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婆多尊者。
周利槃陀伽。
这是两兄弟,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叫“大地道”,弟弟是“小地道”。在印度的风俗,女人结婚了,要生小孩子的时候,应该回到母亲家里去生小孩子。这个大地道的母亲将要生小孩子这几天,就回到母亲家里去;她本来是应该早几天回去,她大约不愿意到她母亲家里去,就等着等着,等到最后一分钟,要生小孩子这一天,她再不能等了,所以就回她母亲家里去了。你猜怎么着?没有走到她母亲家里,在半路上就把这小孩子生了,所以叫“地道”,这个小孩子是在道路上生的。头一个小孩子是这样,等到第二个呢,你就应该早一点回去了嘛!她还不早回去,还是等最后一分钟。她大约也要试试看,试试这回会不会再在这个道路上生。于是乎,也就等到快要生小孩子这一天才回娘家去。又走到以前生小孩子那个地方,她又走不动了,小孩子在这儿又生出来了,所以这叫“地道”,“小地道”,在这个半路上生出来的。
这哥哥是这样生的,弟弟也是这样生的。可是,同是一样生出来的,但是不同性格。这哥哥是聪明绝顶,非常聪明,很聪明很聪明的。这个弟弟,你说怎么样?就愚痴得绝顶;绝顶愚痴,最愚痴了!愚痴到什么程度呢?愚痴到连半句偈都记不住;佛叫五百罗汉教他念一个偈颂。轮着教他,今天这个罗汉教,明天就那个罗汉教。教什么呢?就教他:
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度世。
“守口摄意身莫犯”,守口,守着这个口。摄意,就管自己这个意念,就是总好像止持这个意,不叫它跑,摄意。身莫犯,这个身,也不要犯戒律,就是身、口、意,这三业都清净。“莫恼一切诸有情”,你不要对任何人,不要令人生烦恼。所有的一切的有情众生,你不要令他因为你而有烦恼。
“无益苦行当远离”,不合法的苦行,好像持牛戒,学那个牛的样子;持狗戒,就学狗的样子;啊!那个事火外道,以火作他们的祖师;事灰外道,就躺到那个灰里边,把身上滚得一身灰,他说这是修道;又有那个苦行外道,睡那个钉的床,这底下钉上很多钉子,他睡到那个钉子上,那钉子也扎不坏他身上肉,认为这是修行了,这个是苦,修这苦行。你看!他不图自在,就坐这凳子,坐在钉板上;坐那个钉钉子的板,坐那个地方,呵!一定很痛苦。这都叫做修无益苦行。无益苦行当远离,不应该修这种没有益处的苦行。“如是行者可度世”,像这种的修行的人才可以度世。
这五百罗汉都有神通,每一天都来教他读这个偈颂,啊!他读了很久的时间,也记不住。这个小地道也不知道他记什么!人家教他一遍,他也读一遍;教两遍,读两遍;教三遍之后,问他什么来着?他说:“Idon”tknow!不知道!”说:“再教你一遍!”又教他几遍,再对他说:“你自己念一念!”“我忘了!Iforgot!”就这么样。所以把他哥哥气得说:“你这个东西!你有什么用?你赶快回去了,不要出家了!”就赶他回家,不让他出家。
你说!这个小地道,他虽然是记忆力不好,可是脾气很大的。怎么样子呢?他说:“你不叫我出家,我死给你看看!”于是乎,就跑到后花园的树上就要上吊去了。自己拿着绳子就要上吊。正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变一个树神,化身化一个树神,到那儿给他说法。说:“你呀!你哥哥是你哥哥,你是你,他不叫你出家,你可以不听他的。你只在这儿好好修行,你就当你死了不可以吗?你何必又一定要死呢?”这么给他说法。他说:“对呀!你说这个有道理!他是他,我是我;他不叫我出家,怎么可以呢?我哥哥他没有权力不叫我出家!”于是乎就又回来了。回来,释迦牟尼佛说:“好!现在我来教你念这一个偈颂。念一句,你记不住这个半句,现在你只记这个“笤扫”两个字。这笤扫是扫地的,你记得这笤扫扫地。你拿这个笤扫来扫你的心,把你心里的尘土都扫乾干净净的,就可以了。
这“小地道”一听,说:“哦!这个还不错!我拿个笤扫来扫心。这个法子是很好的。好!”于是乎就记“笤”,哎!什么?啊!记得“笤”字,把“扫”字忘了;记得“扫”字把“笤”字忘了。“啊!两个字也记不住,记不住就是用这个东西来扫心,把这心里的尘土扫干净了它。”一天到晚就念“笤扫、笤扫……”这两个字。
你说!“笤扫”两个字,我们人念佛,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心里越念妄想越多。他一念这个“笤扫”两个字,他记得佛叫他扫心。哦!“笤扫”,要把心里扫干净了它。念来念去,念没有一个礼拜,豁然间开悟了!喔!这回什么他都懂了!什么都明白了!通达诸法实相,比他哥哥更聪明了。所以你们人,愚痴的人哪,你要肯用功,肯修行,一样可以开悟的。你不要说:“我很愚痴的,我看经也不懂。”你不懂,你就不要看!你就自己看你的心。把你的心看清楚了,也就会开悟了。怎么看心呢?就是把你心上面的那个妄想,都扫干净了它,也就会开悟了。这是这个小地道周利槃陀伽,这是他最愚痴。
你看!他最愚痴的人都开悟了,何况我们现在谁都比周利槃陀伽这个小地道聪明得很多,都比他聪明。你们最低限度,教你这个“笤扫”这两个字,不要说教多了,念一遍你就会记得,永远都不忘了。这不是比他聪明呢?所以我们自己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自己把自己看小了,不往前用功,应该勇猛向前用功,来努力学佛法。
我说得再妙的佛法,你若不相信呢,对你也没有益处;我说的这个佛法,讲得最没有意义,可是你能以实实在在去行去,这对你也是妙法。我说得妙法,你若不实行,对你也不是妙法!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在时时刻刻向前去精进,不要向后退,不要生一种懒惰心,这是最要紧的。你能以时时刻刻向前去精进,一定会有一天,你会认识你本来的面目的。
难陀。
这一位难陀尊者是佛的弟弟,是佛的亲兄弟。佛是四月初八出生,他是第二年的四月初九生日。佛有三十二相,这个难陀有三十相,比佛矮四个手指头那么高。“难陀”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一个欢喜的“喜”,叫“喜尊者”,这是他自己的名字。有的经上,把他和他妻子的名字也连到一起,叫“孙陀罗难陀”。“孙陀罗”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叫“好爱”。好就是好不好的好,爱就是情爱的爱。孙陀罗难陀,言其这个难陀是孙陀罗的。这个难陀最爱他这个妻子,最爱孙陀罗。两个人可以说是如胶似漆,天天都在一起,行住坐卧时刻不相舍离,时刻也不相离开。
有一天,佛到王宫里来化缘,回到王宫来乞食。在这个时候,孙陀罗难陀夫妇正在这儿一起吃饭,一看见佛来乞食,难陀就给佛去添钵,把钵里添上菜饭要供养佛。他把佛这个钵拿过来,给佛装满了饭,当他要送饭给佛的时候,他太太孙陀罗就说:“你去给佛送饭,我现在吐一口唾沫到地下,不要等唾沫乾了,你就要回来。如果唾沫乾了,你再回来,我就要罚你了。”这难陀说:“好!”就拿着这个钵给佛送饭去。你说佛怎么样呢?呵!就用了神通。佛就往后退,难陀就给送这钵饭,就这么拿着这钵饭给佛。佛往后退,他就往前走,他觉得走了没有几步呢,已经就到祇树给孤独园了。本来王宫离祇树给孤独园有五哩路远,那么佛用神通就把他带到祇树给孤独园了;带到祇树给孤独园,即刻就给他落发,就硬迫着叫他出家。
因为佛是他的哥哥,叫他出家,他也不敢不出家。本来他不愿意出家,因为放不下这孙陀罗,放不下他太太。那么虽然放不下,但是佛叫他出家,他也在这儿出家,落发。他这么想:“你今天给我落发,我找一天,有机会我就跑回去了。”于是乎,在这儿就等机会;今天等到明天也没有机会,明天等到后天也没有机会,啊!等得着急得不得了,显得非常着急。很多天也没有机会逃走,因为佛和这一些阿罗汉都在祇树给孤独园,他没有法子跑。
有一天,这回机会来了。什么机会呢?佛出去应供,一切的阿罗汉也到外面去应供,就剩难陀在这儿看门口,看这个精舍。他说:“这回呀!今天我一定可以跑了!”但是佛走的时候,叫他把这个地扫干净。他就扫地,把这个灰尘扫在一起,来一股风又给吹散了;吹散,他又往前一扫,扫到一起,又吹散了。于是乎,他就把这个窗户都关上。关上这扇窗户,那扇窗户又开了;关上那扇窗户,这个窗户又开了。啊!奇怪!窗户一开,这个地的灰尘就都给吹散了,这又要扫。
那么扫来扫去,开开关关这个窗,就用了大约两三个钟头。他一看时间不早了,佛就要回来了,就想:“我一定要跑了,也不管这地扫干净没有扫干净,你窗子开着关着,我也不管了!”把这个笤扫放下,就跑了;他心里又想:“佛,走路都是走大路,他不走小路。我从小路上跑,大约是遇不着佛。要是从大路上回去,一定会遇着佛的。遇着佛,又跑不了了!”他从小路上跑。
跑跑,跑出大约有一、二哩路的时间,一看,佛正从对面那个小路上走过来了。啊!他看见佛了,以为佛还没有看见他,他就藏到一棵大树的…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