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世尊返回时,显示神变,佛光普照婆罗门儿子家的内外,众婆罗门见此,众说纷纭,有人说:“今天的供施很圆满,肯定使大自在天满意了,故大自在天放光了。”有人说:“不,今天肯定是使帝释天满意了,故是帝释天大放光芒。”有人说:“也不是,今天肯定是使大梵天满意了,所以是大梵天放光了。”而婆罗门儿子亲手供佛及僧,知道肯定是世尊放光,就说:“都不是,是我所恭请的释迦牟尼佛放的光。”但那些婆罗门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婆罗门儿子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明天你们全部来,我再迎请世尊,让你们亲自见一见。”第二天早上,婆罗门们都来了,婆罗门儿子面向祗陀园,右膝着地,恭敬顶礼,至诚祈祷:“遍知过去、现在、未来的世尊,祈求世尊率众眷属来我家应供。”祈祷毕,世尊率僧众来到了婆罗门儿子家。婆罗门儿子非常欢喜,以各种饮食供养世尊及僧众。那些婆罗门看不见世尊及僧众,只见婆罗门儿子高兴地跑来跑去,都以为他疯了。婆罗门儿子告诉他们:“不是我疯了,而是世尊和僧众确实已经来了。”话音刚落,其他婆罗门立刻现量⑴(Panna Sabramana)见到了世尊及僧众,他们都觉得世尊确实是不可思议,供养圆满后,他祈求世尊传法,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赞叹了佛法的功德之后,率领僧众返回了。而那些婆罗门对婆罗门儿子生起了大嗔心:本来是给我们准备的饮食,凭什么供养世尊和僧众?就蓄谋杀害他,他无依无靠,只好逃往祗陀园。那些婆罗门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祗陀园给孤独施主的地方,惧于萨迦国王的法律,他们不敢闯进去就返回了。婆罗门儿子胆颤心惊地跑到佛前恭敬顶礼,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他又祈求:“是世尊为我传授妙法使我证得预流果位,能脱离地狱(Niraya)、饿鬼(Peta)、傍生(Tiracchana)等各种痛苦,这些功德是父母、亲友、国王等众人所不能赐予的,再次请求世尊开许我出家受近圆戒。”世尊慈悲开许了,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传授了比丘戒,并传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也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婆罗门儿子因害怕被杀害而跑到世尊前,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前世他也是因害怕被杀而出家行持善法的。是在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婆罗门,长大娶妻共享生活,但收,不如现在好好地祈求天尊和众神,加持自己能生一子或一女。他迎请了很一直膝下无子。他心想:我有这么多家产,若无子女继承,死后也是被国王没
注:⑴&nb, sp; 现量: 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现量即感觉,乃尚未加入概念活动,毫无分别
思维筹度推求的作用,仅以直觉去量知色等外境诸法之自相。
多婆罗门念经加持,但仍是没生孩子。渐渐地,婆罗门也老了,也想开了:以后再也不求儿女了,索性把所有财产作供施,今生积累点资粮。就宣布:为了积累资粮,我现在把所有的财产作布施。很多婆罗门都来了,为了一点小事争执不休,大动干戈,准备杀那位布施的婆罗门,婆罗门觉得再呆下去将有生命的危险,就逃往鹿野苑,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临终时他发愿(Adhitthana):以我一生出家的功德,将来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我能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婆罗门就是现在的婆罗门,他当时也是因害怕被杀而出家行持善法(Kusala Dhamma)的,因他的愿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没作令我不欢喜的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竟。
(121) 婆罗门
——互起争执 得佛度化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大施主(Maha Datu),经常对婆罗门作广大的布施。一次,布施时来了市中心的婆罗门和市郊外的婆罗门。市中心的对市郊外的说:“你们是以务农为生,不应该享用,我们是真正的福田,所以,我们可以享受。”市郊的说:“你们主要是依靠国王来维持生活,不算是真正的福田,我们才是真正的福田。”双方都是互不相让,争执不休。
释迦世尊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每一位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察到这些婆罗门被调化的缘起已成熟,就率众比丘显示神变,从舍卫城飞到婆罗门供施的地方,那些婆罗门很远就看见了世尊率众眷属飞来,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请世尊和众眷属入座,祈求传法,世尊为他们宣说了贪求世间财物的各种过失等妙法,传法后,在座的几百个婆罗门,有些得到了加行道的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了预流果位(Sotapanna)、一来果位(Sikitigami)、不来果(Anagami)位、罗汉果(Arahat)位;有些得到了缘觉位;有些种下了无上菩提的种子;大多数都皈依了三宝。圆满后,世尊率领僧众返回了经堂。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这些婆罗门令佛欢喜,未作令佛不欢喜的事,并且各自都有不同的获证?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因缘,早在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这些婆罗门,有些为优婆塞,有些在佛教法下出家持戒,调伏诸根,故今生在我教法下各自都有不同的证悟。”世尊如是说。
(122) 遍入尊者
——调化国王 十万眷属
一时,世尊在曼嘎达城。一次,世尊率一千多位大比丘出游,这些大比丘是由外道转入佛门的,在世尊的教化下,大多数都得到了圣果,断除了烦恼,得到了解脱,当时,世尊率众出游至一著名的坚固塔前,曼嘎达的影胜国王听说世尊及僧众已到达了坚固塔前,就准备了比较大的供养,这位威望很高的大国王,带领成千上万的婆罗门和施主(Datu)等,准备一起去朝拜供养世尊,但在出宫门时,王冠掉落于地上,他暗自琢磨:这到底是个什么缘起?这时,一位天人告诉他:“国王,您不要有任何顾虑,这是暗示您去拜见供养世尊是一个很好的缘起,但有一件事情没圆满:就是那些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和一些本国人还没通知到。应该让他们能与您一起去朝拜世尊,这样作是最好的。”天人说毕便不见了。国王心想我应该按天人所说的去作:把狱中所有的人释放,凡没通知到的全部通知。这样,国王就率领了很多人去拜见世尊,当影胜国王看见自己率领了如海的人群时,生起了傲慢心,如此众多的眷属,自己的相貌如此庄严故自以为很了不起。这时,佛已照见他的心,就幻变了五百个同他一样的国王,坐在那个地方,佛为他们宣说佛法,当影胜国王来到时,表面上比较恭敬,把顶饰、宝伞、宝剑、花鞋等国王的严饰脱下来,放于一处,自己亲去拜见释迦牟尼佛。当他看到五百多国王在那里听授佛法时,他的贡高我慢心自然消失了。他觉得释迦牟尼佛非常了不起,实际上,象自己那样的国王很多,他想:自己应该在世尊前说出自己的名字,否则,大名鼎鼎的影胜国王,世尊可能不认识。便在世尊前恭敬顶礼(Anjali)陈白三次:“世尊,我是曼嘎达城的影胜大国王,世尊,我是曼嘎达城的影胜国王,……。”世尊只是说:“噢,你是影胜国王,请入座。”国王入了座,他的臣民们有的在世尊足下顶礼,有的对世尊作各种供养,有的合掌祈请,有的远远地看着佛陀,有的对世尊生起很大的欢喜心。看见了世尊座下的当杰迦叶和大迦叶时,心想:我们在哪一位前求法呢?世尊观知后问当杰迦叶:“你为何舍弃原来的火供⑴和各种外道的行为?”“世尊,若不舍弃,仍旧那样,贪执终究无法制止,对世间的一切贪执,与自己今生没有很大的意义,在世尊的教法中,有殊胜的对治贪执的方便法和智慧,所以,我舍弃了原来的一切行为。”世尊赞曰:“如果这样,你原来的神通和神变如何,可以显示一下。”当杰迦叶就入火瑜伽定⑵,一刹那间在空中行、住、坐、卧,并且上身燃火,下身降水,上身降水,下身燃火等,身放白、红、蓝等各种光,之后,在世尊足下恭敬顶礼说:“世尊,您是我的本师,我是您的声闻。”世尊
注:⑴ 火供: 意译为焚烧。又作护魔、户魔、呼魔,即于火中投入供物以作为供养之一种祭法。
⑵ 入火瑜伽定:参见“拙火定”。
说:“当杰迦叶,你是我的声闻,我是你的本师。”这时,曼嘎达的人们觉得世尊非常不可思议,当杰迦叶真是世尊的弟子,他们对世尊生起了更大的信心。影胜国王及其臣民们对世尊和当杰迦叶的功德作了观察,之后都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在世尊前皈依,祈求传法,世尊为他们传授了有关五蕴皆空、无我⑶(Anatta)、我所⑷(Mama—Kara)、十二缘起的顺行和逆行等很多教言,(藏
文中有广讲)。影胜国王、臣民们及八万天子等等很多人都得了无垢法要,影胜国王真实了知了正法的意义,远离了一切疑惑,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智慧,于世尊足下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我现在是圣者,诚心诚意地皈依三宝,我愿在有生之年作优婆塞恭敬承侍您,并供养衣食药物等一切资具,请世尊和僧众一定到我这里应供。”从此以后,…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