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菩薩道(下)▪P29

  ..續本文上一頁而現代的格言是「無謊則言不美」,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有講騙話,因此現代是謊言爲主的世界,令到現代的真實語不能顯著地帶來其善報。同樣地,妄語的惡報也是不顯著的。

  以下是其它涉及真實誓言的《本生經》:

  《蘆飲本生經》述及生爲猴王的菩薩如何宣誓真實語而令到許多蘆葦變得中空。

  《姗波拉本生經》述及姗波拉公主所說的真實語完全地治好了吉祥軍王子的痲瘋病。

  《德米亞本生經》述及月天女皇後如何在持戒後宣誓真實語而懷了德米亞王子。

  《生本生經》述及波拉生王子以真實語逃脫鐵鏈與囚牢。

  《運薪本生經》述及一個砍材爲生的母親如何在宣誓真實語後把兒子丟向空中,以令國王相信那是他的兒子。由于那真實語的力量,那孩子得以盤腿坐在空中而沒有掉下來。

  《大孔雀王本生經》述及一位辟支佛如何宣誓真實語而令到許多鳥得以脫離關住牠們的鳥籠。那辟支佛之前是位獵人,他捉到生爲孔雀王的菩薩。在聽了菩薩所說的法後,他開悟成了辟支佛。(根據菩薩的勸告)他宣說:「現在我已脫離煩惱的束縛。願所有我關在鳥籠的鳥像我一樣得到自由。」從這些故事中,我們應知道真實的力量有多強大。

  佛陀時代真實的力量

  在佛陀時代,有一次毘舍離城同時遭遇了叁種不幸,即:瘟疫、饑荒和夜叉的危害。佛陀帶同衆比丘去到那城市時就教阿難尊者誦念宣說真實語的《叁寶經》。阿難尊者花了整夜的時間繞著城的叁道圍牆內邊誦念《叁寶經》。由于那經的力量,那叁種不幸即刻消失。《叁寶經》裏詳細地描述當時的情形。這部經文包含了幾首宣說真實語的偈。它始于宣說佛陀的素質,即「在人、天、龍、金翅鳥各界有許多珍寶,但沒有一樣可比得上佛寶。以這真實語,願一切衆生得以解脫不幸而獲得快樂。」在《叁寶經》裏,有十二首偈宣說佛法僧叁寶的素質。(再加上帝釋天王所說的叁首偈,一共有十五首偈。)在結集時,這部經被排列爲《經集‧小品》的第一部經,也是《小誦經》的第六部經。

  《中部‧王品‧指鬘經》裏有佛陀時代的另一個故事。當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祗園精舍裏時,指鬘尊者告訴佛陀有位臨盆的婦女生産有困難。在佛陀的指示之下,指鬘尊者去到那婦女的跟前,以宣說真實語來幫她順利的生産。尊者說:「自從我成爲聖人的那一天開始,我不曾有意地殺害生命。以這真實語,願這對母子都安康。」這麼說後,那婦女就很順利與毫無困難地生下了兒子,而母子兩人都安康。

  所以,在佛陀時代,宣誓真實語也是有效的。

  真實語在斯裏蘭卡的力量

  在佛陀入滅幾百年後,佛法傳到斯裏蘭卡。有一次,一位名爲大友(大彌多)的長老的母親患上了乳癌。那母親就叫她出家爲比丘尼的女兒去向長老討藥。長老說:「我不懂得醫藥。我將告訴妳一種治病的方法:『自從我出家後,我不曾以貪欲的眼光看過任何女人。以這真實語,願我母親得以複原。』當妳回去時,妳用手指按摩母親的身體,同時說我剛才所說的話。」那比丘尼就回去她的母親身邊,再遵從那長老的指示照辦了。當她這麼做後,她母親的瘤就好像泡沫一般地消失了(《清淨道論》、說戒品)。

  《殊勝義注》的「門論」裏述及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個婦女生了某種病。醫生告訴她必須以野兔的肉來配藥。她的一個兒子吩咐名爲劄迦納的弟弟去田捉野兔。有一只野兔看到劄迦納時驚慌地逃跑,卻不小心被蔓藤纏住了。牠害怕得驚叫起來。劄迦納就跑過去捉住那野兔,但他心想:「爲了救母親的生命而把這小生命殺了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就放走了那野兔。回去時,他哥哥問:「你有捉到野兔嗎?」當劄迦納告訴哥哥他做了什麼時,後者很生氣地罵他。劄迦納就走到母親的面前站著說:「自從出生以來,我不曾看到自己刻意地殺害生命。以這真實語,願我母親健康快樂。」其時他的母親即刻複原與再次快樂起來。

  如此可見在佛陀入滅後也是有人說許願真實語的。

  叁、離妄真實語

  在《比豆梨本生經》(Vidhura Jataka)和其它《本生經》裏,我們可以看到離妄真實語的例子。以下是《比豆梨本生經》的簡要故事。

  高羅婆王和富樓那迦夜叉玩骰子時下了這麼樣的賭注:若國王輸了,富樓那迦可拿走國王的任何東西,除了國王本身、皇後和白色華蓋;反之,若富樓那迦輸了,國王可以贏得他的「意所成寶石」和馬。結果國王輸了,富樓那迦就說:「我贏了!噢,國王,把賭注給我。」

  由于國王是真的輸了,所以他不能拒絕,只好讓富樓那迦任選所要的東西。富樓那迦選了國王的大臣比豆梨。國王聽後哀求說:「這大臣就是我本身,是我的歸依處,因此不能把他拿來跟我的金銀等財寶比較。他即是我的生命,所以我不能把他讓給你。」

  富樓那迦說:「我們爭論下去是沒有結果的。就讓我們去見他,聽他的判斷。」國王答應了,所以他們就去見那大臣。富樓那迦問道:「噢,大臣,身爲俱盧國大臣的你受到天神們的稱贊爲公正的人。這是真的嗎?你是高羅婆王的仆人?或是國王的親戚,跟他是同等級的?或是國王的親戚,卻比他更高級的?你的名字比豆梨是有意義的,還是無意義的?」

  (最後一個問題的意思是:在世上有兩種名字。無意義的名字是沒有代表性的,只是隨便選的而已。另一種是有意義的名字,代表其人果真如其名。譬如,若有個醜陋的男孩名叫「英俊的男孩」,那麼這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名字而已,因爲這名字並不符合那男孩。若有個英俊的男孩名叫「英俊的男孩」,那麼這即是有意義的名字,因爲它與那男孩的外表是相符的。當富樓那迦問比豆梨名字是無意義或有意義的時候,他是想證實那大臣是否真的公正,因爲「比豆梨」的意思是「一個公正無邪之人」。若那大臣是不公正的話,那麼他的名字即是無義的。若他是公正的話,那麼他的名字即是有意義的。)

  其時,比豆梨心想:「我可以說自己是國王的親戚,或比國王更高級,或跟國王完全沒有關系。但這世上沒有其它歸依處可比得上真實。所以我應該說實話。」所以他就說:「朋友,在這世間裏有四種服務,即:一、奴隸的服務;二、爲金錢而服務;叁、自願的服務;四、俘虜的服務。在這四種服務之中,我是屬于自願服務國王的。」因此他很真實地回答。

  這真實無欺的回答是真實語,但並非取信真實語,因爲它並不是爲了取信他人而說的。它也不是許願真實語,因爲它並不是爲了實現願望而說的。它只是純粹爲了避免說騙話,因此它是「離妄真實語」。

  同樣地,在《黃金晱摩本生經》裏,當華利夜佉王問黃金晱摩說:「你是什麼族人?你是誰的兒子?」當時若黃金晱摩告訴國王說他是天神,或龍,或人非人,或是王族的人,國王都會相信。但是他想他應該只說實話,所以他真實地說:「我是漁夫的兒子。」黃金晱摩與比豆梨所說的話是一樣的,即不是爲取信別人,也不是爲了實現願望。事實上它只離妄真實語而已。

  在《盤達龍本生經》裏,當尼沙陀婆羅門問持戒的菩薩(當時他是龍王):「你是誰?你是天神?還是有大神力的龍?」龍王心想:「即使我說自己是天神,這人也會相信我,但我應向他說實話。」所以就告訴婆羅門說自己是龍。這龍王所說的和比豆梨所說的一樣,並非爲了取信他人,也不是爲了實現願望。它是爲了避免騙人而說出事實,所以是離妄真實語。

  組成第七個波羅蜜的即是這離妄真實語。古代的菩薩都時時刻刻培育這離妄真實語。他們生生世世皆以只說實話來成就真實波羅蜜。若他們只是保持沈默以避免說謊,那並不是真正的真實語,因爲他們本來就沒有說話。那只是離妄而已。

  菩薩如何運用這叁種真實語

  只有在需要取信他人的情況之下,菩薩才會說取信真實語,否則他是不會說的。同樣地,只有在需要實現願望的情況之下,他才會說許願真實語。至于離妄真實語,那是菩薩時時刻刻都持守的。所以有德者應向菩薩學習,努力培育只說離妄真實語。

  兩種真實

  上述的叁種真實語可歸納爲兩種,即:

  一、語發表成就真實;

  二、隨後實踐真實。

  大黃金所說的取信真實語;黃金晱摩、蘇波羅哥、屍毘王、魚、小鹌鹑、黑島乘、蘆飲、珊波拉、德米亞、生、運薪和大孔雀王故事裏的許願真實語;以及比豆梨、黃金晱摩和盤達龍王故事裏的離妄真實語都在說完後即完成了它們的作用,因此這些真實語是「語發表成就真實」。

  然而須陀須摩王對食人鬼所說的真實語卻是不同的。那是爲了取信食人鬼,讓他相信須陀須摩王會再回來見他的取信真實語。但只有當那國王實踐他的承諾回去見食人鬼時,那真實才是真的完成了。所以這是「隨後實踐真實」。

  同樣地,伏敵王和羅摩王子所說的真實語也是屬于隨後實踐真實。以下是伏敵王的簡要故事。

  有一次,當迦毘羅國北般阇羅城的伏敵王去打獵時,他在途中遇到從德迦斯拉回來的難陀婆羅門。這婆羅門想向國王說法,國王也答應從森林回來時才聽他說法。

  來到森林時,國王與大臣們分區獵鹿。有一只鹿從國王的獵區逃出去,所以國王就追趕了過去。在經過一番很久的追逐後,國王終于捉到那只鹿。他把那只鹿斬成兩半,挑在肩上。半途中他在一棵榕樹下休息。當他起身想繼續走時,住在那棵榕樹的「人夜叉」阻止他離去,說:「你現在已經成了我的獵物,你不可以走!」(人夜叉並非真正的夜叉。事實上他是那國王的哥哥。在還是嬰孩時,他被一個母夜叉捉走了,但她卻不想吃那嬰孩,而對待他有如親生子一般地養大。當他的母夜叉養母死後,他就一個人有如夜叉般地獨自生活。)

  伏敵王說:「我和從德迦斯拉回來的婆羅門有個約會。我已答應了聽他說法。且讓我先回去聽法,過後我將會回來。我會遵守承諾的。」那人夜叉很爽快地接受了國王的承諾,而放他回去。(其實這人夜叉和國王是親兄弟。由于血緣的關系,雖然…

《南傳菩薩道(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熄滅之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