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皆入此宗。此宗奇特。当阳显赫。佛及众生。皆承恩力。释迦老子。承此恩力。于灵山三百余会。演说五千四十八卷。权实半满。顿渐偏圆。大喻三千。小喻八百。法门重叠。如云起于长空。行解分披。似花铺于锦上。由是苏岩居士。承此恩力。于尘劳界内。正念现前。发难遭想。披阅此五千四十八卷。一句一偈。字义一一炳然。理事一一明白。今日今时。承此恩力。远诣云山兰若。以檀波罗蜜。营办香积。供佛及僧。而白云山僧。承此恩力。登此莲华狮子之座。说法一时。为其忏散。还恩。恩无不满。赛愿。愿无不圆。回烦恼为菩提。回无明为大智。改禾茎为粟柄。易短寿作长年。遂拈起拂子云。这拂子。承此恩力。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金轮水际。东西南北。上下四维。于其中间。作无边无量广大佛事。赞扬如上所作功德不可思议。诸人还信得及么。若信得及。方知释迦老子也与么。苏岩居士也与么。白云山僧也与么。拂子也与么。拂子穿过释迦老子。释迦老子穿过苏岩居士。苏岩居士穿过白云山僧。白云山僧穿过拂子。正当恁么时。唤作释迦老子耶。唤作苏岩居士耶。唤作白云山僧耶。唤作拂子耶。喝一喝云。拂子还他拂子。释迦还他释迦。居士还他居士。白云还他白云。如是。则拂子自拂子。释迦自释迦。居士自居士。白云自白云。正当恁么时。毕竟功归何所。苏岩居士还相委悉么。黄卷何须更遮眼。灵龟此去伴长生。以拂子击禅床。
华藏退庵先和尚语 嗣育王无示
师在福州大乘。受信州章法请。辞众上堂云。有去有来。有聚有散。古今流动。南北异驰。此世间法。无去无来。无聚无散。融三世于当念。括大千于一尘。此出世法。若是衲僧家。又且不然。朝到西天。暮归唐土。向大食国里。吃粥吃饭。新罗国里。东行西行。盖是寻常。不为分外。虽然。浆水钱即且置。草鞋钱教谁出。喝一喝云。乍远众慈。伏惟珍重。
入院云。若据此事。通上彻下。亘古亘今。乾坤不能包裹。寒暑不能迁变。语言不能表显。数量不能该括。所以不欲向声前句后。鼓弄唇舌。只有这柱杖子。却得个善巧方便。遂卓一下云。瘥病不假驴驮药。
有时放行。即枯木生花。冰河起焰。有时把定。即百川绝流。千林无叶。有时把定即是放行。放行即是把定。枯者任他枯。荣者任他荣。此三句中。有随波逐浪。有截断众流。有函盖乾坤。且道。山僧平常用什么句为人。若也定当得出。许伊具择法眼。若定当不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钟鸣鼓响。问答交驰。水绿山青。觌体全露。禅和家。闻人恁么举著。便道多少现成。殊不知。针眼鱼吞却嘉州大像。却向北斗里藏身。今日若有傍不肯底。出来掀倒禅床。也许伊具一只眼。若无。山僧今日一场罪过。
举四祖大师云。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师云。大小大祖师。只知渡水。不觉腰深。山僧即不然。遂拈起柱杖云。百千法门。河沙妙德。尽在柱杖头上。若也直下见得。便向祖师顶[宁+页]上行。其或未然。却听柱杖子。重为诸人说破。卓柱杖。下座。
言语道断。寻行数墨者罕穷其端。离见超情。摘叶寻枝者难求其本。所以六情才动。万法摐然。一念亡机。太虚绝点。诸佛如来于中亲证。六道众生于中往来。十方虚空于中发现。山河大地于中成形。且道。这柱杖还在其中也无。日月不到处。特地好乾坤。
祖师会云。昔日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破颜。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叶。及乎达磨西来。子子孙孙。递相印证。临济下喝。德山行棒。俱胝竖指。秘魔擎叉。以至道吾舞笏。雪峰辊毬。大似聋人听哑子说话。有什么分晓。所以古人道。从上来宗门中事。未曾有一人举著。既然如是。且道。许多老汉。成得什么边事。良久云。不睹云中雁。焉知沙塞寒。
诸人白日。见山见水。楼台高下。人畜骈阗。一见便见。更无凝滞。及乎竖起拳头。拈起拂子。问伊作么生。便乃不知下落。且道。淆讹在什么处。良久云。睦州道底。
马祖升堂。百丈卷席。且从诸人指东画西。二祖三拜。依位而立。你道。意在什么处。直饶十分会得。更有向上一窍在。咦。
传经云。当阳有路。不隔丝毫。直下承当。岂容拟议。向千圣顶[宁+页]上横行。于万化纷纭中坐断。具烁迦罗眼者觑不见。有通天耳者听不闻。四音八辩说不得。三玄五位分不开。若也放过一著。随机应变。遇缘即宗。有渐有顿。有开有遮。且道一大藏教。从何而来。苏卢悉利萨婆诃。
十二时中。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为汝诸人。宣扬法要。发明大事。其来巳久。若能眼似眉毛。窥觑得透。心如木石。餐辨得入。便知水流花发。常转无尽*轮。禽飞兽走。普现色身三昧。且道。瞿昙四十九年。又更说个什么。良久云。一字入公门。九牛车不出。
水陆请升座。云。以一粒米而为饮食。以一尘毛而为供具。以一草叶而为香花。以一滴油而为灯烛。是则名为微细供养。以大地为饮食。以万物为供具。以须弥为香花。以海水为灯油。是则名为广大供养。以禅悦为饮食。以道品为供具。以戒定为香花。以智慧为灯烛。是则名为真法供养。若是衲僧家。吞栗棘蓬。咬铁酸馅。餐金牛饭。吃赵州茶。且道。是什么供养。若向这里。擘得线路。知得下落。微细供养即广大供养。广大供养即法供养。即三而一。即一而三。一切诸佛。受此供养。永住世间。不入涅槃。一切菩萨。受此供养。坐菩提树。成等正觉。一切声闻。受此供养。不入正位。回趣大乘。一切人天。受此供养。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地狱众生。受此供养。速离苦趣。生诸佛前。今辰斋主。受此供养。亲承如来摩顶受记。不历僧祇。获证法身。山僧拂子。受此供养。有何利益。良久云。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
施主请云。此事。若是得底人。周旋往返。不离大方。譬如鱼龙受用海水。亦如飞鸟出没太虚。初无片时离于空水。向这里。觅生死去来。圣凡染净。是非取舍。了不可得。所以道。无常生死法。与我不相干。山僧恁么说话。忽被明眼人觑破。一场漏逗。何故。夜行人只贪明月。不觉和衣渡水寒。
谢知事头首云。珍裘非一狐之腋。大厦非一木之枝。太山。非岩峦无以增其高。沧溟。非川谷无以成其大。是以普贤鼓桌。妙德扬帆。互作主宾。交为肘臂。且道。班劳册勋。谁当其最。良久云。路遥知马力。岁久辨人心。
上元云。九重城里。灯烛烧空。歌管揭地。时人只向闹中过却。千山尽头。尘迹不到。松桧阴森。僧家但觅静处安身。虽然志趣不同。要且但是徐六担板。若是夜半骑牛穿市井。手携席帽出长安底。终不向那边著到。何故。他家自有眠云志。芦管横吹宇宙分。
四月八日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既巳击鼓升堂。大众齐集。今正是时。不可放过。要知么。昨日是春。今朝是夏。三十年后。莫道华藏不曾说破。若作时节因缘会。即眉须堕落。
上元云。诸人各有自已一段光明。周遍法界。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无壤无杂。既然如是。云门因什么道。人人尽有光明在。看时不见暗昏昏。大似压良为贱。以已方人。只如夜来乡坊城邑。百千灯明。互相照耀。且道。与自已光明。是同是别。若也道得。许伊亲见灯明如来。若道不得。东家点灯。西家暗坐。
小林三拜得吾髓。鹫岭拈花一笑新。莫谓藏身无影迹。月明照见夜行人。
腊八日云。二千年前。大觉世尊。适丁今日明星现时。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普观法界一切众生。乃至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悉皆成佛。遂拈柱杖云。既然如是。且道。这柱杖子。成什么佛。住何国土。说何等法。乃卓三下云。三转*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若能奉持速取证。又卓一下云。急急如律令。
十二月初一。岁事将周毕。腊月火烧山。旱雷轰霹雳。瞌睡师僧惊觉来。三九依前二十七。参。
小参
若据此事。直是顶门具眼底看不见。有通天耳底听不闻。若是个识机宜。别休咎底。岂更向胡饼里呷汁。指头上觅月。便好悬崖撒手。全身放下。把从前许多向上向下。玄言妙句。是佛是祖。一时转向自已背后。直教三世诸佛。仰望不及。天魔外道。窥觑不见。方有少分相应。若更有丝毫许佛法。可作解会。却被他知见网罗。一时罩却。历劫终身。无有活脱之期。只是随人语言。搏量捉摸。见人道此事不容拟议。便于一切见闻境界。语言机境。都不餐辨。打净洁毬。见人道此事本来成现。便道见山但唤作山。见水但唤作水。饥来吃饭。困来打眠。见人道有时恁么。有时不恁么。便道拈一枝草为丈六金身也得。拈丈六金身为一枝草也得。元来只是依草附木。傍人门户。若夺却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何故如此。为他脚跟下线子未断。顶门上窍子未开。于自已分上。全无些子自由。所以于双明双暗时。摆拨不开。即自无出身之路。于同生同死时。入作不得。即为凡圣情量所拘。既然如是。忽若正令全提。十方坐断。又且如何透得。昨夜三更过铁门。
年穷岁尽。寺舍冷落。无可殷勤。也拟牵挽些子新鲜葛藤。呈似大众。直是措置未就。何故。若是拈槌竖拂。瞬目扬眉。激扬今古。辨论淆讹。从上老宿。莫不如是。大似嚼了甘蔗。淋过死灰。有什么滋味。若是建立门庭。起模画样。破二作三。将无为有。又似无风起浪。好肉剜疮。若是说心说性。说性说果。说顿说渐。说开说遮。黄面老子。四十九年。一时道了也。是以向这里。东拏西抉。涝漉不上。如贼入空屋相似。未免向诸人面前。口似匾担。虽然。又不可只恁么休去。岂不见云门大师道。若是得底人。道火何曾烧著口。要知么。夏热冬寒。山青水绿。天高地厚。月白风清。一时为诸人八字打开了也。又恐有般底道是平实商量。不免更为伊。拈出金刚圈栗棘蓬。胡张三黑李四。朝到西天。暮归唐土。便乃点头咽唾道。却较些子。者柱杖子。路见不平。勃跳出来。一时赶散。且道。如何判断即是。青山只解磨今古…
《010 续古尊宿语要(宋 师明 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