辩才钦佩得五体投地,不存在丝毫的慢心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在世尊前祈求:“请佛陀及僧众能纳受我七天的供养。”世尊默许了。他恭敬顶礼而返回自家,准备一些饮食。待准备好后,他再亲迎佛陀及僧众,依次入座,亲自供养佛陀及僧众,供养圆满后,他对僧众一一供养了僧衣(Kasaya),并供养了世尊一件无价妙衣。他于佛前求法,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又经父母同意,于世尊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净戒。世尊乐意地摄受了他,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为他授了比丘戒、纳受戒体后,他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婆罗门儿子以何善业,生于富贵之家,年且尚幼,已精通一切论典,胜服一切辩论家?又以何因缘对佛生欢喜心,在佛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因缘。是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度化众生事业圆满后,显现涅槃。当时的直智国王为迦叶佛建一座方圆一由旬的宝塔(Cetiya),塔圆满后,准备举行一个大法会。国王宣布:鹿野苑所有的公民必须参加法会,若有不参加者,将没收其全部财产。此令一颁布,国王手下一位对佛法毫无信心的大臣,更加生嗔心,坚决不去参加。国王也知道这个大臣不愿参加,也生大嗔恨心,生气地说:“如果这个大臣不来参加法会,不管怎样,一定没收他的财产。”国王的儿子听了这话,因他与大臣的儿子关系非常密切,便秘密地告诉大臣的儿子:“你最好劝你的父亲去参加法会,国王已发怒,不去肯定没收你家的财产。”大臣的儿子就劝告他父亲。父子俩人一同去了经堂,见到川流不息的人群纷纷供养佛塔,大臣的儿子顿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作了大量的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身相庄严,精通一切论典,胜服一切辩论家;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的因,在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这样发愿之后,因不小心被人群挤倒在地上踩死了。因他沉浸在对佛欢喜心或信心中死去的,故立刻升天了。新升的天人用三观察知道自己是从人间来,现在升在天界,是因对迦叶佛塔生欢喜心及供养佛塔故。他晓知这些后,觉得佛对他的恩德很大,便立刻身着天人各种佩带服饰,手持青莲、白莲、曼陀罗花等各种鲜花到佛塔前礼谢。此时他的父亲已把儿子的遗体收好,悲恸不已。天人见自己的父亲抱着自己的尸体悲恸痛哭,于是上前安慰道:“您何必如此悲痛?”婆罗门大臣问:“你是谁呀?”“我是您的的儿子。”“你现在转生哪里去了?”“转升天界了。”“为何升天?”“因在世时供养佛塔,对佛塔欢喜供养故。”接着儿子又嘱咐他:“您以后好好供养佛塔,将对您生生世世有很大利益的。”听到升天儿子的劝慰,大臣便舍弃了自己原有的邪见,立刻对佛塔生起了欢喜心,并作了大量的供养,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具足,依于儿子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之因。当时的婆罗门父子即今婆罗门父子,因其愿力今成熟故,婆罗门今生令我欢喜,婆罗门儿子在我教下,灭尽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对诸比丘宣说毕,诸比丘欢喜听闻,作礼而去。
(71) 狐 狸
——恶骂罗汉 报食粪便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位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后娶妻共同生活,不久妻子怀孕了,自怀孕起,妻子的浑身上下充满臭气,还经常想食大便饮小便。她把这些都如实地告诉了丈夫,施主听了很痛苦,怀疑妻子是否着魔了。便找了相士作观察,相士仔细观察后告诉他:“你的妻子没什么,只是因为胎儿的业力显现而如此异常,等婴儿出生了,便会恢复如初的。”施主放心地回去了。到家里专门用各种香水涂撒在妻子身上,但毫不起作用,臭气如故。他又担心妻子会饮食粪便(Uccara),便专门派一些人天天看护着她。艰难的九个月过去了,一个浑身沾满粪便的孩子降生了。他们虽然把孩子洗得干干净净,但仍是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忍闻,想尽了各种办法,不起丝毫作用。孩子的母亲一切恢复正常了。他们为孩子举行了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喂养着。长到自己能行走时,便自找一些不净粪食用,还涂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劝阻他也不起作用。等他稍大一些,父母就把他交给堪布学习文字,堪布也是束手无策无法阻止,这孩子经常食不净粪,喝不净水,常处不净粪池中。他的父母对于他的怪癖很觉痛苦。自叹:“真不知前世造了什么业,生下这样的孩子?”再过一些时间,他们确实都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舍弃了,堪布也舍弃了他。被舍弃的这个孩子索性去粪便池里吃住,很多人看到后都一一传开了,人们都觉得这个孩子象狐狸一样天天食不净粪,所以人们都称他狐狸。狐狸天天住在不净粪池里,吃喝大小便。久而久之,有一个外道本师作儿雪,看见了狐狸天天吃不净粪,他想:我的教派苦行者是吃牛粪的,能吃牛粪是最好的,而这个狐狸能吃不净粪,可能境界更高,应该想摄受他,如果他能在我面前出家,可能会增长很多很多的功德。就专门去狐狸那里,他问:“你是修行的境界到了食不净粪,还是本身就习惯吃不净粪了?”狐狸说:“这些我不懂,不过饮食粪便,我自小至今都喜欢贪食这些。”
当时,外道本师在狐狸前,称赞他如此行为,境界非常高。并说:“如果你能在我面前出家,会增长很大的福报。”狐狸答应说:“如果您这么高兴,我就按您所说的那样作。”于是就跟着外道本师去了他们的经堂,外道本师把他头发一根一根地全部拔掉,交给他一个孔雀翎作的扫把和一个碗,并对他传了一些吃不净粪的教言,鼓励他以此行持修本尊。就这样,这个可怜的孩子仍然再回到不净粪池里生活。在舍卫城四周有五百食不净粪的饿鬼(Peta)常在夜深人静时去很多不净粪池索取饮食。一天,它们来到了狐狸所住的不净粪池里,一边饮食一边互语。狐狸只能听见到它们的声音而见不到其身形。没过几天,他的外道本师来询问狐狸:“狐狸呀,你近几天本尊修得如何?有什么境界?”狐狸说:“我不懂什么境界不境界的。”外道本师进一步对他说:“譬如听到了声音没有?或看到什么身相没有?”狐狸说:“只听到一些嗡嗡……的声音,不知是什么,也没见到身相。”外道本师满意地告诉他:“你现在修本尊有很大的进步,如果再继续修下去,以后肯定会亲见本尊的。”外道本师因他自己也没有见本尊的验相,却又蒙混地对狐狸“教导”一番便回去了。那五百饿鬼想:我们是造了恶业,今生才受如此的痛苦,而这个孩子肯定也是前世造了很大的恶业,才感得和我们一样受如此的痛苦,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身相显出来,让他看一看。以后的深夜它们来时便把各自的…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