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四百论讲记(七十)▪P2

  ..续本文上一页式成立中观宗毫无过失。

  戊二、明于离边中观之义离过

  对方想:对于中观宗的遮破,我虽然无法作出答复,但是精进修持佛法的人,将来必定能作出答复。

  

有非有俱非,诸宗皆寂灭,

  

于中欲兴难,毕竟不能申。

  颂文直解

  执著有边、非有边、二俱边、非二俱边这些戏论的各宗,在中观正理面前,都被彻底遮破而寂灭,如果他们想对中观宗兴难,是毕竟不可能申述成功的。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一切的四边戏论都已经被遮破,后两句指出他宗不可能真正对中观宗发起问难。

  “有非有俱非,诸宗皆寂灭”:他宗执著的观点,归纳起来,就是有、无、二俱、非二俱这四边,而这四边都已经被中观宗彻底无余地遮破。对四边的遮破,归纳而言,就是《般若心经》中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藏文翻译的顺序与玄奘大师翻译的不同。)

  破除四边的顺序,可以对应中观四步境界。“色即是空”,对应的是以离一多因等中观正理,抉择显现为空,因此寂灭有的戏论边;“空即是色”,对应的是以名言缘起因,将空抉择为缘起,因此寂灭无的戏论边;“色不异空”,对应的是将显现与空抉择为双融,因此寂灭二俱的戏论边;“空不异色”,对应的是将双融抉择为平等性,因此寂灭非二俱的戏论边。

  “于中欲兴难,毕竟不能申”:对于如此甚深的大中观之义,执著有、无等边的宗派,即使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也不可能成功发起问难。相应于境的实相抉择之义,即以事势理成立为三解脱门的自性。如经中说:“以无自性之理,一切法为空;以无相之理,一切法为无相;以无愿之理,一切法为无愿;以自性光明,一切法为清净般若波罗蜜多。”

  千千万万的实事师,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再再与中观师辩论,也发不出真正合理的问难。中观宗真正符合万法的实相,所以一丝一毫的过失都不可能出现,他是以佛菩萨清净的境界,或者说以究竟的般若实相,来如实抉择,哪里会有过失呢?所以在辩论中,实事师会逐渐发现并进而破除自己对戏论的执著,但是却不可能找到中观宗的过失。

  经过七十课的讲解,《中观四百论》到现在就圆满讲完了。大家知道,圣天菩萨是龙树菩萨的亲传弟子,被推崇为与龙树菩萨相等。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般若经等宣说诸法,皆无自性无生灭等,其能无倒解释经者厥为龙猛。解彼意趣有何次第。答,佛护,清辨,月称,静命等大中观师,皆依圣天为量,等同龙猛。故彼父子是余中观师所依根源,故诸先觉称彼二师名根本中观师,称诸余者名随持中观师。”也就是说,对经典的解释,以龙树菩萨的解释为标准,而对龙树菩萨所作论典的解释,以圣天菩萨的解释为标准。所以龙树菩萨与圣天菩萨,是所有中观论师共同推崇的根本中观论师,其他的中观师,则被称为是追随龙树菩萨与圣天菩萨的随持中观师。圣天菩萨所作的最重要的著作,就是这部《中观四百论》,所以要学好中观,就必须学好《中观四百论》。

  多昂丹碧尼玛尊者在《中观四百论句义释——龙树密意庄严》开篇时,就称颂《中观四百论》为“能善说于离边大中观之实相、二谛真实性如何作瑜伽之次第”。这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中观四百论》的殊胜特色,即:既对离边大中观的实相作了最善巧的宣讲,又对按照二谛真实性进行修持的瑜伽次第作了最善巧的引导。对这样殊胜难得的法宝,大家要发自内心地珍惜,精进地作闻思修行。

  在学习时,大家还一定要明白,学中观的原因,就是因为凡夫对自我,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知见,是完全颠倒的,违背事实真相的。真相是离戏的大空,完全是无自性,但是大家却执著有四边。所以必须要通过修学中观,来断除这种对四边的邪执。

  凡夫对四边的执著中,最主要的是对有边的执著。后面的三边,则都是建立在有边的基础之上。在学习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有不少人虽然已经学习了破除四边的中观正理,但是仍然认为有边只是在胜义中才空,在世俗中却仍然实实在在地存在。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认识到有边本来就是戏论,本来就根本不存在,因此他虽然学到了遣除有边乃至四边的句义,但在内心里却不敢去空,而牢牢地、紧紧地把“有”保护在世俗谛中。从而导致了在抉择实相时仍然分开二谛,并坚持对胜义单空的耽著。这是一个很容易犯的毛病,每个人都要仔细地对照法本,检查自己是否真正触及到内心对有边的执著。

  这个问题,不但在《中观四百论》中,包括在以前大家学过的《般若品释》《入中论》《中观总义》等论中,也都已经再三地进行了阐述。但是为什么还有不少人没有纠正过来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没有在学习中,将法义与自己的内心联系起来,进行对照。学习佛法,尤其是中观这样非常深细的法门,如果不与自己的内心进行联系、对照,必然就会变成是学习一门知识、一门学问。这样即使非常精进地学习,也只能学一些皮毛,而得不到精髓。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大家要引起重视。

  最后希望通过这次讲解,祈愿大家能获得圣天菩萨智慧、慈悲的加持,能够增上菩提道的修行功德,能够为往生极乐世界扫清障碍,增上顺缘。

  

《中观四百论讲记(七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