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答案,他们说,一切物体和现象都可分为两种,一者客体,一者主体;一切客体和主体都是同时出现,所以一切唯心造。这有点儿难理解,我作个比喻来说明。
在座各位有些人以前没见过我,甚至十年前都没听过我的名字。我这个人,我的逻辑,我的哲学,那时并不存在于你的世界里,直到你看到这个人,听到这个人,这个人的外表和声音才在你心中留下印记。不过这时你可以想,他二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你可以将现在投射到过去,猜想二十年前他一定还是个婴儿;你也可以将现在投射到未来,他就成了老人。
再举一例,比如说他吧,对他的父亲来说,他是个可爱的儿子;对他的太太来说,他是个唠叨的丈夫;对他的女朋友来说,他是个帅哥;对他的儿子来说,他是个慈爱的爸爸;对他女儿来说,他是个严格的父亲。你看,一个人可以有很多身份——儿子、丈夫、爸爸。怎么会这样呢?因为不同人的不同投射产生了这些变化。由此来看,一切由心造。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他吧,一定会有些人喜欢他,对这些人来说,他长相不错,是个好人;但对那些不喜欢他的人来说,他的外表、发型、走路的样子,以及他所做的一切,都令他们生气,即使他一动不动也一样。这就表示,不仅大小、形状、颜色是唯心所造,世界上的美丑、好坏,也都是我们的心所造。因此“唯识宗”相信:一切唯心造,心是唯一真正而究竟存在的东西。
中观派的理论
最后我们要谈的是中观派。中观派认为,甚至连心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空性。在究竟上,一切是空;而在相对上,一切都能呈现,但并非以某种方式呈现,就表示以那种方式存在。
比如说一杯水,对我们来说是一杯水,但如果你放一条小鱼在里面,然后问它:“这是什么?”你想它会怎么回答?我不认为它会说这是水,因为这必然是它的家,在里面可以游泳、睡觉,所以它必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人类认为这是水,但对鱼来说这应该是它的家。那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存在?家还是水?人类是很自私的,我们向来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依我们来看一定是水,鱼才是错的。这是我们的想法,但也正是我们的错误所在。我们没有理由,甚至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并非鱼的家。我们不能证明水就是水,我们只是这样相信,对吧?如果真有一场人与鱼的争论,一方说这是水,一方说这是家,那么孰是孰非很难断定。用投票的方式分胜负吗?那么我们一定会输,因为鱼比人多。
所以最好的说法是,在实相上,杯中的东西既不是水也不是家。那它是什么?是空。就是无物存在,什么都没有。但在相对上,它可以是任何东西,而且因为它可以是任何东西,金刚乘就能把它当成灌顶的所依之物,当做甘露。对金刚乘的人来说,这是甘露,对鱼来说,这是家。是心在做断定。
灌顶
我们来讲一些灌顶的事情。灌顶的梵文是Abhisheka,意思是“丢掷”或“倒入”。一般来说,灌顶几乎相当于加持,但若以我们刚刚的逻辑来谈,灌顶便有更为奇妙的作用,它超越加持,是一种引介。
好比你不认识某个人,你的朋友介绍你们认识,你就多了一个认识的人。就像这样,你对许多事不太了解,比如说你不了解水,你被自己所定义的水限制住了,而水是很灵活的。因此为了要将水的灵活性引介给你,金刚乘把水用作灌顶的所依物。灌顶传达给你什么?它将生命经验的真实自性引介给你。它告诉你,从无始劫以来,我们即有无明,从无明产生五种情绪——贪、嗔、痴、慢、疑。当这五种情绪增长、成熟时,它就成了五蕴。接着我们便有贪欲,对自身非常执著,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珍贵。
我们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执著,有时对别人的身体也执著,即使身体充斥着粪便与血脓。如果我们把身体解剖开来,其实没什么可执著的。我们执著身体的哪一部分呢?这个身体本来就不漂亮,如果你不管它,它还会变脏、变臭、变得恶心。然而我们真的有很多执著,我们成为身体的奴隶。当它冷了,我们会找东西来盖;当它饿了,我们会去吃点东西;如果有人敲你一下,你就生气。特别是,如果有人敲你,你就期待那个敲你的人说抱歉;如果他没说,你就会很生气。只要那个人向你道歉,即使他把你打得很重,几个字的抱歉也可以把你刚才所有的痛苦带走。我们的心就像小婴孩的心。你以为那个人敲你,并期待他说抱歉,但事实也许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打到你,或者他说了抱歉,可是你没听到,甚至也许他认为是你该说抱歉。所有这些情况使生活变得非常非常复杂,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执著。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头撞到墙,你通常会怪罪哪一方呢?我们通常会责备这个墙怎么这么硬、怎么不会动,我们从来不责备自己,也不会骂自己的头怎么这么软。如果没有这个头,就不会撞到墙,也就不会痛了,所以你要负部分责任,因为你有这个头。而我们从来不这么想,我们都是责备别的东西,然后感到生气。这对墙来说不算什么,但如果是对生命体,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我们刚刚提到五蕴,以上所说即为色蕴。讲这些会令人想睡觉,所以我不打算通通讲。
五蕴的另一蕴为识蕴。识蕴也很无明,所以我们必须清净它,就像洗衣服一样。当你洗衣服时,你洗的是什么?不是这些衣服,而是脏东西。衣服怎么可能被洗呢?你只是洗掉脏东西而已,你不想要这些暂时性的脏东西。就像这样,你净化识蕴,而不是清洗识蕴。你把识蕴当中的脏东西洗掉。以喜金刚的传统来说,识蕴的脏东西就是愤怒,愤怒必须被洗掉。要用哪种肥皂和水呢?答案是阿佛。不过此时你是无明的众生,你不能说:“喂,阿佛,你来帮我清洗我的愤怒吧!”
既然一切都是心造,你便创造一个阿佛的模样——蓝色,具足一切佛的功德。除此之外,你也把它转化成一个宝瓶,装有一些水,因为你认为水能清洗东西——所以金刚乘用的是这种方法。接着你把水喝下去,它会洗掉脏东西,然后会发生什么呢?当你洗衣服的时候,你把脏东西洗掉;脏东西洗掉以后,这衣服变干净了,是这样吗?不,衣服从不会变干净。因为我说过,衣服从未脏过,脏东西不是衣服,脏东西是脏东西,衣服是衣服,脏东西和衣服是分开来的。正因为脏东西和衣服是分开来的,所以才有可能把脏东西洗掉;如果脏东西是衣服,就不可能洗掉它。而既然衣服从来没有脏过,衣服怎么可能变干净呢?因此最终你领悟到,衣服就是衣服。识蕴就是阿佛,这个佛的能量就是如镜子一般的智慧(大圆镜智)。
五蕴、五方佛、五种智慧、五色、五种情绪(五毒)、五种法饰(比如莲花),所有这些五个、五个凑在一起,你就了解了什么是灌顶。不要认为这些东西是在外面,这些都在你里面。这是有关灌顶的简介。
禅定
接着简单说说禅定。禅定实质上是“觉”的连续,而非我们在禅定时的行为——身体打直,盘腿,闭眼好几个钟头。你必须专注,这是你首先要做的,如果没有专注(止),什么都做不成。现在,你们有些人似乎很专注地在听讲,所以你以为你的心并不散乱。一般来说我们的心十分松懈,当我们开始禅定时,我们遇到的干扰越来越多。比如说,现在大家都专注于我,不要散漫,就这么待上几秒钟……但你开始散漫,开始更清晰地听到噪声,为什么?我们以为静坐时才出现妄念,事实并非如此,你只是这时才知道有妄念而已。因此我向来对学生说:“你所认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有个散漫游荡的心。”就是这样。
以一场简短的公开演讲来说,我实在不知要说什么。下一次也许试试六天的课程,如此你们才能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们现在几乎像是在读索引,不过至少我希望你得到的不只是个索引,而是个功能表,那么你至少还获得某些滋养。
问与答
问:是否可以照着报上刊载的咒语进行念诵或修行?
答:可以念六字大明咒。
问:请仁波切介绍一下戒律。还有根本上师该怎么定义?
答:根本上师是那位带领你的心得到一些开悟的上师,跟你有因缘的上师,而不是那些给你灌顶的上师,也不是那些你皈依的上师。就算是妓女,如果她丢一些水给你、把你叫醒,甚至你从中得到一些开悟,也可算是你的根本上师。如果你有个上师,你必须要遵守他所说的,不能违背,这就是戒律。
问:我们说,人人有佛性、万物有佛性,这对不对?我们现在被无明、五毒所蒙蔽,以致佛性无法显现;那为什么以前有佛性、不被五毒蒙蔽时不修,现在五毒聚来时才修?为什么以前佛性不发展出来?而现在五毒聚来时才修是不是比较困难?
答:并没有所谓“没有五蕴”,也没有所谓“没有五毒”。
讲法地点:台湾员林,萨迦中心
日期:1990年5月1日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