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談學習入中論

    談談學習入中論  

  我們觀修班要開課了,爲什麼首先要講《入中論》呢?大家應該明白,應該明確我們前進的方向、過程以及其中的要求。這很重要,下面詳細來談一談。

    按部就班,同走心路

  參加觀修班學習的人有正式學員和旁聽兩種,現在是針對正式學員來談的。旁聽的學員,能隨分隨力得一些利益就好,但正式的學員必須要跟著班走。這就像帶著你走一條遠路,只有服從總體的指揮,最終你才能夠到達。如果做不到,你最好不要參加這個班。我們這裏首先是要以教理開出正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如果照規矩,一步一步地都做到如理如量,那麼你就有希望得到這個成果;如果不按照規距來,那也不會有大的利益。

  我們學習《入中論》,就是要通過教理的途徑來生起空性的正見。聽通俗的演講,講一講故事或做人的道理,即使只是中途進來聽到一言半句,或多或少也都有些收獲,所以要求就不必這麼嚴格。但是聽中觀的講授,如果沒有掌握前面的教理,也沒有進行操練,這樣前面沒過關,後面就會感到很困難。這就好比學習數學,一環扣一環,前面的四則運算沒學好,後面的開方、立方、多元方程等就學不會。

  因此要知道,學習的方式就是要按部就班,一定要按照我的要求來做。每一次學習之後都要掌握本堂課所講授的中觀正理,然後用它來破除戲論。這是分段教學,如果能按質按量地依次完成一個個步驟,綜合起來就會出現令人欣慰的結果;而沒有走過以理推究的過程,也就不可能無因引出正見來。大家要知道,這是要走一條漫長的心路。

    如理如量,循序漸進

  之所以在這個假期進行集中、強化教學,是因爲我們的路線不能太長。如果每周只有一節課,那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完成。這樣因緣太長久,就不容易維持。所以我們要縮短路線,要集中投入,盡快地走完這個過程,之後才能講後面的如來藏、大幻化網以及進入實修的要領等等。

  這些課程都是逐級地升進,必須以前前爲基礎,才能深入後後。如果沒有打好前面的基礎,直接講後面的法,好一點,你能夠生起信心、歡喜心,種下解脫的善根;不好的話,你可能會聽偏,錯解法義,這樣就産生了負面效果。

  比如,如來藏的教法,一定要在通達自空中觀的基礎上才能和它相應。所以《他空獅吼論》裏講:如果你想抉擇他空的宗義(就是世俗錯亂的法自體空,勝義無錯亂的法以他體空),那首先應當按照中觀的正理,抉擇到一切法都沒有自性,之後你在聽聞他空的教法時(比如如來藏的教法、《大乘起信論》等),才能真正懂得裏面講的空和不空的涵義。如果你之前沒有以理抉擇到一切法無自性,那就無從抉擇世俗法自體空,勝義以他空的法理。而且,沒有先生起自空的正見,直接就講如來藏的法,這樣說什麼常住、周遍等等,你都會理解成跟外道計執的神我一樣,因爲他們也說常住、周遍等等,在教法的文句上幾乎一樣,很難鑒別。

  根據我的經驗,在自空中觀上得了正見之後,然後給你宣說如來藏,就能很快悟入,領會它的心要;如果我們沒有完成這個過程,沒有真正得到自空正見,而直接爲你宣說《如來藏經》、《如來藏獅吼論》、《大乘起信論》、《大幻化網》等甚深經、續、論典,由于你在見解上並沒有成熟,就很難相應和契入。

  我們現在開觀修班不是一種結緣的性質,聽一聽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如理如量地在自己心中引生正見,因此要求當然就嚴格,要次第不紊亂,步步踏到實處。這樣有點點滴滴的積累,才會出效果。這就像你們讀書時學習數學、物理,前面沒學好,後面就“坐飛機”,相應不上。

  這裏,你要運用正理去思維抉擇,而抉擇的結果是會破除戲論,會淘汰掉你心中種種不正確的知見,而逐漸開展出正見。由于我們的認識很膚淺,所以必須要經過很長的引導、提升、轉入的過程,其中有很多步驟,一步不能脫節。如果脫節,後面的引導就根本沒辦法相應上,也就會出現中途掉隊的悲劇。而且不論講什麼大論,它本身有一條從始至終的軌道,有一層一層推進的程序。在緣起上各部分之間有密切的關系,比如由前前生起後後,由各部分的認識綜合成總體的認識,所以要求從前到後一節課都不能落下。而且聽完每一節課,正式的學員都必須反複地思維、消化,直到把每個道理都搞清楚爲止,這樣每一步都踏到實處,最後才出現綜合的效果,也才能得到大空性的正見。

  現在你要分析清楚結緣式和正規學習的效果差別。如果你只是聽一聽,聽後什麼也不想,這樣你自己心裏絕對不會有思維所成的定解,也就很難開出正見。所以我要說的是:我沒辦法直接給你見解,只能告訴你開出見解的方法,你自己必須通過實際的觀察,才可能獲得。

  這樣就要知道,我們在聽完一堂課之後,要有再次的輔導、講考,要有彼此之間的研討、辯論等。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要有很多因緣的積聚,這件事才會成功;因緣的力度不夠,它就很困難。所以如果我們想盡快完成這個過程,那就要把因緣盡量集中在這個重點上。如果你因緣積聚得好,有可能一年就能完成這個過程;如果你因緣太疏散,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得到。

    锲而不舍,化難爲易

  如果過去有中觀的基礎,有可能這次聽完之後就會懂得。如果從來沒聽過,一般情況得學習兩叁遍,才會逐漸貫通。這一點大家要有思想准備。如果你一開始聽,覺得格格不入,怎麼也轉不過彎來,要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只要你能咬緊牙關,度過這段苦悶,經過兩叁遍,心裏就會轉變,會信入空性,會出現空性的見解。而且這個見解會逐漸穩固起來,成爲占據核心地位的見解。與此同時,原有的執著實有的妄見會逐漸瓦解掉,最後蕩然無存。

  那麼,爲什麼我們一開始會覺得這麼難呢?不像學其他,一聽就懂、就很適應呢?原因是:這是在講勝義谛,是我們從前都不了解的事,在世間的學問裏從來沒有人說過的事,而且跟我們的知見完全相反的事。我們現在處在世俗谛的顛倒見當中,如果只是講一些因果故事,或者講唯識的道理,你就會感覺比較容易懂,因爲這些只是說你虛妄心識前的一些事情和現象,是你看到過、聽到過、心上知道的事。但是一講到勝義谛,你就會覺得很深、很難懂,這是因爲勝義谛是要指出你心前的這一切都是錯亂的,所以在每個上面你都要回頭,這樣跟你固有的觀念和習性完全相反,當然你會覺得很困難。比如我順著你的貪來說,你就覺得沒困難,因爲隨順了你的習性;如果要轉你的習氣,要改變,你就會覺得很難。觀念上的事情也是這樣。

  現在最終要把你領到勝義當中,你要對此生起勝解,第一層要明白“空”,第二層要明白“明”,之後就直接指示實相。爲了達成這件事,你在觀念上要有很多轉變。一開始是有一定的困難,因爲這跟你原有的觀念有對立、沖突。等到你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已經在觀念上有很多個轉身,這樣就越來越靠近。有這樣的基礎,再講深的法、圓的法,你就有了領會的能力,能開始相應得上。就不會像嬰兒那樣沒有消化、吸收的能力,吃營養品反而拉肚子,因爲你已經完成了那麼多的轉化,你在見解上已經漸漸成熟了,變成大人了,再講大法就可以相應了。也就是,逐漸地踏到了更深、更圓滿的見地上了,我們再往上引的時候,就很快能悟入,因爲你的心已經調順了。

  所以現前有些不適應、不理解,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我們初次學的時候也是這樣,但是通過多年的努力,確實是由難變成了易,由搞不清變成了非常明白,由格格不入變成了很相應。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就是進一步學如來藏、密教的等淨無二,甚至更加直接的法,會很容易悟入。這就是因爲前面的基礎打得好,在逐次的轉換之中,已經把障礙逐步清除了。所以要知道,初學中觀的時候,會面臨很大的困難,需要有這樣一個過程。這是正常現象。如果你看到這個,覺得自己學不懂,馬上就打退堂鼓,或者想聽一些容易懂的,那就很難有通達的時候。

  學習中觀的目的就是破除自己的妄見,凡是自己所認爲的這樣那樣的實法,都要破盡。這是要破難關,所以我們說在教理聞思上也有破叁關。你初關破不了,二關、叁關就不用談了;初關能夠破得了,二關就很容易破,叁關也容易破。確實有一節一節破開的事。

  所以觀修的前提就是要在聞思上過關,要能得到“見”。這不是人雲亦雲、大膽吹噓,也不是口頭上能重複就可以了,必須是自己的心裏確實破掉了過去的妄見,開出了正見才行。

  爲了這件事情,每個人都要針對自己的心去破。你自己心上有一大堆的問題,而且各人的病情不同,如果你感染得很深,對世間法有很強的實執,那就會有很大的難度。但是我們不能因爲困難就放棄。如果你因爲困難而放棄,那就會永遠埋在顛倒見裏,無量世地輪回,這是多麼可怕!所以現在給你的是一副強有力的妙藥,而且你通過自己的如理思維完全有希望達到。這就是月稱菩薩的慈悲,他給我們指示了一條教理抉擇的妙道。實踐表明,這是有效果的,只要你按照他的教軌去思維抉擇,確實會發起認識。所以我們要掌握所謂應成派正理,它的能破是什麼,所破是什麼,怎麼來破,破到徹底是什麼結果。

  其實,《入中論》不是從很多方面泛泛而談,而是只選擇金剛屑因,破掉了四種生就能了解無生空性。一旦掌握了這個正理,就可以在各個實法上去破,無論是小乘執著的極微、刹那,還是唯識師執著的實有依他起識等等,任何一個地方一破就見效。

  而爲了得到正見的妙寶,前面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些這一次學習就可以得到,有些還要通過第二次才能得到,但要知道,第一次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我們第一次學的時候也是根本搞不清楚,幸虧沒有放棄,有第二次、第叁次,結果確實越來越明白…

《談談學習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