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十波罗蜜
十善。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十善戒。持十善业道的戒法。
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穿华衣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得坐高广大床、不得非时食、不得捉钱金银宝物。
十身。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的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
十德。法师十德: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神、身心无倦、成就忍力。
弟子的十德。据大日经疏四说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备以下十德。信心、种性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十界。地狱、饿鬼、畜牲、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
十号。佛有十种称号:
如来——乘如宝之道来成正觉;
应供——应受人天之供养;
正徧知——真正徧知一切法;
明行足——宿命明、无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
善逝——自在好去,入於涅槃;
世间解——能了解世间一切事理;
无上士——至高无尚之士;
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
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
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十信。
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名为信心。
念心——虽在无数劫中,捨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名为念心。
精进心—不杂曰精,不退曰进,进取真净,名为精进心。
慧心——心纯行动,智慧自生,名曰慧心。
定心——百杂粉碎。心体湛然,名曰定心。
不退心—定光发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
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氛相接,名护法心。
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
戒心——安住净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
愿心——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曰愿心。
十住。
发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则一切皆治,名治地住。
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诸行,皆无留碍,名修行住。
生贵住——冥契妙理,行与佛同,气氛感通,成如来种,名生贵住。
方便俱足住——自利利他,方便俱足,名方便俱足住。
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
不退住——身心增长,无有退却,名不即住。
童真住——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如童真之可贵,名童真住。
法王子住——长养圣胎,绍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
灌顶住——菩萨皆为佛子,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名灌顶住。
十行。因菩萨经十信十住,修行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復须长养利他功德行,故名十行。
欢喜行——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
饶益行——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
无瞋恨行——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瞋恨行。
无尽行——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
难痴乱行——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难痴乱行。
善现行——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
无著行——十方虚空,满足微尘,於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尊重行——缘般若故,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
善法行——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
真实行——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槃道。
2、不坏回向。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
3、等一切佛回向。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於诸佛。
4、名至一切处回向,觉智周圆,无所不遍。
1、 无尽功德藏回向。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
2、 名随尽平等善根回向。於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
3、 随尽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
4、 真如相回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
5、 无缚无著解脱回向。诸法本空,心无缚著,於根尘中,得大解脱。
6、 等法界无量回向。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
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称为十方。
十魔。
1、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
2、烦恼魔——贪等烦恼,能迷惑事理。
3、业魔——杀等恶业,能障蔽正道。
4、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
1、 死魔——人的寿命有限,妨碍修道。
2、 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
3、 善根魔——执著自己所得的善根,不求进步。
4、 三昧魔——三昧是指禅定,执著自己所得的禅定,不求升进。
5、 善知识魔——悭吝於法,不能开导人。
6、 菩提法智魔——於菩提法起智执著,故障蔽正道。
以上十魔,皆能障蔽正道,防害慧命,故名为魔。
十障。菩萨於十地位中,断十种障碍,而证得十种真如。
一於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如;
二於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
三於第三地断暗钝障,证胜法真如;
四於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
五於第五地断下乘涅槃障,证无别真如;
六於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
七於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
八於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不减真如;
九於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
十於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证业自在所依真如。
十力。指如来所俱的十种力。
1、 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2、 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
3、 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三昧等的智力。
4、 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
5、 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
6、 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
7、 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8、 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
9、 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
10、 知永断习气智力。於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十度三行。十度中的每一度都有三种行法。
布施度的三行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持戒度的三行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忍辱度的三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精进度的三行是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
禅定度的三行是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办事静虑。
般若度的三行是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
方便度的三行是进趣果向方便、巧会有为方便、不舍不受方便。
愿度的三行是求菩提愿、利乐他愿、外化愿。
力度的三行是思择力、修习力、变化力。
智度的三行是无相智、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
十善菩萨。指圆教十信位菩萨,仁王经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海轮”。
十善业道。十种良善的行为是通向善处的道路。
十无碍。用同无碍、相遍无碍、寂用无碍、依起无碍、分圆无碍、因果无碍、真应无碍、依正无碍、潜入无碍、圆通无碍。
十重戒。受菩萨戒弟子要持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纲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的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於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戒。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酗酒戒、说四众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十重障。菩萨在十地时所渐渐断除的十种重障,即异生性障、邪行障、阇钝障、摄细烦恼现行障、於下乘般涅槃障、麤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於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十玄门。又名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系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能通此义,则可入於华严大经之玄海,故名玄门。又此十玄妙法,互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即:同时具足相应门、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隐密显了俱成门、微细相容安立门、因陀罗网法界门、讬事显法生解门、十世隔法异成门、主伴圆明具德门。
十斋日。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即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廿三日、廿四日、廿八日、廿九日、三十日(小月则廿七日、廿八日、廿九日。)据地藏经说,以上十日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的日子,若人能在此十斋日对着佛菩萨的圣像诵经拜忏,则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十波罗蜜。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此十波罗蜜是惟识论所立,称为十胜行,即菩萨在十地时所修行的道法。
十念。修行佛道者,由於工作忙,早晚功课可用十念法。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或念十口气的南无阿弥陀佛(每口气念五声南无阿弥陀佛)。
十念处。菩萨所时常观…
《佛识慧集 <十>十波罗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