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以佛教的思维方式笑对生活▪P3

  ..续本文上一页接受他所有的东西,不接受的话痛苦的是你自己,不是他,真的是这样。

  你能尊重他的特性,能理解他的不足,反过来仔细想想,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很多很多问题,或者小气、或者自私、或者歇斯底里。我上一次跟他们讲,有一个研究生,他想做一个婚姻家庭的调查,到学校里面去问所有的大学生婚姻是什么?很多人都说是是爱情。当他去法院了解那些离婚案件的时候,发现80%离婚的人都认为婚姻不是爱情。

  最后他举了个案例,一个案例是两个年轻人都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男孩子来自农村,女的是个护士,那个男的特别喜欢吃肉,每餐必须要有肉才能吃得有味道,但是那个护士是个素食主义者,而且特别有洁癖,那两个人在一起问题就多了,一个想吃肉,一个不想吃;一个有洁癖,一个生活比较随意,一天到晚就为了这些小事情吵架,虽然都爱着对方,最后也不得不离婚。

  最后那个研究生就讲,两个人走在一起,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既然选择对方,那么对方的家庭、对方的生活习惯、对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你都要全部接受过来,你没有选择。你如果有能力就稍微给他一点改造,但是那种改造是表面的,内在的、骨子里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唯一能改造的是谁?是他自己。当然了,夫妻在不断磨合的过程当中是相似的,你让一点,他也会让一点,所以要幸福的家庭,实际上就是学会在生活当中不断地让步,直到两人的习惯得到更好的融合。

  有一个记者去采访一个老人家,他已经活了90多岁了,然后问他婚姻是什么?他就说了一个字——“冷”。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个性都很张扬,靠冷着过日子谁都不愿意,但确实就是这样。我有时候很羡慕身边的人,他们真厉害,每天有一个人在你面前晃来晃去,他照旧能好好活着,那样活着真了不起。如果教我去这样面对的话,我简直三年都受不了了,所以我才会选择出家。我有一次去开会的时候,跟别人住在一个房间里,我就喜欢早睡,他就喜欢看电视,我就把头包起来,在被子里面休息;早上我就喜欢早起来,对方没起来的时候,我就不好意思出声音,于是就抱着一本书,跑到洗手间里面去,蹲在地上看书,如果婚姻家庭都是这样生活的话,那简直是痛苦。

  所以你们想想看,真的是不容易,我也很佩服你们有勇气结婚的,佛教的观点是这样的,你今生欠他感情,今生就要把感情还给他。就像《红楼梦》里说的一样,神瑛侍者精心灌溉绛珠仙草;后来绛珠仙草修成女体,化作了林黛玉,就要把这一世的眼泪还他。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男人因为心爱的女子抛弃了他而感到非常伤心。这时有一个大德就来劝他,给他看了一面铜镜。铜镜里面有一个女尸赤身裸体躺在海边,一个男人经过,看了一眼,害怕地走了;第二个男人经过,叹息了一声,给她盖上了自己的衣服后,也走了;第三个书生走过,轻轻抱起她,把她埋葬了。那个失恋的男人不明白镜子里的内容。大德就告诉他,那个女尸就是你那个美貌的情人的前世,第一个走过的人今生只能和她擦肩而过;第二个人是你,你为她盖上一件衣服,她今生就来还你一段情;而第三个人则是她今生的丈夫,因为她要终生报答埋葬她的恩情。

  这就是佛教对于婚姻的见地。

  孩子要么就来还债的,要么就是来讨债的。如果你的孩子很好养,养出来很孝顺,他就是来还债的;如果这个孩子来讨债,那么他一生下来就会一大堆毛病,父母一天到晚要抱着他往医院跑,等到哪一天他那个债务讨完了就又很好了,成长得很快,实际上佛教是这样看待问题的。所以你们要发现孩子不好也不要着急,他来讨债,你就要把债给他还完。

  四、如何以佛教的观念经营企业

  从现在管理学的角度上来讲,经营企业似乎是很深奥的东西。但是你有没有发现经营企业跟我们经营家庭、经营自身都是相通的,如果小的事情你做不好,大的事情一样也做不好,因为宇宙当中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

  从道理上来讲,你做个人跟做一个企业一样,比方说人得吃喝拉撒,企业就得有财务、经营、管理、销售、生产,就这么一些东西。你把这么一些东西都处理到适合于它的方式时,企业就会做得很好。

  所以日本的稻盛和夫就总结这么几句很简单的话。他说,做企业首先要有正念,你的念正,则你的企业正;企业正,你的企业就能长时间地发展下去。

  所以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正则通,通则达”。你一个人如果做得正,旁边邪恶的人就会远离你。你的念头正,就会发现事情会做得越来越好。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反之,如果你心不正就会起邪念,起邪念就会做邪事,做邪事就会产生邪的报应出来。

  如果一个人会想用什么技巧能够让别人的钱变成你口袋里的钱,然后用偷税漏税的方法来做一些事情,那么你每天都会活在诚惶诚恐之中。最后即使你赚了一点钱,积累一定的财富,接下来人生就很痛苦。这种案例太多了。

  上次我遇到一个老板,他还讲某个年轻的官员很有前途。但是那个年轻人就是因为受贿得到一块地,被抓进去了,他也被人家叫进去审问了。你想想看,他出来以后如何做事情,肯定在这个地方很难立住脚。他的企业虽然一时很好,但就是因为喜欢走捷径,喜欢用一些不正的思想去做一些事情,最后前面所有的努力因为这件事情而白费了。

  所以我们要想走得长远,一定要用正面的观念来经营我们的企业,将之作为企业的中心思想,或者作为企业的文化主体意识。我们不要去想别人都在怎样做,我们不去这样做,就吃亏,不会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很多制度、很多很多规范,慢慢都在规范起来。

  我上次在厦门跟一个以前做金融的朋友聊天,他说他在金融行业里面呆了30多年,每一年会淘汰一批企业,现在30多年能坚持下来的基本上是没有几个。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以正面的思想来做事情,你的企业就能长时间地走下去。所以正才能通,通才能达。

  所以我们中国的企业目前碰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急功近利。在企业里面打工的时候,老板会不断地给我们加压,让我们感到心里很浮躁。所以说,压要有度,压要有市场的空间,压要有渠道才可以释放出来。如果只有这么一块空间,你再压也是这么点,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佛教里面一直讲,要遵循着事物的规则去做事情。比如说我一个人一天能跑100米,那你再给我加压,最多就跑到105米差不多,你让我跑200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人在一定的空间里面你可以去突破,你突破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有一个极限。

  我们身边有很多培训公司,不断地给他下面的员工加压,你每天要打多少通电话,你每天要成交多少人,你每天要怎么样怎么样。还一天到晚激励,我要成功,我今天要完成多少,最后这些员工都被老板压得感觉受不了了,甚至我这个出家人一天到晚也会接到各种各样的电话,有时候叫我贤总,你有做股票吗?你对商铺有兴趣吗?然后说他们这边有什么什么课程,是总裁班的,是某某国际大师的,你有没有兴趣来听啊?来听的话对你的事业会很有帮助等等。我就跟他讲,我有兴趣的时候会跟你联系,你可以发短信告诉我,可以发传真给我,也可以发邮件给我,我有兴趣和需求的时候我会去。

  市场有什么空间?你所针对的群体是谁?如何吸引对方?这些问题你都要静下心来思考。我们香海禅寺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通知对方,平时每天就发一个短信分享一些警策的话语,这样大家也都愿意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如果有什么活动,四面八方有需要的人就会全部都过来。

  我们上一次大殿开光的时候,我们自己心目当中只设想有400个人参加,最后来了将近有3000多人都不止。我们没有推销,他们自然而然来了,有一个人来还带了四五个朋友一起来,这是靠什么力量?你不断发自内心地关心对方,你不断地送给他们他想要的东西,自然而然你后面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迎刃而解,这就是人性的力量。做企业一定要把握这种人性的精神去做事情,你的产品要卖给一直想要的人,这个人不要,你一定要塞给他,碍于你的面子,帮你买一个,最后拿来往这边一撂,这样的话你肯定做不好的。

  所以经营企业,就要把人性、社会的需求掌握好。有一个服装厂,我就跟他讲应该从怎么样的一个角度去捕捉明年的流行趋势。我说把今年得奖的电影、今年得奖的建筑、今天设计出来的鞋、今年流行的发型、今年路上跑的最新的汽车,所有的东西汇集在一起,就能够推测出明年流行的服装款式的走向,因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你如果这些东西都不了解,觉得电影跟我设计服装有什么关系?建筑跟我设计服装有什么关系?某一个今年所流行的艺术会展上的艺术品跟我服装又有什么关系?好像都没关系,但是实际上都有关系。当你把这些东西全部想透以后,你就知道如何、在何处去捕捉你的灵感。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你把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好了,就知道你的企业该如何去自我定位。

  做企业说白了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即你要满足你的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你如果能把他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未来愿景的需求,都满足了,那就自然不用担心你的企业没有市场了。

  我们往往只考虑企业一年能赚多少钱,能卖出多少产品,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成本降到最低,赚的钱又多,只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而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所以里面就会有存在很大的误差。你如果你改变这种自利的思想模式,就没有办法真正做好一个企业。

  比如我今天去见一个人,希望他即刻把我的单子签下来,我就能赚一笔钱了。很少想着对方为什么要签这个单子,这个事情对他有什么样的帮助。只有你不断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的时候,对方才会很乐意地把这个单子签下来,甚至还感谢你。但我们人往往不是这样想的,客户不需要,还一定要塞给对方。

  我第一次到上海去买一个音响,本来我看到那个音响不错,我挺喜欢的,所以就看一看,然后想着到其他地方去走一走,再回过头来去买。那个服务员开始很热情、服务很周到,但是当听说我不买的时候那个脸即刻就拉下来了,我看他拉下来,本来想回过头来再买他的产品的想法就打消了。我宁愿不买,找一个再次一点去替代它的产品,而不愿意去看那个拉下来的脸。人都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以企业就会碰到很大的问题。

  经营企业正像稻盛和夫讲的,首先要正心,然后要利他,第三要养德,第四要坚持。

  你的心念正,你发现你的企业会越走越开阔;利他的思想是指不断地帮助别人实现他的梦想,你一切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解决。

  德行就像一艘大船一样,你的船越大,下面的水就越深,才能承载得住。你企业做得越大的时候,企业领导人的德行,企业高管人的品质、人格魅力就越重要。如果没有这些,你这个企业就像在空中飘拂的纸老虎一样,很快就被淘汰掉了。

  做企业最后一点就是坚持,认定了方向,碰到任何问题,你还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可能到最后你已经难以忍受、难以撑住,而实际上却是到了离成功最近的一个距离了。

  我想在座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我们建设香海禅寺也是这样坚持走过来,我们要办禅修中心的时候,首先要从小的做起来,先设立一个小教室、先成立一个小班,慢慢地发展起来。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后,后面的60多亩地,等建好的时候,我就可以把这个小班嫁接过去。如果等我那边建好了才去招生,才开始去做,这是永远做不好的。

  后来我就跟我们的慧海法师讲,就算我们禅修班只有十个人我们也做,两个人我们也同样地讲,只要坚持,我们正是带着这种坚持、积累经验、自身修行、摸索市场。当然了,我们这个也不是市场,因为我们没有收入,只有付出,如果说有一天我们付出到寺院里面已经生活不下去了,那说明我们的付出还是有限,没有做到位。真正的付出是你尽心尽力地把每一个人服务好,自然而然的,你所碰到的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世间的一个基本规律。

  我们的寺院是这样,你们去想一想,如果你们的企业也以这样的一个精神,等你让一个客户觉得都不好意思不签你的单的时候,那你的付出就已经做到位了。他不愿意签你的单的时候,说明你的付出没到位,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寺院的经营就是如此。所以关键的一点,你的心念要正,不是为了贪图某一个利益得失而去帮助对方,帮助对方跟对方给我钱是两个概念。所以我们看到有一些酒店,你点菜点得越多越好;但有些酒店就会跟人讲,你三个人点三样菜就差不多了,再点多就浪费了。他还会告诉你点什么东西合适,什么最好吃,你就知道这酒店很仁义,很会为我们着想。

  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你不断地想到对方的时候,就能够在利他的过程中自利。人和人就是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能够达到双赢,达到和谐。

  时间到了,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但是时间有限我只讲了四个问题。如果要想听,请下次再来。

  

《以佛教的思维方式笑对生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