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而没有自己,起码要是关心众生比关心自己为多;即使他未能完全超越世俗心态,但起码要视修行比世俗琐事为重;即使他未能完全不顾现世福乐,但他起码要是一个把未来生之福乐看得更重要的人。如果能有这样的师长,暂时来说也已算足够了。
我们虽应热衷于学法,但观察师长绝不能草率贪快。现今的人,常常读到宣传的文字,便一窝蜂地跑去拜名师,这是不安全的做法。我们应当在未成立师徒关系之前,长期观察这位师长的德行等,在观察几年后,认定其为合格师长,方决定拜其为师。平时我们参加听法等活动,只要心中没有生起“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师徒关系便未成立,可以继续慢慢观察,暂时只把说法者视为一位佛法上的长辈或朋友。如果你向他求法了,例如是你主动求了口传或灌顶,或参加了灌顶传法、口传仪式等,又或者你在心中默默生起了“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师徒关系便告成立,观察过程亦告结束,从此便必须视师为佛了。
观察师长合格与否,必须在师徒关系成立以前进行,而非依止了以后才做的,但现在的人常常把这次序倒反了,此为佛教的不幸。没有人逼我们去拜师长,这完全出于自己的决定。如果自己疏于审查便草草拜师,错的是自己,并不能怪别人。
总之,一旦师徒关系成立了,便必须视师为佛,虽可另拜其他师长学佛法,但绝不可把其中任何一位不视为佛,乃至批评、毁谤等。师徒关系之成立,不一定经过拜师的仪式,一旦你在心中默默生起“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即使对方并不知道,关系也便已确立,又或你向该师父求法或受其传法,师徒关系亦成立了。一旦成立了师徒关系,如果后来发现师长所说、所作与佛法的确背道而驰,亦只许默然另拜其他师父,心里仍必须视这位为诸师中的一位师长。其他无关系的人或许尚可批评此人的过失,但作为徒弟的你,绝对不宜参与批评。
如果是传密法的师父那要求就更高了。刚才说的十条,再加上二十个条件,共三十个。
(1)身清净:
就是戒律守得非常好。不论受的是居士戒、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还是密宗的金刚戒,都守得非常好。尤其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什么叫不杀生呢?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杀任何一个众生,也不为自己托别人杀任何一个众生,不吃为自己杀众生之肉,也不随喜杀生。
第二不偷盗,不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偷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不会用卑鄙手段骗取别人的东西。
第三不邪淫,就是自己有家庭,决不做对不起任何一个家庭的事,不能有第三者。如自己没有家或没有妻子、丈夫,也不做破坏别人幸福家庭的第三者。还包括托别人做或别人做了随喜他们的所有行为都不行。这些叫身门清净。
(2)言门清净:
不说妄语、谗言、非常难听的恶言、无聊的语言。这四个同样也是不自做,不教他做,也不随喜。这些叫言门清净。
(3)心门清净:
内心不管别人修法如何好,内心不产生任何一个嫉妒心,别人拥有了多少财产,内心不产生任何贪图心,还有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跟自己作对,不产生任何伤害他的心,内心相信因果,对三宝不产生任何怀疑。这些叫意门清净。因此作为一个密宗上师必须做到三门清净。
(4)大智:
密宗上师必须是大智慧者。因此他必须通达一切三藏62经典。必须通达显密的一切教法。必须通达一切大乘小乘的法门。没有这样的大智,不可能证到至高无上、具有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如来圣果。因此必须要具备大智慧。
(5)具忍:
什么叫具忍呢?在修行上非常有耐心,不怕吃苦,不怕时间长,要有绝对吃苦耐劳的忍心。同时也必须具备对金刚兄弟或对他人能够忍受一切委屈的忍辱心。没有这种忍辱心很容易产生相互嫉妒、相互排斥现象。所以要绝对有忍心。
(6)正知:
就是显宗所说的正住。所谓正住就是在教派与教派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宗派与宗派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偏见心。
(7)无谄:
对于他人没有任何卑鄙不择手段之心。
(8)无诳:
心不欺诳。
(9)通达密咒:
非常通达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每一个咒子和每一种修法。
(10)通达密续:
通达密续与通达密咒有什么区别呢?密咒主要指修习的手段和方法。密续为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因为密宗的事部续、行部续、瑜伽部续、无上瑜伽部续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每个咒子的修行方法都来自于密续当中,所以要通达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密宗的续(密宗的经典)和密宗的理论。
还有十个条件叫十真实,这是密宗上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1)坛城:
对坛城的绘画、观想非常通达,也可教授弟子,同时还包括做佛像、画佛像的工巧。否则他根本没有办法明确解释密宗的每一个金刚坛城的形态、生起次第中的观想方法。因此必须通达坛城。
(2)密咒:
在圆满次第当中最关键的是密咒。这个密咒是什么咒呢?不是我们经常念的这个咒、那个咒。这些咒是体内每个部位所需要观想的咒,比如顶轮咒、言轮咒、心轮咒、丹轮咒和密轮咒及身体每个部位咒的观想方法。
(3)手印:
手印在密宗里非常多,尤其是在事部、行部、瑜伽部中,手印占主要位置。特使是事部,手印是最关键的,因此上师要对手印非常通达。
(4)守护我及处等:
这个就是怎样保护我和我所在之处。用什么方法呢?比如自己用每个部位的金刚忿怒来保护自己的身体,或用金刚坛城或火轮保护自己和自己所住的地方,不让任何一个妖魔鬼怪接近。
(5)迎圣仪轨:
就是迎请一切智慧身的仪轨。我们修炼任何法的时候必须迎请很多圣尊。比如,迎请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等身、口、意一切智慧功德,因此,上师必须要通达任何迎圣仪轨。
(6)仪轨念诵:
口头的都不会念,更谈不上观想了。念诵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观想。口头念不出来更没有办法有次序地去观想。因此要通达念诵,非常通达修行的方法,每个次第修行方法。
(7)修习:
通达每个次第的修炼方法。
(8)内外火供:
外火供是用火炕如法地做火供(将供养一切佛菩萨的物品在火炕里面烧)叫外火供。内火供指观想自己吃的东西到了丹田后,化为一切供品供养体内的一切诸佛菩萨的方法,这叫内火供。
(9)收摄:
最后把一切观想部分收回。
(10)送神:
把一切迎请的智慧神、诸佛菩萨送回原地的仪轨。必须要通达这些才能当一个密宗的金刚上师,因此,密宗的金刚上师要比一般的师父多二十个条件。上面讲的三十个条件就是一个密宗善知识的标准。
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有些人说黄教是这样,那我们白教可以不必要这样,红教也不必要这样。还有人说红教不需要守任何一个戒律,只要是一心一意依止善知识,依止上师就行了;或说红教可以胡作非为,可以有不寻常的男女关系。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这样的说法和做法彻底破坏了佛教,彻底破坏了藏传佛教。因为这些败类来到汉地乱搞乱整,最后弄得汉地信佛居士心里非常不愉快,开始怀疑这个密宗是不是如来圣法。
因此要特意讲一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当中所讲的善知识的标准。这是红教最主要的一位活佛,叫华智仁波切所讲的大圆满引导。在这里一一介绍给大家。本来凡夫很容易被世间的友伴和其他一切因缘所改变。由于随时随地依止善知识和善友,比如说,亲近一个合格或标准的善知识,就如一个普通的木块,长时间放在檀香木里,再将它拿出来后,发现它同样会发出很好的檀香味。如果你经常和善知识在一起,经常听受善知识的教化,你就被薰染上善知识的功德妙香,一切威仪也将与善知识一样。这个例子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样的善知识是圆满的善知识呢?
第一、未违犯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和密乘三味耶戒。用菩萨戒来规范自己的内心,用别解脱戒来规范自己的外在行为,密修密宗三味耶戒(密宗不可逾越的金刚誓言。)
第二,广闻博学:了知显密一切教法,就是俗话说的博学多才之人。
第三,对无边的众生如母对独子一样慈爱,具备大悲心。
第四,通达显密:就是精通外在的戒、律、论三藏经典和密宗的四续金刚密法。如不通达,就像刚才讲的那个医生的例子一样。他只能治感冒、头痛。
第五、显现端正:依靠修持与自相续,显现殊胜端正功德,也就是通过自己得到的证悟把自己调伏得非常圆满。还要修四摄,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以布施、爱语、同行、同事来摄受弟子。密宗金刚上师还有许多特殊的条件:
(1)成熟相续:
必须具有一个能够不间断的灌顶传承。如果没有灌顶传承,就是讲了很多法都不可能有加持。
(2)净持律仪:
不但是受了灌顶,而且灌顶时所受的戒律,绝不违犯。
(3)相续调柔:
烦恼和分别心越来越弱。
(4)通达密乘金刚的基、道、果:
基是基础。道是修法。果就是所得到的果等。一切密乘非常通达。
(5)修念圆满:
对所受的每个灌顶都修持得非常圆满。
(6)解脱相续:
至少在现量或比量以上能够得到性空正见。如果没有得到证悟的话,就无法让别人解脱。
(7)唯求利他:
具备慈悲心,不为个人名利,完全是为利益众生而传法的一个师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上师。
(8)琐事鲜少:
要断除今生世间法的贪执。因为,今生的贪执还在,修持就根本不如法。
(9)精进修持:
为了来世精进修炼正法。
(10)厌世劝他:
发出离心。若无强烈出离六道的心愿,根本无法解脱。
(11)摄受弟子:
非常善巧、方便地调伏弟子内心的一切烦恼,让他变得非常清净。
(12)具有加持:
就是具备教言的加持和传承的加持等等。
这些就是作为密乘金刚上师应具备的条件。
在这里华智仁波切也讲了一些不良现象。他说有些身心中无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却自以为是的人,还说自己是某某上师的儿子,某某贵族的儿子、子弟,应胜过他人,所传的法也理应正确。这种传法好像婆罗门的传承。因为,婆罗门没有严格的修持。婆罗门的儿子就是婆罗门,可以担任婆罗门的最高职务,是不是成就者并不重要。因此,不要因为是活佛的弟弟,我们就觉得他了不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释迦牟尼佛的弟弟提婆达多。他是佛的弟弟,但修法最不精进的是他,死后下地狱的也是他。另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具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但不是为寻求来世清净心而修持,而是担心失去某一利益,或上师的地位,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今生的目的,这就不是如法的善知识。
我们做任何事应当考虑到,如何才能使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永住世间。当前,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外在的压力、内在的混乱,我们应该以正直心和正义感共同携手,把完整的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弘扬广大,弄得红红火火!
我们还应该用真正的佛法和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周围不信佛的人也能产生信心。如果我们不能调伏自己,人家就会耻笑我们,同时也为佛法造了很大的恶业。因此,奉劝诸位善知识、诸位居士,以及所有对佛教事业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同修,共同携起手来,修行正法,弘扬正法。
附:是否一旦参加了灌顶或随许法会,授者就成为受者的师长?
如果我们对一个法门、一个本尊或一位法师生起欢喜及尊敬心,继而参与了其灌顶或随许法会,授者的确就成为了我们的师长,我们必须把他视为自己的一位师父,同时要视师若佛。如果你对一位法师并无生出尊敬依止的心,或对他没有什么认识的话,不要只看报纸的宣传文告,要好好地观察,不妨参加他的佛法开示及多作拜访,在对他有信心时才求法、参与接受灌顶或口传等。如果只是闻法,你可以视讲者为善知识或长辈,不一定就构成了师徒关系。但如你心中生起了依止之念,即使说法的人并不一定知道,你与他的师徒关系也一样成立。如果你由一位师长处得受了口传,少至一段法偈甚至只一个字,他也成为了你的其中一位师长。
《11、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