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鬼、疑是疑非、疑己疑人。对自己他也怀疑,对人他也怀疑;这个道理是的,他也怀疑,这个道理不是,他也怀疑。
第六个是什么呢?是邪见。他的知见是不正当,有邪知邪见。这是六根本烦恼。
我今天把烦恼讲完了,我希望我们的烦恼也都完了。不要以为烦恼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应该把它撇掉,不要再帮着烦恼来造罪业。你帮着烦恼,烦恼就帮着你造罪业,罪业就落到你的身上。烦恼它是摩诃萨不管他了,它是不管你受罪不受罪、遭报不遭报的,它先逃之夭夭。你受罪的时候,烦恼就跑了,他也没有烦恼了。你到地狱那时候,就没有烦恼跟着你再起烦恼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烦恼也 Goodbye了,跑了。
根本烦恼有六种,随烦恼有二十种,这都是在四谛法里头的集谛里包着。这个集谛里头,就招引出这么多的烦恼来,所以说“此是集,招感性”。招感什么呢?就招感烦恼。有烦恼就令你得不到真正的智慧,你若想得到真正的智慧,就要把烦恼先降伏了。要降伏烦恼,你要先认识它是烦恼,你才能降伏它。你若不认识它是烦恼,你降个什么呢?降哪一个呢?不知道哪一个是烦恼,你怎么降呢?就好像《楞严经》里讲的,你想去杀贼,就必须先要知道这个贼在什么地方,还要认识贼的面貌。你若不认识贼的面貌,你和这个贼对面走过,你还以为他是好朋友哩!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认识他,所以你不知道原来偷你东西,抢劫你珠宝的就是这个贼。烦恼也是这样子的,你若认识什么是烦恼了,就不会再被烦恼的境界所转,这就可以把烦恼降伏了。
惟灭可证究竟乐。前边已经讲过苦谛,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又讲了集谛;六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这是属于集谛。现在讲灭谛,这个“灭”就是不动的意思,也就是如如的意思。证得灭谛,你就得到真正的快乐了,所谓“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得到这常乐我净,就是证得寂灭的果。可是证得这种果,还是小乘的果,不是大乘的究竟妙果,是阿罗汉所证得的一种偏真的理;他把分段生死断了,但还没有了脱变易生死。
什么是“分段生死”?这个分就是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每一个人都有一分,这叫分。段,你有你的身段,我有我的身段,他有他的身段。有的高度有六、七尺,有的四、五尺,又有三、四尺的,所以各人的段落不同,这叫段。又者,由生到死那一天,这叫一个段落。由今天到明天,这也叫一个段落。这是一般凡夫所具的分段生死。二乘人把这个分段生死已经了了,没有了分段生死,证得寂灭的乐了。证得寂灭乐的时候,就把见惑和思惑给破了。
什么又叫“见惑”?见,就是你看见而生出一种贪爱,这叫见惑。你对着这个境界生出一种贪爱心,这叫见惑。你见着,被见着的这个境界所迷惑了。什么叫“思惑”呢?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你对于这个理,道理不明白了,生出一种分别心;你这个分别心一生出来,越分别就越远,越远你就越分别。这所谓误入歧途:你走到这个岔路的里边去了。所以,这叫思惑。
证得这个寂灭之乐,就把见惑和思惑都断了,可是这个无明还没有断,因为这个时候无明仅仅可以降伏,还没有断。不单在罗汉的境界上没有断这个无明,就是等觉的菩萨也还有最后一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证得寂灭这种的果位时,无明还有,不过它不现出来。
阿罗汉分段生死已了,变易生死还存在。什么又叫“变易生死”呢?这“变易”就是我们人所生的这种念,后念跟着前念,后后念又跟着后念,念念不停、念念迁流,这就叫变易生死。一念生,这就是一个生;一念灭,就是一个死。因为他这种境界还没有到真正的定上,若到那个定上,就连念虑也没有了。所以得到初禅的境界,你这个脉会停止;到二禅的境界,你这个气会停止;到三禅的境界,你这个念虑会停止;到四禅的境界就无念了。可是这四禅的境界并不是证果,不过是修道的一个过程而已,这四种禅定并不是什么太高的境界,一般修道的人多数可以得到这种的境界。
是道应修悟法空。道是应该修的,灭是应该证的。谈到“道”的问题,我们首先把这个“道”字解释一下。道这个字用一个“走”字,这个走字就是行的意思,言其这个道就是要修行;不修行,这道也没有什么用。你必须要依着这个道去修行,所谓“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道就是要去修行,你不修行,道是道,你是你,没能合而为一。你若依法去修行,这个道也就是你,你也就是道,道和, 你根本就分不开。
德行也是这样,“德是做的,不做哪有德?”不是说,我一天到晚口头上说做德、做德、做德,实际上什么德你也不做;不单不做德而且还造孽,口头上造德,身上就造孽,这根本就没有德的,所谓“挂羊头卖狗肉”,挂着个羊头,不卖羊肉卖狗肉。你说做德就必须要做德,所以说“德是做的,不做哪有德?”你想修道,就要去行去,要依照方法去行去。
你想修道吗?就要去行去,要依照这个方法去行去。那么这个“道”字,走字又加上一个首字。这“首”者头也,首就是头,是说修行这件事,是世界上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最要紧的事情。你想要了生死吗?那就要修道;你若不想了生死,那就不要修道。这个了生死并不是怕生死。这个人活着的时候,觉得很欢喜,死的时候,哦!非常的恐怖,这叫怕生死。了生死是想要没有生死,并不是怕这个生死。你想要了生死,第一件事情就要修道,所以“道”用一个首字,你若不修道就不能了生死。
“首”字我们再把它分开来,这“首”字上边两点,底下加一横,这个我们把它先放到一边去不讲它,单讲底下这个字。这是个自己的“自”,是说修道要你自己修,不是叫人家去修,不是光叫别人:“你要修道啊!你要了生死啊!你要做德啊!”不是这样子的,要你自己修。这个道,头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你自己去做,所以用一个“自”字。自己做,做什么呢?这“自”上面这有一横,就找这个“一”。
这个“一”,“一”又有什么用呢?世界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从这个“一”字生出来的。什么是开始?这一就是个开始,有一个然后就有两个,有两个就有三个,有三个就有四个,有四个就有五个,乃至无量百千万万万万那么多,都是从这个“一”字生出来的,所以这个“一”字就是无量。
无量是从“一”字生出来,无量也就是这个一。若没有一就没有无量,没有无量也就没有一。我讲这个道理呀,我相信任何人都没有法子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识数,哈!我懂这个数学。数学就是从一开始的,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我们现在也不要一,也不要无量;也没有一,也没有无量;也没有无量,也没有一。那么变成一个什么呢?变成什么也没有,就是个“○”,变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一个圆圈圈,在英文就是那个“○”字。这个“○”字包罗万有,真空也在这个“○”字里头,妙有也在这个“○”字里头,这个“○”字从什么地方来的?它就是“一”字的变相。这“一”你把它这么一圈成圆圈,就变成“○”;你把它一打开就变成“一”了。
这个“○”字就是“一”字的本体,它不单是“一”字的本体,也是天地间一切一切的本体,也就是那个大光明藏,也就是那个如来藏性,也就是那个佛性。这个佛性就是这么一个“○”字,中文叫做零,英文叫做“○”字。
这一个“○”,就是代表如来藏性,也就是代表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生化化,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个“○”字,它没有一个始,也没有一个终;你若把这个“○”字给打破,给割断了,它就变成“一”字了。这个“一”字是什么?就是无明。有了这个“一”就有了无明了,没有这个“一”的时候,这个圆圈还没有打破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如来藏性;打破这个圆圈,就变成无明了,这“一”字就是无明的开始。
所以方才我不说“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一点的烦恼就生出无量的烦恼;无量的烦恼也就因为这一点的烦恼,才生出来这无量的烦恼。为什么你做了这么多的糊涂事?就因为这一点的无明;这么多的糊涂事、这么多的业、这么多的烦恼,都是从这个“一”上生出来的。所以你若想修道,就要把这个“一”字返本还源,叫它变成一个“○”字。变成“○”以后,你就可以返回如来藏性上,返回真空妙有上。
“首”字上面这两个点,代表一阴一阳。《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一阴一阳是个道,若是纯阴就变鬼,纯阳就变神,这叫“偏阴偏阳之谓疾”。这两点也是从这个“一”字又分开的,由这个无明就生出见惑和思惑了,这两点也就是一个见惑、一个思惑。方才讲这个断这个见惑和思惑?这两点就是见惑、思惑。那么,有了这个见惑、思惑,就生出无量、无边那么多的惑。这么多的烦恼,都由这个“一”字生出来的。
你若想返本还源,就是要把这个“一”字变成“○”字。怎么变法?并不困难,你只要天天肯用功修道,去参禅打坐,就可以返本还源,变回这一个“○”字,得到你的本性大光明藏。有人说:“这种的境界,我不相信!”所以你才黑暗。因为你不相信这个法门,所以无明烦恼一天到晚也离不开你;无明烦恼离不开你,你那儿就变成一个黑气筒,禅宗讲黑气筒。这一个竹筒子里边尽是一股黑气。你若相信这个法门,就可以恢复你本有的智慧,返本还源,得到大光明藏,也就得到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你看!就这一个“道”字的意思,我现在只讲了一点点,连万分万分万分之中的一分都还不到,若是详细地讲,恐怕再久的时间也讲不完。为什么呢?因为它太妙了。因为它妙,所以讲也讲不完。智者大师讲“妙”字讲了九旬,九十天,那么讲这个“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