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P14

  ..续本文上一页身何可贱。只者一贵一贱。即生取舍。一生取舍。即生真妄。真妄一生。有无继起。生死随之。万业云集。皆从此一识一觉而生也。所以佛云。我若按指。海印发光。汝才动念。尘劳先起。者个关头第一要紧。一丝不透。一毫不脱。如一指之障须弥。是谁之过欤。古人云。尘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若欲尘垢尽除。必须心法双忘。若欲心法双忘。必须心法合一。但有彼此相。何能忘此心。此心如镜。万有来临。尽皆尘垢。若不能浑物我。但云。我自无心于万物。妄为镜巳打破。皆属诳语。自欺自误。此事须实踏不二心地。非知识可解者。参。

  王示一禅者云。学者巳入道。而不能踏破重关者。有三病。一者惺惺的。有个大圆光相似。或放或收。以为操纵由已。是一。二者呆呆的。无声无臭。或随或夺。以为物来则应。事过不留。是一。三者见红是红。见黑是黑。胸中隐隐底。似有个物在。是一。是皆识漏未除。净相里作活计。乐境里觅生涯。若如此去。直饶千百劫。也只作得个。种佛种底伶俐众生。何时得了期。必须跳出化城。寻觅真境。还如未破参时一般。更加一番苦心。尚恐不能。何况优游自在。贪图小利。画地自限岂能进步也。待汝内外一如。今古不隔。百尺竿头者一步踏来。再向汝道真实不虚之说。

  从上佛佛祖祖。千说万说。总为者个。能见者个。切莫管者个。若一管者个。即成假者个。若认假者个。还不如不见者个。何故。妄想易舍。执著难销。后学者不可认贼为子。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事小。一认贼为子。则障汝前程万里。不见佛言。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未了者当踊往直前。莫贻自误。

  凡人欲了此一大事。只得将者个觅那个。觅得那个。那个却成者个。者个却成那个。到此时。须要离却那个。要离那个。须要就那个。那个成了者个。者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者个。到此时。方可商量真者个。若见了真者个。实实无者个那个。一任者个也是那个。那个也是者个。既然道实实无者个那个。为何又道那个者个。却不知此时者个那个。不是从前那个者个。若也不会。且下四句注脚。八万尘消顷刻间。石含玉兮地擎山。清风皓月无人识。惟证方知非可传。参。

  参须真参。悟须实悟。何谓假参。为博得个明眼宗师。作家居士之虚名也。何谓真参。为了死生也。若实为生死。致心一处穷究。赵州道。七日不悟摘取老僧头去。永嘉道。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试看前圣婆心之紧恳。自可信此事之的真。所以石霜云。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冷湫湫地去也。若是假参者。到此便谓可以成名。便不肯蓦直而前。扪心自问。果了死生乎。非欺人也。非欺天也。乃自欺也。不但堕落空亡外道。奈大诳语成之罪业何。若为生死真参者。断不肯画止此也。不见雪峰道。不休不歇去。业识芒芒去。七颠八倒去。十字街头闹浩浩的坐卧去。荆棘里游戏去。刀山剑树镬汤炉炭去。驴胎马腹去也。若道二老别资一路。作此见解者。实辜负前人眉毛拖地之深恩。然若不到不休不歇。断不能真到休去歇去。若不到业识茫茫。断不能真到一念万年去。若不到七颠八倒。断不能真到枯木寒灰去。若不到十字街头闹浩浩的。断不能真到古庙香炉去。若不能到荆棘林里游戏去。断不能真到一条白练去。若不能到刀山剑树。以至驴胎马腹去。断不能真到冷湫湫地去。到此。虽未能了死脱生。实见明脱生了死之路。此正文殊言其力未充之候。然犹功勋边事。不见涌泉欣禅师云。相续也大难。要会相续的面目么。求闻见而不可得。作善恶而亦不会。湛湛碧天秋月皎。大千沙界露全身。咄。切忌耳闻。眼看。意会。

  生死一事。如大海中之浮沤。本属空幻。众生妄执为有。正我佛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譬如澄清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之谓。经云。凡事因譬喻而得明晓。佛言众生执有之因。如譬言浮沤之起。乃因物触风搅而成。聚则浮沤。散则海水也。我之妙明觉性。譬之海水。众生尘刹。譬之浮沤。海水无暂竭之日。浮沤无常灭之时。虽是当处受生。当处受灭。即此生灭。亦随海水以无穷。众生以沤泡为己。而观海水。如来以海水为己。而视浮沤。众生非离海也。如来非离沤也。须知生灭相。即常住相。所以佛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也。愚昧众生。不但不知海之为己。且亦不知其沤之为水也。若彼投胎夺舍者。即如舍此沤。而就彼沤也。勤求长生者。即如以诸权巧。护惜此沤也。神通变化者。即如以幻术。舞弄此沤也。所以道饶经八万劫。终究落空亡。乃显而易会者。善男子大丈夫。勤求此事。务研至与海同体而后巳。方为了事。不可坐浮沤中。目为全潮。为了事也。一知半解之人。较凡愚稍差者。知沤之为水也。是以不得大死者。未舍此沤也。得大活者。通身入海也。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者。如浮沤非只海有。江河湖海。各有沤也。然沤体水性。其理本一。圣贤修证之等列。如江河湖海。虽有大小深浅之不同。不得仍名为浮沤也。佛与众生。其性无二亦然。众生不可言有生死。圣贤不可言无生死。若欲了生死。不必离生死觅。但即浮沤中。识得沤是水。谚云。但入深山去。何怕没柴烧。切不可得少为足。以能推的心。识得大海之理。便妄为巳证。休去歇去。不但画地自限。且大诳语成。翻落无限苦趣也。古人道。见解人多。行解人万中无一个。以上乃性觉妙明之说。更有本觉明妙之理。实有口道不出。若是铁汉子到此。自然领会。亦不烦圆明重下注脚也。掷笔惭惶处。三十年后。自有无面目人证明。

  天下丛林。拈椎竖拂堂头。动辄言。放行也恁么恁么。把住也恁么恁么。拈起也恁么恁么。放下也恁么恁么。实令人发一大笑。愚何至此。尚敢大言。将此谓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实不解此辈。具何面皮肚肠也。此事本不动摇。阿谁放行把住。本自具足。阿谁拈起放下。从上超佛越祖。阐扬宗旨。震雷音作狮吼底。大善知识。亦间有恁么举者。乃黄叶止儿啼底婆心。使子遣孙底说话。何尝似今日盲眼禅徒。将此以为究竟极则也。并此化城境界。亦未亲睹实踏。尚属拾人涕唾为珍馐。所谓可怜愍中。更可怜悯者也。此乃执识神生死本。外道断常邪见。认贼为子。岂止中止化城而巳。自误不了。有误他人。于心何忍。能不畏佛诳语之戒乎。未了禅和。见圆明此说。当各各自省自问。知愧知勉。发勇猛心。务踏向上一关。讨个大休大歇。续佛慧命。亦不枉出家参学。父母之生身。大丈夫三字也。况南泉分明道破。归家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但者一句不可错会。若言此皮袋中有一祖父。不出此皮袋之门。如此见解。何异坐井窥天。蒙眼拽磨。此言山川草木祖父。不出山川草木之门。龙凤鲲鹏祖父。不出龙凤鲲鹏之门。亭台屋宇祖父。不出亭台屋宇之门。鸟兽昆虫祖父。不出鸟兽昆虫之门。虚空祖父。不出虚空之门。尘刹祖父。不出尘刹之门也。若然。则有情无情。物物俱有祖父。各不出其门。则此皮袋亦万有中之一物。亦自然有不出门之祖父也。如是参。如是悟。始得。不见临济道。有一人在途中不离家舍。有一人在家舍不离途中。会得此二人。方得会不出门底祖父。且道作么生会。折合归来炭里坐。再道作么生归。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喝一喝云。刀斧斫不开。

  经教语句。人人皆知为指月标。渡河筏。既见道巳。皆知标筏而舍之。孰不知此乃外标筏也。如我此一见。乃自身之内标筏。而人不知舍也。何则。经云知见无见。方是无漏真性。又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所以道。迷时师渡。悟时自渡。学者不可草草。

  凡学世间事。非用心之至。学不能成。学既得成。必到得信手拈来。无事于心。无心于事。方名精纯。悟出世间法。非无心之至。悟不能彻。悟既得彻。必到得随缘应物。有法皆心。有心皆法。方名究竟。圆明此说。未具眼者观之。大似妄谈般若。孰不知古人云。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翻隔万重山。不妨重为注破。凡夫以幻心为幻事。至极则无心地位。迷之而不收入觉。道人泯幻心究真如。至极则真心地位。觉之而不放入迷。正所谓常惺惺。常历历。此境界。乃佛说如是住。如是持。如是信解。如是奉行者。

  从上提唱三印。多言上士闻道。如印印空。中士闻道。如印印水。下士闻道。如印印泥者。圆明以为不然。接初机下士。如印印空。接进步中士。如印印水。接回途上士。如印印泥。何则。若言下士。执有滞句为印泥。何可言闻道也。自在诸方作者检点在。

  学人初闻道。空境易。空心难。究竟则空心易。空境难。空境而不空心。到处为碍。空心而不空境。触途成滞。不见道。心空及第。应知心外。复有何物而可空。物外。复有何心而可空。所以云。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少有分别心。则非第一义。若不如是。必不能守。

  妙明心地。要会不难。但办信心。即在目前。夫生灭心。乃生死本。凡所对待因缘。善恶是非。人我彼此。憎爱取舍。皆是无明生灭识性。本地妙明真心中。实无这些葛藤。学道之人。但能识得本心。看破生灭幻心。即明生死之理。若能了办生灭幻心。即超生死之道。看破谓见。了办谓成。其途路中无修守之修守。若非踏破重关。物我一如。亦不可轻言易也。其强作主宰辈。与下士闻道大笑者何殊。凡入道者。谛自省可也。

  此一件事。若与语默边会。总没交涉。初学欲了明此事。务将聪明知解。语言文字。尽情抛开。的确一字用他不著。净名经云。依于义。不依语。能如是直心而入。必得了明。将此为入道之基。但既入矣。又不可以默为究竟。云此一事不在语句上。便务静观心。又所谓逃坑落堑也。所以经云。虽复不以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何则。语言乃色相之名。若不能彻其名。焉能彻其体。果能彻…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