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其僧果尔真参实悟。具大知见者。尊而礼之。实心实行。操持敦确者。信而近之。理也。有如虚头禅客。下劣庸流。亦尊之信之。可乎。若僧惟亲附贵门。粪其覆庇。而绵纩锦绣。以裹痈疽。只益其毒。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三也。是则王臣护法。而僧坏法也。悲夫。
颂古拈古(一)
或问。古人皆有颂古拈古。子独无。何也。答曰。不敢也。古人大彻大悟之后。吐半偈。发片言。皆从真实心地。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不假思惟。不烦造作。今人能如是乎。国初尊宿。言公案有二等。如狗子佛性。万法归一之类。是一等。又有最后极则缣讹。谓之脑后一槌。极为难透。予于前狗子万法。尚未能无疑。何况最后。故不敢恣其臆见。妄为拈颂也。
颂古拈古(二)
或曰。子其谦乎。盖能而示之以不能乎。曰。非谦也。是真语实语也。楞伽示宗说二通。而教多显义。宗多密义。故又云无义味语。予于教之深玄者。犹未能尽通也。而况于宗门中语乎。复次。宗门问答机缘。虽云无义味语。然有犹存少分义路。可思议者。有绝无义路似无孔铁槌。不可钻剌者。有似太虚空。不可捉摸者。有似铁蒺藜。不可咬嚼者。有似大火聚。不可近傍者。有似赫日轮。不可著眼者。有似砒霜鸩羽。不可沾唇者。安得妄议。略举古人一二。世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我今巳能冥会佛心如迦叶否。客诵金刚。六祖即时契悟。我今巳能顿了深经如六祖否。临济见大愚。而曰黄檗佛法无多子。我今巳能实见得无多子否。赵州八十行脚。曰只为心头未悄然。我今巳能心头悄然否。香岩击竹有声。而曰一击忘所知。我今巳能忘所知否。灵云见桃花。而曰直至如今更不疑。我今巳能的的到不疑之地否。高峰被雪岩问。正睡著无梦时主人。不能答。我今巳能答斯问否。又三年而于枕子落地处大悟。我今巳能有此大悟否。如此类者。不可胜举。倘有一未明。其余皆未必明。如兜率悦公之谓张无尽是也。非惟古人。即今人所作。亦不敢轻评其是非。而漫为之贬驳也。何也。人坐于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又未曾系籍圣贤故也。嗟乎。错答一转语。堕野狐身百劫。笑明眼人答话。倒屙三十年。覆辙昭然。可弗慎诸。
出家利益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皆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然安居之为利益乎。岂曰王臣护法。信施恭敬。上不役于官。下不扰于民。而有自然清闲逸乐之为利益乎。古有偈曰。施主一粒米。大似须弥山。若然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又曰。他日阎老子与你打算饭钱。看你将何抵对。此则出家。乃大患所伏。而况利益乎哉。所谓出家之利益者。以其破烦恼。断无明。得无生忍。出生死苦。是则天上人间之最胜。而父母宗族被其泽也。不然。则虽富积千箱。贵师七帝。何利益之有。吾实大忧大惧。而并以告夫同业者。
三难净土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足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驱驰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变地狱为天堂。而彼十恶众生。如来垂金色臂牵之。彼终不能一登其阈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摄神力。而依然娑婆矣。又一人问。经言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斯言论事乎。论理乎。噫。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巳成佛道。又云礼佛一拜。从其足跟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今正不必论其事之与理。但于至心二字上著倒。惟患心之不至。勿患罪之不灭。事如是。理亦如是。理如是。事亦如是。何足疑也。又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临终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积恶。临终发人念佛。遂得往生。则善者。何为反受亏。而恶者。何为反得利也。噫。积恶而临终正念者。千万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临终痛苦逼迫。昏迷瞀乱。何由而能发起正念乎。善人临终退悔。亦千万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谓精勤者。精则心无杂乱。勤则心无间歇。何由而生退悔乎。是则为恶者急宜修省。毋妄想临终有此侥幸。真心求净土者。但益自精勤。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世梦
古云。处世若大梦。经云。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云若云如者。不得巳而喻言之也。究极而言则真梦也。非喻也。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俄而入一胞胎也。俄而出一胞胎也。俄而又入又出之无穷巳也。而生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万劫而不自知也。俄而沈地狱。俄而为鬼。为畜。为人。为天。升而沈。沈而升。惶惶然。忙忙然。千生万劫而不自知也。非真梦乎。古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被利名牵。往返于万里者。岂必枕上为然也。故知庄生梦蝴蠂。其未梦蝴蠂时。亦梦也。夫子梦周公。其未梦周公时。亦梦也。旷大劫来。无一时一刻而不在梦中也。破尽无明。朗然大觉。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夫是之谓梦醒汉。
一转语
先德开示学人。谓我今亦不论你禅定智慧。神通辨才。只要你下一转语谛当。学人闻此。便昼夜学转语。错了也。既一转语如是尊贵。如是奇特。则知定不是情识卜度。见解依通。所可袭取。盖从真实大彻大悟中。自然流出者也。如其向经教中。向古人问答机缘中。以聪明小智。摸仿穿凿。取辨于口。非不语句尖新其实隔靴抓痒。直饶一刹那。下恒河沙数转语。与自已有何交涉。今莫管转语谛当不谛当。且抛向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之外。只牢守本参。密密用心。时时不舍。但得悟彻时。岂愁无语。吾虽钝根。不敢不勉。
本身卢舍那
僧问古德。如何是本身卢舍那。答云。与我过拂子来。俄而曰。置旧处。僧理前问。曰。古佛过去久矣。又云。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后人由此以举手动足。开口作声。便为真佛。是则是是。而实不是。所谓认贼为子者也。遂将柏树子。麻三斤。翠竹黄花。鸟衔猿抱等。一概认去。岂不误哉。俱胝遇问即竖一指。鲁祖见僧回身面壁。昔人道我若看见拗折指头。予亦云。待渠回身。拣胸踏倒。
宗门语不可乱拟
古人大悟之后。横说竖说。正说反说。显说密说。一一契佛心印。皆真语实语。非庄生寓言比也。今人心未妙悟。而资性聪利。辞辨捷给者。窥看诸语录中。问答机缘。便能摸仿。只贵颠倒异常。可喜可愕以眩俗目。如当午三更。夜半日出。山头起浪。海底生尘。种种无义味语。信口乱发。诸无识者。莫能校勘。同声赞扬。彼人久假不归。亦谓真得。甚至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者里有祖师么。唤来与我洗脚。此等处。亦复无忌惮。往往效颦。吁。妄谈般若。罪在不原。可畏哉。
看语录须求古人心处
凡看古人语录文字。不可专就一问一答。一拈一颂。机锋峻利。语妙言奇处。以爽我心目。资我谈柄。须穷究他因何到此大彻大悟田地。其中自叙下手工夫。刻苦用心处。遵而行之。所谓何不依他样子修也。若但剽窃摸拟。直饶日久岁深。口滑舌便。俨然与古人乱真。亦只是剪彩之花。画纸之饼。成得甚么边事。
古玩入吾手
今人于一彝一罂。一书一画。其远在上古者。出自名家者。平生歆慕而不能致者。一旦得之。则大喜过望。忻然慰曰。此某某所递互珍藏者。今幸入吾手矣。曾不思旷劫以来。无酬价之至宝。何时入吾手。况世玩在外。求未必获。至宝在我。求则得之。亦弗思而巳矣。
喜怒哀乐未发
予初入道。忆子思以喜怒哀乐未发为中。意此中即空劫以前自已也。既而参诸楞严。则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夫见闻泯。觉知绝。似喜怒哀乐未发。而曰法尘分别者。何以。意根也。法尘也。根与尘对。顺境感。而喜与乐发。逆境感。而怒与哀发。是意根分别法尘也。未发。则尘未交于外。根未起于内。寂然悄然。应是本体。不知向缘动境。今缘静境。向缘法尘之粗分别也。今亦法尘之细分别也。皆影事也。非真实也。谓之幽闲。特幽胜显。闲胜闹耳。空劫以前自已。尚隔远在。此处更当谛审精察。研之又研。穷之又穷。不可草草。
急参急悟。
放牛居士。古杭人余氏子。参无门老人。得悟于宋淳祐中。其言曰。大聪明人。才闻此事。便以心意识领解。所以认影为真。到腊月三十日。眼光欲落时。向阎老子道。待我澄心摄念。却与你去。断不可也。须是急参急悟。放牛此语。可谓吃紧为人。若真实彻悟者。平日踏得牢牢固固。稳稳当当。不动干戈。可以八面受敌。无常到来。安闲自如。不荒不忙。不怖不乱。何更待澄心摄念。勉强支吾耶。所谓急参急悟。吾辈当力图之。
厌喧求静
有习静者。独居一室。稍有人声。便以为碍。夫人声可禁也。鸦鹊噪于庭。则如之何。鸦鹊可驱也。虎豹啸于林。则如之何。虎豹犹可使猎人捕之也。风响水流。雷轰雨骤。则如之何。故曰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欲除境而境卒不可除。则道终不可学矣。或曰。世尊不知五百车声。盖禅定中事。非凡夫所能。然则高凤读书。不知骤雨漂麦。当是时凤所入何定。不咎志之不坚。而嫌境之不寂。亦谬矣哉。
除日
古人以除日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生尽处。故黄檗垂示云。预先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你热闹。然则正月初一。便理会除日事不为早。初生堕地时。便理会死日事不为早。那堪荏荏苒苒。悠悠扬扬。不觉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况更有不及壮且老者。岂不重可哀哉。今晚岁除。应当惕然自誓。自要不可明年依旧蹉跎去也。虽然。此打彻二字。不可容易看过。不是通几本经论。当得彻也。不是坐几炷香。不动不摇。当得彻也。不是解几则古德问答机缘。作几句颂…
《004 御选语录(清 世宗皇帝 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