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境由业感招

  境由业感招

  ——本二班:宏戒

  徒弟:师父,弟子刚入佛门,一直觉得佛门应该是清净之地,可是,时间长了却发现,佛门弟子之间,也有间隙,相互斗争,这让弟子很苦恼。

  师父:像你这样的人,不配入佛门。

  徒弟:啊!这是为何?

  师父:你不是说佛门是清净之地吗?

  徒弟:是的。

  师父:你六根清净吗?

  徒弟:弟子惭愧,业障深重,谈何清净。

  师父:既然没有清净,你迈入清净的佛门作甚?

  徒弟:弟子想转垢成净。

  师父:为何只许你转,而不许其他众生转?

  徒弟:弟子明白了,原来佛门是让人清净的地方。另外,有次竟然看到又有和尚偷偷抽烟、喝酒,这样弟子很是困惑。

  师父:你相信极乐世界吗?

  徒弟:相信。

  师父:那边算佛门吗?

  徒弟:当然啦,那边是佛国净土。

  师父:那你去问问阿弥陀佛吧,阿弥陀佛会告诉你的。

  徒弟:可是,弟子没有办法啊。

  师父:那就请阿弥陀佛来。

  徒弟:弟子没有这个力量。

  师弟:那你怎么不生在极乐世界去问佛?而生在此处来找我呢?

  徒弟:这是弟子的业力。

  师父:那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众生可以问佛,你却不可以呢?

  徒弟:那是因为他们的福报,弟子没有这个福报。

  师父:那又为何今天来问这个问题的是你?而不是那边的人?

  徒弟:那边的众生看不到这些,因为在极乐净土没有这些问题。

  师父:为什么你有?而他们没有?

  徒弟:弟子明白了,这是弟子感召的。

  每个人的业力福报不同,所感召的境也就不同,一切所见所闻,皆有业力所招感;一切所遇、所知皆由自业所获;有什么样的心,就会遇到什么样的境;有什么样的意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梦;你所看到的便是你所感招的。

✿ 继续阅读 ▪ 觉悟四大苦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