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要突出自己,串习我慢,而要真心实意地把家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为他们服务;在单位里,要本着利益客户、同事,服务客户、同事等的发心,主动、积极地把工作做好;在寺院中,要本着利益、服务这些能接触到的僧众和信众的发心,为他们增上顺缘,减少违缘,来把大家共同的闻思修行搞上去。利益众生这个词非常地大,因此容易变成口头禅,如果大家首先来利益身边的人,为他们做好身边的事,这才是利益众生的开始,否则,口上说得再好听,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设问:虽然保护民众是国王应尽的职责,但是毕竟民众依赖于国王,因此国王还是与众不同,民众不能随便去评说吧?
答:
世间依国王,国王尤可诃,
喻善诃有爱,普为世间母。
颂文直解
一般来说,世间依赖国王来保护,但是国王没有善法,应被世人呵斥,因为国王以严厉的惩罚之业,具有损害。譬如圣者会呵斥如母的三有之爱,因为爱是一切有漏世间产生的根源,会把世间众生安置于三有的苦之中。
释义
民众确实依赖于国王,但是这种依赖,并不是信赖和服从国王的理由。原因是:一、国王本来就是民众雇用的;二、国王拥有权力,所以会滥用职权,对民众作严厉的惩罚,造下恶业。民众可以信赖的国王,是真正具有慈悲之心,以正法来治理天下的转轮圣王。
依赖并不等于信赖。比如十二缘起支中说,众生是依赖于爱,才流转于轮回的,但是众生并不能信赖爱。大家学过十二缘起支的话,就会知道,不离爱的贪,和乖离爱的嗔,就如同众生之母。正是这种烦恼的爱,让众生一直在轮回中饱受痛苦的逼迫,所以众生不能信赖它。那么国王,也是民众的依赖之处,就像众生之父一样,但是国王会对民众作种种的损害,因此他和爱一样,也不能被信赖。这样一比较,大家就可以看出,就像圣者会呵斥爱一样,智者们也应该呵斥国王,对国王进行监督。这样的呵斥和监督,对国王有利,可以断除他的我慢心,不会造下罪业,对后世有利益,另外对民众也有利,能让国王尽量调整发心,以清净心、慈悲心来帮助民众,给民众带来幸福快乐。
《四百论广释》中说:有一群商人被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他们的生活所需,依赖于其中一个商人提供。但是这个商人漫天要价,就受到了众多商人的呵斥。同样地,国王虽然是保护者,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利,这就理所应当受到呵斥和监督。
大家从中也可以体会到,无论在家里、单位里,或者在出家僧团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你的贡献,或许比别人大,你的地位,或许比别人高,但是别人都可以对你提出批评。也许有人会说,那我的功德也比别人大,别人怎么有资格说我呢?要知道功德不是用来生起傲慢的,功德是为自己后世做资粮,利益的纯粹是你自己,如果你生起了慈悲心,愿利益众生,那就更不应该生起傲慢了,因为这不是和你利益众生的发心正好相反了吗?
设问:那么国王如果既有智慧,又有慈悲,对民众如理管理和保护,那这是他的善行了吧?
答:
非愚不得王,愚人无悲愍,
国王虽护者,无悲不住法。
颂文直解
总之,国王难以具备善行,王位是导致傲慢及放逸的根本,所以非愚的智者们不会去追求,因此他们就不会得到王位。愚人贪欲很大,他们会去追求,但是他们又没有悲愍心,因此他们当了国王后,虽然看起来是世间的保护者,但是因为没有悲愍,哪里能具有善法呢?根本就不会有!
释义
智者们经过观察,知道因为大权在握,所以王位会让人傲慢,让人沉溺于五欲六尘的放逸之中,并且会放弃慈悲,变得越来越残忍。一个原本谦卑、洁身自好,并有慈悲心的人,如果当上了国王,那么他极有可能经受不住权力所带来的巨大诱惑。当他不断听到有人来称扬赞叹,他也就分不清东西南北,就上了这些另有所图人的当了,真的以为自己英明卓越。他还会凭借手中的权力,去千方百计地搜刮钱财,并且当他有大量的财富可用,有大批的美女可挑的时候,他就抵挡不住诱惑,追求这些原先放弃了的物欲享受去了。还有,当他遇到不愿服从的人,他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对付他们、损害他们,并且这样的习气会越来越强,这样他的慈悲心最后也会消失,也变得异常残忍了。
所以,一个出离心、慈悲心还不稳固,甚至还没产生的世间人,得到了王位后,就会被王位俘获,变成一个造作种种恶业的人。这样他的后世福报,也因为得到王位而断送掉了。所以除非是佛菩萨化身,否则在现在的五浊恶世,是不可能产生既有智慧,又充满慈悲的国王的。因此就像第一品中所说的“何故自为质,造作诸恶业,汝定如智者,对我已离染”那样,真正的智者,在对自己的执著和烦恼还没有有效对治,后世还没有把握之前,是会远离王位这个危险的职业的。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上师法王在教导我们不能追求权力、名声时说,他老人家一刹那也不对世间的权力产生执著,如果对弘法利生没有利益,即使给一个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他老人家也不要。这是上师法王为了让我们放下贪著,而有意这样强调的。具有因果正见,具足出离心、慈悲心和智慧的人,就会像上师法王那样,因为名利和地位会让人造恶业,既害自己,又害他人。
曾经有个国王,他的一个大臣收不上税,被国王呵斥了。这个大臣和一位好友谈起这件事,好友就唆使他用暴力征税,于是他就开始压榨民众,用暴力迫使他们交税。不久,国王任命了大臣的那位好友,他为了取悦国王,使用了很多迫害的手段。到后来,他无法用武器来消灭那些抗税的民众时,他甚至纵火烧死了他们。那场大火烧死了成千上万个众生,国王对此很满意,奖励了他一幢房屋。所以权势可以让人变坏,好的人,当了大臣,或者国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统治,就会失去悲愍心。
所以大家要好好观察自己。大的权力会让人产生大的堕落,小的权力会产生小的堕落。在家庭、工作、修行的场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安排一些人有一定的权力,方便进行管理。而在有了权力之后,要清楚自己拥有权力的目的是什么,而不能骄傲自满,开始对别人颐指气使起来。
那么不应该产生傲慢,人们又应该怎么来做呢?在社会、家庭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孟子所提出来的“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五伦十教,核心就是慈愍,当大家互相都心怀慈愍,充满善意,为对方利益着想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五伦十教这样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大家不要拿这样的标准,来对照别人,找到别人的差距后,去横加指责,这样不会减少自己的过失,只会让混乱的社会更增加了一层混乱。大家应该先把自己应该做的那一份做起来,这样这个社会至少已经清净了一分。
虽然大家不是国王,但是不具足五毒烦恼当中的傲慢的众生是没有的,因此要用这些教言对照自己,断除掉自己大大小小的傲慢心,对别人要有尊重心、恭敬心、感恩心,这非常重要。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十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