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存在了。表面上看起来,比世法上好像好一点,只有个形式,内容没有了。那么这个师道从哪里讲起呢?今天这个第二句,就是给我们说明师道具体的内容,怎样叫做尊师?如何是重道?
今天师生的关系确实在佛法上还有几分尊师重道,你看我们从事于佛法教育,我们出家人、法师,就是佛教教育的教员,我们这个教员在佛陀教育里面,学生对老师还挺恭敬的,见到还顶礼,还很难得。现在你在一般学校里做老师,学生见你恭不恭敬呢?你将从这个地方看出来,佛教教学为什么能快速收到效果,就是“尊师重道”,佛门里面还保持着。在世间教学为什么收不到效果?尊师重道这个概念没有了!如何再恢复?如何再建立?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你要问:我们个人什么时候得到真正幸福?什么时候我们家庭真正的圆满?社会真正和谐?如果不能恢复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永远没有指望了。所以佛给我们讲修学这才是基础,这才是根本之根本。这个敬师跟孝亲里面的境界之深之广之涵盖,完全相同。
⒊慈心不杀
第三句“慈心不杀”。不杀是慈。慈不只不杀这一桩事情,慈的范围也是无量地深广,佛只举出一个例子,不杀是慈,不害也是慈。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都有一个真诚的心,希望别人能离苦得乐,希望一切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不但我们要希望,而且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所谓成人之美,帮他离苦,帮他得乐,这是慈。如果我们只有这个心,不能尽心尽力协助,这个慈心不圆满,圆满的慈是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⒋修十善业
①十法界
末后一句是“修十善业”。佛在经上明白地给我们开示,佛说这个世界有六道,世间之外还有四圣法界,所以宇宙间大别来分有十大类,这十大类,就叫十法界。十法界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不能不清楚。佛告诉我们,十法界是从我们一念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啊!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十法界就没有了。没有了,那叫什么呢?这不得已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真实的。所以十法界是我们妄心变现出来的幻境,这一句话把世界真相说明了。当然变现出来是有无量的因缘,这个因缘我们今天讲条件,很多很多的条件,非常复杂,不是单纯的。那么许许多多条件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佛告诉我们,我们从上说到下,怎样成佛?成佛的第一个条件是——平等心。
佛心是平等的,《无量寿经》经题里面就教给我们——清净、平等、觉。所以那个经是成佛的经典,是教你修平等心的。菩萨是修六度,菩萨心是六度;缘觉,就是辟支佛,修十二因缘;声闻,就是阿罗汉,是修四谛的。这是“四圣法界”。“六凡法界”,第一个是天道,佛给我们讲修的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修罗是下品十善。十善生天啊!“五戒”是人身,五戒做得很圆满,没有欠缺,这能得人道来。五戒跟儒家所讲的五常,内容完全相同。儒家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常是常道,决定不能违背的。我们世间人常讲人格,什么叫人格呢?六道里面取得人道的资格。得人道的资格,五个条件,在佛叫五戒;在儒家叫五常。再往下面去,畜生——愚痴。什么叫愚痴呢?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假不分、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甚至于利害都不清楚,这就是愚痴;那么要想做到不痴,要读书,要明理,你才会不愚痴。你不读圣贤书,不明理,往往把是非弄颠倒了。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积非若是,大家都错了,我们认为这很对的嘛!很难辨别,实在不容易。如果叫你真正有能力辨别,那要去念圣贤人书。念圣贤书,简单的,四书五经;复杂一点,儒家的十三经、二十五史、诸子百家,要念几十年才能搞清楚,才有这个能力啊!时间来不及了!来不及,也有方法补救,补救是救一时,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给了我们三样东西,救急,特效药啊!使我们能够治这个愚痴的病。这三样东西:一、是了凡四训;二、感应篇汇编;三、是安士全书。这三本书,特效药啊!可以救急,真管用;然后再以儒、佛慢慢地滋补,你才能把身体恢复啊!这三样东西是救命,叫你不死,不死还很弱啊!要用大乘佛法、儒家这些经论,慢慢地再去学。不读圣贤书,后果不堪设想,这是真正的教育。
现在中国没有教育。家庭没有教育,你的家庭、儿女没有前途;国家没有教育,这个国家决定会亡国。教育是什么呢?教育就是不愚痴,就是对于是非、真妄、邪正有能力辨别。换句话说,培养你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行为。正的标准是什么?与你真如本性相应。佛是这个标准,儒家也是这个标准,这是教育。所以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
愚痴堕畜生,悭贪变饿鬼,瞋恚堕地狱。所以贪、瞋、痴又叫做三毒烦恼,它的果报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在十法界里面最苦的三道,我们叫它做三恶道。佛教给我们修十善业,就是离开三恶道。
②十善业
“十善业”,业是造做;正在造做时叫做事,事情做完了,那个结果就叫做业。你看你在学校念书,你的学分都念完了,叫毕业。正在念书的时候,你们所有的练习本子叫作业簿,那叫“作业”。我们身体的动作,身在作业;口里面的言语,口在造业;心里面起心动念,是意在造业。这身、语、意,统统都在造业。造业一定有果报,不会说是你造的业没有果报,没有这回事情,因此我们造业就要小心了。业里面有善业、恶业、净业。善业果报在三善道,在人天;恶业果报在三恶道;净业,这才能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轮回,四圣法界所造的统统叫净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因此学佛的人修净土,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净业。但是我们在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我们这个身还在这个社会,不能离开人群,不能离开大众,那么我们身、语、意三业就要知道造善业,不造恶业。
在《观无量寿经》里面,念佛叫定善。善导大师所讲的,修十善业叫散善;身、口、意造的善业叫散善。具足定、散二善,决定得生。这是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夫人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我们今天在这里是讲的基础。那么身三善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的三善。三善的范围也非常之广泛:
第一不杀生,里面就包括不伤害,伤害众生有的时候比杀害他还要重。怎么见得呢?你看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念书人,念书人非常重视气节,常说“士可杀不可辱”;杀头没关系,侮辱不可以,他把侮辱看得比杀头还严重。那么我们要对他侮辱,对他的伤害,那比杀头还严重。所以要知道不杀里面包括不害,绝不伤害众生;换句话说,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这是身的第一善。
第二不偷盗,偷盗意思也是非常地深广,在佛家叫不与取。凡是物有主,主人没有同意给你,你就不能够自取,你自己取,这就是犯了盗戒。我们一般人,尤其是现代的中国人,古人不说;现代中国人喜欢占一点小便宜,诸位要晓得喜欢占一点小便宜这个念头,就是盗心。殊不知这个盗是负债,负了债,将来要还债。假如诸位能够看到三世因果,看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你看到三世因果,你才知道事实真相不是我们想像的。你杀众生一定要偿命,你偷盗将来一定要还债;换一句话说,决定没有占便宜的事情,也决定没有吃亏的事情,这老天爷是真公平啊!三世因果就能看到事实的真相,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的心就定下来了,自己再清苦,也不会起一个盗的意念,这个戒律才能持得干净,才能够得真实的利益。佛告诉我们,不盗得大富啊!不杀得健康长寿,后头都有果报的啊!不淫得美满眷属;他哪一条因,都有哪一条果报的啊!确确实实这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语业:不妄语,“妄语”是欺骗人。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就是说的话很难听,叫人听了很不舒服。这是口业里的四善。
意里面不贪、不瞋、不痴。不贪的人就富足。世间什么人最富?不贪的人最富。纵然他有许多的财富,他还有贪吝,他的心不安;所以这个欲望没有止境,他苦啊!那个知足的人快乐了,他不需要了;你还要,我都不需要了,知足常乐啊!你想在世间要怎样得到真正快乐,真正幸福呢?不贪;幸福、快乐马上就得到。这不难得到,就在你念头能不能转过来。不痴,不愚痴,就是真正的智慧。不瞋恚,是真正的慈悲啊!佛教给我们从这个地方修起,所以十善业是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标准,依照这个标准,修正我们一切错误的观念、言行,奠定人天福德的基础,以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这才能建立圆满的佛法。我们已把第一福介绍给诸位。
三、第二条——二乘福
我们先将第二段的经文念一遍: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前面我们所说的是世间法,今天这一段则是佛法了。佛法从三归开始,那么在还没有讲解三归依之前,还先得要将佛法做一个交代。它的教学宗旨、目标,前面也都跟诸位说明了,今天要讲他教学的善巧方便,也就是我们讲的教学的方法,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佛陀时代,讲经说法没有像现在这样隆重地启请的仪规,这是后世才演变的,特别是在我们中国;中国古代对于礼仪非常地重视,但是它确实有一种朴实而庄严,道场足足能叫人感觉到潜移默化的功能;后世道场的建筑已经将艺术跟教学集合成一体了。佛门的道场,也就是像我们现在所说教学的场所,古时候称之为“寺”,现在还用这个名称,我们应当要把它变成现代话才好,不叫大家对佛教产生种种的误会。
⒈佛的教学法——随机而应·无有定法
佛说法,大经上常说,佛是没有定法可说的。佛无法可说;哪有法好说呢?是因为众生行为出了差错,佛只是将他的差错说出来,帮助大家修正行为,如此而已;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错误,那佛就一句话也没得说了。由此可知,佛法叫“应机说法”;…
《净业三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