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P2

  ..续本文上一页苦艰难的时候,就想起来。想起谁来啦?想起大慈悲父,想起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谁?观世音菩萨。大慈悲母是谁?也是观世音菩萨。想起来怎么样呢?他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他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用千眼──智慧眼看见,用天耳──智慧耳听见;于是乎,就用智慧手救这个众生。因为众生不是分开有灾难的,若百千万亿众生,同时都有灾难;那么在同时,有百千万亿众生,称念“观世音菩萨”,同时都得到解脱,同时都得到快乐。因为这样子,所以叫千手千眼观世音。

  菩萨就是帮助人的。你若能帮助人,你就是菩萨;我若能帮助人,我也是菩萨。你若不帮助人,你就是罗刹;我不帮助人,我也是罗刹。罗刹和观世音菩萨,正是相对的。你看罗刹鬼女,也生得很美貌,和观世音菩萨差不多;但是罗刹鬼女就是自私自利!所相差的,就是一个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个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这一相反。所以,观世音菩萨相貌很圆满的,罗刹女相貌也是生得不错,但是啊!心地不同;就是有一念之差,就在这个地方分别。

  所以你若想学观世音菩萨,就是去帮助人、利益人。说:“那我没什么力量,第一我没有钱,第二我不会讲;我怎么利益人呢?”现在我告诉你:慈悲嘴,你这嘴要慈悲不骂人;方便舌,舌头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尽讲是讲非的;若是人家本来有意见,你能用方便权巧的讲话,把这两个人的意见,都给讲和平;调和世间的斗争,调和世界上的战争,这都是方便舌。“有钱没钱都作德”,有钱也可以,没有钱也可以作德。你有钱当然是更好一点,没有钱也不必担心,也不用说:“我很穷的,怎么样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个好人!所以要学菩萨。

  “菩萨”是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菩提”叫“觉”,“萨埵”叫“有情”;是“有情里的觉悟者”,也是“要觉悟一切的有情”。什么叫有情呢?一切有气血的,都叫有情。无气血的,也是众生,但是它无情,没有感觉。虽然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草木无情;可是,草木也是有情的。不过草木的情,来得愚痴、不聪明。为什么不聪明呢?就因为尽做一些愚痴事,所以就变成草木金石──这都是十二类众生之一。

  观世音菩萨有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也讲不出来是什么样子。你若想明白,可以问那个小沙弥,他大约对这个有一点研究。我现在讲一个公案。

  以前有一个人,诵持〈大悲咒〉,念了大约有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之中,他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大悲咒〉也没有给他送饭来吃,〈大悲咒〉也没有给他做一件衣服穿;可是他还是相信〈大悲咒〉,照常念〈大悲咒〉。一天念一百零八遍,是最少的;多呢,他就念很多。

  有一次,他出去旅行。在中国,有一些地方有黑店。什么叫黑店?这种店,就好像土匪似的;土匪是到外边去杀人、抢劫,黑店是在家里等着。等着你来到他店里住下,他看见你身上有钱,或者带着金银财宝,是有钱的客商,他就把你招呼到一个好好的小房间;可是房间有出入的门,他自己可以随便进来,随便出去。他预备你住到店里,给你吃一点麻醉的药品,你晚上睡觉,就睡得不醒;或者他晚间就把你杀了,所有的钱财,都他得到。

  这个人住在黑店,但是不喝酒;因为他信佛,所以酒里放的迷魂药,他没有喝。没有喝酒,晚上他很清醒,没有像死猪那么睡得什么都不知道。他睡到半夜,听见有人进到他房间,一看,这个人拿着一把刀,很光明耀眼;他吓得不敢动,心想:“这个人拿着刀,一定要来杀我!”正在这时,外边就有人叫门。要杀人的这个人,一听有人叫门,就不敢杀人,把刀放到一边,就去问:“是谁啊?谁叫门啊? Who are you

  (你是谁?)Who

  (谁?)”外边人说:“我啊!我姓豆,叫豆输朋。我有一个朋友,在你店里住着,他叫什么什么名字,明天早晨,你告诉他,到我那儿吃早饭。”开店的一看,外边人穿的衣服,是警察的样子。这警察知道他想杀的这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警察的朋友;警察来请这个人明天去吃饭,所以他晚间也不敢杀这个住店的人。

  第二天一早起来,告诉住店的人,说:“你有一个朋友叫豆输朋,他昨天晚间来对我讲,请你今天到他家里去吃早饭。昨天晚间很晚,他特别来的;因为你睡着了,他也不叫你。”这个人一听“豆输朋”,啊!这〈大悲咒〉里有一个“豆输朋”,他就明白了,说:“是的!我有这么一个朋友,我们两个约定,等一等我到他家里去吃饭。”他住贼店,没有被贼杀了,就因为他念〈大悲咒〉。所以你不要以为念〈大悲咒〉没有什么用,你生命有危险的时候,〈大悲咒〉就有了妙用,就会现出来。但是你现在生命没有危险,也不需要〈大悲咒〉来保护你;所以你只管念,不要管它对你吃饭、穿衣服,有没有什么帮助。

  前面所讲的,是“观世音菩萨”的意思。

  “广大”:广,是宽广;大,是高大。宽广和高大,也就是一个横遍,一个竖穷;横遍就是宽广,竖穷就是高大。“横遍十方,竖穷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十方,你们都知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八方,再加上方、下方,总起来十方。广是横遍义,大就是竖高义;竖起来,非常高。〈楞严咒〉上所说的“阿那隶。毗舍提”,也就是广大的意思;这两句,一个横遍义,一个竖高义,可是用途不同。一念这两句咒,妖魔鬼怪、天魔外道,都寸步难行,没有路可走。横遍竖高,在〈大悲咒〉的广大,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没有那两句咒功能那样厉害。

  “圆满”:圆、满;“无碍”:没有障碍。广大圆满无碍的什么呢?“大悲心”:这大悲心是广大的,是圆满的,是无碍的;这大悲心是拔苦的,是救众生一切的苦难的。所以“悲能拔苦”,拔除众生所有的苦;什么能拔除众生所有的苦?就是这个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总持”。总,是总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法之总,也就是一切法之首,也就是一切法的一个头;首者头也,就是一切法的开始。持,持无量义。持,执持,用手来执持东西。你现在执持什么呢?执持无量义;无量的道理,都在你这里执持着。你只要能念〈大悲咒〉,就有这种的功能。

  “经”字,是通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是这部经的别名。这部经的名字,以人、法为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是“法”。也可以说人、法、喻:心,是个“喻”,譬喻〈大悲咒〉就好像人的心似的,所以叫大悲心陀罗尼;这是人、法、喻,都具足了。“经”,就是经常不变的意思。这部经,以这个为名。

  这一部经,名字既然有了,什么是这部经的体呢?这部经,是以实相为体;实相无相,无所不相。有了体,就要有个宗──宗旨。以什么为它的宗趣呢?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做它一个宗趣。以什么为它利用呢?以生善灭恶为它的利用。降伏诸魔、制诸外道,就是生善灭恶;所以生善、灭恶,就算它一个用。它能以生善,能以灭恶,能以拔苦,能以予乐。又以醍醐做这一部经的教相,无上甘露醍醐妙味,都在这一部经里生出来。

  以上简简单单的,用名、体、宗、用、教这五重玄义,和七种立题,解释这部经的题目。

  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

  讲这部经,先讲经题;现在讲译人。这部经,是谁翻译的呢?“唐西天竺沙门”: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西天竺沙门。西天竺,在印度。印度有五部分:南印度、北印度、东印度、西印度、中印度。这是西印度的沙门。什么叫沙门呢?沙门,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沙门威仪又是怎么样呢?马胜比丘威仪最好,他遇着舍利弗、目犍连时,穿着袍,搭着衣,在街上走路,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目不旁视,耳不旁听,走路也摄持正念;虽然在走路,和入定的样子没有分别。所以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个人一看,“喔!这个人怎么这么好呢?”于是乎,就来请教他说:“你在什么地方学得这么好的样子啊?”马胜比丘就说:“我跟释迦牟尼佛学的威仪。”他又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他说这一切法,都从因缘生;一切法,也是从因缘灭的。“我佛大沙门”,我的师父叫佛,他是沙门;“常作如是说”,常常这样讲。

  这位西天竺沙门,没有用“三藏”两个字。三藏,就是通达经、律、论三藏的人。这位沙门,大约或者通二藏,或者通一藏,所以没有加上“三藏”的字样,只说“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伽梵达摩,是这位西天竺沙门的名字,意思就是敬法,也可以说是尊法;是尊法敬法的沙门。译,是将印度文翻译成中文。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百宝幢幡。周匝悬列。

  “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信成就,你想要学佛法,必须要有信心,如果你没有信心,你就不能学会佛法,所以一定要具足真正的信心。这是学佛法最主要的条件,必须要有信心。

  如是之法,就是说:像这样的法,是可信的;不像这样的法,就不可信。也就是说:正法,你就可信;若是邪法,你就不可以信。如是,是指法之辞,就是指明这个法。如,是不变的意思;是,是无非的意思,没有不对的。

  所有的佛经,都用这“如是我闻”四个字来开始。什么是这四个字的来源呢?这四个字,是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的。在释迦牟尼佛要入涅槃时,阿难虽然已证…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