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身何可賤。只者一貴一賤。即生取舍。一生取舍。即生真妄。真妄一生。有無繼起。生死隨之。萬業雲集。皆從此一識一覺而生也。所以佛雲。我若按指。海印發光。汝才動念。塵勞先起。者個關頭第一要緊。一絲不透。一毫不脫。如一指之障須彌。是誰之過欤。古人雲。塵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若欲塵垢盡除。必須心法雙忘。若欲心法雙忘。必須心法合一。但有彼此相。何能忘此心。此心如鏡。萬有來臨。盡皆塵垢。若不能渾物我。但雲。我自無心于萬物。妄爲鏡巳打破。皆屬诳語。自欺自誤。此事須實踏不二心地。非知識可解者。參。
王示一禅者雲。學者巳入道。而不能踏破重關者。有叁病。一者惺惺的。有個大圓光相似。或放或收。以爲操縱由已。是一。二者呆呆的。無聲無臭。或隨或奪。以爲物來則應。事過不留。是一。叁者見紅是紅。見黑是黑。胸中隱隱底。似有個物在。是一。是皆識漏未除。淨相裏作活計。樂境裏覓生涯。若如此去。直饒千百劫。也只作得個。種佛種底伶俐衆生。何時得了期。必須跳出化城。尋覓真境。還如未破參時一般。更加一番苦心。尚恐不能。何況優遊自在。貪圖小利。畫地自限豈能進步也。待汝內外一如。今古不隔。百尺竿頭者一步踏來。再向汝道真實不虛之說。
從上佛佛祖祖。千說萬說。總爲者個。能見者個。切莫管者個。若一管者個。即成假者個。若認假者個。還不如不見者個。何故。妄想易舍。執著難銷。後學者不可認賊爲子。得少爲足。得少爲足事小。一認賊爲子。則障汝前程萬裏。不見佛言。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未了者當踴往直前。莫贻自誤。
凡人欲了此一大事。只得將者個覓那個。覓得那個。那個卻成者個。者個卻成那個。到此時。須要離卻那個。要離那個。須要就那個。那個成了者個。者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者個。到此時。方可商量真者個。若見了真者個。實實無者個那個。一任者個也是那個。那個也是者個。既然道實實無者個那個。爲何又道那個者個。卻不知此時者個那個。不是從前那個者個。若也不會。且下四句注腳。八萬塵消頃刻間。石含玉兮地擎山。清風皓月無人識。惟證方知非可傳。參。
參須真參。悟須實悟。何謂假參。爲博得個明眼宗師。作家居士之虛名也。何謂真參。爲了死生也。若實爲生死。致心一處窮究。趙州道。七日不悟摘取老僧頭去。永嘉道。若將妄語诳衆生。自招拔舌塵沙劫。試看前聖婆心之緊懇。自可信此事之的真。所以石霜雲。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冷湫湫地去也。若是假參者。到此便謂可以成名。便不肯蓦直而前。扪心自問。果了死生乎。非欺人也。非欺天也。乃自欺也。不但墮落空亡外道。奈大诳語成之罪業何。若爲生死真參者。斷不肯畫止此也。不見雪峰道。不休不歇去。業識芒芒去。七顛八倒去。十字街頭鬧浩浩的坐臥去。荊棘裏遊戲去。刀山劍樹镬湯爐炭去。驢胎馬腹去也。若道二老別資一路。作此見解者。實辜負前人眉毛拖地之深恩。然若不到不休不歇。斷不能真到休去歇去。若不到業識茫茫。斷不能真到一念萬年去。若不到七顛八倒。斷不能真到枯木寒灰去。若不到十字街頭鬧浩浩的。斷不能真到古廟香爐去。若不能到荊棘林裏遊戲去。斷不能真到一條白練去。若不能到刀山劍樹。以至驢胎馬腹去。斷不能真到冷湫湫地去。到此。雖未能了死脫生。實見明脫生了死之路。此正文殊言其力未充之候。然猶功勳邊事。不見湧泉欣禅師雲。相續也大難。要會相續的面目麼。求聞見而不可得。作善惡而亦不會。湛湛碧天秋月皎。大千沙界露全身。咄。切忌耳聞。眼看。意會。
生死一事。如大海中之浮漚。本屬空幻。衆生妄執爲有。正我佛言。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晦昧爲空。空晦暗中。結暗爲色。色雜妄想。想相爲身。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譬如澄清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爲全潮之謂。經雲。凡事因譬喻而得明曉。佛言衆生執有之因。如譬言浮漚之起。乃因物觸風攪而成。聚則浮漚。散則海水也。我之妙明覺性。譬之海水。衆生塵刹。譬之浮漚。海水無暫竭之日。浮漚無常滅之時。雖是當處受生。當處受滅。即此生滅。亦隨海水以無窮。衆生以漚泡爲己。而觀海水。如來以海水爲己。而視浮漚。衆生非離海也。如來非離漚也。須知生滅相。即常住相。所以佛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也。愚昧衆生。不但不知海之爲己。且亦不知其漚之爲水也。若彼投胎奪舍者。即如舍此漚。而就彼漚也。勤求長生者。即如以諸權巧。護惜此漚也。神通變化者。即如以幻術。舞弄此漚也。所以道饒經八萬劫。終究落空亡。乃顯而易會者。善男子大丈夫。勤求此事。務研至與海同體而後巳。方爲了事。不可坐浮漚中。目爲全潮。爲了事也。一知半解之人。較凡愚稍差者。知漚之爲水也。是以不得大死者。未舍此漚也。得大活者。通身入海也。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者。如浮漚非只海有。江河湖海。各有漚也。然漚體水性。其理本一。聖賢修證之等列。如江河湖海。雖有大小深淺之不同。不得仍名爲浮漚也。佛與衆生。其性無二亦然。衆生不可言有生死。聖賢不可言無生死。若欲了生死。不必離生死覓。但即浮漚中。識得漚是水。諺雲。但入深山去。何怕沒柴燒。切不可得少爲足。以能推的心。識得大海之理。便妄爲巳證。休去歇去。不但畫地自限。且大诳語成。翻落無限苦趣也。古人道。見解人多。行解人萬中無一個。以上乃性覺妙明之說。更有本覺明妙之理。實有口道不出。若是鐵漢子到此。自然領會。亦不煩圓明重下注腳也。擲筆慚惶處。叁十年後。自有無面目人證明。
天下叢林。拈椎豎拂堂頭。動辄言。放行也恁麼恁麼。把住也恁麼恁麼。拈起也恁麼恁麼。放下也恁麼恁麼。實令人發一大笑。愚何至此。尚敢大言。將此謂我爲法王。于法自在。實不解此輩。具何面皮肚腸也。此事本不動搖。阿誰放行把住。本自具足。阿誰拈起放下。從上超佛越祖。闡揚宗旨。震雷音作獅吼底。大善知識。亦間有恁麼舉者。乃黃葉止兒啼底婆心。使子遣孫底說話。何嘗似今日盲眼禅徒。將此以爲究竟極則也。並此化城境界。亦未親睹實踏。尚屬拾人涕唾爲珍馐。所謂可憐愍中。更可憐憫者也。此乃執識神生死本。外道斷常邪見。認賊爲子。豈止中止化城而巳。自誤不了。有誤他人。于心何忍。能不畏佛诳語之戒乎。未了禅和。見圓明此說。當各各自省自問。知愧知勉。發勇猛心。務踏向上一關。討個大休大歇。續佛慧命。亦不枉出家參學。父母之生身。大丈夫叁字也。況南泉分明道破。歸家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但者一句不可錯會。若言此皮袋中有一祖父。不出此皮袋之門。如此見解。何異坐井窺天。蒙眼拽磨。此言山川草木祖父。不出山川草木之門。龍鳳鲲鵬祖父。不出龍鳳鲲鵬之門。亭臺屋宇祖父。不出亭臺屋宇之門。鳥獸昆蟲祖父。不出鳥獸昆蟲之門。虛空祖父。不出虛空之門。塵刹祖父。不出塵刹之門也。若然。則有情無情。物物俱有祖父。各不出其門。則此皮袋亦萬有中之一物。亦自然有不出門之祖父也。如是參。如是悟。始得。不見臨濟道。有一人在途中不離家舍。有一人在家舍不離途中。會得此二人。方得會不出門底祖父。且道作麼生會。折合歸來炭裏坐。再道作麼生歸。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喝一喝雲。刀斧斫不開。
經教語句。人人皆知爲指月標。渡河筏。既見道巳。皆知標筏而舍之。孰不知此乃外標筏也。如我此一見。乃自身之內標筏。而人不知舍也。何則。經雲知見無見。方是無漏真性。又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所以道。迷時師渡。悟時自渡。學者不可草草。
凡學世間事。非用心之至。學不能成。學既得成。必到得信手拈來。無事于心。無心于事。方名精純。悟出世間法。非無心之至。悟不能徹。悟既得徹。必到得隨緣應物。有法皆心。有心皆法。方名究竟。圓明此說。未具眼者觀之。大似妄談般若。孰不知古人雲。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翻隔萬重山。不妨重爲注破。凡夫以幻心爲幻事。至極則無心地位。迷之而不收入覺。道人泯幻心究真如。至極則真心地位。覺之而不放入迷。正所謂常惺惺。常曆曆。此境界。乃佛說如是住。如是持。如是信解。如是奉行者。
從上提唱叁印。多言上士聞道。如印印空。中士聞道。如印印水。下士聞道。如印印泥者。圓明以爲不然。接初機下士。如印印空。接進步中士。如印印水。接回途上士。如印印泥。何則。若言下士。執有滯句爲印泥。何可言聞道也。自在諸方作者檢點在。
學人初聞道。空境易。空心難。究竟則空心易。空境難。空境而不空心。到處爲礙。空心而不空境。觸途成滯。不見道。心空及第。應知心外。複有何物而可空。物外。複有何心而可空。所以雲。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少有分別心。則非第一義。若不如是。必不能守。
妙明心地。要會不難。但辦信心。即在目前。夫生滅心。乃生死本。凡所對待因緣。善惡是非。人我彼此。憎愛取舍。皆是無明生滅識性。本地妙明真心中。實無這些葛藤。學道之人。但能識得本心。看破生滅幻心。即明生死之理。若能了辦生滅幻心。即超生死之道。看破謂見。了辦謂成。其途路中無修守之修守。若非踏破重關。物我一如。亦不可輕言易也。其強作主宰輩。與下士聞道大笑者何殊。凡入道者。谛自省可也。
此一件事。若與語默邊會。總沒交涉。初學欲了明此事。務將聰明知解。語言文字。盡情抛開。的確一字用他不著。淨名經雲。依于義。不依語。能如是直心而入。必得了明。將此爲入道之基。但既入矣。又不可以默爲究竟。雲此一事不在語句上。便務靜觀心。又所謂逃坑落塹也。所以經雲。雖複不以言語道。亦複不著無言說。何則。語言乃色相之名。若不能徹其名。焉能徹其體。果能徹…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