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境由業感招

  境由業感招

  ——本二班:宏戒

  徒弟:師父,弟子剛入佛門,一直覺得佛門應該是清淨之地,可是,時間長了卻發現,佛門弟子之間,也有間隙,相互鬥爭,這讓弟子很苦惱。

  師父:像你這樣的人,不配入佛門。

  徒弟:啊!這是爲何?

  師父:你不是說佛門是清淨之地嗎?

  徒弟:是的。

  師父:你六根清淨嗎?

  徒弟:弟子慚愧,業障深重,談何清淨。

  師父:既然沒有清淨,你邁入清淨的佛門作甚?

  徒弟:弟子想轉垢成淨。

  師父:爲何只許你轉,而不許其他衆生轉?

  徒弟:弟子明白了,原來佛門是讓人清淨的地方。另外,有次竟然看到又有和尚偷偷抽煙、喝酒,這樣弟子很是困惑。

  師父:你相信極樂世界嗎?

  徒弟:相信。

  師父:那邊算佛門嗎?

  徒弟:當然啦,那邊是佛國淨土。

  師父:那你去問問阿彌陀佛吧,阿彌陀佛會告訴你的。

  徒弟:可是,弟子沒有辦法啊。

  師父:那就請阿彌陀佛來。

  徒弟:弟子沒有這個力量。

  師弟:那你怎麼不生在極樂世界去問佛?而生在此處來找我呢?

  徒弟:這是弟子的業力。

  師父:那爲什麼極樂世界的衆生可以問佛,你卻不可以呢?

  徒弟:那是因爲他們的福報,弟子沒有這個福報。

  師父:那又爲何今天來問這個問題的是你?而不是那邊的人?

  徒弟:那邊的衆生看不到這些,因爲在極樂淨土沒有這些問題。

  師父:爲什麼你有?而他們沒有?

  徒弟:弟子明白了,這是弟子感召的。

  每個人的業力福報不同,所感召的境也就不同,一切所見所聞,皆有業力所招感;一切所遇、所知皆由自業所獲;有什麼樣的心,就會遇到什麼樣的境;有什麼樣的意想,就會有什麼樣的夢;你所看到的便是你所感招的。

✿ 继续阅读 ▪ 覺悟四大苦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