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心柔软,一念清净

  一心柔软,一念清净

  贤宗法师于瑜伽馆开示 杜柯整理

  心为法王,正念永转

  非常感谢各位给我这样一个结缘的机会。

  昨天,我在我们寺院里和义工谈论,我说,你看孩子才生下来时非常柔软,可以把脚轻易扳到头顶去,可以把整个人变成一个“球”,都没有问题。他的身体软软的,像棉花,像水一样;但当他不断长大,身子就变硬了,当他老了的时候身子就和木头一样,当他死的时候,如同一个木偶。我们再看大自然的树木,春天才发芽,很娇嫩,很柔软,到了冬天,叶子落尽,光秃秃树干一个,硬邦邦的。其实,大自然和人一模一样。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也逃不过自然的规律。

  刚才大家听的这首歌叫《醒来》,它里面提到几个问题:从生到死,从爱到恨,从迷到悟……也许只是一转念间。那么你,是否也从尘世迷雾中一念醒来呢?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有多少人没有“醒来”?

  “醒来”的前提就是反观自照。想一想,我们活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此生应该追求些什么。金钱吗?有人拼命地挣钱,为了什么?有人追逐权力,有人追求美名,有人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等等,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的生命,我们内在的精神成长,又有多大意义呢?

  毋庸置疑,你追求钱就成为钱的奴隶,追求权就成为权的奴隶,追求情感就成为情感的奴隶……就像许多绳子把自己捆得紧紧的,走不动,解不开,放不下。太多的东西约束着我们,把我们变成一个五花大绑、身心毫无自由、心甘情愿的奴隶。我也练过瑜伽,给我的一个基本常识是,当你全身心放松的时候,发现身体是可以对话的;当你的内心不够柔软,身体就很僵硬。通常,我们通过呼吸调节,让自己的身体放松,柔软起来。身体柔软了心就柔软了,心柔软了你看到的世界就很美好。其实不是这个世界本身改变了,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改变了,心变了,看到的世界就变了。

  因此,佛教中说,心为法王。就是心乃万法之本,万象之源。心可造境,心可转物。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痛苦、烦恼、纠结的时候,出于一贯思维,总爱把所有的问题归结给别人,归结给环境,而从来没有真正去反省自己。一旦深刻反省自己,就会发现自己才是问题的制造者,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这种意识,很少去改变自己。比如,我为什么不富有?——因为你不懂得利益别人,不会去布施,不会给予爱,所以内心像乞丐一样贫穷,总想去乞讨,实际上,这个世界是乞讨不到的。你在穷的频道,以穷对穷,怎么会感召来财富呢?

  想当初,我在普陀山教书,一个人跑到桐乡来,除了那个介绍我去的民政局长,谁也不认识。我来的时候寺院就几间旧房,满地荒草,遍地麻雀。仅仅八九年时间,就筹资了七千万把寺院建成目前规模。这不是说我个人有多大本事,而是证明我们的思路、定位是正确的——我们的定位就是利他,所以做所有事都要想尽办法帮助别人。其实不管做什么,教瑜伽,做生意,办学校,当医生, 做世间的任何一件事, 只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所针对的客户,最后你就发现,什么都能做得很好,甚至别人很难超过你。为什么呢?因为你总想着去利益别人,为客户着想,那么你的客户就一个传一个,介绍给朋友,他如果不介绍给朋友就好像自己亏心没有尽职责一样。想一想,这个地方肯定人满为患了,那人满为患怎么办?就去开第二家第三家分店。这样,事业自然就发展壮大起来。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经营的本质》,它提出一个思想:你所做的一切应该永远围绕你的客户转,这样你便永远屹立不倒。很多人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觉得创新很难。其实创新非常容易,只要客户在你心中,你每时每刻想着帮助他们,那么你的智慧、方法便层出不穷永无止尽。我们去看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取得如此大成就,乃因为尽可能利益到更多的人,把利益最大化了。这个最大化是相对客户而不是自己。所以一个大的企业,它是有“天下”概念的,它的视野是全球式的,受众体是全人类。相比较,佛菩萨就更宏大了,他的利益遍及六道众生,恩泽十法界。所以,你有多大的利他之心,就会取得多大的成就。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有人抱怨,我的家庭不幸福,我的婆婆不理解,我的儿子不争气,我在工作单位被人排挤……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们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真是这样吗?佛教的修行有一个次第,从第一念发起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中间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其中第一大阿僧祇劫要破掉“我执”。人要破掉我执非常难,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是一个人最大的障碍。做企业也一样,经常会走到一个瓶颈无法突破,为什么呢?这个瓶颈是什么——他觉得我的企业做这么大,所有钱都要回到我的口袋来,所有的产品都要得到最大回报,他给自己设了许多许多限制,突破不了。突破不了就成了瓶颈。瓶颈是什么,就是我执。就是对自己利益的执着,放不下。

  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大家都不懂,往往成为人最大的障碍。现在我们国家提出一个“民生”的概念。民生,就是人民的幸福,人民的梦想,人民生活中碰到的所有问题。谁从这个角度出发,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获得更多人支持。做企业亦如是,你利益到更多的人,就能获得更多人支持,你获得更多人支持,企业就长盛不衰。天下同理,古今一例,可谓永恒的不变的尘世法则。

  我前面给大家推荐过一本书,《格局决定结局》。什么是格局?即是你站在人世间以一种什么样的高度、眼光来看待世界,解读世界。假如你站在一楼,看到的世界就如井底观天,你成了一个青蛙;假如站在十楼,看到的是天长地阔,气象浩荡;站在五十层楼上,就在白云之上,“坦荡生层云”与宇宙融为一体,心包太虚,无所羁怀。一层楼有一层楼的风景,一层楼有一层楼的心境。

  活在当下,顺任自然

  身边还有的朋友,把生命的寄托和保障放在医疗保险、人寿保险上,我对此不以为然,觉得买保险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我就认识一位老人,四年前得了一场大病,住上医院,从那以后身体每况愈下,这几年基本在医院里度过,非常痛苦。我去看他整个人身上插满12根管子。插12根管子是什么滋味?恐怕正常人没法感受,那其实比下地狱还痛苦。所以我就在想,买保险做什么呢,买保险就是自己快要死了,然后不死,让医生继续虐待你,不是吗?要死死不掉,活着一点质量都没有,一点幸福感也没有。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了正确的态度,对生死是没有恐惧的。很多人得了癌症,也许他本来还可以活个三年五载,但是由于恐惧,几个月就走了。

  想象一下,许多病人即便再活二十年,也无非重复以前的生活,每天都是程式化的,了无新意。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早死几年和晚死几年没有多大区别,那么又何必一定要多赖上几年,何必对癌症产生那么大慌恐呢?

  我以前的一位师兄,在医院查出肝癌晚期,他是修净土的,子女要给他治疗,他不治,并且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每天早晨起来,他洗完澡,穿上寿衣寿裤寿鞋,戴上寿帽,盖上寿被,念阿弥陀佛。念到晚上没有死掉就继续睡觉,睡到第二天又起来念,这样二十年过去了,还没有死掉。所以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越不怕死的人越死不掉,越害怕死的人死的越快。《道德经》里有句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什么意思呢?上等德行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德,其实这种人最有德行。下等的德往往表现出不失去道德,其实没有德。怎么理解?比方说,我们现在提倡“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提倡和谐社会呢?因为社会不和谐。为什么要提倡道德呢,因为很多人不讲道德。如果本来就和谐,本来就有道德,那还提倡什么?所以什么事只要在提倡就是缺失的表现。正如我现在讲佛经,如果大家都信佛,都真信不疑,我就没必要说了。

  人需要一边活着,一边善于总结。自然有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事有成住坏空,最后你发现,一切都是无常的存在。今天你很富有,是无常,贫穷也是无常。今天你很美貌是无常,丑陋也是无常。今天你很痛苦,是无常,快乐也是无常。随着时间的迁流,一切终将过去。对事物和人生有了这样一个基本认识之后,你便不会太执着。因此,保持现状不可能,活在当下才是王道。

  左手柔软,右手清净

  倘若想达到自己那个理想的幸福状态,就需要修行。所以修行是广义的,不仅仅指出家师父,你可以不要求出六道,总不能不要幸福吧?怎么修呢?第一,柔软。把自己的心修得很柔软。我前面讲过,婴儿出生的时候很柔软,因为他没有成见。水很柔软,因为它放在杯子里是杯形,放在桶里是桶形,它无形,又有形,但并不以自己的有形而阻碍了无形的变化,又不以自己的无形而轻慢了有形。一个内心柔软的人就像水,这个世界是什么形状他都可以适应,随方就圆,把自己调成什么形状。因此,当一个人内心柔软的时候,他对这个世界是没有怨恨的,可以对所有人充满爱,不会产生抗拒心理。仁者无敌,我们也可以说是“柔者无敌”。这个“柔”,以及“不会产生抗拒”,并非说明他无能,相反倒是他的心量够大、格局够高、包容够广的表现。

  大家都熟悉的观音菩萨,就是这个状态。她的状态就是柔软,所以观音菩萨循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慈悲,喜舍。一个慈祥的母亲面对她的爱子那种眼神和关怀,就是柔软。当你跟一个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很柔软,你看到他的眼神,绝对是纯净无邪的。如果对方不柔软,你看他的眼神,充满着嗔恨,恐惧或者不安,这时候他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不柔软的状态,就像水结了冰。因此,我们练瑜伽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更柔软更柔和,心柔和了身体就…

《一心柔软,一念清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