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参禅的境界

  参禅的境界

  ——大二班:本道

  初学坐禅的人,有很多人只听说内心的五欲六尘,妄思杂念……统统要放下,全部需要摒除。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大脑空寂、无欲、无念。在静坐傻等中便可以成就圣道。结果很多年过去了,却一无所成。如北方盘腿坐大炕的老妇人一样,到死都不知道什么是禅修。更别说通过禅修练养的渐次增上,达到涅槃的究竟彼岸。

  记得佛护禅师对我讲过一个小故事:一天,一个修习坐禅的年轻人向他顶礼请教,坐禅时内心空无所欲,无牵无挂,万缘不攀,是不是像死人一样?在场的老禅师们都愣住了。佛护禅师呵斥道:“死人怎么能修行?”年轻人被呵斥后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误。于是小心谨慎侍立一旁,认真倾听佛护禅师的开示。几天后年轻人如获珍宝般的高兴地离开了。

  后来佛护禅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当时说了一大推话。总算把问题讲明白了。佛护禅师当时点头表示对我的回答是满意的。现在回想起来,再一次对当时自己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的话,所得出的答案就是:“明静而住”。

  什么是“明静而住”呢?就是明而不昏,静而不乱。这就是静坐时内心的境界——明静而住。平时我们的内心很杂乱,心向外攀缘,总是被外境所牵,逐静而转,这是动而不静。睡觉时不做梦,内心不记忆,不思维,心无挂凝,没有妄想执着、分别等,但却呈无记状态,什么也不知道,这是静而不明。

  世上有三种人是处在无记状态下的:一种是死人;一种是得病的植物人;还有一种是头脑无记的傻傻地静坐,不知明静心法的修行人。这后一种人正是佛护禅师所呵斥的对象。我们修学禅法一定要在这一点上通达明了才行。

  阿弥陀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