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禁地贊歎:“善哉世尊!釋迦持箭因懼死而得世尊的教化,並獲得聖果!”世尊告曰:“比丘衆,不僅是今生他畏懼死亡,我護持他七天,以前也如是。汝等谛聽:早在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小商人,喜歡布施。因他財富不足,便打算去海裏取回珍寶以便廣行布施積累資糧。果然,他去海中取寶成功地回來了,作了廣大的布施。一天,迦葉佛觀知他壽命很短爲使他生起出離心,就告諸比丘:某某商主壽命僅剩七日。這話如手捏芝麻油一樣,很快傳到了這位商主那裏,他生起了很大的恐懼,即往迦葉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後他去世升天了。諸比丘,當時的那位商主即今釋迦持箭。當時,他也是畏懼死亡而去迦葉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後去世升天的,今生亦如是”世尊如是宣說已畢,諸比丘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70) 婆羅門兒子
——供塔生喜 善辯證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附近有一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與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施主夫婦爲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著。幼年時期,他便開始學習文字和婆羅門行爲等十八種學問,且已通達無礙。十六歲時,他已精通一切論典,具足智慧辯才,到處辯論,許多婆羅門都敗在他的手下。這樣,他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生大傲慢(Atimana):現在世間的人能與我相提並論的都找不到,更何況勝過我的。他常常恃才欺人或者蔑視其他的婆羅門。後來,這些婆羅門實在無法忍受,心想:只有沙門果達瑪能調伏他,或許因見到世尊他會出家的,就不會給再我們帶來很多痛苦。之後,他們就告訴婆羅門的兒子說:“現在世上有位釋迦牟尼佛,他遍知一切,辯才無礙,身相莊嚴,慈悲無量,你不要自以爲世上無人能及于你,無論辯才、智慧、相貌、慈悲等哪一方面,你跟世尊相比,簡直是百分、千分、百千萬分所不及其一的,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婆羅門兒子聽到這番話後,很想親見世尊,一睹世尊的風貌。後來,他就去見世尊,在很遠的地方,他就遙見世尊的叁十二相,身色金黃閃閃發光,他不由自主地對世尊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這個喜悅非十二年的禅悅所能及。此時,他心想:身相自然我是不及于世尊的,但智慧辯才方面不一定不及于世尊。他爲了觀察世尊是否有大徹大悟的智慧,准備了一些問題想去試一下世尊。世尊知道他起驕慢之心,還是悲憐地攝受了他,和顔悅色跟他交談了很長時間,知道他心存疑難,便一一爲他解答了。此時的婆羅門兒子對世尊的慈悲、智慧、辯才欽佩得五體投地,不存在絲毫的慢心對世尊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在世尊前祈求:“請佛陀及僧衆能納受我七天的供養。”世尊默許了。他恭敬頂禮而返回自家,准備一些飲食。待准備好後,他再親迎佛陀及僧衆,依次入座,親自供養佛陀及僧衆,供養圓滿後,他對僧衆一一供養了僧衣(Kasaya),並供養了世尊一件無價妙衣。他于佛前求法,世尊爲他傳了相應的法,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又經父母同意,于世尊前再叁祈求出家受比丘淨戒。世尊樂意地攝受了他,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辭爲他授了比丘戒、納受戒體後,他精進修持,滅盡了叁界輪回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婆羅門兒子以何善業,生于富貴之家,年且尚幼,已精通一切論典,勝服一切辯論家?又以何因緣對佛生歡喜心,在佛教法下,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請爲吾等宣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因緣。是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度化衆生事業圓滿後,顯現涅槃。當時的直智國王爲迦葉佛建一座方圓一由旬的寶塔(Cetiya),塔圓滿後,准備舉行一個大法會。國王宣布:鹿野苑所有的公民必須參加法會,若有不參加者,將沒收其全部財産。此令一頒布,國王手下一位對佛法毫無信心的大臣,更加生嗔心,堅決不去參加。國王也知道這個大臣不願參加,也生大嗔恨心,生氣地說:“如果這個大臣不來參加法會,不管怎樣,一定沒收他的財産。”國王的兒子聽了這話,因他與大臣的兒子關系非常密切,便秘密地告訴大臣的兒子:“你最好勸你的父親去參加法會,國王已發怒,不去肯定沒收你家的財産。”大臣的兒子就勸告他父親。父子倆人一同去了經堂,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紛紛供養佛塔,大臣的兒子頓時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作了大量的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貴之家,身相莊嚴,精通一切論典,勝服一切辯論家;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作令佛不歡喜的因,在佛教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這樣發願之後,因不小心被人群擠倒在地上踩死了。因他沈浸在對佛歡喜心或信心中死去的,故立刻升天了。新升的天人用叁觀察知道自己是從人間來,現在升在天界,是因對迦葉佛塔生歡喜心及供養佛塔故。他曉知這些後,覺得佛對他的恩德很大,便立刻身著天人各種佩帶服飾,手持青蓮、白蓮、曼陀羅花等各種鮮花到佛塔前禮謝。此時他的父親已把兒子的遺體收好,悲恸不已。天人見自己的父親抱著自己的屍體悲恸痛哭,于是上前安慰道:“您何必如此悲痛?”婆羅門大臣問:“你是誰呀?”“我是您的的兒子。”“你現在轉生哪裏去了?”“轉升天界了。”“爲何升天?”“因在世時供養佛塔,對佛塔歡喜供養故。”接著兒子又囑咐他:“您以後好好供養佛塔,將對您生生世世有很大利益的。”聽到升天兒子的勸慰,大臣便舍棄了自己原有的邪見,立刻對佛塔生起了歡喜心,並作了大量的供養,同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財富具足,依于兒子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作令佛不歡喜之因。當時的婆羅門父子即今婆羅門父子,因其願力今成熟故,婆羅門今生令我歡喜,婆羅門兒子在我教下,滅盡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世尊如是對諸比丘宣說畢,諸比丘歡喜聽聞,作禮而去。
(71) 狐 狸
——惡罵羅漢 報食糞便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位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後娶妻共同生活,不久妻子懷孕了,自懷孕起,妻子的渾身上下充滿臭氣,還經常想食大便飲小便。她把這些都如實地告訴了丈夫,施主聽了很痛苦,懷疑妻子是否著魔了。便找了相士作觀察,相士仔細觀察後告訴他:“你的妻子沒什麼,只是因爲胎兒的業力顯現而如此異常,等嬰兒出生了,便會恢複如初的。”施主放心地回去了。到家裏專門用各種香水塗撒在妻子身上,但毫不起作用,臭氣如故。他又擔心妻子會飲食糞便(Uccara),便專門派一些人天天看護著她。艱難的九個月過去了,一個渾身沾滿糞便的孩子降生了。他們雖然把孩子洗得幹幹淨淨,但仍是臭氣熏天,讓人無法忍聞,想盡了各種辦法,不起絲毫作用。孩子的母親一切恢複正常了。他們爲孩子舉行了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喂養著。長到自己能行走時,便自找一些不淨糞食用,還塗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勸阻他也不起作用。等他稍大一些,父母就把他交給堪布學習文字,堪布也是束手無策無法阻止,這孩子經常食不淨糞,喝不淨水,常處不淨糞池中。他的父母對于他的怪癖很覺痛苦。自歎:“真不知前世造了什麼業,生下這樣的孩子?”再過一些時間,他們確實都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舍棄了,堪布也舍棄了他。被舍棄的這個孩子索性去糞便池裏吃住,很多人看到後都一一傳開了,人們都覺得這個孩子象狐狸一樣天天食不淨糞,所以人們都稱他狐狸。狐狸天天住在不淨糞池裏,吃喝大小便。久而久之,有一個外道本師作兒雪,看見了狐狸天天吃不淨糞,他想:我的教派苦行者是吃牛糞的,能吃牛糞是最好的,而這個狐狸能吃不淨糞,可能境界更高,應該想攝受他,如果他能在我面前出家,可能會增長很多很多的功德。就專門去狐狸那裏,他問:“你是修行的境界到了食不淨糞,還是本身就習慣吃不淨糞了?”狐狸說:“這些我不懂,不過飲食糞便,我自小至今都喜歡貪食這些。”
當時,外道本師在狐狸前,稱贊他如此行爲,境界非常高。並說:“如果你能在我面前出家,會增長很大的福報。”狐狸答應說:“如果您這麼高興,我就按您所說的那樣作。”于是就跟著外道本師去了他們的經堂,外道本師把他頭發一根一根地全部拔掉,交給他一個孔雀翎作的掃把和一個碗,並對他傳了一些吃不淨糞的教言,鼓勵他以此行持修本尊。就這樣,這個可憐的孩子仍然再回到不淨糞池裏生活。在舍衛城四周有五百食不淨糞的餓鬼(Peta)常在夜深人靜時去很多不淨糞池索取飲食。一天,它們來到了狐狸所住的不淨糞池裏,一邊飲食一邊互語。狐狸只能聽見到它們的聲音而見不到其身形。沒過幾天,他的外道本師來詢問狐狸:“狐狸呀,你近幾天本尊修得如何?有什麼境界?”狐狸說:“我不懂什麼境界不境界的。”外道本師進一步對他說:“譬如聽到了聲音沒有?或看到什麼身相沒有?”狐狸說:“只聽到一些嗡嗡……的聲音,不知是什麼,也沒見到身相。”外道本師滿意地告訴他:“你現在修本尊有很大的進步,如果再繼續修下去,以後肯定會親見本尊的。”外道本師因他自己也沒有見本尊的驗相,卻又蒙混地對狐狸“教導”一番便回去了。那五百餓鬼想:我們是造了惡業,今生才受如此的痛苦,而這個孩子肯定也是前世造了很大的惡業,才感得和我們一樣受如此的痛苦,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身相顯出來,讓他看一看。以後的深夜它們來時便把各自的…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