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三、观心无常

  三、观心无常

  修行者应当安住持续地就自己内在心的情况思惟观察,不断持续地就眼、耳、鼻、舌、身、意与外在色、身、香、味、触、法互相接触所产生心的状态观察,就内在、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心的状况观察。修行者觉知到各种心的现象,不断生起、灭去,不断的生灭变化。由于清楚觉知各种心的生灭现象,修行者了知心只是一连串生灭的过程,没有我、你、众生、女人、男人,心是缘起的、无常的、无我的。心念处特别强调观心的无常,以破除执着「心」为「我」的妄见。

  心是缘起法,心生起的远因是无明、爱、取、行、业五种过去因,而现在因是名色。此处所说的「名」是指心及与心相应的心所;「色」是依处与所缘,无明爱、取等生起,心生起;名色生起,心生起。它们坏灭,心灭。心是不断生灭的过程,是无常法、有坏法、有变异的法。如此,离开心为我、你、众生概念。

  若系统的修习,超越爱、见,不执着五蕴、世间,心念处成为解脱法门。

  【批注】

  (1)八种贪根心:1.悦俱邪见相应无行心;2.悦俱邪见相应有行心;3. 悦俱邪见不相应无行心;4.悦俱邪见不相应有行心;5.舍俱邪见相应无

  (2)行心;6.舍俱邪见相应有行心;7.舍俱邪见不相应无行心;8.舍俱邪见不相应有行心。参阅《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页11 。

  (2)「行」(saNkhAra):专指怂恿、煽动、激起或采取某种方法。这怂恿可以来自自己或他人;可以是身、语或纯属意识的怂恿。没有受到任何怂恿,而自动生起的心是「无行」。有受到怂恿或以某种方法刺激,而后才生起的心称为「有行」。对于贪根心,有四种心是无行或自动;另四种心是有行或受到怂恿被动的心。参阅《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页13 。

  (3)参阅《清净道论》,页481 。

  (4)二瞋根心:1.忧俱瞋恚相应无行心;2.忧俱瞋恚相应有行心。参阅《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页15 。

  (5)参阅《清净道论》,页483 。

  (6)二痴根心:1.舍俱疑相应心;2.舍俱掉举相应心。参阅《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页17 。

  (7)昏沉与睡眠(thIna-middha):不能生起于自动或无行心,因为无行心敏锐又活跃。此两种心所令心沉重与软弱无力,只能出现于有行的不

  善心中。参阅《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页67 。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