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智慧、有神通、已证道的话,那么我比他更加厉害。”他甚至公开宣称,要和佛陀一决高下,只要佛陀示现神通,他就会加倍显示神通。
这个波梨子外道说这番话的时候,恰巧被善宿比丘听到了。当乞食回来后,他就把波梨子外道的原话,毫无保留地向世尊作了禀报。世尊听了以后就对善宿说:“这位波梨子说这种话有些大而不当啊。不过善宿你放心,他是不会来找我的,因为如果他不舍弃这些不好的念头与话语而来见我的话,后果就很严重,他的头就会破裂为七分。”
善宿听后,就对世尊说:“世尊!您要守护您的口业,千万不要乱说话啊。”佛陀说善宿你为何这么说呢?善宿却说,那位波梨子,是一位有大威神、大功德的人,假如他来了,那么岂不是说明世尊在说假话吗?世尊一听,就反问道:“善宿,那么你说说看,我什么时候说过大话,说过假话?”善宿说世尊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话过假话和大话。世尊听后说:“那你为何说让我护住口业不要乱说话呢?”善宿说:“世尊,您说这个波梨子如果不舍邪见的话,见到您就会脑裂七处,您有什么依据呢?是您自己所想的,还是有人告诉您的呢?”
佛陀说,他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那个波梨子曾经预计说毗舍离城的阿由陀大将死后,将转生于尸鬼道中,可是后来却投生到忉利天上。这个阿由陀到忉利天以后,就委托天众下凡来告知世尊,说那个波梨子不知羞惭,犯戒妄语。佛陀最后对善宿说:“如果你不信,你现在就前往毗舍离城中四处宣传,说世尊很快就会造访波梨子梵志。”
第二天一大早,善宿就兴冲冲地跑到毗舍离城中,把佛陀的话散布到城中的大街小巷,并且鼓动大家届时都去观看。一时间,全城百姓都知道了佛陀将要造访波梨子梵志的消息。后来善宿在宣传的半道中,恰巧遇见了波梨子梵志。善宿看见他后,就对他说:“波梨子梵志,我的老师佛陀荻悉了你所讲的那些大话,他可能很快就要到你住的地方去,你还是赶快回去等候吧。”那个波梨子一听,顿时就呆若木鸡,他喃喃自语道:“是的,我是要回去的,我是要回去的……”可是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非常地恐惶,甚至连头上的毛发都倒竖起来了。他再也不敢回到他所居住的地方,只得躲到道头波梨梵志那里,避避风头。他整日呆坐在绳床之上,愁闷迷乱不已,一时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
再说佛陀,他既然已经把话说出口了,他是从来不食言的,言必行,行必果。于是他在午饭过后,就带着国内众多的王族、沙门、婆罗门、梵志以及广大的善男信女们,大队人马一起去造访了波梨子梵志的住处。到了以后,大家都分别坐下,却连波梨子梵志的影子都没见着。后来有人就向佛陀汇报,说那个波梨子很是害怕,躲到道头梵志那里去了。于是众人就推选了一个叫遮罗的梵志,请他去道林梵志那里传话,说佛陀以及大伙都在波梨子的住处等他回去呢!于是遮罗就来到道头梨梵志那里,见到了波梨子,就对他说:“你曾经在大众面前说你的神通超过沙门瞿昙有多少倍,现在那个沙门瞿昙就在你的林园中恭候你呢。波梨!现在可以跟随我一起回去吗?”波梨子梵志一听这话,就战战兢兢地回答说:“我是要回去的,我是要回去的……”他躺在绳床上翻来覆去,顿时显得六神无主,惶恐不安。此时,他吓得龟缩成一团,浑身颤抖不已,连床都下不来了,更何况步行回去呢?
其实波梨子的这一连贯行为,遮罗都看在眼里,他什么都明白了。于是他就对波梨子说:“你自己并没有智慧,但是你尽说大话空话。你不是说你要回去的吗?如今你自己尚且连绳床都下不来了,还能够为我们显示神通?收起你那一套虚伪的把戏吧!”他把波梨子痛骂一顿之后,就回到了佛陀的身边,然后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向大家述说了一遍,大家听后,都大笑不止,纷纷耻笑这个波梨子的狂妄无知。
正在此时,众中有一位离车族的大臣,名叫头摩子,只见他倏地一声站起身来,仰着脖子对大众说:“请大家稍等片刻,我这就去把那个混蛋给捉来!”
佛陀见状后,就对头摩子说:“像这种人,是不会悔改的。既然你现在去把他拉来,他也是断断不肯来的。即便你用绳子把他捆绑起来,硬是拖到我的面前,也很难使他的那种骄慢之心得以改变。头摩子,如果你不信,可以前往一试。”
于是头摩子就找到了波梨子,请波梨子随自己去面见佛陀。可是波梨子赖在床上,任凭头摩子如何生拉硬拽,他就是不肯下床。
头摩子见状,就对波梨子作了一个譬喻:
“假如你波梨子真的有点智慧的话,那么听了我的下述譬喻,你一定可能获得省悟。在很久以前,深林之中,住着一头威猛的狮子王。每天清晨,狮子王在出窟之时,总是向四方顾望一番,然后对空作三声吼叫,向林中的百兽宣告自己的威严。而这个林子中,也住着一只野狗,它总是尾随在狮子王的身后,等狮子王吃饱以后,他就去吃一些狮子王扔弃的残羹剩饭。这只野狗填饱肚皮以后,就开始胡思乱想:这只狮子,它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依我之见,它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于是这只野狗,在每天出洞之前,也学着狮子王那样,对空咆哮三声。可是,林中的百兽根本就没把它的吼声当作一回事,因为野狗所吼的,永远只是野狗的声音。波梨子!我现在把你比喻成那只不知羞耻的野狗,你没有什么意见吧?”
那个波梨子蜷缩在绳床之上,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任凭头摩子如何呵斥,他就是不开口,像个瘟神似地,活像只丧家之犬。
头摩子返回佛陀身边后,也将刚才发生之事向大家作了陈述,大众又是暴笑如潮。
佛陀见状,就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大众说:“诸位,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大家不要再议论此事了。”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一些法,使大众受益良多。佛陀在说法之后,就作三声狮子吼,然后腾空而起,瞬间便返回本处。……
本经到这里,基本上可以作结了。当然,下面还有一些经文,诸如佛陀对于外道所主张的梵天创造天地以及人类万物所发表的一些看法。这些对于我们佛教信徒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因此我就不多作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一下这部《阿妙夷经》。当然,在经文的结尾部分似乎有些戏剧意味:这位房伽婆梵志听了佛陀的一番忆述后,转而对佛法生起了好感,就对佛陀说:“既然您的法如此清净,那么我也要向您学习,争取成就净行,获得净解脱而遍知一切。”佛陀对房伽婆梵志说:“看来你想入于净解脱,从而遍知一切,那可是相当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所修的法门,从见解到言行,都充满邪异,如果你们的三异(见异、忍异、行异)不除,即使你对佛法产生多么浓厚的兴趣,也难以得到解脱的。”
最后我还是稍稍地讲几句有关善宿比丘的话题。这个善宿,从生活条件上看,他出身刹帝利,佛教里面所谓的“三难”他一个都没有:人身难得他已得,佛法难闻他已闻,中国难生他已生,而且,他还生逢佛世,真可谓万缘俱备。有一点我始终搞不明白,在那么好的环境与条件下,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比丘出现呢?他是真实的人物,还是虚拟的对象从面作为我们反面的教材?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一开始出家时,对佛法僧三宝也是赞叹有加,奉佛不可谓不勤,也不可谓不虔诚;他甚至可以直接地接受佛陀的教导,跟随佛陀去乞食,有什么问题可以毫不讳言地向佛陀提出,比起我们这个时代,那可谓好上千万倍。但他为什么还是准备舍弃佛教而事师于那些愚昧落后的外道呢?这点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其次,善宿对佛陀的埋怨的主要理由,说佛陀开始疏远他。为什么疏远他呢?按照他的说法,称佛陀不传授给他神足(神通),不传授他父亲的秘法。为了获取神通,这是善宿比丘的最高修行目的吗?如果说他没有显示神通给他看,这纯粹是胡诌,因为佛陀三次对外道所作的授记(或者说预言),事实上就是神通的一种显现。佛陀也明确告诉善宿,只要按照佛所教导的法去老实修证,获得神通那是早晚的事。那么为什么善宿仍是不肯跟随佛陀了呢?是不是神通可以不通过修行,而有一些获得的捷径呢?或者说,神通和现代一些武侠小说所讲的,有什么“秘笈”之类的独家配方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一点,关于此经所叙述的情况,它们是以佛陀回忆的方式进行叙述,经的最后讲到了佛陀对梵天创世的态度,以及出家比丘们的一些修证途径,如何获得解脱。它们与前面的善宿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也就是说,这部经给我的印象,似乎有些前后脱节,不太连贯之感。这是我感官上的判断失误,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也就是说,关于善宿的一些情况,似乎戛然而止,经中并没有交待善宿比丘后来的一些更多的情况,比如他是否从此安心学道,还是不思悔改,继续崇拜外道等等,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小小的缺憾。(2008年9月21日)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C 戳穿波梨子梵志的谎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