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P2

  ..續本文上一頁苦艱難的時候,就想起來。想起誰來啦?想起大慈悲父,想起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誰?觀世音菩薩。大慈悲母是誰?也是觀世音菩薩。想起來怎麼樣呢?他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他一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用千眼──智慧眼看見,用天耳──智慧耳聽見;于是乎,就用智慧手救這個衆生。因爲衆生不是分開有災難的,若百千萬億衆生,同時都有災難;那麼在同時,有百千萬億衆生,稱念“觀世音菩薩”,同時都得到解脫,同時都得到快樂。因爲這樣子,所以叫千手千眼觀世音。

  菩薩就是幫助人的。你若能幫助人,你就是菩薩;我若能幫助人,我也是菩薩。你若不幫助人,你就是羅刹;我不幫助人,我也是羅刹。羅刹和觀世音菩薩,正是相對的。你看羅刹鬼女,也生得很美貌,和觀世音菩薩差不多;但是羅刹鬼女就是自私自利!所相差的,就是一個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個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這一相反。所以,觀世音菩薩相貌很圓滿的,羅刹女相貌也是生得不錯,但是啊!心地不同;就是有一念之差,就在這個地方分別。

  所以你若想學觀世音菩薩,就是去幫助人、利益人。說:“那我沒什麼力量,第一我沒有錢,第二我不會講;我怎麼利益人呢?”現在我告訴你:慈悲嘴,你這嘴要慈悲不罵人;方便舌,舌頭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盡講是講非的;若是人家本來有意見,你能用方便權巧的講話,把這兩個人的意見,都給講和平;調和世間的鬥爭,調和世界上的戰爭,這都是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有錢也可以,沒有錢也可以作德。你有錢當然是更好一點,沒有錢也不必擔心,也不用說:“我很窮的,怎麼樣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個好人!所以要學菩薩。

  “菩薩”是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菩提”叫“覺”,“薩埵”叫“有情”;是“有情裏的覺悟者”,也是“要覺悟一切的有情”。什麼叫有情呢?一切有氣血的,都叫有情。無氣血的,也是衆生,但是它無情,沒有感覺。雖然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句話說草木無情;可是,草木也是有情的。不過草木的情,來得愚癡、不聰明。爲什麼不聰明呢?就因爲盡做一些愚癡事,所以就變成草木金石──這都是十二類衆生之一。

  觀世音菩薩有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我也講不出來是什麼樣子。你若想明白,可以問那個小沙彌,他大約對這個有一點研究。我現在講一個公案。

  以前有一個人,誦持〈大悲咒〉,念了大約有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之中,他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大悲咒〉也沒有給他送飯來吃,〈大悲咒〉也沒有給他做一件衣服穿;可是他還是相信〈大悲咒〉,照常念〈大悲咒〉。一天念一百零八遍,是最少的;多呢,他就念很多。

  有一次,他出去旅行。在中國,有一些地方有黑店。什麼叫黑店?這種店,就好像土匪似的;土匪是到外邊去殺人、搶劫,黑店是在家裏等著。等著你來到他店裏住下,他看見你身上有錢,或者帶著金銀財寶,是有錢的客商,他就把你招呼到一個好好的小房間;可是房間有出入的門,他自己可以隨便進來,隨便出去。他預備你住到店裏,給你吃一點麻醉的藥品,你晚上睡覺,就睡得不醒;或者他晚間就把你殺了,所有的錢財,都他得到。

  這個人住在黑店,但是不喝酒;因爲他信佛,所以酒裏放的迷魂藥,他沒有喝。沒有喝酒,晚上他很清醒,沒有像死豬那麼睡得什麼都不知道。他睡到半夜,聽見有人進到他房間,一看,這個人拿著一把刀,很光明耀眼;他嚇得不敢動,心想:“這個人拿著刀,一定要來殺我!”正在這時,外邊就有人叫門。要殺人的這個人,一聽有人叫門,就不敢殺人,把刀放到一邊,就去問:“是誰啊?誰叫門啊? Who are you

  (你是誰?)Who

  (誰?)”外邊人說:“我啊!我姓豆,叫豆輸朋。我有一個朋友,在你店裏住著,他叫什麼什麼名字,明天早晨,你告訴他,到我那兒吃早飯。”開店的一看,外邊人穿的衣服,是警察的樣子。這警察知道他想殺的這個人的名字,這個人是警察的朋友;警察來請這個人明天去吃飯,所以他晚間也不敢殺這個住店的人。

  第二天一早起來,告訴住店的人,說:“你有一個朋友叫豆輸朋,他昨天晚間來對我講,請你今天到他家裏去吃早飯。昨天晚間很晚,他特別來的;因爲你睡著了,他也不叫你。”這個人一聽“豆輸朋”,啊!這〈大悲咒〉裏有一個“豆輸朋”,他就明白了,說:“是的!我有這麼一個朋友,我們兩個約定,等一等我到他家裏去吃飯。”他住賊店,沒有被賊殺了,就因爲他念〈大悲咒〉。所以你不要以爲念〈大悲咒〉沒有什麼用,你生命有危險的時候,〈大悲咒〉就有了妙用,就會現出來。但是你現在生命沒有危險,也不需要〈大悲咒〉來保護你;所以你只管念,不要管它對你吃飯、穿衣服,有沒有什麼幫助。

  前面所講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意思。

  “廣大”:廣,是寬廣;大,是高大。寬廣和高大,也就是一個橫遍,一個豎窮;橫遍就是寬廣,豎窮就是高大。“橫遍十方,豎窮叁界”。叁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十方,你們都知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八方,再加上方、下方,總起來十方。廣是橫遍義,大就是豎高義;豎起來,非常高。〈楞嚴咒〉上所說的“阿那隸。毗舍提”,也就是廣大的意思;這兩句,一個橫遍義,一個豎高義,可是用途不同。一念這兩句咒,妖魔鬼怪、天魔外道,都寸步難行,沒有路可走。橫遍豎高,在〈大悲咒〉的廣大,意思是一樣的,但是沒有那兩句咒功能那樣厲害。

  “圓滿”:圓、滿;“無礙”:沒有障礙。廣大圓滿無礙的什麼呢?“大悲心”:這大悲心是廣大的,是圓滿的,是無礙的;這大悲心是拔苦的,是救衆生一切的苦難的。所以“悲能拔苦”,拔除衆生所有的苦;什麼能拔除衆生所有的苦?就是這個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總持”。總,是總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法之總,也就是一切法之首,也就是一切法的一個頭;首者頭也,就是一切法的開始。持,持無量義。持,執持,用手來執持東西。你現在執持什麼呢?執持無量義;無量的道理,都在你這裏執持著。你只要能念〈大悲咒〉,就有這種的功能。

  “經”字,是通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這部經的別名。這部經的名字,以人、法爲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法”。也可以說人、法、喻:心,是個“喻”,譬喻〈大悲咒〉就好像人的心似的,所以叫大悲心陀羅尼;這是人、法、喻,都具足了。“經”,就是經常不變的意思。這部經,以這個爲名。

  這一部經,名字既然有了,什麼是這部經的體呢?這部經,是以實相爲體;實相無相,無所不相。有了體,就要有個宗──宗旨。以什麼爲它的宗趣呢?以降伏諸魔、製諸外道,做它一個宗趣。以什麼爲它利用呢?以生善滅惡爲它的利用。降伏諸魔、製諸外道,就是生善滅惡;所以生善、滅惡,就算它一個用。它能以生善,能以滅惡,能以拔苦,能以予樂。又以醍醐做這一部經的教相,無上甘露醍醐妙味,都在這一部經裏生出來。

  以上簡簡單單的,用名、體、宗、用、教這五重玄義,和七種立題,解釋這部經的題目。

  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

  講這部經,先講經題;現在講譯人。這部經,是誰翻譯的呢?“唐西天竺沙門”:是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西天竺沙門。西天竺,在印度。印度有五部分:南印度、北印度、東印度、西印度、中印度。這是西印度的沙門。什麼叫沙門呢?沙門,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沙門威儀又是怎麼樣呢?馬勝比丘威儀最好,他遇著舍利弗、目犍連時,穿著袍,搭著衣,在街上走路,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目不旁視,耳不旁聽,走路也攝持正念;雖然在走路,和入定的樣子沒有分別。所以舍利弗和目犍連兩個人一看,“喔!這個人怎麼這麼好呢?”于是乎,就來請教他說:“你在什麼地方學得這麼好的樣子啊?”馬勝比丘就說:“我跟釋迦牟尼佛學的威儀。”他又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他說這一切法,都從因緣生;一切法,也是從因緣滅的。“我佛大沙門”,我的師父叫佛,他是沙門;“常作如是說”,常常這樣講。

  這位西天竺沙門,沒有用“叁藏”兩個字。叁藏,就是通達經、律、論叁藏的人。這位沙門,大約或者通二藏,或者通一藏,所以沒有加上“叁藏”的字樣,只說“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伽梵達摩,是這位西天竺沙門的名字,意思就是敬法,也可以說是尊法;是尊法敬法的沙門。譯,是將印度文翻譯成中文。

  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幡。周匝懸列。

  “如是我聞”: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信成就,你想要學佛法,必須要有信心,如果你沒有信心,你就不能學會佛法,所以一定要具足真正的信心。這是學佛法最主要的條件,必須要有信心。

  如是之法,就是說:像這樣的法,是可信的;不像這樣的法,就不可信。也就是說:正法,你就可信;若是邪法,你就不可以信。如是,是指法之辭,就是指明這個法。如,是不變的意思;是,是無非的意思,沒有不對的。

  所有的佛經,都用這“如是我聞”四個字來開始。什麼是這四個字的來源呢?這四個字,是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的。在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時,阿難雖然已證…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