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壹.经前悬谈▪P3

  ..续本文上一页三、涌泉义。经,犹如涌泉一样的。涌泉是个譬喻,经典就好像在地里头有水泉,水涌上来一样,滔滔不断的,所以这叫涌泉义。

  第四,绳墨义。绳,就是一条绳的那个绳;墨,就是写字的墨。绳墨,是古来做木匠,或者石匠,必须要有那个墨斗。墨斗,就是在里边放上印色,放上墨,把线一拉出来,这个线上就有墨;再用手往前拎起来,往下把它一放,就有一趟线打出来了,这叫绳墨,也就是一种规矩。现在这种圆规的样子,也就是一种规矩,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必须要用规矩。这个经典呢,也就是人的一个规矩。这是绳墨的意思。

  第五,结鬘义。结,就是结集经藏的“结”,也就是六结一亡的那个“结”。鬘,就是花鬘的鬘。结鬘,就是用种种的花,来结成一个花鬘,香花鬘。这个经典也犹如花鬘一样,所以这叫结鬘义。

  “经” 有这五种的意思。

  又者,这个经典是一个贯穿义。贯穿什么呢?贯穿所说的义理。

  又者,这个经典是摄持义,摄持所应该教化的一切众生。

  又者,这个经也就是一个方法。经者法也,这个法是从古到现在,人都依照这个法去修行。所以有法的意思。

  又者,这个经是一个常的意思。常,就是恒常不变的。经典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是天魔外道所不能破坏的,所以叫“经”,这是常意。

  又有一个意思,经者径也,就是修行的一条径路。我们人无论想到什么地方去,必须要知道去的一条径路。 好像你想要到纽约去,你若不知道这条径路,纽约本来是向东方走, 如果你往西方跑去了,你跑了一辈子也到不了纽约。成佛也是一样,你修行想要成佛,必须要知道成佛这条道路;你若不知道成佛这条道路的话,你走来走去,也走不到佛的果位上去。所以经是一条径路。

  又者,这个经,是一种典。典,就是典籍的典,就是一种一定的典籍。所以你必须要依照这个法去修行。那么这是经的大概的意思。

  又者,这个经也可以说是世界。在经里边所说的,就是世界法。

  又者,这个经也可说是一部大字典,你无论想要找什么道理,都可以到经上去找。你有哪个字不认识,你可以去这个大字典上去查。

  这个经,也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这种真正的气。你若没有这个气了,就将会到死亡的边缘。这个经也可以说,它是虚空里头真正的空气。这都是经的意思。所以我们人来学经,就是换一口新鲜的空气。好像你在屋里很闷倦,到外边去吸一点新鲜的空气。经也就是新鲜的空气,我们人哪,谁也不能离了新鲜的空气。所以这个经,也是人人都不能离的。

  那么说:“我也不学佛经,我也没有学佛法,我就不吸这个空气了嘛!”你也是一样吸。因为法没有灭,这个法在世间,这个气就充满世间。你学不学,也都要吸收这个空气,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交流这个空气的。好像我这口气出去了,或者你就吸到你那个肚里头去,互相交换这个空气。

  那么,我学佛法的这个人,懂佛法了,出去的这个空气里头就有佛法。你没学过佛法的人,也一样要呼吸这个空气,所以人与人都不能断绝这种互相连带的关系。这个经,也是这个意思,就好像我们的新鲜空气,也就是我们的食粮──精神食粮。

  所以,你若有愁闷的时候,有不明理的时候,你一念经,这个经上讲的道理非常明了,哦,就把你这个闷气给解散了!把你这个心给开开了,把你这个心给通达无碍了,所以这个经的用处是很多的。“经”有这种种的意思。

  “经”是一个通名,“阿弥陀”是个别名,所以经有通有别。“经”这一字,是通于诸经的名字;别,就是别于此经,单单这一部经叫这个名字,其他的经就不叫这个名字了。

  谈起佛经的名字,是很多很多的。因为佛所留下的财产──这种法宝就是佛的财产,也就是佛教的财产,有无量无边的,有很多很多的,所以这个名字也有很多,有千百种名字那么多。虽然有千百种名字,但把它总括起来,不超出七种立题。

  立题也就是命名,也就是给它起个名字。好像印度有婆罗门、刹帝利、旃陀罗……,这种种的族姓。我们这个世界,人有白种,有黄种,有黑种,有红种的,有很多种。那么这个经,总起来有七种立题。这七种立题,我们在这儿听过经的人,学过佛法的人都知道。你若没听过经,没学过佛法的,就不知道了。

  这七种立题就有单三,又有复三和具足一。单三,就是单人给它起个名字,单法给它起个名字,单喻给它起个名字。单人,用这一个人来代表这一部经的名字;单法,用这一种的方法,来代表这部经的名字;单喻,用一种譬喻,因为这种道理很微妙,就这么讲你没有法子懂,所以举出来一个比喻,令你明白这个经的意思了。

  复三,就有人法立题──单人不圆满,又要加上法;若单法呢,也不圆满,所以又要加上个人,这是人法立题。又有人喻立题──单人,这个经的意思也表达不出来;那么单喻呢,也没能圆满,所以就用人喻立题。又有法喻立题,就是法再加上比喻,来说这个经。具足一,就是人、法、喻具足了。所以,这是七种立题的意思。

  什么叫单人立题呢?现在我就告诉你了,就是这一部《佛说阿弥陀经》。“佛”也是个人,是个果人,“阿弥陀”也是个果人。这果人与果人,所以叫单人立题。单用这两位果人,来代表这部经的名字。

  释迦牟尼佛是能说的佛,阿弥陀佛是所说的这一位佛。因为众生不知道阿弥陀佛有这种愿力,他摄受一切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以金口,宣说这部经。

  单法立题呢,就譬如《涅槃经》。“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之法,以这个不生不灭之法,来代表这个经的名字,叫单法立题。

  单喻立题,譬如 《 梵网经 》。梵网,就是大梵天王前边挂的网罗幢。这个网罗幢,怎么叫网呢?就像打渔那个网似的,有很多窟窿,它是用那种最贵重的东西织成的网。罗,它是圆圆的,在大梵天王头上罩着。就好像皇帝戴那个红罗伞似的,也都是仿照大梵天王的网罗幢。

  这网罗幢没有什么出奇,可是这个网的孔上,每一个孔就镶一粒宝珠。这一粒宝珠是夜明珠,比这个电灯的光还亮。不只是一颗夜明珠,每一个网,每一个孔上,在那孔上都镶一粒宝珠。这一粒宝珠放光,就照着那一粒宝珠,那一粒宝珠又放光,照这一粒宝珠,这叫光光相照、孔孔相通。交光互映,光和光互相接连到一起;光和光也都不发生冲突,这叫互相和光。

  你看这个灯光, 它不是说:“唉,你这个灯光真讨厌。我这儿有光,你也有光,真是混帐! 只可以我有光,不许可你有光!”没有这个分别心,所以光与光是不相冲突。我们人与人之间,有的时候就发生意见了,你和我吵起来,我和你就闹起来了。那个灯,那个光和光,它是不相冲突的,不会作战的,不会打仗的。

  所以这一部《梵网经》呢,就比喻这个网罗幢。这个网罗幢,上头是宝珠放光;这一部经,每一条戒律,也好像那一粒宝珠似的放光。所以,出家人怎么叫三宝呢?就因为他持清净的戒律,能以对境无心,对境界没有这种的心,这就是超然物外,和一般的人不同。超然物外就得到清净,得到清净就好像大梵天王那个网罗幢一样的。所以这叫单喻立题。

  又有人法立题,好像《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位大智慧的菩萨,他的智慧最大,他也最聪明。 只有他这个最聪明的菩萨,才能问这个“般若”的妙义;以大智慧的人,问大智慧的法。“般若”就是一种法,这叫人法立题。

  人喻立题,就好像《如来师子吼经》。如来说法,就好像狮子吼似的。这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说:“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这狮子一吼,百兽皆惧,其他的兽类都吓得屁滚尿流的,不知怎么样就趴那儿,连起都起不来了。无形中又把尿也不知道怎么样就撒出来了,又放屁呀,什么毛病都来了。被狮子一吼,就吓得这个样子。因为它吓得太厉害,百兽皆惧,所以才说,佛说法就像狮子吼。

  “无畏说”就是无所恐惧。“百兽闻之皆脑裂”,那一切的兽类,一听,它们的脑就吓得爆了。香象,那个大笨象本来很定得住的,很有一点威风的,但是一听狮子吼,它也没有威风了,它那种好像很有力量,大势力的样子也没有了,这叫“香象奔波失却威”,它就跑了,没有威风了。“天龙寂听生欣悦”,这个时候,天龙八部闻到这个法,可都欢喜了。这部《如来师子吼经》,是人喻立题。

  又有法喻立题,就好像《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这是法喻立题。

  具足一,就好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成佛的妙法,“佛”就是一个果人,“华严”是以万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果德。所以这是具足一──人、法、喻,都具足了。这是七种立题的大概意思。

  经有七种立题。那么总起来,又有十二部经。这十二部经,是分出来十二部份。这十二部经,包括全部的《大藏经》。所谓分出来这十二个种类,也叫十二部类。这十二部类是什么呢?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长行重颂并授记”,第一部就是“长行”,就是由经上边到这个经下边,中间没有断开,这叫长行。第二部叫“重颂”,就是重复把经义用偈颂再说一遍,也就是把长行重说,令人容易记忆,这是重颂。还有“授记”,就是先佛给后佛授记。虽然后来的佛没有成佛,那么这个先佛预先给他授一个记别号,给他授决,就是决定你可以成佛,这叫授记。这是三部了。

  “孤起无问而自说”,又有一部叫“孤起颂”。就是在一部经中,这孤起颂和前边的意思也不相合,和后边的意思也不相合,在这儿单独地来说出…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壹.经前悬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