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越來越簡單,就開始逐漸明朗起來。
引生正見,統帥修行
接受一種教法,沒辦法一下子就送到自己心裏,要有很多步驟的積累,完成了這些步驟才會出現這個結果。比如學習苦谛,只有對于苦苦、壞苦、行苦等各個支分都逐一通達,才會最終結晶成“有漏皆苦”的定解。其它,像集谛、人無我、法無我、如來藏,每一個都是這樣,都有一段聞思的路要走,都要有一番精勤努力。
這個問題就像燒水,持續地燒,水終究會燒開。遺憾的是,很多人中途退掉,在還沒“燒開”的時候就過早地放棄了,或者沒有充分地積聚因緣來促成它,所以很多人並沒有得到見。就是因爲沒有持續地用功,沒有達到熟透、想透、通透,要做的功夫只做到百分之二叁十,所以沒辦法凝結出一個正見,沒有能出現最後的“爆破”!
其實,得了定解就好辦了,那時候書就算讀通了,心裏已經開了正見,就會完全斷定。各種各樣的書,這樣講那樣講,無非就是這個東西。自己也能橫講豎講,萬變不離其宗。而且它就成爲你修行的中心點,統帥你的一切修行,也就是能從最深處轉變你的一切行爲。
所以,對于修行來說,正見是最重要的。對于正見來說,如理如量地完成聞思上的事情,是最重要的。爲了完成,你的持續、認真、努力都是需要的。
所以,聞思一切教法,無論因果、苦谛、集谛、十二緣起、人無我、空性、如來藏等等,都是如此。根本的目標就是要開出正見。開出了見,心裏就沒有疑惑,決定是這樣,之後就把無量經卷的意義全部都斷定了,就以正見指揮自己的一切行動,這就有了修行。
不循正途,生負作用
月稱菩薩造此論,就是要讓你得空性正見。怎麼來進行呢?我們要知道總體的套路,之後就能知道每一步應該怎麼來做,達到什麼目的,這一點務必要清清楚楚。
你不要稀裏糊塗地來學,也不要只是袖手旁觀,帶著耳朵聽一聽,懂不懂都沒有關系,這樣不會産生什麼效果。你沒有聽中觀的時候,覺得世俗生活還比較正常,也沒有那麼多想法;聽了之後,雲裏霧裏,留在你的心裏,沒有消化,反而有負面作用。
所以,學法必須是法器,才能得利益。我們不能說學法全是正面作用,沒有負作用。用瓦器盛獅子乳,瓦器就會崩裂,它承受不了。同樣,說話是有緣起的,每個人聽了之後就會發生作用。你能消化、吸收,最後融會于心,結果開了正見,就會由困惑到明白,由沈重到輕松;這樣有了心得,你就有法喜,越學越有意樂,會越來越好。要是沒學好就有負作用,聽了很多法卻統一不起來,上上下下各層的見解又理不清楚,發生很多錯亂,比如會顛倒解空、落入斷見。又比如講如來藏時,你一聽就執著成一個神我,根本不知道它是在指示離一切戲論的妙體。這必須在得了空性見的基礎上,才能知道這個如來藏說的是離一切戲論。
所以,如果前面沒有過關,就講後面的話,有可能會産生負作用。直接給你講如來藏的話,你理解成一個神我的見怎麼辦?之後又怎麼來清除?你聽了一個空性,顛倒解空,這又怎麼來對治?所以要如理地次第抉擇好每部分的教法,不能任意妄爲。
自己的心本來就是顛倒的,要通過教理來把它糾正過來,每一步都要做如理的抉擇。學習教理不像聽故事、找感覺。我們去聽法,很喜歡法師講一些新奇的故事,就像看電視一樣,很喜歡聽新聞。這樣聽只是分別心找一種感覺。但你來學習不是爲了找感覺,一定要循序漸進,就像讀書,開始趕不上,後面都趕不上,一直留級,最後就沒辦法聽了。
教法是有組織、路線的,它是一層一層上去的,一個環節扣著一個環節,前面的環節落下了,後面就根本沒辦法相應,而且會産生負面作用。所以我一開始就要提醒你,不然的話,一步脫節步步脫節,最後基本上都落空了。講起來是帶耳朵聽了,心裏根本沒得到。
珍惜機緣,重點投入
有人想:我這次暫時聽聽,以後再努力。但是大家都老大不小了,不是青少年,基本上不可能會有很多次機會。
自空過關之後,才能講他空;他空之後,才能講密法。就我來說,不可能再有第二次,因爲這個周期是這麼漫長。尤其對在家人來說,你不可能再有幾個五年、十年。這是大衆共學的方式,積聚一次因緣是很困難的,這種多年的共學基本上不可能有第二次。所以我們都應該想:“這是最後一次,我要好好珍惜!”
所以自己首先要把握住方向,你要知道學習的方式,也要知道重點投入,環環相扣。你不要想,我現在稍微學一下,等到明年再好好學。我們的教學是一輛不停的火車,你最開始就落後了,中間不會再重新補這個,那麼我們後面講一個更深的法,你根本接不上,這樣就沒有多大效果。再往後,就更加跟不上了。
有人想:我初次學怎麼辦呢?只要你重點投入,一年當中就會有效果。即使沒有中觀的基礎,只要肯花時間,因爲我們一開始是一句一句消文解釋,後面還有很多次的提醒,這樣你會有很多次的機會,而且再加上輔導、研討等等,這樣經過反複多次之後,你也會有一定的收獲。
這就和表面聽聽完全不同。如果你只是表面聽聽,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明白,因爲你沒有如理如量,就像一般人讀書,開始學數學他就不好好算,結果一輩子也不會算。
教法是環環相扣的,必須那麼多環節,有了前一步,才有後一步,下面的基礎沒打好,上面的就學不下去。如果能夠步步打好基礎,一步步上去的話,也是很容易的。下面基礎打得越好,得到了定解,再往上你會有充足的力量,稍微一接引,就會達到更圓滿的認識。這些都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
透徹範例,舉一反叁
比如,我們現在學習《入中論》,就是運用金剛屑因,破掉一切四邊生,首先要在這個教理抉擇上,打開一個突破口。這上面一旦得力了,擴展開來,自己就會有能力破掉一切四邊的戲論。
舉出一個範例,你就要把這個範例掌握好,能破、所破、怎麼破、中觀應成派的教軌如何等等,都是要通過這一個範例把這些吃透,之後你就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了。所以不在于多,關鍵是一個上面要透徹。
爲了讓你透徹,要借助很多的教理文字,不經過這文字也不行,經過了之後,你就會得到。月稱菩薩想說什麼,你會明白。有了這樣一個正見之後,如果以後我們講《金剛經》、《心經》等的般若經,你就有了入門的鑰匙。那個時候只要給你一點,就進去了。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你老是在這個上面沒有過關,每一次它都成了攔路虎,上上的一切就都難以入門。
穩紮穩打,步步前進
所以,大家對這件事情不能簡單化,一定要穩紮穩打,步步前進。每一次的課都是要講一個東西,講者的心意,你要能得到,每一堂課你都要過關,因此課後自己要下工夫思維、討論。所以我這裏就嚴格要求,就是這次講的時候要跟著一步一步學。
比如說學“破自生”這段內容,我們首先要掌握破的方法和方式。掌握好了,再以理破掉了“自生”,心裏真正否認掉了。不但如此,而且破了不立,不僅沒有自生,連“無自生”也是沒有的,這樣自己心裏一無承認,才算領會了,這一小節才算過關。其次,破他生,還是要以各種正理真正否認掉“他生”,每一個理上都要真正通過。不能似是而非,不是簡單聽聽,也不是人雲亦雲,必須自己以理破到了,你才知道他生不成立,總的掌握了破他生的正理,還要再運用它去破依他起識實有,或者自證實有,也是以理真正否認掉它。只有完全否認掉了,才知道所謂的識並非實法。像這樣一個一個地去破,每一次都要抉擇到位。這樣萬法如果有真實的産生,必定落在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四種生的方式當中。如果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都無法成立,綜合起來你就知道諸法本來無生,也就是本無自性。但這個結果只有等你完成了這一系列的過程才會出現,沒辦法直接得到這個認識。要由你自己完成整個否認四邊生的過程,才會開出這個正見。
所以你不是簡單來聽聽,也不是來找感覺,而是要學到抉擇空性的方法。我講解的時候是給你做一個示範,我是把這個理路,把這個道理講給你聽,你聽完了要依據我所講的,自己主動練習。練習之後,你就能達到跟我一樣的認識。這樣,中觀的見解才在你的心中出現。好比我是一個數學老師,只是舉例講解如何演算,之後你一定要自己做習題,做完了之後,我能夠演算的,你也能演算。
如果不需要這麼多過程,十分鍾的開示就能讓你得到,我就不必這麼啰嗦了。但是,這是走教理抉擇的路線,因此過程是不可缺少的,一節一節的思維必不可少。這中間你自身怎麼斷掉疑惑、轉變觀念,都要自己實際去完成,別人沒辦法代替。而且要依次序進行,從頭到尾幾十節課一堂一堂咀嚼、消化,缺一不可。
所以,你不要幻想一步登天。你越是能夠穩紮穩打、循序漸進,你就越能快速、徹底地得到。你越是想偷懶,想躲開,想依賴,就越是進步緩慢,越是難以完成。你越不能堅持,你就越難完成;你越沒有量,就越沒有質;你越是想避開破心中的戲論,你就越難開出正見。所以,這件事是回避不了的,不是靠僥幸能得到的。
吃苦用功,終獲法益
現在就是要針對我們心中非常頑固的觀念來破除。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大事,就看誰是好手,誰能夠以堅忍不拔的毅力、以持續的恒心、以直面內心的大勇大智破掉心中的戲論,誰就能夠真正得到這個法的利益。
這樣大家要清楚,我來參加觀修班,確實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事,必須要攻關。這個關攻下來了之後,才會有大的轉機,往後的路才會越來越順利。之後再講甚深的法,你就會更深的信解、悟入,修行也會開始相應。開始是有一段艱難,度過了之後就變得順利。最開始難以打開,打開之後,就會豁然明白。這樣如果法器已經成熟,那以後再說什麼法,就都能領受。這樣,千經萬論無量的妙義,你都能會歸于自心。越是講到上上的法,由于這些法更能點中要害,那個時候你得的利益就越大,對佛法的信心也越深,日日夜夜都處在法喜當中。
所以,爲了這一天的到來,前面我們要吃苦用功。
《談談學習入中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