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莲老法师谈般舟三昧
问:老和尚曾修过十次般舟三昧,这在佛门是相当不容易的道行。想请教老和尚,般舟三昧是什么情形?我们如何来修呢?
答:说到“般舟三昧”,这是印度话,此土叫“佛立三昧”或;“常行三昧”,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之一。这一法若能修成,眼见佛立在前,佛身高广、遍满虚空。天台家有四种三昧:常行、常坐、半行半坐、非行非坐。修这一法要九十日,在九十日之中常行;礼佛是可以,但不能坐也不能睡,还是以常行为主,所以叫常行三昧。
为什么要这样?就是求其精进一行。想精进一行要万缘放下,不万缘放下,一行修不起来。所以此法是专门自修求解脱,一种很特殊的法门,非普通一般人所能修;好像上课一样,这是博士班的课程,不是三根普被之法。
修这一法绝对要发大无畏、大勇猛心。什么是大无畏、大勇猛心?把生死置之于度外,这一法才能修,否则不能轻易尝试的。好像常行,大家能不能一口气经行一日呢?常坐:是要九十日常不离蒲团,在上面跏趺坐。你没那个体力、没那个忍耐、没那个恒心、没那个大愿,这个大行是起不来的。这“常行三昧”,大家还是不要好高骛远;最好行的是“半行半坐三昧,调和身心好用功。
其实“般舟三昧”能否行,首先是观念的问题,就看你能不能吃苦。能吃苦就能行,不能吃苦,怎么修般舟三昧?你日常修行是不是礼佛三千拜、念佛十万声?这基本功行你都未做到,如何修般舟三昧呢?先要立誓:将士要死在战场上,学士要死在文坛上,那我们修行人要怎样呢?念佛的人应该死在佛堂里。将士死在战场,学士死在文坛,他们所得到的是什么?我们念佛人九十日之中,即使你体力不够、愿力不切,但能咬紧牙根:“我一定要死在佛堂里!”发这个大誓你就能行,而且行得很轻松。
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嘛!置生死于度外,有什么法不能行?不能行,那你不是大丈夫!怎么不能行?若不能行,佛陀还说这法做什么?佛陀是大智慧之人啊!要知道,不行这一法,你无始以来的生死业报怎样了?生死没了,三涂决定有份;生死没了,你应度的众生、父母、师长、冤亲债主,何时才能度脱?
只要你大心一发、至诚心一起,凡心就合乎了佛心,这功力就是不可思议的。到时不要说九十日,九百日你一样可以做。难就难在什么呢?因缘欠缺。佛法讲:“诸法因缘生”,没因缘协助确实行不起来,所以要藉助因缘。
说到藉助因缘,佛法又讲:“万法唯心”,因缘是人创造的,大家要好好培养你的因缘。怎样培养呢?自己不能修道,供养人家修道,这就培了修道的好因,将来你就可以修道了;助人家了生死,那你了生死的因已经种下去了。当然因果法、因缘法,这是有时间性,不能超越的,大家好好发心做就是了。
“将相本无种”喔!听到这些话,要想:“人家能做,我也能做!”要发这个心才可以。“他能做到,我怎么做不到?无量诸佛都已成佛了,为什么我还没有成佛?”在这地方要生大惭愧,不要老是凡情放不下。佛法讲得那样妙、听得那样多,究竟奉行了几点?有没有做到?怎么一点点都不好好去尝试呢?
听了般舟三昧,能行不能行呢?“万丈高楼从地起”,你们要想将来达到,还是先按部就班,做现在所应做的。这就是叫你不要好高骛远,应做的你不做,还想著要怎样,那不是妄想吗?还是要脚踏实地,否则现前你应该做的都没做到,还问这问那的,多费戏论、多费时间而已!
(摘自妙莲老和尚开示《法海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