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觉知者(彭贤)

  觉知者

  

  彭贤

  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觉知者”的问题。

  吴和鸣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到很有共鸣,因为我确实感觉到有一个“我”,有一个“觉知者”。就像弗兰西斯·克里克(意识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所说,脑子里有个“小人”。我们应诙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

  我的身体不是我,我的念头也不是我,身体会变化,念头会过去……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但是此时此刻我觉得就是有个“我”,感觉到“我”活着,这种主体性的存在感是真实的!我想诚实地面对自己。关于我觉得“我”是什么、“我”的境界是什么状态,这里都诚实地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这样可能更有进步的机会。

  哲学家笛卡尔分析了半天,找不到“我”在哪里、“我”是什么,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说“我”会思考,所以肯定有个“我”,这就是他的著名的“我思故我在”。

  综合心理学有一个“探寻真我”的练习,本来我想在现场和大家一起来做,由于时间关系不做了。我把这种练习的方法筒单呈现一下,以便大家讨论。这个“观者的心态”的练习可以这样进行,以我自己为例,来简单演示一下这个自我觉察训练的心理操作过程:

  我现在看着面前的这个杯子……自我感觉一下:是谁在看

  我会发现是“我”在看;

  团上眼睛,摸一摸手中这支笔是什么感觉……然后自我觉察一下:是谁有这种感觉

  我会发现是“我”有这种感觉;

  听周围的声音,关注听到了什么……然后自我觉察一下:是谁在听

  我会发现是“我”在听;

  想象自己走到黑板前面,在黑板上画了一头牛,然后站在那里,看着那头牛……再自我觉察一下:是谁在看着那头牛

  是谁知道谁在看着那头牛

  我会发现是“我”知道想象中的“我”在看……

  这样一层一层地练习下去,用“观者的心态”对于自己的那个觉知者进行觉知的心理训练,渐渐地就会接近自己的这个“觉知者”——真我。可是,刚才休息时我请教了界文法师,法师告诉我:佛教认为并没有一个能觉知的“我”……我非常好奇:出家人修到“无我”的境界时,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那个愿力、觉知、行为的发出者

  如果真的没有这个行为的发出者——“我”,那么,请问在座的各位法师:究竟是“谁”在念佛

  “谁”在修行呢

         

  摘自《人世间》2013年正念专辑

✿ 继续阅读 ▪ 雪花(觉华)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