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P16

  ..续本文上一页。“体常遍满,无所不在”:体,就是法身。他这个法身是遍满一切处的,他是无在、无不在,没有任何地方不是佛的法身、不是法宝、不是僧宝。

  所以你不要说:“我这供养佛,佛知道吗?我这供养法,法又有什么知觉呢?我供养僧,那僧是知道啰?”你不要问佛知道不知道、不要问法知道不知道、不要问僧知道不知道,你就问问你的心知道不知道?你心若知道了,那佛、法、僧宝都知道了;你心若不知道,佛、法、僧宝也不知道。

  但是你绝对不可以说“我的心不知道”;为什么呢?你没有死呢!你死了,这个地、水、火、风分散了,你八识也跑了,那时候不知道了;你有生的一天,你供养三宝,你心里绝对知道的。你心和这个十方三宝是一样的、是一个的,没有所分别的;所以你心量是无在、无不在的,佛、法、僧宝也是无在、无不在的。

  N2. 达能供性遍

  愿令以此香华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诸佛刹土,施作佛事。

  这是第二科,能供性遍;能供的这种功德性,也是周遍法界的。怎么能周遍法界呢?因为你要发这个愿,你要做这种的观想;你观想有多大,你这供养的性就有多大。你观想尽虚空、遍法界,你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三宝,那么你这功德性也就周遍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处。

  “愿令以此香华等同法性”:发愿使令你所供养的香和华和这个法性是一样的。所供养的,不论是多少──多,是无量无边;少,就是一香一华。法性是无尽无尽、无边无边的,是重重重重、无尽重重、重重无尽的;所以你这个法性重重无尽,你这个香、华也会重重无尽的。

  “普薰一切诸佛刹土,施作佛事”:既然等同法性,所以就周遍一切好像微尘刹海那么多的诸佛国土;用这种的功德性来大作佛事,来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三宝,这种供养的功德性也周遍这些微尘佛刹国土。

  M2. 缘境别观(分三)

  N1. 念供养具遍 N2. 愿能供身遍 N3. 所供三宝遍  N1(分二)

  O1. 念遍用供具 O2. 想遍同众生

  今O1

  又念十方一切供具,无时不有;我今当以十方所有一切种种香华、璎珞、幢幡、宝盖,诸珍妙饰,种种音乐,灯明、烛火,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乃至尽十方所有一切种种庄严供养之具。

  这是前面所讲的第二科,缘境观。这个观法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因为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所以它就周遍法界,无尽重重、重重无尽,有这种的作用;有这种作用,所以你这功德就无量无边。这是普贤菩萨广大供养法门海。

  在这一段文里,又分出三科:第一,念供养具周遍一切处。第二,愿能供身遍;所供诸佛的法身也遍一切处。第三,所供养三宝也周遍法界。

  在第一念供养具遍,又分出两小科:第一,意念遍用供具。第二,想遍同众生;我这供养,不是我自己一个人供养,是和所有的众生来一起供养。这现在是第一科,念遍应供具。

  诸佛面前都有供养之具,就是好像我们装花的花瓶,或者装水果的碟,或者其他的供具、香炉、烛台、灯之类的,所有一切饮食、医药、卧具,也都是供具。这供具是周遍法界的,现在我们用的少,我们不妨可以说是多;怎么可以说是多呢?因为你心量是无边的,你用这个无量观的心量来观想,这不是空洞的。你现在供佛,你可以打这个妄想,也不犯盗戒,也不犯打妄想戒。

  “又念十方一切供具,无时不有”:又想想十方诸佛面前都有供具,这供具很多很多的,周遍法界,没有一个时候没有的。

  “我今当以十方所有一切种种香华”:我现在应当用十方所有的一切种种香华。在这十方诸佛国土诸佛的面前,一定有种种的华。好像我们这儿花就有很多,又有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又有青色的、绿色的,什么色都有,那种种的香华。

  “璎珞、幢幡、宝盖,诸珍妙饰”:有璎珞、有幢、有幡,又有一切的珍珠、玛瑙、金、银、琉璃、玻璃、车磲。璎珞是一种宝贝造成的。你看!这都有玻璃来在佛前供养呢!这一样的是珍妙饰。“种种音乐”:愿意学音乐,你最好作一点音乐来供养佛。我们现在所唱的香赞,这都属于一种音乐。“灯明、烛火”:我们佛前点灯,或者点上一点火,这也是来供佛。

  “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或者你用吃的东西,或者名贵的衣服来供佛,或者用卧具,或者用种种的药品,也可以供佛的。衣服可以供佛,但是下身所用的袜子、裤子、鞋子,这不可以往佛前放。那么说佛不用这些个东西吗?佛也用,但是这个不太尊敬;所以这些个供具不要来供养,上身穿的衣服最好。卧具,是用它来打坐的或者睡觉的。好像拜垫上放的巾,就是卧具;那叫“卧具尼师坛,长养心苗性。展开登胜地,奉持如来命。”你们受过戒,不知道还记得不记得?

  “乃至尽十方所有一切种种庄严供养之具”:乃至于十方所有庄严道场的供养具,这就等于我在那里供养呢!做这种种观想。有的人就说了:“这不算偷吗?”也不是,你就想是自己的。那你若认为不是你自己的,当然就是偷了;若本来就是你自性里面的东西,偷谁的呢?到什么地方去偷呢?所以这就一切唯心造。那么说:“我偷的东西,也就观想是我是我自己的,那不可以吗?”或者也可以,你可以试试!

  为什么说供养三宝不要用裤子、袜子、鞋来供养?我有一个比喻,因为你所尊重的是上身的衣服,下身的衣服你就马马虎虎的也可以;你要用你高尚的东西来供佛,不要用你看着不太重视的东西。好像那个厕所的屎虫子,它供佛只可以用屎来供佛。为什么?他没有旁的东西;它若有旁的东西,它就不会用那个来供佛。这一样的道理,我们因为有更好的东西,我们就要用更好的东西来供佛。

  O2. 想遍同众生(分三)

  P1. 想同供 P2. 念随喜 P3. 愿开导

  今P1

  忆想遥拟,普共众生奉献供养。

  这是第二科,想遍同众生。这一科里边又分出三小科:第一,想同供;作观想,和众生一同来供养三宝。第二,念随喜;观想:念随喜诸佛菩萨和众生,这一切的功德。第三,愿开导;愿意自己去开导一切众生,又愿意诸佛开导自己。现在这是想遍同众生所分出三小科的第一科。

  “忆想遥拟,普共众生奉献供养”:做这种的观想,想要尽虚空、遍法界,普遍地同一切众生,或者用香华、灯、烛、果之类的,来做供养。忆想,也就是想念;做这种的观想。观想什么呢?遥,就是很遥远的。这个遥远,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处都包括在内。拟,就想要这样子,拟定这样子。

  P2. 念随喜

  常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养者,我今随喜。

  这是第二科,念随喜。

  “常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养者”:常常想念,所有尽虚空、遍法界中,常常地有来供养三宝的人。“我今随喜”:我现在来发一种随喜心,随喜供养十方常住法界三宝,我也随喜众生来供养诸佛。

  P3. 愿开导

  若未修供养者,愿得开导,令修供养。

  这第三科,愿开导。

  “若未修供养者”:那么有修供养的众生,我来随喜;若没有修供养、不明白修供养法的这一类众生,怎么办?“愿得开导”:我发愿,愿意他们也得到这种的开导,明白这种的供养方法。开导他们,你供养三宝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啊!你应该发心来供养三宝!”这是开导一切众生都明白这供养法。“令修供养”:使令他们修这供养法门。

  N2. 愿能供身遍

  又愿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刹土;于一切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种庄严供养之具,共一切众生,等持奉献。

  这是前面第二科,愿能供身遍;愿意能供养我这个身,遍至十方一切刹土。

  “又愿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刹土”:愿意我现在供佛的这个身体,能很快地到其他的诸佛国土去。“于一切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种庄严供养之具,共一切众生,等持奉献”:在每一个国土有三宝的地方,我都用庄严道场、供养三宝的这种供品、供具,同所有的众生,大家平等来奉献。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大家平等平等来供养、奉献三宝。有三宝的地方,指有过去的三宝、现在的三宝、未来的三宝的这所有地方。

  N3. 所供三宝遍

  供养一切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供养一切所有法藏,及说法处,供养一切贤圣僧众。

  这是前边的第三科,所供三宝遍;那么能供的身遍满一切处,现在所供的三宝也是遍满一切处。

  “供养一切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我供养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身、诸佛的色身,和诸佛入涅槃所留下的舍利,以及诸佛的形像。这或者是佛住世时候的形像,那么佛若入涅槃呢?就用金银所雕刻的,或者木头、或者纸画的佛的形像。

  “浮图、庙塔”:我供养这所有的道场。浮图,是塔。庙塔,就是所有的有道场的地方、有庙宇的地方、有塔的地方。“一切佛事”:所有在佛教里头所做的一切佛事。这佛事就包括:你诵经也是佛事,你拜佛也是佛事,你念佛也是佛事,你所有关于佛教的一切,都是佛事。

  “供养一切所有法藏,及说法处””:我供养佛宝,又供养一切的法宝,和所有讲经说法的地方。有讲经说法的地方,我也一样来供养。“供养一切贤圣僧众”:我又供养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这一切贤圣僧众。发这种广大供养的菩提心。

  L 2. 利益观(分二)

  M1. 愿成功德庄严 M2. 愿成智慧庄严

  今M1

  愿共一切众生,修行如是供养已,渐得成就六波罗蜜、四无量心。

  这是前边的第二科,利益。这个利益,包括前边那个“总”和这个“别”两种供养。现在讲有什么利益,也就是有什么好处。在这里边又分出二科:第一,功德庄严;愿所有的一切功德,来庄严供养十方常住三宝。第二,智慧庄严。现在是第一,功德庄严。

  …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