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功
教育是人类前进不可或缺的动力,它能改变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它能改变野蛮粗暴的社会状况,它能带来社会的文明与发展。一个人可以贫穷,但不能没有教育,有了教育,贫穷是可以改变的,没有了教育,即使富贵,也是粗恶的。
当然,这里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凡是一切正面的良善的教育都是值得提倡的。
接受第一流的教育,做第一流的人才。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面对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萎靡不振,宗教教育有必要发挥它神圣的教育作用,而在宗教教育中以佛教教育最为彻底圆满,涵盖世间、出世间一切良善、道德、智慧的教育,甚深广大。
教育往往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正确的教育相当重要。为了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有时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正确地引导呢?
良性的、正面的教育将带给这个世界慈悲、智慧和道德。
以佛陀及历代祖师言教为指导,胜于世间任何言说。
司马光倡“俭朴”,教导儿子司马康俭而修德。
司马光教子当爱惜书本如商人之积蓄本钱,读书要恭敬。
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即一生衣服不讲华美,只要以遮羞遮寒、干净利落即可;饭食不求山珍海味,能果腹充饥即可。他认为饮食、衣服奢侈、阔盛容易堕落。他常举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之话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认为:“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他认为:“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经常引同时代的前辈张文节的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认为这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并教育儿子:西晋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糜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一个人的品质应当从小培养,切莫因为年纪小而浪费了培养的时间。
思想导致行为,行为导致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所以教育人应从思想开始,正确健康的思想是良好命运的开端。
教导孩子们应当以“扶正祛邪”的方法具体落实。即通过引导,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勇敢、平等、尊敬、和谐等优良品质,正气具足,邪不干正,邪气邪思自然削弱、减低、化解。
教育孩子必须道德、能力、健康三方面都不偏废,才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完整的人。
因为只重视道德,缺乏能力、健康,难免成为懦弱的病夫。如果只注重能力而缺乏道德、健康的教育,难免成为弱不禁风的病人或危害社会的人。如果只注重健康而缺乏道德、能力的教育,难免成为野蛮人。
对孩子教育要认真正确,应杜绝含糊、敷衍了事的态度,才能培养出清醒、灵敏、明辨是非的人才。
教育要严格而不专制,严格而讲道理,专制而易盲从。
要培养判断是非的思维能力,依真理而行,而非专制服从、盲目跟从。
不管什么样的教育,都不要流于形式,再好的教育流于形式也无用处。
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最为理想呢?按照佛教、中国古代圣贤及现代的先进教育理念,是从胎儿开始的,所以从胎教到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乃至中年、老年,都可以实施良好的教育。但人们往往忽略胎儿、婴儿、幼儿、少年的正确教育,这也给人的一生留下了不可弥补的缺陷。
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越早越好。早期的教育和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智能和潜能的发展。
很多人在幼年时期没有接受教育,白白浪费了光阴,实在可惜。事实上,幼年时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能力。
孩子在没有成熟之前,会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语言、行为,所以从小就要注意接触有良好修养的人。而且孩子们的情绪一般比较脆弱、细腻,大人更要注意引导、沟通,以同理心来理解他们,以便促成他们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要从小培养孩子雷厉风行的态度,不准拖拉,及时反应,及时做该做的事,及时停止不该做的事。要从小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避免懒惰依赖,如穿衣、洗脸、刷牙、打扫卫生、拿东西等,重在方法的说明、示范,而不取而代之。当然能力的培养应在年龄、体力相应的阶段。
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标准的语言相当重要,让孩子们从小养成敢说敢做,勇于沟通的能力。
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礼貌、礼仪,懂得对不同人的称呼,应答、打招呼,及进退的礼节。
要从小培养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透过讲故事、情境体验、说事情而进行分析、对比、反问、引导的方式进行。让孩子从小就是非善恶分明,避免糊涂、不明是非。
幼儿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可以经常轻轻朗诵经典的诗文或播放经典的音乐给幼儿听,培养良好的听力,种下优秀的文学种子。即使为出生不久的婴儿当作摇篮曲也可以,那样都会种下良好的种子,如果能播放梵呗、经声、佛号,那更殊胜。
2、可以透过多姿多彩的色彩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观察能力,如用大自然的风景或经典名画(也可以用良好的临摹本)来唤起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对世界的亲切感和观察力,也可以多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把正确的事物名称告诉他们,即使他们只会听不会说都可以。
3、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专注,提高记忆力和观察力。可以通过让他们复述看到、听到的内容而促进他们培养专注力。
4、透过不同物品的轻、重、粗、滑、柔、硬等触感,使他们把握各种物品的特点,进一步具体地形容、描述世界。
当然,以上的教育都是在轻松、自然、欢喜、耐心、智慧的教导中完成的,所提供的教材也都应当是健康、有益身心成长而非无益的。
少年儿童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需要的是太多的指责和批判;需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而不需要的是压抑和打击;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不需要的是自卑和怯弱。
青少年都注重名声、面子,即是个人的自尊甚至比生命本身更重要,虽然这些是虚幻的,但在其年龄阶段则是不可伤害的,只能加以正确的引导,才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对孩子们来说,注意鼓励,欢喜的引导,千万不要骂他们“笨”“懒”“不专心”“不刻苦”,一味的批评只能伤他们的自尊,有害无益。
面对学生,教师永远要把爱心和鼓励放在第一位。
正确的引导,不要随便批评,即使不得已批评,也要讲清道理。
斥责孩子是负面的,讲道理引导孩子是正面的。负面容易伤害孩子,正面会提升孩子。
成长固然有先天的潜能,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
每一个人只要不是天生的白痴,都是可以通过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而成才的。
成才有如种树,日积月累,不知不觉,自成参天大树。
不要看轻每一个小孩,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如果能够因势利导,每一个小孩都能够成才。
教育孩子方法可以很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引导孩子。
从小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具备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到大又有良好的教育,一般都会成才。
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带给人的益处是难以估量的,有科学研究作证明,远远超出人的想象。
人生来就有爱心、同情心的,但如果不从小持续培养,反而以残忍无情影响,则孩子只会受不良影响,那么长大将受害匪浅。
骄傲、自满容易功败垂成。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谦卑,避免自卑、骄傲是很重要的。
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杰出的人。
管不好自己的人难以成就。
管好自己就是自制力,自制力是可以从小培养的。
好的、对的该做,不好的、错的不该做,该做不该做要分清,从小引导孩子做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相当重要。
让孩子从小树立安全意识相当重要,如什么该动,什么不该动,如何过马路、看红绿灯、避免上陌生人的当等,皆应教导。
在适当的年龄,适合集体生活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团结、友爱、大方、守纪、责任心、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配合能力、公平、公正等素质。
但在参与集体生活时,还要注意亲近良好的集体,避免受到不良人群及个人的影响,如不小心受影响,要尽快洗刷污染。亲近良师益友,远离恶师恶友。
教育孩子应该培养其兴趣,让其依照天分而自由发展。
要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只要是正当的兴趣、爱好都是应当鼓励、策励的。只要依正当的兴趣、爱好发展的孩子都会勤奋地投入,如此的孩子一般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父母当随顺孩子们的正当爱好和兴趣,协助其成功。
只有强烈的兴趣,才会有强烈的动力,有强烈的动力才有忘我投入的行动,这样自然易于成功。
世间、出世间都是如此。
在幼儿、少儿阶段,一般都是由兴趣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没有什么功利主义。培养正当的兴趣,带动学习的能力相当重要。
以引导、鼓励、开发的方式带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勇敢、坚强、承担,比一味地灌输更殊胜。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孩子都欢喜地接受智慧的引导、爱心的教育。透过经典的音乐、书法、舞蹈、功夫、诗文、茶道、花道、故事、游戏培养孩子多方位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欢喜中成长。
每一个孩子人格、道德、智慧、自信、勇敢、沟通、表达、慈悲、才能、创造各方面的素质各有提高就是进步,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肯定。
分数并不一定说明一切。
有许多孩子行为不良而造成家长的忧愁,那往往是孩子们精力过剩造成的,如果能够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各…
《成功人生——教育·成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