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灵是什么?

  心灵是什么?

  心灵是什么?心灵本质实相又是什么?如果你理解了心灵本质,也就理解了如何运用心灵控制生命机能、理解了如何修入禅定、理解了禅定境界和理解了如何证悟到实相。接下来,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心灵存在于何处?我们又到哪里去追寻心灵的本质?

   第一节、心灵存在于神经程序中吗

  一个人从小就可以在无意识中养成“害羞”的行为。实际害羞不是一种“病”,比如你碰一下含羞草的叶子,很容易就会看到叶子自动卷起来,含羞草的这种“害羞行为”是一种进化出来的自我保护反应。同样人类也是一样,当一个人见到陌生人时都会有一种防犯受到伤害的心理反应。比如一位小男孩会躲在妈妈身后。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不过当这个小男孩成长为“大男孩”时,如果这种反应被无意当中强化的话(比如父母的责骂),那么这个男人就会在社会交往当中遇到问题。比如,见到女孩子就脸红而不敢与其交往,不敢公众讲话,以致于害怕做错事、说错话,将自己封闭起来,成为一个社会适应能力遇到问题的人。这时,这个人就会被定义为“行为障碍疾病”。

  在神经生理学层面,害羞反应,就是一个人在脑神经细胞联系中形成的一组特定的神经程序。也许某一天,这个人意识到有必要调整一下这种“性格”时,他就会通过自我训练的方式建立起另一组神经程序来抑制“害羞行为神经程序”的敏感性(在神经生理学上,一组条件反射一但在脑中被建立,就会陪伴其一生,而要想改变这这组神经程序的反应性,只有建立另外一组神经程序去抑制它),以便再次遇到类似环境时,不至于过分表现这种行为反应。比如,我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告诉我“见到人要大方一点”。

  实际上,为了适应环境的需求,一个人脑内在一生中建立的任何一组神经程序,都是处于不断调整当中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的性格都是可以被改变的,只不过绝大多数的人,由于很难意识到自己错在那里,和改变的意志不够坚决和强烈,最终绝大多数的人就没有被改变成功,以致在人们的常识性观念中造成“本性难移”的错觉。

  你的每一思、每一念,每一个回眸、每一次微笑,或者每一次望眼欲穿,都是一组组的神经程序被激发、运行所导致的外在行为的表现。这些程序存在于何处呢?存在于你重达1.5公斤,其个数为一千亿个的脑神经细胞相互联结的模式中。

  你心灵拥有操作这些神经程序以产生思想、控制肌肉运动、激发腺体细胞分泌激素的能力。而这些程序不是心灵的本质,是心灵运用的工具。心灵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我们首先看一下物理学中一次观念革命。

  在100年前,物理学家曾一度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物质世界的活动方式,一切只要按照牛顿定律去计算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确定结果——这里的意思是说,人们要想发现、发明什么东西,只要努力去计算各种已有的物理定律,得到一个确定结果,然后去实施就行了。比如,对月食出现的预测、车轮和齿轮运动的计算、鸟的飞行、歌声、哨声——都以力学、声学以及热力学来理解,这些都支持了功的循环,以及能量的消耗与守恒的平衡。

  而后,在二十年中突然爆发了一场“量子革命”——后被称为“新物理学”。如果从全部科学史来看,这场科学观念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

  革命的关键核心理念是,人们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通过计算来预测、确定某一个实验结果的出现了,而只能是“强忍接受”一个实验中获得的“非逻辑”的结果。对于结果原因的追查,就如被称为伟大物理学家费曼说的“没有人明白量子力学”一样,科学家只能告诉我们,大自然就是那样运作的,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次革命,或者说人们对从实验中获取结果的运用,到今天都带给我们什么益处了呢?

  如果没有这次革命,今天的原子弹、手机、电视、航天飞机——几乎一切的电子产品和生命科学(基因也不会被发现,各种疾病也不会得到合理解释,当然也不会发明出与之相对应的治疗药物)的发展都将化为乌有,而你我的生活也将变成为另外一种模样。

  当然这场革命也直接冲击到了哲学。比如,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埃丁顿说:“大体上,世界的要素就是心灵的要素。”而天文学家琼斯说:“各种可能的推理积累起来的证据使它看上去越来越越适宜于把实在描述为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近百年来,许多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都曾表达过类似说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简单,在这场由量子力学引发科学观念的变革中——即新物理学,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无法解释及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仅一个“不确定性原理”就已经迫使许多科学承认有神论者的观点。为什么会承认有神论者的观点,就是我们今后要解析的问题。并由一些核心问题去领悟心灵本质,以及是如何与佛经相融通的。所以,要理解心灵的本质,不能从神经程序中寻找答案,而只能从“你是什么”中寻找答案。我们上一篇已经说明了佛祖是悟了他自己是什么。而你在本质上也是佛,即人人都是佛。那么,你又是什么呢?

  第二节、你是什么

  简单地说,你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实际上,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的不同组合而组成的。所以,最终组成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粒子:电子、上夸克、下夸克(如果细分下去,会有六种夸克,而且粒子种类也会分出许多——物理学家称为“动物园”,在物理学标准模型中,我们只了解到这里就足够了,剩下更详细的分析是物理学家的事情)。

  三个夸克构成了一个质子,而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就组构成了宇宙中最简单的原子——氢原子。最复杂的原子是什么呢?是谈之令人色变的“铀”原子——制造原子弹的材料。铀原子可以简单地认为是由92个氢原子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氧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而一个原子核一但超过92个质子,就像你要堆一堆沙子,当堆到一个高度时就会自动崩塌一样,当一个原子核一但超过92个质子时,原子核就会崩溃成两个原子核。所以我们在自然界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出含有93个质子的原子(今天科学已经可以制造出几种原子核多于92个质子的原子,但维持的时间极短——大多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崩溃为在自然界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子)。一个人体之中包含有自然界存在的92种原子中的60多种。一个人体无论如何也不会含有铀原子,否则,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铀原子的放射性干掉。

  那么,是什么将电子与质子、夸克与夸克“捆绑”在一起的呢?是力。什么又是力?

  实际上,直到70年前科学家才搞明白什么是力。力是由粒力子形成的。比如,是什么把电子和质子“交粘”在一起的呢?是光,即光粒子——也就是电磁力。电子与质子通过不断交换光子来维持其“紧密关系”。而又是什么将三个夸克交粘在一起的呢?是被形象地表述为“胶子”的粒子。另外还有矢量玻色子和引力子。而引力子却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因为至今人类并没有检测到它的存在,而之所以人们会相信它一定存在却很简单,假如没有引力子,你只要轻轻一跳就会奔向月球;而苹果会飞向太空而不是掉在地上,因为引力子产生的效应就是重力。我们相信引力子一定会存在的证据有点像是,虽然我们看不到风中的气体原子,但由于“风”效应的存在,我们一定相信气体原子会存在一样。

  宇宙中只存在这四种力,这四种力控制着一切万物的相互作用。比如,引力将我们固定在地球上,让我们必须花几千万元才能把一个人送到太空中。电磁力让我们可以回眸一笑,或者嫣然一笑,或者微微一笑,或者哭笑不得。也是这种力在此刻能让你对这些什么“笑”的作出区别。因为,是电磁力让你的脑神经细胞能够发放电流以使得神经程序得以运行起来进行计算,而这个运算的过程,就是你此时此刻思想得以产生的原因。胶子和矢量玻色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无法感受到它们存在的效应的,因为它们只在原子核内起作用。当然,如果没有它们将夸克“胶”在一起,也就不会有原子,进而我们也不会存在。

  宇宙万物都是由这三种基本粒子和起联系作用的四种力粒子组构而成的。今天的科学家已经将光子、胶子、矢量玻色子,统一在了一起——就是说在极高温度下,可以看到这三种力粒子拥有同一种力粒子的特性。而光子的存在就是电子存在的结果,光子与电子具有相依关系。最终的大统一理论会把所有的粒子和力粒子统一在一起,就是说,它们都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表现方式——或者说都是一种“弦”的不同振动频率。

  2004年10月份的一天傍晚,我在青岛火车站附近一家临街小型音像商店里翻阅光碟。无意间我从敞开的玻璃门向外望去,看到一位瘦骨嶙峋、似曾相识的面孔。这个人穿着一件皱吧吧陈旧的深黑西服,灰色衬衫映衬着一条红的刺眼的领带,右手握着一件黑色的旧皮质公文包。没等我更仔细辨认时,突然看到这个人在人流中突然高喊了一声“呀呼”,同时他一下子跳到街中心,紧着着用双手将公文包使劲地摔向了正在疾驶过来的一辆公交车前当风玻璃上——当时清楚地看到公文包打在挡风玻璃上后,公交车来了一个紧急刹车——显然司机被吓了一大跳。然后他在一边蹦跳当中旋转着身体,一边大声唱着无法听清楚的歌,人们惊恐地为他敞开一条通路,就这样他向着与我相反的方向蹦跳着奔去,一会便消失在视线中了!

  后来确认,这个人的确是曾接触过的一位做直销的朋友。非常好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美好幻想的人,而怎么会疯掉呢?根据以前我了解他的情况,想来是以下原因:

  这个朋友38岁;六年前,撇下妻儿从黑龙江来到青岛的平度…

《心灵是什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