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P28

  ..续本文上一页。特为此来。和尚何得相弄。沩唤侍者。讨钱还伊布单令去。因嘱向后有独眼龙。为汝点破去在。后果遇明昭点破。疏山四千里卖布单。特为此话。今时傍家行脚者。亦可本分事上留心。但随方建立递相赞扬。不可如疏山向众中作呕声。不道伊别无长处。破羯磨。破转*轮。破和合僧。必招现报。香严受记。疏山抉吐应记。皆作后人榜样。疏山亦不可测地位中人也。疏寻常接机。手握木蛇。僧问手中是甚么物。疏提起蛇曰。曹家女。雪峰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背上题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与沩山大安。沩曰。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疏山既因此话。见沩山。亦用木蛇。或亲传。或仿像。不可知也。明昭又问疏。虎生七子。阿那个无尾。疏曰。第七个无尾。云门韶国师。皆参疏山。矮师叔名遂冠古今。天童只将沩山笑处。疏山觑破。明昭举处。径直颂出。颂云。

  藤枯树倒问沩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笑呵呵岂等闲(险作相弄会)。笑里有刀窥得破(将谓别有)。言思无路绝机关(四千里地赚我来)。

  师云。外道立阿忧为吉。经头以字是。阿字言无忧。字言有。故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此乃鲸吞海水尽也。世尊良久。此乃露出珊瑚枝也。外道礼。赞世尊大慈开我迷云令我得入。香严瑞道。语是谤。寂是诳。语寂向上有路在。大沩借此。以为示众。疏山见道加藤倚树。便道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怎生不教沩山大笑。沩山言无展事。语不投机。疏山承言者丧。滞句者迷。当时若问万松。但云苍天苍天。不见道春行冬令。

  第八十八则  楞严不见

  示众云。有见有不见。日午点灯。无见无不见。夜半泼墨。若信见闻如幻翳。方知声色若空花。且道。教中还有衲僧说话么。

  【举】楞严经云。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是何心幸)。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自知即得)。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心忙手急推出拥入)。

  师云。天童见雪窦引经简略。亦概举教眼。举处虽略。颂处甚详。楞严第二。先明非见之物是前尘。次明非物之见是真性。今全举次段。正是此公案。经云。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长水璇师注云。此文之意。展转结归。都有五重。经文存三而隐二意。若具论者合云。若不见吾不见之处。亦不见吾见处。既不见吾见处。吾见自然非物。吾见若非是物。汝见亦非是物。汝见既非是物。云何非汝真见。佛果举。阿难意。世界灯笼露柱。皆有名相。见精明元。唤作甚么物。愿令我见。佛意我见香台时。尔作么生。阿难云。我亦见香台。即是见佛见处。佛言。我见香台则可知。我若不见香台时。尔作么生。阿难云。我亦不见香台。即是见佛不见。佛言。汝云不见。自是汝知。他人不见处。尔如何得知。古人到这里。只可自知。与人说不得。雪窦出教眼。单颂见佛。天童深得经意。颂出真见。颂云。

  沧海沥干(依前白浪滔天)。太虚充满(不见毫厘丝忽)。衲僧鼻孔长(千里寒梅度暗香)。古佛舌头短(一字真言道不满)。珠丝度九曲(枉劳心力)。玉机才一转(文彩纵横意自殊)。直下相逢谁识渠(是甚么面孔)。始信。斯人不合伴(贬入孤独地狱)。

  师云。雪窦道。劫石固来犹可坏。沧溟深处立须干。然后太虚充满。佛眼之嗣。竹庵圭和尚。与伯父持一居士。俱喜楞严经。庵曰。若离前尘。有分别性。正是生死根本。士骇曰。佛妄说耶。庵曰。佛固不妄。且约只今居士对面征诘之心。果安在。士叹曰。佛说解第一空名师子吼。汝行矣。无滞此。庵后上堂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送落花。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喝一喝云。三十年后。莫道能仁教坏人家男女。万松只将前三句。注破公案。据雪窦直颂见佛。佛果单提佛不见处只可自知。天童颂沥干沧海逼塞太虚。竹庵直明非物之见亦生死根本。此衲僧鼻孔长。皆出教意外。别出一只眼。古佛舌头短。万松道。古佛就机随他意。语俯为下机。故说半字。衲僧一向全提正令。故有别传之道。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破句读楞严经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忽然顿省。人曰。和尚道破句也。安曰是吾悟处。竟不改。时号安楞严。万松道。也是因邪打正。珠丝度九曲。世传。孔子厄于陈。穿九曲珠。遇桑间女子。授之以诀。密矣思之。思之密矣。孔子遂晓以丝系蚁。引之以蜜而穿之。泗州普照宗和尚作天童颂古拈古序云。屈曲相通。肖贯珠之丝蚁。裴回相附。犹布雨之云龙。浮山九带集。有屈曲垂带。大意明曲为今时事。玉机才一转。如玉机一梭未成文彩。天童举洞山初秋夏末话了乃云。出门是草。涉芊芊莽莽之间。叶落知秋。堕黯黯青青之处。到这里。须体取机虽转纽。印未成文处始得。良久云。水明老蚌怀胎后。云重苍龙退骨时。直下相逢谁识渠。始信斯人不合伴。夹山云。坐断主人翁。不落第二见。须知有一人不合伴。万松道。独来将谓无相识。闹里忽然逢故人。

  第八十九则  洞山无草

  云众云。动则埋身千丈。不动则当处生苗。直须两头撒开。中间放下。更买草鞋行脚始得。

  【举】洞山示众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或西。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唆猫入枯井)。又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一言既发驷马难追)。石霜云。出门便是草(自看脚下)。大阳云。直道。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没尔回避处)。

  师云。石霜遇会昌之厄。以民服寓长沙浏阳陶家坊。大中初。一僧自洞山。夏满而至。霜问。近离何处。僧云。洞山。霜云。和尚有何言句示徒。僧云。和尚近于解夏日。上堂谓众曰。兄弟秋初夏末。或东或西。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良久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又作么生去。霜云。出门便是草。僧复举似洞山。山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语。且大唐国里能有几人。既而囊锥始露。果熟香飘。众命再缁。住石霜道场。果符悟本之记。石霜因此公案。道行天下。后来大阳延禅师云。如今直道。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且道。合向甚么处行履。良久云。莫守寒岩异草青。坐著白云宗不妙。圆通善国师云。且道。诸人即今脚跟下一句。作么生道。若道万里无寸草。许尔参见洞山。若道出门便是草。许尔参见石霜。若道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许尔参见大阳。若总道不得。许尔参见延圣。何故唯有好风来席上。更无闲语落人间。万松道。若要三句总道得。更须参见天童。颂云。

  草漫漫(直下无底傍无边)。门里门外君自看(照顾绊倒)荆棘林中下脚易(荒田拣草)。夜明帘外转身难(净地却迷人)。看看(事不厌细)。几何般(枯木岩前差路多)。且随老木同寒瘠(但存今日志)。将逐春风入烧瘢(必有称心时)。

  师云。大阳道。直道。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天童便道草漫漫。门里门外君自看。恰似说话不作意游戏其间。出门是草。人皆易知。亦易回互。不出门亦是草。人难知难转身。所以道。平地上死人无数。过得荆棘林。是好手。天童道。荆棘林中下脚却易。平净地上不出门庭。夜明帘外转身甚难。是须各自著眼。无人替代。又云。几何般。延圣四般。万松五般。点检将来不出末后两句。要识天童掌后处么。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第九十则  仰山谨白

  示众云。屈原独醒。正是烂醉。仰山说梦恰似觉时。且道。万松恁么说。诸人恁么听。且道。是觉是梦。

  【举】仰山梦往弥勒所。居第二座(且道第一座是谁)。尊者白云。今日当第二座说法(低声来说是非者)。山乃起白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摩诃衍法(此义文长)。离四句绝百非。谨白(言清行浊)。

  师云。仰山七岁入定。见身与教主及迦叶二十七祖等。同会精舍。其堂处空无柱石。地色如琉璃。觉已与诸祖。同是梵相披金襕。跣足居第八位。一尊者年貌甚高。呼曰瞿昙。某今当法事。仰便下座就揵椎白曰。大众。净心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言讫就座。及众僧。悉商量此释义耳。仰又自说梦中往弥勒处。安第三座。统要亦云第三座。与本录同。有一尊者白槌曰。今当第三座说法。山僧乃起白槌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梵语摩诃衍那。此云大乘。四句百非。马祖藏头白。海头黑。公案已剖判分明。此不复也。大沩秀曰。依文解义则不无。忽然弥勒会中。有个作者。才见伊道摩诃衍法。便云合取两片皮。非唯止绝仰山寐语。亦免使后人梦中说梦。万松道。大沩若解回光返照。和万松无地容身。莫有梦中了了。醉里醒醒底么。颂云。

  梦中拥衲参耆旧(熟镜难忘)。列圣森森坐其右(犬衔赦书诸候避路)。当仁不让揵椎鸣(心不负人)。说法无畏师子吼(面无惭色)。心安如海(吞纳百川)。胆量如斗(傍若无人)。鲛目泪流(点点是血)。蚌肠珠剖(赤心片片)。谵语谁知泄我机(手足俱露)。庞眉应笑扬家丑(因谁致得)。离四句绝百非(言犹在耳)。马师父子病休医(走疼走痛神鬼难明)。

  师云。东北方有国。常觉无梦。中方有国。梦觉常半。以梦中所作为虚。以觉来所作为实。西南方有国。常梦五十日一觉。以觉者为虚以梦中为实。此觉梦虚实未易知也。龙牙颂。在梦那知。梦是虚。觉来方觉梦中无。迷时恰似梦中士。悟后还同睡起夫。教中以梦。为独头意识览独影境。仰山久无颠倒梦想。如何作这去就。法华云。常作是好梦。金光明十地菩萨。十种梦境。有梦益嘉。磁州大明诠大师。好俳谐谈笑。仁山恒和尚。嘱定侍者。常拘检之。大师曰。人生一梦。快乐一世是好梦。拘检一世是恶梦。我宁作好梦。次日侍者抽单。仰山虽梦中。犹与摩诃衍法游戏。亦圣众之习气。揵椎非惟白椎。凡钟鱼警…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