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传菩萨道(上)▪P6

  ..续本文上一页在草舍里面休息。」如此想后,他即在外边等候。

  过了好一阵子,他还是没有看到有人住的迹象,他就想:「我己经等了相当久。现在我应该检查一下这里是否有人居住。」他就开门走进草舍里。探看了一下,他看到了刻在墙上的字,他想:「这些用具很适合我,我可用它们而成为一个隐士。」决定后他再省察俗家服装的九个坏处与袈裟的十二个好处,然后将身上的俗家装束换成袈裟。

  舍弃草舍而居于树下

  当须弥陀除下锦衣拿起袈裟时,它红得像是一束阿诺佳花(anoja)。他发现袈裟是折好放在竹架上。他把作为下衣的袈裟围在腰间,再把作为上衣的金色袈裟穿上。把兽皮坐具放在左肩。用象牙针把头罩别在发髻上。他拿起一支轭状扁担,一端挑起装着珊瑚色水壶的网,另一端挑起一支长钩(用于摘取树上的果子)、一个篮子、一个三脚木架等。然后把装齐隐士用具的扁担放在肩上。右手拿了一支木杖,他走出了草舍。当他在六十腕尺长的行禅小道上来回走着时,看着穿上新装束的自己,他快乐地想:

  「我已经实现了心中的愿望。

  出家隐士的生活实在太美妙了。

  一切智者如佛陀与辟支佛都称颂出家隐士的生活。

  在家生活的束缚已经被舍弃了。

  我已经安全地远离了世俗欲乐的生活。

  我已经开始了出家隐士的圣洁生活。

  我将努力、精进获取圣洁修行的利益。」

  然后他放下扁担,庄严地静坐在石头上度过白天。

  当黑夜降临时,他进入草舍里,躺在床上,以袈裟当被入睡。清晨醒来时,他省思来此的原因与此地的环境:「看透了俗家生活之恶,再舍弃了巨大的财产、资源与随从,我来到森林成为出家隐士,是为了寻找解除欲乐陷阱的善法。从今天开始,我不可疏忽失念。人心有三种恶思惟,即:对欲乐的欲贪思惟(kamavitakka);想要杀生、毁灭与伤害的瞋恨思惟(vyapadavitakka);想要伤害别人的伤害思惟(vihimsavitakka)。这些恶思惟就有如野蝇一般,以放弃修习内心不执着于烦恼和身体上不执着于欲乐之人为食物。现在是我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修习舍离(paviveka)的时候了。

  事实上,在看透俗家生活阻碍与危害到修习法的缺陷之后,我才出家。这草舍实在是很优美,平地金黄细致,墙白如银,叶子做的屋顶红得有如鸽爪之色般美丽,藤做的床有如拥有斑驳的床单。这住所实在是很舒适。我不认为我以前的豪华住宅会比这草舍来得舒适。」

  如此省思之后,他再省察草舍的八个坏处与树下的十个好处。过后,在当天他即舍弃了草舍而住在树下。

  培育禅定和以水果为食物

  隔天早晨他去邻近的乡村托钵。村人细心地准备美食来供养。用餐后,他回到森林里坐下,想道:「我不是因为缺少食物或营养才出家。细心的照顾增长感到身为人的我慢心。作为保持生命的食物给人们没完没了的麻烦。我应该避免食用耕种得来的谷类,而只食用自树上掉下来的水果来维持生命。」

  从那一刻开始,他即只依靠自树上掉下来的水果来维持生命。他不再躺下身体,而只以坐、立与行三种姿势连续不断地精进修禅。七天之内,他证得了八定(四色禅那与四无色禅那)与五神通(Abhibba)。

  《佛种姓经》里有描述须弥陀菩萨的故事;从他行大布施开始到他得八定与五神通的内容如下:

  1. Eva”ham cintayitvana “nekakotisatam dhanam. Nathanathanam datvana himavantam upagamim.

  2. Himavantassavidure dhammiko nama pabbato

   assamo sukato mayham pannasala sumapita.

  3. Cavkamam tattha mapesim pabca dosavivajjitam atthaguna-samupetam abhibbabalam aharim.

  4. Satakam pajahim tattha navadosam upagatam

   vakaciram nivasesim dvadasagunam upagatam.

  5. Atthadosa-samakinnam pajahim pannasalakam

   upagamim rukkhamulam gune dasah”upagatam.

  6. Vapitam ropitam dhabbam pajahim niravasesato anekaguna-sampannam pavattaphalam adiyim.

  7. Tatthappadhanam padahim nisajjatthanacavkame abbhantaramhi sattahe abhibbabala-papunim.

  一、 舍利弗,当时是须弥陀菩萨的我,如此省察后决定出家,把数千万的财产平等地布施给贫者富者。之后向喜玛拉雅山前进。

  二、 离喜玛拉雅山不远处,有座山名为如法(因为是古代圣人修习正法的地方)。在如法山区里,我造了一所优美的禅园和一间精致的草屋 。

  三、 在如法山区里,我造了一条没有五种缺陷的行禅小道。我造了一所能令人获得隐士的八种舒适的禅园。成为出家隐士之后,我开始修习止禅与观禅,以证得五种神通与八定。

  四、 我舍弃有九种缺陷的服装,披上了有十二种美德的袈裟。

  五、 我舍弃了有八种缺陷的草屋,而走向有十种美德的树下。

  六、 我完全不吃耕种得来的谷类食物,只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水果。

  七、 (不躺下身体)以坐、立与行三种姿势,我精进地修禅,在七天之内,我证得了五种神通。

  第五章:授记

  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阶段发生,即:入胎、出生、证悟佛果与初转*轮。但是须弥陀并没有察觉到这些瑞相,因为他完全沉入于禅悦之中。

  开悟之后,燃灯佛在妙乐居(Sunandarama)向一万亿的天神与人初转*轮。过后他开始了为众生去除内心烦恼的旅途,有如大雨降落于四大洲般,他向众生遍洒清净法水。

  有一次他带同四十万阿罗汉来到「喜乐城」(Rammavati),住在妙见寺(Sudassana)。那时须弥陀还在森林里沉入于禅悦中,而没有察觉到燃灯佛已在世上出现。

  喜乐城的市民听到佛陀来到妙见寺时,在吃完早餐之后,带了牛油等上等的药食,以及花和香水去拜见佛陀。他们向佛陀顶礼,以花及香水等向佛陀致敬,之后在适当的地方坐下聆听佛陀说法。佛陀说完后,他们邀请佛陀和比丘僧团隔天用餐。在绕佛为礼后他们即离寺归去。

  大事准备迎接燃灯佛与其随从

  隔天,喜乐城的市民大事准备「无比大布施」(asadisa-mahadana)。他们建了一座特别的建筑物,里面散放着纯洁美丽的蓝莲花,以四种香水使空气清新。在四个角落各放置一个冷水壶,再以如翠玉般的蕉叶覆盖。在天花板上挂着一支以金、银及宝石星点缀的华盖。四周挂满了香花圈。当这建筑物的装饰完毕后,市民开始扫除城市使它整齐。大道两旁都置放了水壸、花、香蕉树、旗与布条。在适当的地方也置放了屏饰。

  当市内的布置完毕后,市民就去修补佛陀将会用来走进城里的路。他们以土来修补被淹水造成的破洞与裂缝,把不平的泥地弄平。他们也在路上盖上一层白沙,再散放一些花等等。他们如此地进行一切布施节目的安排与准备。

  那时候须弥陀隐士从禅园起飞,在天空中看到喜乐城的市民愉快地为修路与布置忙碌。他奇怪下面发生了什么事,就当着众人面前飞下来,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问道:

  「你们愉快与热忱地补路,

  你们是为谁修补路呢?」

  市民答道:

  「须弥陀尊者,

  这世上已出现了无比的燃灯佛,

  他已征服了五魔,

  是全世界的至上世尊。

  我们就是为他修补路的。」

  (以上的对话显示燃灯佛是在须弥陀证得八定与五神通很久之后才出现的。须弥陀没有察觉到燃灯佛的入胎、出生、成佛与初转*轮四时是因为他只周游于森林与天空中,又时常沉入于禅悦与修习神通,对于人间俗事完全不感兴趣。只有这次他在天空飞行,看到喜乐城市民修补路与大扫除时才下来探个究竟。这表示当时须弥陀已经有好几千岁。燃灯佛那时期的人类寿命是十万岁)

  须弥陀参与修补道路的工作

  听到喜乐城市民说「佛陀」这个字时,须弥陀内心充满欢喜。他感到非常快乐,不自禁地重复说:「佛陀!佛陀!」

  立于当地,须弥陀心中充满欢喜,受到信心的鼓励,他想:「我将在这大福田(即燃灯佛)种下殊胜的善种子,以培育善业。能够亲眼看到佛出世的这一快乐时期,是非常稀有与难得的。现在我已遇到令人快乐的时刻,我不可错失了它。」

  这样想后,他问那些市民:「朋友们,若你们为佛陀准备路,可否分配一段路给我,我也想参与你们修补道路的工作?」

  「好的!」市民答道。由于他们相信他是一位有超凡能力之人,他们分配给他一大段不平,且难以修补的地段。分配好后,他们说:「你可以修补和装饰,使它变得美丽。」

  其时,须弥陀省思佛陀的美德而感到非常喜悦,他想:「我有能力以神通来修补此路,使它变得美丽愉人,但是若这么做,周围的人可能不认为这有什么好(因为这么做可以很容易又很快就办好了)。今天我将以自己的体能来执行我的任务。」这么决定之后,他亲自从远处载泥土来修补破洞。

  燃灯佛的到来

  当须弥陀还来不及完成补路工作时,燃灯佛与四十万阿罗汉已经到来。那…

《南传菩萨道(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南传菩萨道(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