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生分别心,这是因为菩萨拥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表现出菩萨道本有的风范。
梵网经菩萨戒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这段经文就是最好的明训,我们应该遵循佛言而励行,广行菩萨道,发大誓愿,毕生穷劫,始终一心,广度三界众生,普令三界众生,破迷启悟,转凡入圣,成等正觉;若能行佛所行,言佛所言,证佛所证;如此才是真菩萨,才是善知佛意,能观三界众生平等!
四、精通五明
巍巍菩萨道,精深广大,浩瀚无际,世出世间诸法,菩萨都要一一广学,若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菩萨道非常艰巨,一切魔障与苦难特别多,但是菩萨不会因此而气馁;因为菩萨已发菩提心,已证悟三空之法,已得佛法之正见,是故永不退转。
至于菩萨要广学何法呢?在于《瑜珈论》里,提纲挈领叙述菩萨寻求一切法之处,当于五明之法,方可证成究竟菩提,五明即:一、声明。二、因明。三、医方明。四、工巧明。五、内明。
一、声明
声明,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菩萨要精通世间的文章,语言文字,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因明
因明的“因”是万法生起之因。菩萨要精通世间种种言论,思想学术、心理学、哲学、乃至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三、医方明
医方即医治之方法。菩萨要精通医学常识,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神咒诅、寒热诸病,皆悉晓了其因,通达对治,故曰医方明。
四、工巧明
工即工业,巧即巧妙。菩萨要精通世间文词赞咏乃至营造城邑,工程建筑法,农田商贾,种种音乐卜算,天文地理,一切工业巧妙,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工巧明。
五、内明
内即佛法内教,典也。菩萨要精通三藏十二部经教,内心无惑无动,广学一切法门,终无懈怠。
菩萨能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持戒对治毁犯,以忍辱对治嗔恚,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散乱,以智慧对治愚痴,乃至种种染净邪正,生死涅槃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内明。
菩萨道行者要成就佛道,下化无量众生,必须勤修广学五明之法,五明之法总摄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菩萨内心能正见五明之法,是菩萨所寻求和必修之法,因为菩萨究竟为成就佛道。
五、没天生释迦、自然弥陀
大乘佛法以圆成佛果为目的,以法性空为方便,摄导万行趣证无上菩提。要达到成佛果位,必须发大誓愿,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证悟甚深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诸法尽证无余,始成佛道。
修行要亲自实践,亲自与诸法义谛相应;若不实践三藏圣典,身心懈怠,沉迷五欲六尘,口说空却行在有中,此人欲证成佛道,则是遥遥无期,终无是处!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要成佛,而身心所为皆不与佛法相应,结果为业力所牵,身不由己,无法控制,心地奔驰于世间染污之欲,此种人如说食数宝,终不可得,佛门谓之“痴人说梦话”!
又有少数人懂得一点点佛法,就自满自得,不想再向前迈进;又有些人,学点佛法之后,内心生大我慢,贡高凌人,藐视同道,甚至狂妄著魔,不得自知,还自谓我是某某古佛菩萨降世,或某某祖师转世,或某真人投生,内心毫无惭愧之念,更不懂得羞耻,因而,自导自演自唱,甚可怜悯!十方诸佛,对此辈之人亦无奈,诸菩萨亦摇头,祖师皆叹气!
众生造业自缚,挡也挡不住,劝也劝不听,度也度不了,众生没正知正见,加上业障深重,习气不断流露,心作不了主,坚固的我执意识顽抗到底,业障如钢钉钉在墙上,拔也拔不起,如此一来,最后岂不是自己倒霉?吃亏的是谁?轮回生死的又是谁?
众生聪明反被聪明误,古今中外,无数的聪明人,这些小聪明的人,那个能证成菩提?全部被聪明耽误了,耽误了青春,耽误了法身慧命,耽误他了生脱死的机缘,破坏了他的正知正见,因而堕落无明的窠臼里。
聪明与智慧截然不同,聪明是无明的反射,聪明有时会误事,聪明无法正见真相,聪明是分别外在人我是非的祸根,聪明是轮回生死的猴精,聪明是一切苦难的枢纽,是破坏正见的关键!
智慧是内在证悟的实相本体,是证悟人生观与宇宙观的宝藏,智慧与真相是一体的,智慧是佛。
智慧是度生死轮回的宝筏,是透视魔境的一把无形利剑,是游戏人间的摩尼珠,是六道众生的眼目,是登涅槃的法船,智慧是诸佛所证所护,是十法界的大火炬,是超越三界不离三界的明灯。
总之,聪明是世间法,是染污黑暗的,聪明是业障流露而不自觉的;智慧是出世间法,是清净光明,是破除三空之法,是灵灵觉觉,是证悟后的理念流露。
智慧不同于聪明,聪明不同于智慧;智慧与聪明有天壤之别;智慧与聪明两者之间,是迷悟之别,是染净之别,是佛魔之别,是邪正之别。
智慧与聪明,自始至终如同水火不相融,如猫与鼠不得相处,何以得知?因为智慧与聪明是不同的两个境界,是涅槃与生死,是轮回与不轮回的不同境界,是光明与黑暗的不同境界,是超越三界与染污三界的不同境界,是觉悟与迷妄的不同境界,是佛境与魔境的不同境界。
综合上面所说,我们发过菩提心,行菩萨道,就应该很踏实地实践菩萨道,为证成无上菩提而勇猛精进,从中不得有懈怠、学小聪明,因而狂妄著魔,而自己不知不觉,致堕落生死轮回的深渊里。
菩萨道行者,不得投机取巧走捷径,想不劳而获,叫别人替我消灾,替我修行;天天说修行,却又怕吃苦,而不肯修行,得过且过,恍恍惚惚度日,了此残生,如此之辈,最没智慧,知见最差,业障最重,习气深厚,欲得成佛,望洋兴叹,遥遥无期,无有是处!
开悟的高僧大德,还须要大修特修!令无量劫来的习气,一一净化,逐渐革除,让自性更圆满,更庄严,不达佛道绝不罢休;开悟的高僧大德尚且如此,何况我辈是沉沦苦难的众生!
高僧大德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
如上所云,顿悟佛性之人,尚未成佛;见佛性之人,虽然知道佛性平等,佛性的功用在果位上,差别甚为悬殊;佛已净化习气,已圆满自性,已到达佛的果位;见佛性之人,是悟了佛性平等之理,但是自己多生习气深重,亦不免受习气漂流牵制,不得自在,修就是修习气的净化与革除,让光明自性显露!
见佛性之人,犹如风已停止吹动,但是水波一时无法止息仍然汹涌澎湃,水波迟早是会止息的,只是一时不能止息,还余留水波浪力推动,但是肯定会停止的,须要有一段时间;见佛性之人,亦复如是,尚有多生习气所逼,当理念现前,有时还会受习气所侵扰,而不得自在!所以,刚悟性之人,不可与佛之佛性比伦,果位有差别。
菩萨道行者,能正见这一切真相,内心不生贡高我慢,不生嫉妒,不生诽谤,不生懈怠偷懒,不生投机取巧,不走捷径,不学小聪明,因此,心地如如不动,光明赫赫,对菩萨道更勇猛精进,始终一心,不达佛道,绝不罢休!
菩萨道行者,内心在一切时处,永远是理念是真理的,与佛法共鸣相应的;菩萨心里明白,菩萨要成就万德庄严佛道,也同样要经过三大阿祇劫修行的因,才能证成无上庄严的菩提圣果,佛门有两句名言,堪称至理:
佛门所谓:“十方世界无有天生释迦、自然弥陀。”
六、万德庄严
万德庄严是佛的果位,也是菩萨修行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广修六度万行,总摄一切世出世间之法、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之法,到达因圆果满的累积,也就是菩萨道最后的终程与归宿。
佛是九法界一切有情的大明灯,佛是苦海茫茫众生所依归之处,因为佛己万德庄严,诸法尽通无余,三觉具足,万行功德圆满。
佛具足万德庄严,穷尽未来,若欲赞叹佛功德,无有穷尽。
佛救度众生之慈悲心,庄严无比,处处为众生著想,可惜众生受佛恩惠,而不自觉,现引录如来十恩,供养诸位:
如来十恩:一、发心普被恩。二、难行苦行恩。三、一向为他恩。四、垂形六道恩。五、随逐众生恩。六、大悲深重恩。七、隐胜彰劣恩。八、隐实施权恩。九、示灭令慕恩。十、悲念无尽恩。
一、发心普被恩
发心普被恩就是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
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苦行恩。
何谓剜身千灯? 菩萨本行经云:“佛以刀剜身肉千处,注以酥油,燃作千灯,求闻一偈,时婆罗门为说偈曰:常者皆尽,高者皆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名为剜身千灯。”
何谓投形饲虎?谓佛昔为萨埵太子,游山见虎饥饿,投身虎前,以济之。
何谓雪岭亡躯?谓佛昔为婆罗门,于雪山修行,有罗刹唱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婆罗门闻已,欲求全偈,罗刹饥渴,必得肉血乃肯为说;因得后半偈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逐遍书树石,乃以身施之。
三、一向为他恩
如来积劫修诸功德,不顾自身,但为度脱一切众生,未曾一念自为于己,是为一向为他恩。
四、垂形六道恩
如来垂化身形于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牲道、饿鬼道六道之中,救济众苦,令得安乐,是为垂形六道恩。
五、随逐众生恩
如来见诸众生,无有出离生死之心,长劫不舍,故平等大慈,随逐救济,令其离苦大乐,是为随逐众生恩。
六、大悲深重恩
如来见众生造恶,如割支体,心生痛切,不能自安,复睹众生堕三恶道,受种种苦,心大忧恼,即起大悲而救护之;若见作善生大欢喜,是为大悲深重恩。
七、隐胜彰劣恩
如来为大乘小乘之机,而起胜应劣应之用。如华严所说:佛为普贤等诸大菩萨,示现实报胜应之身,有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微妙相好,无尽胜德;若说三乘之教,则隐胜妙之相,但彰三十二相,劣应之身,二乘及小教菩萨方蒙利益也,是为隐胜彰劣恩。
八、隐实施权恩
如来观众生根器狭劣,因而隐蔽大乘实教,乃以人天三乘权法,诱引众生而令成熟,然后以大乘而度脱之,是为隐实施权恩。
九、示灭令慕恩
如来若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不生难遭之想,是故示现灭度,令诸众生知佛出世,难可值遇,心怀恋慕,便种善根,是为示灭令慕恩。
十、悲念无尽恩
如来悲念一切众生,故留余福教以救济之;如示同人寿,住世百年,而八十即入灭者,则留二十年余福以荫末法弟子;复留三藏教法,广令众生之修行,皆成圣果,悲悯爱念,利益无穷,是为悲念无尽恩。
如来十恩说得一清二楚,如来从因地修行,一直到成就佛道,累生累劫,都是为上求佛道,下化无量众生而勇猛精进;我们往昔生中,皆曾经受过如来救度,始终不得觉知,今读如来十恩,方得觉悟,原来十方诸佛毕生穷劫广度众生,我们都跟十方诸佛结过甚深的法缘,乃至受十方诸佛救度过,利济财法二施之恩,我们应该向十方诸佛感恩致敬,应该以最虔诚之心,向十方诸佛以表示报恩!
至于如何向十方诸佛感恩、报恩、致敬呢?我们应该以最恳切的心,以无上报恩的心,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为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量众生,而勇猛精进,广行菩萨道,若如此而发愿,因愿而实践万德庄严菩萨道;如此才能真正向十方诸佛感恩致敬,向十方诸佛以示报恩的见证;此外,欲报佛恩与致敬,终无是处。
诸位,我们应该向十方诸佛怀报恩致敬之念,应该恳切发菩提心,念念菩萨道,广学六度万行,为证悟无上佛道而奋发图强,如此,方不愧是菩萨道的行者!珍重!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之关系(如本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