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习入中论
我们观修班要开课了,为什么首先要讲《入中论》呢?大家应该明白,应该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过程以及其中的要求。这很重要,下面详细来谈一谈。
按部就班,同走心路
参加观修班学习的人有正式学员和旁听两种,现在是针对正式学员来谈的。旁听的学员,能随分随力得一些利益就好,但正式的学员必须要跟着班走。这就像带着你走一条远路,只有服从总体的指挥,最终你才能够到达。如果做不到,你最好不要参加这个班。我们这里首先是要以教理开出正见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照规矩,一步一步地都做到如理如量,那么你就有希望得到这个成果;如果不按照规距来,那也不会有大的利益。
我们学习《入中论》,就是要通过教理的途径来生起空性的正见。听通俗的演讲,讲一讲故事或做人的道理,即使只是中途进来听到一言半句,或多或少也都有些收获,所以要求就不必这么严格。但是听中观的讲授,如果没有掌握前面的教理,也没有进行操练,这样前面没过关,后面就会感到很困难。这就好比学习数学,一环扣一环,前面的四则运算没学好,后面的开方、立方、多元方程等就学不会。
因此要知道,学习的方式就是要按部就班,一定要按照我的要求来做。每一次学习之后都要掌握本堂课所讲授的中观正理,然后用它来破除戏论。这是分段教学,如果能按质按量地依次完成一个个步骤,综合起来就会出现令人欣慰的结果;而没有走过以理推究的过程,也就不可能无因引出正见来。大家要知道,这是要走一条漫长的心路。
如理如量,循序渐进
之所以在这个假期进行集中、强化教学,是因为我们的路线不能太长。如果每周只有一节课,那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完成。这样因缘太长久,就不容易维持。所以我们要缩短路线,要集中投入,尽快地走完这个过程,之后才能讲后面的如来藏、大幻化网以及进入实修的要领等等。
这些课程都是逐级地升进,必须以前前为基础,才能深入后后。如果没有打好前面的基础,直接讲后面的法,好一点,你能够生起信心、欢喜心,种下解脱的善根;不好的话,你可能会听偏,错解法义,这样就产生了负面效果。
比如,如来藏的教法,一定要在通达自空中观的基础上才能和它相应。所以《他空狮吼论》里讲:如果你想抉择他空的宗义(就是世俗错乱的法自体空,胜义无错乱的法以他体空),那首先应当按照中观的正理,抉择到一切法都没有自性,之后你在听闻他空的教法时(比如如来藏的教法、《大乘起信论》等),才能真正懂得里面讲的空和不空的涵义。如果你之前没有以理抉择到一切法无自性,那就无从抉择世俗法自体空,胜义以他空的法理。而且,没有先生起自空的正见,直接就讲如来藏的法,这样说什么常住、周遍等等,你都会理解成跟外道计执的神我一样,因为他们也说常住、周遍等等,在教法的文句上几乎一样,很难鉴别。
根据我的经验,在自空中观上得了正见之后,然后给你宣说如来藏,就能很快悟入,领会它的心要;如果我们没有完成这个过程,没有真正得到自空正见,而直接为你宣说《如来藏经》、《如来藏狮吼论》、《大乘起信论》、《大幻化网》等甚深经、续、论典,由于你在见解上并没有成熟,就很难相应和契入。
我们现在开观修班不是一种结缘的性质,听一听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如理如量地在自己心中引生正见,因此要求当然就严格,要次第不紊乱,步步踏到实处。这样有点点滴滴的积累,才会出效果。这就像你们读书时学习数学、物理,前面没学好,后面就“坐飞机”,相应不上。
这里,你要运用正理去思维抉择,而抉择的结果是会破除戏论,会淘汰掉你心中种种不正确的知见,而逐渐开展出正见。由于我们的认识很肤浅,所以必须要经过很长的引导、提升、转入的过程,其中有很多步骤,一步不能脱节。如果脱节,后面的引导就根本没办法相应上,也就会出现中途掉队的悲剧。而且不论讲什么大论,它本身有一条从始至终的轨道,有一层一层推进的程序。在缘起上各部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比如由前前生起后后,由各部分的认识综合成总体的认识,所以要求从前到后一节课都不能落下。而且听完每一节课,正式的学员都必须反复地思维、消化,直到把每个道理都搞清楚为止,这样每一步都踏到实处,最后才出现综合的效果,也才能得到大空性的正见。
现在你要分析清楚结缘式和正规学习的效果差别。如果你只是听一听,听后什么也不想,这样你自己心里绝对不会有思维所成的定解,也就很难开出正见。所以我要说的是:我没办法直接给你见解,只能告诉你开出见解的方法,你自己必须通过实际的观察,才可能获得。
这样就要知道,我们在听完一堂课之后,要有再次的辅导、讲考,要有彼此之间的研讨、辩论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要有很多因缘的积聚,这件事才会成功;因缘的力度不够,它就很困难。所以如果我们想尽快完成这个过程,那就要把因缘尽量集中在这个重点上。如果你因缘积聚得好,有可能一年就能完成这个过程;如果你因缘太疏散,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得到。
锲而不舍,化难为易
如果过去有中观的基础,有可能这次听完之后就会懂得。如果从来没听过,一般情况得学习两三遍,才会逐渐贯通。这一点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如果你一开始听,觉得格格不入,怎么也转不过弯来,要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只要你能咬紧牙关,度过这段苦闷,经过两三遍,心里就会转变,会信入空性,会出现空性的见解。而且这个见解会逐渐稳固起来,成为占据核心地位的见解。与此同时,原有的执著实有的妄见会逐渐瓦解掉,最后荡然无存。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开始会觉得这么难呢?不像学其他,一听就懂、就很适应呢?原因是:这是在讲胜义谛,是我们从前都不了解的事,在世间的学问里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事,而且跟我们的知见完全相反的事。我们现在处在世俗谛的颠倒见当中,如果只是讲一些因果故事,或者讲唯识的道理,你就会感觉比较容易懂,因为这些只是说你虚妄心识前的一些事情和现象,是你看到过、听到过、心上知道的事。但是一讲到胜义谛,你就会觉得很深、很难懂,这是因为胜义谛是要指出你心前的这一切都是错乱的,所以在每个上面你都要回头,这样跟你固有的观念和习性完全相反,当然你会觉得很困难。比如我顺着你的贪来说,你就觉得没困难,因为随顺了你的习性;如果要转你的习气,要改变,你就会觉得很难。观念上的事情也是这样。
现在最终要把你领到胜义当中,你要对此生起胜解,第一层要明白“空”,第二层要明白“明”,之后就直接指示实相。为了达成这件事,你在观念上要有很多转变。一开始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跟你原有的观念有对立、冲突。等到你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已经在观念上有很多个转身,这样就越来越靠近。有这样的基础,再讲深的法、圆的法,你就有了领会的能力,能开始相应得上。就不会像婴儿那样没有消化、吸收的能力,吃营养品反而拉肚子,因为你已经完成了那么多的转化,你在见解上已经渐渐成熟了,变成大人了,再讲大法就可以相应了。也就是,逐渐地踏到了更深、更圆满的见地上了,我们再往上引的时候,就很快能悟入,因为你的心已经调顺了。
所以现前有些不适应、不理解,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我们初次学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通过多年的努力,确实是由难变成了易,由搞不清变成了非常明白,由格格不入变成了很相应。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进一步学如来藏、密教的等净无二,甚至更加直接的法,会很容易悟入。这就是因为前面的基础打得好,在逐次的转换之中,已经把障碍逐步清除了。所以要知道,初学中观的时候,会面临很大的困难,需要有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你看到这个,觉得自己学不懂,马上就打退堂鼓,或者想听一些容易懂的,那就很难有通达的时候。
学习中观的目的就是破除自己的妄见,凡是自己所认为的这样那样的实法,都要破尽。这是要破难关,所以我们说在教理闻思上也有破三关。你初关破不了,二关、三关就不用谈了;初关能够破得了,二关就很容易破,三关也容易破。确实有一节一节破开的事。
所以观修的前提就是要在闻思上过关,要能得到“见”。这不是人云亦云、大胆吹嘘,也不是口头上能重复就可以了,必须是自己的心里确实破掉了过去的妄见,开出了正见才行。
为了这件事情,每个人都要针对自己的心去破。你自己心上有一大堆的问题,而且各人的病情不同,如果你感染得很深,对世间法有很强的实执,那就会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如果你因为困难而放弃,那就会永远埋在颠倒见里,无量世地轮回,这是多么可怕!所以现在给你的是一副强有力的妙药,而且你通过自己的如理思维完全有希望达到。这就是月称菩萨的慈悲,他给我们指示了一条教理抉择的妙道。实践表明,这是有效果的,只要你按照他的教轨去思维抉择,确实会发起认识。所以我们要掌握所谓应成派正理,它的能破是什么,所破是什么,怎么来破,破到彻底是什么结果。
其实,《入中论》不是从很多方面泛泛而谈,而是只选择金刚屑因,破掉了四种生就能了解无生空性。一旦掌握了这个正理,就可以在各个实法上去破,无论是小乘执著的极微、刹那,还是唯识师执著的实有依他起识等等,任何一个地方一破就见效。
而为了得到正见的妙宝,前面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些这一次学习就可以得到,有些还要通过第二次才能得到,但要知道,第一次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们第一次学的时候也是根本搞不清楚,幸亏没有放弃,有第二次、第三次,结果确实越来越明白…
《谈谈学习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