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參.前言 肆.釋文▪P10

  ..續本文上一頁婆多尊者。

  

周利槃陀伽。

  

這是兩兄弟,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哥哥叫“大地道”,弟弟是“小地道”。在印度的風俗,女人結婚了,要生小孩子的時候,應該回到母親家裏去生小孩子。這個大地道的母親將要生小孩子這幾天,就回到母親家裏去;她本來是應該早幾天回去,她大約不願意到她母親家裏去,就等著等著,等到最後一分鍾,要生小孩子這一天,她再不能等了,所以就回她母親家裏去了。你猜怎麼著?沒有走到她母親家裏,在半路上就把這小孩子生了,所以叫“地道”,這個小孩子是在道路上生的。頭一個小孩子是這樣,等到第二個呢,你就應該早一點回去了嘛!她還不早回去,還是等最後一分鍾。她大約也要試試看,試試這回會不會再在這個道路上生。于是乎,也就等到快要生小孩子這一天才回娘家去。又走到以前生小孩子那個地方,她又走不動了,小孩子在這兒又生出來了,所以這叫“地道”,“小地道”,在這個半路上生出來的。

  

這哥哥是這樣生的,弟弟也是這樣生的。可是,同是一樣生出來的,但是不同性格。這哥哥是聰明絕頂,非常聰明,很聰明很聰明的。這個弟弟,你說怎麼樣?就愚癡得絕頂;絕頂愚癡,最愚癡了!愚癡到什麼程度呢?愚癡到連半句偈都記不住;佛叫五百羅漢教他念一個偈頌。輪著教他,今天這個羅漢教,明天就那個羅漢教。教什麼呢?就教他: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

  

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可度世。

  

“守口攝意身莫犯”,守口,守著這個口。攝意,就管自己這個意念,就是總好像止持這個意,不叫它跑,攝意。身莫犯,這個身,也不要犯戒律,就是身、口、意,這叁業都清淨。“莫惱一切諸有情”,你不要對任何人,不要令人生煩惱。所有的一切的有情衆生,你不要令他因爲你而有煩惱。

  

“無益苦行當遠離”,不合法的苦行,好像持牛戒,學那個牛的樣子;持狗戒,就學狗的樣子;啊!那個事火外道,以火作他們的祖師;事灰外道,就躺到那個灰裏邊,把身上滾得一身灰,他說這是修道;又有那個苦行外道,睡那個釘的床,這底下釘上很多釘子,他睡到那個釘子上,那釘子也紮不壞他身上肉,認爲這是修行了,這個是苦,修這苦行。你看!他不圖自在,就坐這凳子,坐在釘板上;坐那個釘釘子的板,坐那個地方,呵!一定很痛苦。這都叫做修無益苦行。無益苦行當遠離,不應該修這種沒有益處的苦行。“如是行者可度世”,像這種的修行的人才可以度世。

  

這五百羅漢都有神通,每一天都來教他讀這個偈頌,啊!他讀了很久的時間,也記不住。這個小地道也不知道他記什麼!人家教他一遍,他也讀一遍;教兩遍,讀兩遍;教叁遍之後,問他什麼來著?他說:“Idon”tknow!不知道!”說:“再教你一遍!”又教他幾遍,再對他說:“你自己念一念!”“我忘了!Iforgot!”就這麼樣。所以把他哥哥氣得說:“你這個東西!你有什麼用?你趕快回去了,不要出家了!”就趕他回家,不讓他出家。

  

你說!這個小地道,他雖然是記憶力不好,可是脾氣很大的。怎麼樣子呢?他說:“你不叫我出家,我死給你看看!”于是乎,就跑到後花園的樹上就要上吊去了。自己拿著繩子就要上吊。正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變一個樹神,化身化一個樹神,到那兒給他說法。說:“你呀!你哥哥是你哥哥,你是你,他不叫你出家,你可以不聽他的。你只在這兒好好修行,你就當你死了不可以嗎?你何必又一定要死呢?”這麼給他說法。他說:“對呀!你說這個有道理!他是他,我是我;他不叫我出家,怎麼可以呢?我哥哥他沒有權力不叫我出家!”于是乎就又回來了。回來,釋迦牟尼佛說:“好!現在我來教你念這一個偈頌。念一句,你記不住這個半句,現在你只記這個“笤掃”兩個字。這笤掃是掃地的,你記得這笤掃掃地。你拿這個笤掃來掃你的心,把你心裏的塵土都掃乾幹淨淨的,就可以了。

  

這“小地道”一聽,說:“哦!這個還不錯!我拿個笤掃來掃心。這個法子是很好的。好!”于是乎就記“笤”,哎!什麼?啊!記得“笤”字,把“掃”字忘了;記得“掃”字把“笤”字忘了。“啊!兩個字也記不住,記不住就是用這個東西來掃心,把這心裏的塵土掃幹淨了它。”一天到晚就念“笤掃、笤掃……”這兩個字。

  

你說!“笤掃”兩個字,我們人念佛,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心裏越念妄想越多。他一念這個“笤掃”兩個字,他記得佛叫他掃心。哦!“笤掃”,要把心裏掃幹淨了它。念來念去,念沒有一個禮拜,豁然間開悟了!喔!這回什麼他都懂了!什麼都明白了!通達諸法實相,比他哥哥更聰明了。所以你們人,愚癡的人哪,你要肯用功,肯修行,一樣可以開悟的。你不要說:“我很愚癡的,我看經也不懂。”你不懂,你就不要看!你就自己看你的心。把你的心看清楚了,也就會開悟了。怎麼看心呢?就是把你心上面的那個妄想,都掃幹淨了它,也就會開悟了。這是這個小地道周利槃陀伽,這是他最愚癡。

  

你看!他最愚癡的人都開悟了,何況我們現在誰都比周利槃陀伽這個小地道聰明得很多,都比他聰明。你們最低限度,教你這個“笤掃”這兩個字,不要說教多了,念一遍你就會記得,永遠都不忘了。這不是比他聰明呢?所以我們自己不要自暴自棄,不要自己把自己看小了,不往前用功,應該勇猛向前用功,來努力學佛法。

  

我說得再妙的佛法,你若不相信呢,對你也沒有益處;我說的這個佛法,講得最沒有意義,可是你能以實實在在去行去,這對你也是妙法。我說得妙法,你若不實行,對你也不是妙法!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在時時刻刻向前去精進,不要向後退,不要生一種懶惰心,這是最要緊的。你能以時時刻刻向前去精進,一定會有一天,你會認識你本來的面目的。

  

難陀。

  

這一位難陀尊者是佛的弟弟,是佛的親兄弟。佛是四月初八出生,他是第二年的四月初九生日。佛有叁十二相,這個難陀有叁十相,比佛矮四個手指頭那麼高。“難陀”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一個歡喜的“喜”,叫“喜尊者”,這是他自己的名字。有的經上,把他和他妻子的名字也連到一起,叫“孫陀羅難陀”。“孫陀羅”也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叫“好愛”。好就是好不好的好,愛就是情愛的愛。孫陀羅難陀,言其這個難陀是孫陀羅的。這個難陀最愛他這個妻子,最愛孫陀羅。兩個人可以說是如膠似漆,天天都在一起,行住坐臥時刻不相舍離,時刻也不相離開。

  

有一天,佛到王宮裏來化緣,回到王宮來乞食。在這個時候,孫陀羅難陀夫婦正在這兒一起吃飯,一看見佛來乞食,難陀就給佛去添缽,把缽裏添上菜飯要供養佛。他把佛這個缽拿過來,給佛裝滿了飯,當他要送飯給佛的時候,他太太孫陀羅就說:“你去給佛送飯,我現在吐一口唾沫到地下,不要等唾沫乾了,你就要回來。如果唾沫乾了,你再回來,我就要罰你了。”這難陀說:“好!”就拿著這個缽給佛送飯去。你說佛怎麼樣呢?呵!就用了神通。佛就往後退,難陀就給送這缽飯,就這麼拿著這缽飯給佛。佛往後退,他就往前走,他覺得走了沒有幾步呢,已經就到祇樹給孤獨園了。本來王宮離祇樹給孤獨園有五哩路遠,那麼佛用神通就把他帶到祇樹給孤獨園了;帶到祇樹給孤獨園,即刻就給他落發,就硬迫著叫他出家。

  

因爲佛是他的哥哥,叫他出家,他也不敢不出家。本來他不願意出家,因爲放不下這孫陀羅,放不下他太太。那麼雖然放不下,但是佛叫他出家,他也在這兒出家,落發。他這麼想:“你今天給我落發,我找一天,有機會我就跑回去了。”于是乎,在這兒就等機會;今天等到明天也沒有機會,明天等到後天也沒有機會,啊!等得著急得不得了,顯得非常著急。很多天也沒有機會逃走,因爲佛和這一些阿羅漢都在祇樹給孤獨園,他沒有法子跑。

  

有一天,這回機會來了。什麼機會呢?佛出去應供,一切的阿羅漢也到外面去應供,就剩難陀在這兒看門口,看這個精舍。他說:“這回呀!今天我一定可以跑了!”但是佛走的時候,叫他把這個地掃幹淨。他就掃地,把這個灰塵掃在一起,來一股風又給吹散了;吹散,他又往前一掃,掃到一起,又吹散了。于是乎,他就把這個窗戶都關上。關上這扇窗戶,那扇窗戶又開了;關上那扇窗戶,這個窗戶又開了。啊!奇怪!窗戶一開,這個地的灰塵就都給吹散了,這又要掃。

  

那麼掃來掃去,開開關關這個窗,就用了大約兩叁個鍾頭。他一看時間不早了,佛就要回來了,就想:“我一定要跑了,也不管這地掃幹淨沒有掃幹淨,你窗子開著關著,我也不管了!”把這個笤掃放下,就跑了;他心裏又想:“佛,走路都是走大路,他不走小路。我從小路上跑,大約是遇不著佛。要是從大路上回去,一定會遇著佛的。遇著佛,又跑不了了!”他從小路上跑。

  

跑跑,跑出大約有一、二哩路的時間,一看,佛正從對面那個小路上走過來了。啊!他看見佛了,以爲佛還沒有看見他,他就藏到一棵大樹的…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參.前言 肆.釋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