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康复的角度谈身体扫描内观实践
(界文,戒幢佛学研究所 )
内容摘要:身体扫描内观是一种在心理治疗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正念修习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以身体作为觉知对象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际修习身体扫描内观时需注意的几个要点:如实、活在当下、平等心以及觉知力与专注力的培育,并就如何正确看待习练者在三个不同修习阶段可能出现的:自我批判、情结暴发和人格改变等问题作了讨论。
关键词:身体扫描内观 正念 心理康复
近年来佛教的正念与内观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领域。在正念的诸多不同形式的练习方法中,身体扫描内观是其中被应用的比较广泛,并卓有效果的一种。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来访者在练习身体扫描内观时,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事实上这个过程相当复杂,并充满挑战。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求习练者与指导者都必须掌握其原理和习练要点,同时能正确看待与妥善处理练习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本文意在立足于心理康复的角度,对身体扫描内观的基本原理与习练要点作一梳理,并针对习练者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简要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展开内观技术在心理治疗实践方面的深入探讨。
一、简介
正念和内观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实践中,它们是分不开的,正念是内观的基础和前提,而随着正念修习的进行,内观的智慧将自然地逐步显现出来。佛教的正念可以概括为四念处,它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方法,诸如对呼吸的觉知、对动作的觉知、对身体的觉知、对情绪与心念的觉知等各个方面。身体扫描内观是属于其中以觉知身体感受为主的一种方法,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佛教经典《大念住经》。在《大念住经要义》“受念处观”一段写道:
该如何坚定正住、持续不断地以正念正知的觉性,就感受观察感受呢?佛陀指示比丘们:
①在经历愉悦(乐)时,要正确了知:“我正经历愉悦的感受”。
②在经历不愉悦(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经历不愉悦的感受”。
③在经历不苦不乐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经历不苦不乐的感受”。
④在执着于愉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执着于愉悦的感受”。
⑤没有执着于愉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没有执着于愉悦的感受”。
⑥在执着于不愉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执着于不愉悦的感受”。
⑦没有执着于不愉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没有执着于不愉悦的感受”。
⑧在执着于不苦不乐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执着于不苦不乐时感受”。
⑨没有执着于不苦不乐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没有执着于不苦不乐的感受时”。
这段经文说明,在佛教受念处的修习中,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身体所实际经历的感受(苦乐),二是自己因这些感受而生起的心理反应(有执无执)。强调禅修者必须学习以客观的态度观察觉知所有不同的感受,同时也对自己所起的反应保持警觉。接受任何自然生起的感受而不挑选感受,以不中断的觉性去面对一切感受而不卷入其中,以觉性和平等心超越一切的情绪、一切的感受、一切的爱憎,亲身念住觉醒,活在当下,体证感受的生灭现象。
在具体的运用中,身体扫描的方式也有多种。在《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一书中,引用的是Kabat-Zinn所发展出的配合呼吸的身体觉知;《辩证行为疗法》介绍了配合光流想象的“沐浴圣光”练习;而在目前国内传播规模比较大的葛印卡内观中,则是通过观呼吸培育出较稳定的觉知力之后,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依次对全身各部分的感受进行扫描式的觉知。总体说来,身体扫描内观的习练方式是灵活的,它既可以是正规的禅坐,也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地运用。
二、原理及要点
(一)聚焦于身体感受的意义
正念的觉知对象可以是呼吸、动作、心念、声音等进入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种目标,而选择身体和身体的感受作为觉知对象,从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的角度来看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1、强烈的情绪不仅体现于想法和心理,它同时也会表现在身体感受上。
不同的情绪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躯体的不同部位,比如暴发的愤怒往往会表现为直冲到头顶的发热与木胀的感受;郁闷压抑时会感到心口与胃部的堵塞沉重……培养出对躯体感受的觉知能力,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与管理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在修习和教授身体扫描内观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成长历程中的一些重要的情结或创伤记忆常常与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有某种链接。这些情结或创伤记忆通常都潜抑在内心的深处,是人们一直无意识地压抑或回避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想要去触碰和探索这些部分,常常会引发焦虑和强烈的阻抗。而在觉知身体的过程中,随着修习程度的加深,这些深层次的情绪体验会自动地随着对感受的不断觉知逐渐浮现出来。由于躯体感受的单纯性和真实性,可以有效避免理性思维的压抑和扭曲。当它们呈现并得到消化和处理后,便会带来个性与行为模式的深刻转变。
2、扫描躯体感受有助于促进人们对自己身心状态的知觉能力的提高。
现代身心科学发现,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知道的远比我们意识到的多。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感知来处理大量的身体信息,大部分储存在我们每天的意识之外。繁忙的现代人过于追求从外部得到满足,却常常忽略了身体本身传达的讯息。在静下心来扫描躯体感受的过程中,人们就能够发觉到身体上积累的那些微细的紧绷、扭曲等各种不舒适的感受,而及时加以放松和调整。经过身体觉知训练后,人对自己身心状态的知觉能力将大大提高,从而更有能力监控和管理自己的饮食过量、酗酒、过度工作、长时间上网等各种不良习惯,保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
3、将注意的重心从心理转移到躯体,为处理情绪问题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
当人们处于情绪波动之中时,常会试图压制自己的情绪,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或是用理性的说教告诉自己不该或不能有这些情绪出来,但这往往收效不大,甚至越关注情绪,反而越增加了焦虑。
另外一些人在遇到困扰的时候,则试图通过“穷思竭虑”来解决问题。比如:“分析近来发生的事情,试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抑郁”,或者“思考一下自己的感受是如何的消极和缺乏动力”。然而由于受到僵化思维模式的限制,或是过于强烈的情感的影响,往往使自身的认知产生了扭曲或是盲点,反而使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研究实证发现,穷思竭虑自己情绪的参与者常常表现出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而不是提高。
在这些情况下,温和地推开大脑中喋喋不休的思维评判,并与自己的情绪保持适当的距离,通过身体整体性的感受来体验对问题的体会,有时候反而可以开发出直觉的领悟。这种链接着身体感受的直觉的理解,在辩证行为疗法中称之为“慧心”,而在人本主义的聚焦疗法中,则通过“体会”和“叩问”让关于问题的直觉的答案从身体中浮现出来。
身体扫描练习中,虽然并不刻意去做关于具体问题的领悟,但由于习练者保持着清明的中立态度,一方面能够继续与情绪体验保持住某种联接,另一方面又防止了过于卷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有助于放松和平静心态,也能够观察到过程中常常伴随各种不期然的“顿悟”的产生。
4、从佛教修行的角度来说,身体扫描内观更深层面的意义,则是能从存在的角度深刻转化对身体和自我的认知。
在深度禅修中,习练者会观察到,原本似乎坚实的身体,事实上只是一团振动的能量,而各种感受和心念都只是以极快的速度生灭变化的现象,其中并无固定不变的永恒存在。这些对无常和无我的深刻领悟将彻底打破个体长期以来不能放下的执著,从中超脱出来,体验到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二)作为正念修习的一些要点
身体扫描内观也是正念修习的一种,正念修习的一些基本要点,同样也是身体扫描内观练习中所必须注意和遵循的。
1、如实观察,活在当下
内观不同于观想,它不是自己在内心里创造或想象出一个对象,它的观察目标都必须是当下所实际客观发生的。当扫描身体各个部分时,该部分呈现的是什么感受,就如实地知道它是什么感受,这就可以了。感受强烈知道感受强烈,感受弱知道感受弱,有感受知道是有感受,没有感受也如实地知道没有感受。始终清楚地明了当下所真实发生的状况,不要刻意地期待或认为某个部分应该是什么感受,更不能通过自己的想像去创造出一种感受。
很多适应不良的来访者,常常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中,或是缠绕于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焦虑,难以客观地评估自己当下的状况,也不能充分地投入和体验现实生活。通过坚持正确的内观训练,来培育这种如实的、此时此地的态度,就可以逐步矫正这些问题,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更充分地享受生活。正如《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一书中所说:我们经常发现自己会被有关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意识流所席卷,而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我们经常魂不守舍,神游四方,而对于自己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当我们明白了自己身处此时此刻,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意识到每分钟的存在,对于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选择也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2、平等心
在扫描中,要求练习者按顺序觉知全身,不跳过任何一个地方,也不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过久,同时也不要刻意的试图去改变自己已经观察到的感受。
作为一般人的心态特点,都是喜欢愉悦的感受,不喜欢粗重的感受,当觉察到不舒适的感受时,心里会觉得这是不好的,总想…
《从心理康复的角度谈身体扫描内观实践(界文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