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之路 第五讲
在上几节课当中,我们主要讲了平时在面对不同生活状况的时候,应该怎样作意,警策自己提起求往生的正念,从而保证临终时顺利往生。但是,自己临终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目前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准确地判断出自己临终时是否能够往生?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才能保证临终时顺利往生到极乐世界。
业成熟果报的次第
我们都知道,来世去哪里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业,也就是依靠业的牵引决定来世的生处。从总体上看,造恶业会转生三恶趣;造有漏善业会生到三善趣;修集净业资粮可以往生到清净佛土。我们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为止,相续中已经积累了无量无边的业。那么,我们临终的时候会受哪种业的牵引,下一世到底会在什么地方受生呢?这就要看在临终的时候,自相续中的哪种业先成熟。这个最先成熟的业就会牵引自己去相应的地方受生。那么,临终时哪种业会最先成熟呢?
《俱舍论》中这样讲到:在自相续中许许多多的业里面,重业最先成熟;如果有些业轻重程度相等,就看临终时哪种业现前,这个业的果就会先成熟;如果几种业在临终同时现前,就看生前对哪种业串习的次数多,次数多的先成熟;如果有的业串习的力量也相同,就看造业的次序,哪种业先造,它的果会先成熟。
对于这个道理,古德曾经用一个比喻这样解释:在一个码头上只有一艘船,但是有很多人要过河。这时,如果来了一个大官,因为他的权势大、力量大,所以一定是他最先上船渡河;如果来的人权力相同,就看谁离船最近,就先渡谁过去;如果他们离船一样近,就看谁跟船老大比较熟悉,熟人先过;如果都是熟人,就看谁先打招呼,谁就先上船。
又好比说我要出门买衣服。但是服装店很多,我到底去哪一家呢?如果平时对于某一家店情有独钟,特别信任,就会毫不犹豫、不加选择地直接去那家买;如果都差不多,就看哪一家店离自己住的地方比较近;如果都很近,就看平常习惯往哪个方向走;如果在同一个方向,同一条街上,就看当时遇到什么缘,比如哪一家搞促销,就会到那家去买。这样就很清楚临终时到底哪种业先成熟了。
净业成熟的情况
我们临终的目标唯一是往生极乐世界,那么,临终的时候,能不能保证自己相续中的净业首先成熟呢?现在我们依靠这种规律,来观察一下就会知道。
首先看看自己相续当中的净业是不是最重,重于所有的轮回染业?如果你净业的成分非常大,平时根本不想轮回里的事,心心念念唯一想着阿弥陀佛,想要往生极乐世界,又一直不断地念佛,回向时心也很猛利,全部回向于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非常精勤地积集净业资粮,到临终的时候,必定已经形成强大的势力,这样就决定能够往生。
如果自己的净业不是最重的,平时造的净业和染业的势力均等、不相上下,那就要看临终时哪种业先现前,也就是遇到的缘能够把哪种业引发出来。如果当时能够遇到善知识、善道友,在一旁提醒自己一定要求往生,要忆念阿弥陀佛,并且给自己助念。依靠这种因缘,自己的心能够转到求生极乐净土上面,能够提起念佛的心。由于自己现前的心已经缘在净土方面,一心念佛,这样也能往生。
如果临终的时候,净业和染业同时现前。比方说,道友们在助念,自己的家人在一旁哭哭啼啼,结果自己的心既想往生又放不下儿女,这两种心同时现前。那么就要看自己平时在哪方面串习得比较多一些。如果自己平时很多时间用在念佛方面,心里想阿弥陀佛,想往生极乐世界的次数多一些,那么,这时求往生的心就会先冒出来,能够回转心意,缘在念佛上面,从而实现往生。
如果平时串习的力量也是一样的,就要看染业和净业当中哪种业先造。但是这就很难把握了。
这样分析完,一方面能清楚地知道,按照现在自己的真实状况,到底能不能往生?另一方面也会明白,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临终时能够往生。下面我们把这个问题展开来具体讲讲。
净业最重,决定往生
为了能够更有把握、更稳妥地往生到极乐世界,现在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古人也说:“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所以,我们要以最保险的方式去做,这样往生的把握就大。最保险的就是从“重业”下手,让自己相续当中的净业成为最重。这样到临终的时候,自己的心识才会被净业的力量牵引,往生到极乐世界。彻悟大师曾经说过:“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也很明确地指出由重业、强力牵引心识的道理。
重心修净业
怎么才能让自己相续中的净业成为最重呢?首先要知道业的轻重依什么来决定。对此,彻悟大师说:“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意思是说,业没有自性,它的强弱、轻重等完全由心决定。因为心能造业,也能转业,所以心的力量最重。以重心就能形成强大的业力,众生就是被这种业的力量而牵引受生的。如果学过唯识的教法,就会很清楚这一点。这个世界上力量最大的莫过于心。所以在造业方面,心的力量越强,所集的业就会越重。
彻悟大师又说到:“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意思就是,如果你以最殷重的心,来修集净业,那么净业的力量就会很强,会成为重业,必定趋向西方极乐世界。到临终的时候,决定能够往生西方净土,而不会生到别的地方。这就像大树或者围墙,平时一直向西边倾斜,等它倒下来的时候,也一定是倒向西边。它的重心就在西方的缘故。这样就知道,想让自己的净业成为重业,平时心里的重点就要落在西方净土,对此念念不忘,到临终时才会有强大的力量,牵引自己往生极乐世界。
信愿深切,净业则重
具体该怎样以重心修净业呢?彻悟大师又说到:“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这就是告诉我们,修习净业的时候,要想让它的力量最重,关键是信心要非常深厚,愿力要至诚恳切。有了足够程度的信愿之心,那么,无论是听到一些非理邪说,还是遇到轮回当中各种的顺缘、逆缘,自己的心都不会动摇,只会一心坚定的趋向西方。
这样就知道,我们要在信愿行的强度上用功,要让自己内心深处真正对阿弥陀佛有强烈的信心,对往生有特别恳切的希求心,要让这种力量完全胜过对娑婆世界的意乐。所以,首先要生起真实无伪的信愿,然后每天不断地加强它。能够这样做,让自己的心完全专注在这上面,那么心的力量就会不断地增强。通过几年、十几年成千上万次的串习,你的信愿就会达到强有力的程度。到临终的时候,决定会成为重业,牵引你往生到极乐世界。
信愿深重的根本是出离心
怎样才能有深重的信愿呢?关键在于出离心。为什么呢?要知道,信愿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耽著世间,爱重娑婆。因为越是耽著轮回世间的事,爱重娑婆世界的享乐,与它相反的心——看破世间,放下娑婆,希求极乐的心必然会越薄弱。因为欣乐和厌离是截然相反的心态,对轮回有欣乐之心就决定不会厌离;而生娑婆和生极乐也是完全相反的两条路,只要对娑婆深深贪恋,就决定不会欣求极乐。相反,如果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不再贪恋轮回,那么你所造的业决定不会再随顺轮回。这样就远离了往生的违品;再加上对净土法门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串习,决定会生起真实到量的信愿之心,也就具足了顺缘。如此一来,念佛,修集净业资粮就会很有力量,因为心的方向已经决定。这样出离心越强,求往生的心就会越重,你所修集的净业就会相应地成为重业,到临终时必定牵引你去极乐世界。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出离心和信愿的关系。
造集染业的根源是没有出离心
我们凡夫的心与生俱来会被世间的安乐吸引,会非常喜欢轮回中的享受。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情感方面,都抱有无穷无尽的幻想、计划,这样就会造下各种各样的生死染业。
为什么会这样贪著、追求不舍呢?要知道,心有一种规律,就是对于安乐、有功德的事物会生欢喜心,进一步会去求取;对于痛苦、有过患的法会心生厌离,进而舍弃。我们把轮回看成了一个美好的乐园,认为世间当中有真正的安乐、幸福,也就是认识上出了问题。那么,遣除这种颠倒认识的方法唯一依靠出生正确的认识——看清轮回的真面目,确定轮回完全是苦海、火宅,根本没有丝毫安乐可言。如果你在见解上能够完全抉择到量,心态必定会随之发生巨大的转变。会从原来对轮回世间的满腔热情,变得索然无味,能够非常干脆地把轮回中的事全部放下。一心想要从轮回当中脱离出来,这就是出离心。有了这种心,决定不会再贪恋轮回,会极为有力地遮止一切追求轮回的心,也就不会再造生死染业了。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出离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解脱和往生的关系。所谓“解脱”,指的是从惑业苦的系缚中脱出来。对于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来说,依靠自力解决这些我执、烦恼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依靠阿弥陀佛大悲愿海的加持,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彻底解决这些轮回杂染法,从此只进不退,能够很快成佛。所以说,往生就是解脱,这两者是一样的。如此一来,我们就把一个宽泛的解脱主题,明确地定位在往生净土上面。正所谓“一门即是普门”,往生极乐是一成一切成,一了一切了的捷径。在这上面成功了,整个解脱成佛的大事都能圆满成办。所以,修净土法门,最开始一定要认清往生就是解脱,自…
《往生之路 第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