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悟道(1)?▪P4

  ..续本文上一页他人了”。同时,整个太阳系也被银河系的整体引力栓着的,否则银河系不会形成一个漩涡状,早成一盘散沙了。

  虽然一个星系有10万光年距离那么大,而多至几千个这样的庞大星系依旧会依靠各种发出的引力场相互抱在一起形成一个宽约几亿光年星系团的。光即是电磁场,即是电磁力,所以凡是有光存在的地方都存在着电磁场的力。所以非常清楚,电子、质子、光子=虚无的波=虚无程序﹦量子场=四种力=虚无效应。

  进一步说,电子、光子和质子的存在等同于虚无的波、虚无程序、四种力、四种场、等同于四种效应的存在。

  由对电子、质子、光子的描述就是对四种力、四种场,就是对虚无程序运行四种效应性的描述,也就是对规律性的描述。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虚无程序”按照虚无效应的规律性运行的过程。

  所以,我们创造出了电子、光子,就等于创造出了这四种力、四种场、四种虚无的波、四种虚无的效应。总之,我们创造出了虚无程序运行效应的规律性,已及虚无程序本身。

  觉知,即佛性创造出了从电子、光子到原子分子,从蚂蚁到大象,从花朵到星球的存在,存在本身就是规律(因缘果报)。所以,一只台球会被另一台球撞跑,而你的意念(也就是,监视器)却拿它毫无办法。水杯掉在地上会被打碎,而你用意念也没有能力托住它。因为最、最关键的是,你创造它,你就是它!你就是一切!一切因你而有,一切因你而灭!厄运与幸运、地狱与天堂,皆因你而存在。这就是性空缘起。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是“性空缘起”,悟到性空缘起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那么,本心在那里?最终那个让电子崩溃为粒子的、被表达为的“见性、觉性、本心、如来、佛性”的东西又在那里?

  

  第六节:为什么见性即是佛性

  宇宙星球山河大地,你不看,就都处于虚无状态。所谓虚无不是没有,而是处于非有非无状态。所以让电子崩溃为粒子的、也是让一切世界万物得以存在的那个东西取决于看的本性。这个看之性是什么?

  看到等于见到,所以看之性就是见之性。见性也就是觉性。为什么见性就是觉性?

  首先,“看”是对于眼睛而言,但对于瞎子来说,虽然他看不到,但他的那个能看之性还是存在的,否则瞎子就等于死人。所以,见性不是单指眼睛。

  其次,由“眼耳鼻舌身”所引发出的“色声香味触”如同树枝;由“色声香味触”等感觉组合出的“法”——意念(执著妄想)如同树干。性是根本的意思。就如树枝、树干都是由同一树根生出来的一样,“见之性、听之性、嗅之性、品尝之性、触觉之性、意念之性”也都是由同一个的树根——“觉之性”生出来的。(佛经:觉海性澄圆——这个觉有时也被表达为“觉海”)

  人们能够看得到的只有树枝树干(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会用眼睛的见性来标指无法看到的树根:觉性。所以,见性=觉性。

  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也有通过其它感觉来指明本质之觉性的。如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禅》是通过听性,也被表达为“闻性”来修入禅定证悟到觉性的。所以,见性、听性、味性、触性、嗅性、思念之性都是一个性。这个性,即是佛性、如来之性、本心自性。“佛性”当然就是让电子崩溃为粒子的那个东西。

  

  第七节:佛祖是如何通过见性指明觉性的

  《楞严经》:“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觉性)。大王(指波斯匿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

  所以很清楚,佛祖示波斯匿王不生灭性(即本心自性)是通过见性(树枝)来指明觉性(树根)的。这个“觉性”到底在那里?

  佛祖说这个觉性在这里:“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可是在没有深入禅定情况下如何去领悟那个“见不能及”的东西呢?

  请问,失去视觉的人是否还活着?失去听觉的人是否还活着?手脚麻木的人是否还活着?嗅觉不灵敏的人是否还活着?品尝不出咸淡的人是否还活着?一个人脑袋空空没有妄念时,个人是否还活着?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人还活着。

  所以,非常简单地说,觉性(也是佛性)就是让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还清清楚楚地活着的那个东西。人死了以后那个东西还在吗?回答:人死了,只是所有的“中间监视器”(眼耳鼻舌身意)都损坏了而已,那个东西是不生不灭而永恒存在的。所以心经上会说:“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所以不要害怕死亡,死亡只是另一个开始。

  也许你会疑问:人死了思念都没有了,怎么证明还存在哪个东西呢?回答:思念只是中间监视器,不是本心自性。人死以后处于全知全觉状态——涅槃。这种全知全觉状态是超越所有感觉的觉知状态。也即是“见不能及”的觉知状态。

  

  第八节:全知全觉是个什么体验

  非洲有一种淡水鱼可以在身体周围发出电场,感受入侵者引起的电场细微的扰动;海豚和蝙蝠发出生波用来做精确的定位;狗和蝉能够觉知到人类根本觉知不到的声音;而人类不具有以上觉知能力。所以,觉性不是看见、听觉、摸见、闻见、品尝见,而是全都觉见。

  全知全觉是所有一切感觉的创造者。所以,如果说一切感觉的“性”是全觉(也就“圆觉”)是对的,但要说这些感觉就是全觉就错了。所以,无论用眼耳鼻舌身及由此引发的执著妄想怎样去形容和表达这种全觉(本心自性)都是错的。所以,在没有深入禅定情况下,用执著妄想去推断思考这种觉性只能是“不可思议”的。

  

  真实体验只有修入禅定才能“觉见”。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可以浅觉一下呢?

  实际只要你是在按照佛经中指明的正确方法在修定,那么你就一直在浅觉(注意:无法表达的“全觉”与这里的对“浅觉”表述并无矛盾之处;一种是语言表达,一种是实践经验)。为什么说是一直在浅觉?

  本心自性就是那个你感到“清清楚楚”、感到自己活生生的还活着的那个东西。如果你能够保持在没有任何妄念的状态下清清楚楚,你就体悟到了本心自性。这清清楚楚就是空,修定修的就是保持澄清“清清楚楚”。

  当然,在修定过程中“清清楚楚”是分阶梯的。最终的那个清清楚楚就是空性,而一开始修的那个清清楚楚也是同一个空性。为什么即被表达为阶梯,又被表达为同一个呢?回答:这就像是,一个人拽着一根绳子上山,在整个上山过程中,他无论在那个山体阶段,手中拽着的东西都是同一根绳子。而这个绳子就是清清楚楚,也叫空性、如来。所以,整个修定的过程就是由浅觉到深觉的递进过程。只要你在修定,那么你就在全觉——只是很浅而已。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所以你不断的“知”,就是不在断的觉,在觉到最后,如果离幻了,你就成佛了。

  我的整个的说明“如同是自己的刀在削自己的把”,而你悟道了,就悟到自己在“骑驴找驴”。

  以上即是对终极的“道”——生命宇宙终极奥义的科学说明。悟道即是悟到唯心所现(存在),唯识所变。

  

《如何悟道(1)?》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如何悟道(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