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传菩萨道(下)▪P29

  ..续本文上一页而现代的格言是「无谎则言不美」,所以大多数的人都有讲骗话,因此现代是谎言为主的世界,令到现代的真实语不能显著地带来其善报。同样地,妄语的恶报也是不显著的。

  以下是其它涉及真实誓言的《本生经》:

  《芦饮本生经》述及生为猴王的菩萨如何宣誓真实语而令到许多芦苇变得中空。

  《姗波拉本生经》述及姗波拉公主所说的真实语完全地治好了吉祥军王子的痲疯病。

  《德米亚本生经》述及月天女皇后如何在持戒后宣誓真实语而怀了德米亚王子。

  《生本生经》述及波拉生王子以真实语逃脱铁链与囚牢。

  《运薪本生经》述及一个砍材为生的母亲如何在宣誓真实语后把儿子丢向空中,以令国王相信那是他的儿子。由于那真实语的力量,那孩子得以盘腿坐在空中而没有掉下来。

  《大孔雀王本生经》述及一位辟支佛如何宣誓真实语而令到许多鸟得以脱离关住牠们的鸟笼。那辟支佛之前是位猎人,他捉到生为孔雀王的菩萨。在听了菩萨所说的法后,他开悟成了辟支佛。(根据菩萨的劝告)他宣说:「现在我已脱离烦恼的束缚。愿所有我关在鸟笼的鸟像我一样得到自由。」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应知道真实的力量有多强大。

  佛陀时代真实的力量

  在佛陀时代,有一次毘舍离城同时遭遇了三种不幸,即:瘟疫、饥荒和夜叉的危害。佛陀带同众比丘去到那城市时就教阿难尊者诵念宣说真实语的《三宝经》。阿难尊者花了整夜的时间绕着城的三道围墙内边诵念《三宝经》。由于那经的力量,那三种不幸即刻消失。《三宝经》里详细地描述当时的情形。这部经文包含了几首宣说真实语的偈。它始于宣说佛陀的素质,即「在人、天、龙、金翅鸟各界有许多珍宝,但没有一样可比得上佛宝。以这真实语,愿一切众生得以解脱不幸而获得快乐。」在《三宝经》里,有十二首偈宣说佛法僧三宝的素质。(再加上帝释天王所说的三首偈,一共有十五首偈。)在结集时,这部经被排列为《经集‧小品》的第一部经,也是《小诵经》的第六部经。

  《中部‧王品‧指鬘经》里有佛陀时代的另一个故事。当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祗园精舍里时,指鬘尊者告诉佛陀有位临盆的妇女生产有困难。在佛陀的指示之下,指鬘尊者去到那妇女的跟前,以宣说真实语来帮她顺利的生产。尊者说:「自从我成为圣人的那一天开始,我不曾有意地杀害生命。以这真实语,愿这对母子都安康。」这么说后,那妇女就很顺利与毫无困难地生下了儿子,而母子两人都安康。

  所以,在佛陀时代,宣誓真实语也是有效的。

  真实语在斯里兰卡的力量

  在佛陀入灭几百年后,佛法传到斯里兰卡。有一次,一位名为大友(大弥多)的长老的母亲患上了乳癌。那母亲就叫她出家为比丘尼的女儿去向长老讨药。长老说:「我不懂得医药。我将告诉妳一种治病的方法:『自从我出家后,我不曾以贪欲的眼光看过任何女人。以这真实语,愿我母亲得以复原。』当妳回去时,妳用手指按摩母亲的身体,同时说我刚才所说的话。」那比丘尼就回去她的母亲身边,再遵从那长老的指示照办了。当她这么做后,她母亲的瘤就好像泡沫一般地消失了(《清净道论》、说戒品)。

  《殊胜义注》的「门论」里述及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个妇女生了某种病。医生告诉她必须以野兔的肉来配药。她的一个儿子吩咐名为札迦纳的弟弟去田捉野兔。有一只野兔看到札迦纳时惊慌地逃跑,却不小心被蔓藤缠住了。牠害怕得惊叫起来。札迦纳就跑过去捉住那野兔,但他心想:「为了救母亲的生命而把这小生命杀了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就放走了那野兔。回去时,他哥哥问:「你有捉到野兔吗?」当札迦纳告诉哥哥他做了什么时,后者很生气地骂他。札迦纳就走到母亲的面前站着说:「自从出生以来,我不曾看到自己刻意地杀害生命。以这真实语,愿我母亲健康快乐。」其时他的母亲即刻复原与再次快乐起来。

  如此可见在佛陀入灭后也是有人说许愿真实语的。

  三、离妄真实语

  在《比豆梨本生经》(Vidhura Jataka)和其它《本生经》里,我们可以看到离妄真实语的例子。以下是《比豆梨本生经》的简要故事。

  高罗婆王和富楼那迦夜叉玩骰子时下了这么样的赌注:若国王输了,富楼那迦可拿走国王的任何东西,除了国王本身、皇后和白色华盖;反之,若富楼那迦输了,国王可以赢得他的「意所成宝石」和马。结果国王输了,富楼那迦就说:「我赢了!噢,国王,把赌注给我。」

  由于国王是真的输了,所以他不能拒绝,只好让富楼那迦任选所要的东西。富楼那迦选了国王的大臣比豆梨。国王听后哀求说:「这大臣就是我本身,是我的归依处,因此不能把他拿来跟我的金银等财宝比较。他即是我的生命,所以我不能把他让给你。」

  富楼那迦说:「我们争论下去是没有结果的。就让我们去见他,听他的判断。」国王答应了,所以他们就去见那大臣。富楼那迦问道:「噢,大臣,身为俱卢国大臣的你受到天神们的称赞为公正的人。这是真的吗?你是高罗婆王的仆人?或是国王的亲戚,跟他是同等级的?或是国王的亲戚,却比他更高级的?你的名字比豆梨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

  (最后一个问题的意思是:在世上有两种名字。无意义的名字是没有代表性的,只是随便选的而已。另一种是有意义的名字,代表其人果真如其名。譬如,若有个丑陋的男孩名叫「英俊的男孩」,那么这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名字而已,因为这名字并不符合那男孩。若有个英俊的男孩名叫「英俊的男孩」,那么这即是有意义的名字,因为它与那男孩的外表是相符的。当富楼那迦问比豆梨名字是无意义或有意义的时候,他是想证实那大臣是否真的公正,因为「比豆梨」的意思是「一个公正无邪之人」。若那大臣是不公正的话,那么他的名字即是无义的。若他是公正的话,那么他的名字即是有意义的。)

  其时,比豆梨心想:「我可以说自己是国王的亲戚,或比国王更高级,或跟国王完全没有关系。但这世上没有其它归依处可比得上真实。所以我应该说实话。」所以他就说:「朋友,在这世间里有四种服务,即:一、奴隶的服务;二、为金钱而服务;三、自愿的服务;四、俘虏的服务。在这四种服务之中,我是属于自愿服务国王的。」因此他很真实地回答。

  这真实无欺的回答是真实语,但并非取信真实语,因为它并不是为了取信他人而说的。它也不是许愿真实语,因为它并不是为了实现愿望而说的。它只是纯粹为了避免说骗话,因此它是「离妄真实语」。

  同样地,在《黄金晱摩本生经》里,当华利夜佉王问黄金晱摩说:「你是什么族人?你是谁的儿子?」当时若黄金晱摩告诉国王说他是天神,或龙,或人非人,或是王族的人,国王都会相信。但是他想他应该只说实话,所以他真实地说:「我是渔夫的儿子。」黄金晱摩与比豆梨所说的话是一样的,即不是为取信别人,也不是为了实现愿望。事实上它只离妄真实语而已。

  在《盘达龙本生经》里,当尼沙陀婆罗门问持戒的菩萨(当时他是龙王):「你是谁?你是天神?还是有大神力的龙?」龙王心想:「即使我说自己是天神,这人也会相信我,但我应向他说实话。」所以就告诉婆罗门说自己是龙。这龙王所说的和比豆梨所说的一样,并非为了取信他人,也不是为了实现愿望。它是为了避免骗人而说出事实,所以是离妄真实语。

  组成第七个波罗蜜的即是这离妄真实语。古代的菩萨都时时刻刻培育这离妄真实语。他们生生世世皆以只说实话来成就真实波罗蜜。若他们只是保持沉默以避免说谎,那并不是真正的真实语,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说话。那只是离妄而已。

  菩萨如何运用这三种真实语

  只有在需要取信他人的情况之下,菩萨才会说取信真实语,否则他是不会说的。同样地,只有在需要实现愿望的情况之下,他才会说许愿真实语。至于离妄真实语,那是菩萨时时刻刻都持守的。所以有德者应向菩萨学习,努力培育只说离妄真实语。

  两种真实

  上述的三种真实语可归纳为两种,即:

  一、语发表成就真实;

  二、随后实践真实。

  大黄金所说的取信真实语;黄金晱摩、苏波罗哥、尸毘王、鱼、小鹌鹑、黑岛乘、芦饮、珊波拉、德米亚、生、运薪和大孔雀王故事里的许愿真实语;以及比豆梨、黄金晱摩和盘达龙王故事里的离妄真实语都在说完后即完成了它们的作用,因此这些真实语是「语发表成就真实」。

  然而须陀须摩王对食人鬼所说的真实语却是不同的。那是为了取信食人鬼,让他相信须陀须摩王会再回来见他的取信真实语。但只有当那国王实践他的承诺回去见食人鬼时,那真实才是真的完成了。所以这是「随后实践真实」。

  同样地,伏敌王和罗摩王子所说的真实语也是属于随后实践真实。以下是伏敌王的简要故事。

  有一次,当迦毘罗国北般阇罗城的伏敌王去打猎时,他在途中遇到从德迦斯拉回来的难陀婆罗门。这婆罗门想向国王说法,国王也答应从森林回来时才听他说法。

  来到森林时,国王与大臣们分区猎鹿。有一只鹿从国王的猎区逃出去,所以国王就追赶了过去。在经过一番很久的追逐后,国王终于捉到那只鹿。他把那只鹿斩成两半,挑在肩上。半途中他在一棵榕树下休息。当他起身想继续走时,住在那棵榕树的「人夜叉」阻止他离去,说:「你现在已经成了我的猎物,你不可以走!」(人夜叉并非真正的夜叉。事实上他是那国王的哥哥。在还是婴孩时,他被一个母夜叉捉走了,但她却不想吃那婴孩,而对待他有如亲生子一般地养大。当他的母夜叉养母死后,他就一个人有如夜叉般地独自生活。)

  伏敌王说:「我和从德迦斯拉回来的婆罗门有个约会。我已答应了听他说法。且让我先回去听法,过后我将会回来。我会遵守承诺的。」那人夜叉很爽快地接受了国王的承诺,而放他回去。(其实这人夜叉和国王是亲兄弟。由于血缘的关系,虽然…

《南传菩萨道(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熄灭之时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