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木舟中虚。虚通自在。正中偏者。巽也。虚空破片。处处圆通。根尘寂尔。
偏中正者。兑也。水月镜像。本无生灭。岂有踪迹。
兼中到者。重离也。正不必虚。偏不必实。无背无向。
又曰。心机泯绝。色空俱忘(是云正)。到头无讳。曾无变动(是云中)。更无覆藏。全体露现(是云偏)。是曰正中偏。
山是山。水是水。无人安名字。无物堪比伦。是曰偏中正。
净裸裸赤洒洒。面目堂堂。尽天尽地。独尊无二。是曰正中来。
宛如寰中天子。不借禹汤尧舜令。眼见耳闻。终不借他力。耳之不入声中。声之不塞耳根。里头才转身。尘中未带名。是曰偏中至。
不是心。不是境。不是事。不是理。从来离名状。天真忘性相。是曰兼中到。
三种堕。
师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水牯牛。不受食。不断声色(今案)只堕去。是甚么人分上事。
拣曰。欲知则是入异类中。不认沙门边事。所以古人权借水牯牛为异类。秖是事上异类。非言语中异类(须看取四种异类中)。
时稠布衲问。水牯牛是甚么堕。曰披毛戴角是沙门堕。不受食是甚么堕。曰是尊贵堕。不断声色是甚么堕。曰是随类堕。师又曰。若是言语中异类。则是往来言语尽是类。所以南泉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则头角生。唤作如如。早是变也。直须向异中行。如今须向异中道取异中事。夫语中无语。始得若是。南泉病时。有人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处去。泉曰。我向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某甲拟随和尚去。还得么。泉曰。若随我含一茎草来。
拣曰。这个是沙门转身语。所以道。汝拟近衔一茎草来亲近渠。是呼为无漏始堪供养渠。
又曰。随类堕者。秖今于一切声色物物上。转身去不堕阶级。唤作随类堕。又曰。尊贵堕者。法身法性是尊贵边事。亦须转却。是尊贵堕。秖如露地白牛。是法身极。则亦须转却免他坐一色无辨处。并(法身白牛)是称断供养边事。欲须供养。须得此食。所以无味之味。亦曰。无漏是堪供养。并余触污之食。非无漏解脱之食也。有人问百丈。以何为食。曰无漏为食。云岩曰。莫将以味为供养。道吾曰。知有保任处尽是供养。
又曰。不受食尊贵堕者。食者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贵堕。
披毛戴角沙门堕者。不执沙门边事及诸圣(一本作胜)报位也(须看异类开示)。不断声色随类堕者。为初心知有自己本分事。回光之时。摈出色声香味触法。得宁谧。则成功勋后。却不执六尘。堕而不昧。任之无碍。故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则是正命食也。亦本分事也。秖是就六根门头见闻觉知。不被他染污。呼为堕。不同向前怕他(一本作也)。本分事尚不取。况其余。故云。子细子细(一本故云等六字无)拣曰。作水牯牛是什么堕。代曰。不处正位。不拣其身。始唤作沙门堕。不断声色是什么堕。代曰。凡情得尽。圣量亦忘。声色尘中不应更断。乃可取食。是为随类堕(诸本此下有十四字重出故今删之勿怪)。
不受食是什么堕。代曰。了达正因。不存胜解。故云尊贵堕也(二十三字诸本盖错简故今案志斯冰兢)。
又曰。沙门堕者。亦不无其行。亦不无其闲。虽有其闲。常无其闲。虽有其行。常无其行。此事切须知时节莫东西(次第从一本者)。
问如何是随类堕。曰不断声色。又不失香味。如何是彼师。曰六处。如何是彼师所堕。曰田舍老(一本无老字)翁入聚落。眼耳鼻舌俱失却。如何是汝亦随堕。曰存。存个什么。曰不得动(作勋非)著。又不离声色(已上古本盖错简今案便参究)。又沩山曰。我百年后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上书沩山僧某甲一行字。汝道当见之时。唤作甚么。无对。后曹山代曰。唤作水牯牛。问未审此水牯牛还解耕稼否。曰灼然。是什么类。曰披毛戴角者。四时食何水草。曰不入口者。
如何是水牯牛。曰不证圣。
如何是衔一茎草。曰毛羽相似去。
是超圣是超类。曰是超圣。
问如何是水牯牛。曰冥冥蒙蒙。
如何是含一茎草来。曰古人道了也毛羽相似去(荷玉向自道取答古人语奈何)。
又曰。一草者秖是明得不变异也。又(一本作余)曰。祖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为什么狸奴白牯却知有。曰秖是百无所解。秖如祖佛为什么不知有。曰祖为执印佛为相似。
秖如狸奴白牯。知有个甚么。曰秖知有狸奴白牯。如何是狸奴白牯知有底事。曰不从西东(或作东西)来。不从三十二相得。如何是祖。曰上有。如何是佛。曰相似去。
四种异类。
一者往来异类。谓如今一切声色言语阶级地位舍父逃逝。尽皆却(诸本作背却古老口诀当作皆)向上祖父(一本作又)得为异类。又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等皆是异类。
二者菩萨同异类。谓失明自己。然后却入生死异类中摄他。已证涅槃之果。不舍生死之类。自利利他。愿一切众生悉皆成佛我(一无我字)从末后成佛。所以大权菩萨若不先化众生。己事无由得成办。故南泉曰。先过那边知有。却来这边行李。又曰。菩萨具六度万行。教云。若有一众生未度者。吾终不成正觉。誓愿无边。众生无边。如是行持(或作誓愿)故名菩萨同异类(下云同中异类是同)。
三者沙门异类(后云披毛截角)。谓先知有本分事了。丧尽今时一切凡圣因果德行。始得就体一般。名为独立底人。亦名沙门称断事。始得表里情忘三世事尽。得无遗漏。得名佛边事。亦云一手指天地。亦云具大沙门。转却沙门称断边事。不入诸胜(一本作圣)报位。始得名为沙门行。亦云沙门转身。亦云披毛戴角。亦唤作水牯牛。恁么时节始得入异类。亦云色类边事。所以古人道头长三尺颈短(吉祥宗祖手泽中不云长)二寸。秖是这个道理不得别会。
四者宗门中异类。谓(一本四个谓皆作者)如南泉曰。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则头角生。唤作如如。早是变也。直须向异类中行道取异类中事。洞山曰。此事直须妙会。事在其妙。体在妙处。曹山(一本作余)自道。此事直须虚一位全无的的也。觌面兼带始得若是(或始得下为句)。作家语不偏不正不有不无。呼为异类(或无类字)中虚(句)。此事直须作家横身。逢木著木。逢竹著竹。须护触犯。嘱嘱嘱嘱。僧问(自下问答皆以无舌语为中下道取上四异类)如何是异。余曰。我若向汝道。驴年得异么(一本作否未知是非)。所以有人问南泉和尚(一无二字)。百年后向什么处去。泉曰(三堕中此有我向字)。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云某甲随和尚去得否(彼此文别宗岂有异)。泉曰。尔若随我。含一茎草来。余(一本作师)曰。此水牯牛不同沙门水牯牛。直须子细始得不迷时候。
问如何是往来异类。余曰。未知有自己。又曰。一切言语声色是非。总是往来异类。如何是(菩萨)同中异类。余曰。不择其身。如何是披毛戴角(沙门)异类。余曰。不立触净。又非时答(当也)触即触。遇净即净。如何是宗门中异类。余曰。要头则研将去。
僧举似。洞山大师因僧问沙门行。大师曰。头长三尺颈短二寸。此意如何(新古两本无有别异)。余曰。胜句妙句。唤什么作胜句妙句。余曰。胜句妙句有三种。一者世尊出世。四十九年施设方便。十二分教。百千三昧妙门。门门穿究(一本作穴)。尽是胜句妙句。此是出世边说。
二者从凡入圣。洞达自己。与佛无异。得无遗漏。始得通身。始唤作一尘一念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门。到恁么时节。不处正位。不择其身。却入异类中。披毛戴角无异念。故云。一切物类比况不得。诸佛诸祖计挍不成。所以古人道沙门(一本有边字)语不得将尺寸语与人。故唤作胜句妙句。此是色类边语。
三者一切所有底物比不得。始呼为胜句妙句。所以古人道千般比不得。万物况不成。智者不能知。上根亦不识。亦云本来(一本欠本来字)无相似。故胜句妙句。胜句妙句者。天上人间测度不得底事。故古人云唤作超始终句。借此为语类边说行(至下益详)。稠布衲问。如何是色类。余曰。披毛戴角。
如何是语类。曰曹山只有一双眉(诸本此下存又问字)。如何是水牯牛。曰蒙蒙瞳瞳。此意如何。曰不知有天地。
稠又举(一本无此三字)。上座问云居。洞山古佛(诸本皆作先师)有言。自少养得(一本得字无)一个儿子。头长三尺颈短二寸。直至如今不奈何(直至等七字一本无)。如何是自少(一本无自少二字)养得底儿子。居曰。日给难忘。如何是头长三尺。曰不奈何。如何是颈短二寸。曰至今还奈何得否。问(一本作后举问师。一本连上犹为云居话)。如何是日给难忘。余曰。常在则是。如何是常在。曰不违背则是。如何是不奈何。曰到恁么时甚么人奈何得。
至今还奈何得否。此意如何。曰三世诸佛不奈何(一本迄此云居山话)。如何是头长三尺颈短二寸。曰不是从来底事。如何是从来底事。曰唤作甚么。
问沙门行个什么行。曰畜生行。
如何是畜生行。曰披毛戴角。
如何是(披毛戴角)沙门行。曰物物不间断。
不间断底事如何。曰始得行。
如何是披毛戴角底人。曰不惧业。
为甚么到恁么地。曰若不惧业。甚么处不到。
问从凡入圣则不问。从圣入凡时如何。曰水牯牛。如何是水牯牛。曰蒙蒙瞳瞳。
此意如何。曰但念水草余无所知。
成得个甚么边事。曰秖是逢草吃草。逢水饮水。
师又曰。这个语有力。欲知有力。此人不执沙门边事。亦不入诸圣报位。便是入异类。此异类是披毛戴角。唤作沙门行。亦唤作沙门行李处。亦唤作头长三尺颈短二寸。欲知此意到沙门行时。不欲将尺寸分亲疏。不得说张三李四。又头长三尺者。只得从小至大今日功成。得到恁么时。唤作胜句妙句。
颈短二寸者。是不坐沙门位。亦不处诸圣报位(或位字脱)。故为颈短二寸。恁么时不得说著称与不称。所以道不将尺寸来向这里思量也。虽然如此。犹是类边事。须知有异类中事。不见道。智不到处不得说著。说著即头角生。唤作如如。早是变也。须向异类中行。唤作虚一位。唤作觌面兼带。全无的的也(一无也字)。问如何是类。曰披毛戴角。如何是异。曰作么作么。如何是行。曰要头则斫将去。
只如异类成得个什么边事。曰此事有二种异类。一者沙门异类。二者事上异类。事上异类者。狸奴白牯是也。沙门异类者。触处得自由。始得不变易。不同那个。先师问余(一本作僧不是)。甚么处去。曰不变易处去。又曰(或作师曰或无)。此不变易事有二种。一者人人尽有本分事。二者知有底人。不舍一切声色是非。于一切物物上不滞。呼为一切处不易(盖去声音异)。亦唤作披毛戴角。亦唤作入泥入水。亦唤作行李底汉。问如何是入泥入水。曰不变易。
转身也否。曰不转身。此人屋里事如何。曰诸圣测不得。
为什么测不得。曰是伊不同诸圣。此犹是类边事还有向上事否。曰有。如何是向上事。曰向汝道。则恐落类边去。
三然灯(前后正三)。
师曰。谓然灯前有二种。一未知有。同于类血之乳。二(今案作二)知有。犹如意未萌时得本物。此名然灯前。一种知有。往来言语声色是非。亦不属正照用。亦不得记。同类血之乳。是漏失边事。此名然灯后。直是三际事尽。表里情忘。得无间断。此始得名正然灯。乃云得记。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013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日本 慧印 校订)》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