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10 續古尊宿語要(宋 師明 集)▪P56

  ..續本文上一頁。皆入此宗。此宗奇特。當陽顯赫。佛及衆生。皆承恩力。釋迦老子。承此恩力。于靈山叁百余會。演說五千四十八卷。權實半滿。頓漸偏圓。大喻叁千。小喻八百。法門重疊。如雲起于長空。行解分披。似花鋪于錦上。由是蘇岩居士。承此恩力。于塵勞界內。正念現前。發難遭想。披閱此五千四十八卷。一句一偈。字義一一炳然。理事一一明白。今日今時。承此恩力。遠詣雲山蘭若。以檀波羅蜜。營辦香積。供佛及僧。而白雲山僧。承此恩力。登此蓮華獅子之座。說法一時。爲其忏散。還恩。恩無不滿。賽願。願無不圓。回煩惱爲菩提。回無明爲大智。改禾莖爲粟柄。易短壽作長年。遂拈起拂子雲。這拂子。承此恩力。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金輪水際。東西南北。上下四維。于其中間。作無邊無量廣大佛事。贊揚如上所作功德不可思議。諸人還信得及麼。若信得及。方知釋迦老子也與麼。蘇岩居士也與麼。白雲山僧也與麼。拂子也與麼。拂子穿過釋迦老子。釋迦老子穿過蘇岩居士。蘇岩居士穿過白雲山僧。白雲山僧穿過拂子。正當恁麼時。喚作釋迦老子耶。喚作蘇岩居士耶。喚作白雲山僧耶。喚作拂子耶。喝一喝雲。拂子還他拂子。釋迦還他釋迦。居士還他居士。白雲還他白雲。如是。則拂子自拂子。釋迦自釋迦。居士自居士。白雲自白雲。正當恁麼時。畢竟功歸何所。蘇岩居士還相委悉麼。黃卷何須更遮眼。靈龜此去伴長生。以拂子擊禅床。

  華藏退庵先和尚語  嗣育王無示

  師在福州大乘。受信州章法請。辭衆上堂雲。有去有來。有聚有散。古今流動。南北異馳。此世間法。無去無來。無聚無散。融叁世于當念。括大千于一塵。此出世法。若是衲僧家。又且不然。朝到西天。暮歸唐土。向大食國裏。吃粥吃飯。新羅國裏。東行西行。蓋是尋常。不爲分外。雖然。漿水錢即且置。草鞋錢教誰出。喝一喝雲。乍遠衆慈。伏惟珍重。

  入院雲。若據此事。通上徹下。亘古亘今。乾坤不能包裹。寒暑不能遷變。語言不能表顯。數量不能該括。所以不欲向聲前句後。鼓弄唇舌。只有這柱杖子。卻得個善巧方便。遂卓一下雲。瘥病不假驢馱藥。

  有時放行。即枯木生花。冰河起焰。有時把定。即百川絕流。千林無葉。有時把定即是放行。放行即是把定。枯者任他枯。榮者任他榮。此叁句中。有隨波逐浪。有截斷衆流。有函蓋乾坤。且道。山僧平常用什麼句爲人。若也定當得出。許伊具擇法眼。若定當不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鍾鳴鼓響。問答交馳。水綠山青。觌體全露。禅和家。聞人恁麼舉著。便道多少現成。殊不知。針眼魚吞卻嘉州大像。卻向北鬥裏藏身。今日若有傍不肯底。出來掀倒禅床。也許伊具一只眼。若無。山僧今日一場罪過。

  舉四祖大師雲。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師雲。大小大祖師。只知渡水。不覺腰深。山僧即不然。遂拈起柱杖雲。百千法門。河沙妙德。盡在柱杖頭上。若也直下見得。便向祖師頂[甯+頁]上行。其或未然。卻聽柱杖子。重爲諸人說破。卓柱杖。下座。

  言語道斷。尋行數墨者罕窮其端。離見超情。摘葉尋枝者難求其本。所以六情才動。萬法摐然。一念亡機。太虛絕點。諸佛如來于中親證。六道衆生于中往來。十方虛空于中發現。山河大地于中成形。且道。這柱杖還在其中也無。日月不到處。特地好乾坤。

  祖師會雲。昔日世尊。于靈山會上。拈花示衆。迦葉破顔。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葉。及乎達磨西來。子子孫孫。遞相印證。臨濟下喝。德山行棒。俱胝豎指。秘魔擎叉。以至道吾舞笏。雪峰輥毬。大似聾人聽啞子說話。有什麼分曉。所以古人道。從上來宗門中事。未曾有一人舉著。既然如是。且道。許多老漢。成得什麼邊事。良久雲。不睹雲中雁。焉知沙塞寒。

  諸人白日。見山見水。樓臺高下。人畜骈阗。一見便見。更無凝滯。及乎豎起拳頭。拈起拂子。問伊作麼生。便乃不知下落。且道。淆訛在什麼處。良久雲。睦州道底。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且從諸人指東畫西。二祖叁拜。依位而立。你道。意在什麼處。直饒十分會得。更有向上一竅在。咦。

  傳經雲。當陽有路。不隔絲毫。直下承當。豈容擬議。向千聖頂[甯+頁]上橫行。于萬化紛纭中坐斷。具爍迦羅眼者觑不見。有通天耳者聽不聞。四音八辯說不得。叁玄五位分不開。若也放過一著。隨機應變。遇緣即宗。有漸有頓。有開有遮。且道一大藏教。從何而來。蘇盧悉利薩婆诃。

  十二時中。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爲汝諸人。宣揚法要。發明大事。其來巳久。若能眼似眉毛。窺觑得透。心如木石。餐辨得入。便知水流花發。常轉無盡*輪。禽飛獸走。普現色身叁昧。且道。瞿昙四十九年。又更說個什麼。良久雲。一字入公門。九牛車不出。

  水陸請升座。雲。以一粒米而爲飲食。以一塵毛而爲供具。以一草葉而爲香花。以一滴油而爲燈燭。是則名爲微細供養。以大地爲飲食。以萬物爲供具。以須彌爲香花。以海水爲燈油。是則名爲廣大供養。以禅悅爲飲食。以道品爲供具。以戒定爲香花。以智慧爲燈燭。是則名爲真法供養。若是衲僧家。吞栗棘蓬。咬鐵酸餡。餐金牛飯。吃趙州茶。且道。是什麼供養。若向這裏。擘得線路。知得下落。微細供養即廣大供養。廣大供養即法供養。即叁而一。即一而叁。一切諸佛。受此供養。永住世間。不入涅槃。一切菩薩。受此供養。坐菩提樹。成等正覺。一切聲聞。受此供養。不入正位。回趣大乘。一切人天。受此供養。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地獄衆生。受此供養。速離苦趣。生諸佛前。今辰齋主。受此供養。親承如來摩頂受記。不曆僧祇。獲證法身。山僧拂子。受此供養。有何利益。良久雲。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

  施主請雲。此事。若是得底人。周旋往返。不離大方。譬如魚龍受用海水。亦如飛鳥出沒太虛。初無片時離于空水。向這裏。覓生死去來。聖凡染淨。是非取舍。了不可得。所以道。無常生死法。與我不相幹。山僧恁麼說話。忽被明眼人觑破。一場漏逗。何故。夜行人只貪明月。不覺和衣渡水寒。

  謝知事頭首雲。珍裘非一狐之腋。大廈非一木之枝。太山。非岩巒無以增其高。滄溟。非川谷無以成其大。是以普賢鼓桌。妙德揚帆。互作主賓。交爲肘臂。且道。班勞冊勳。誰當其最。良久雲。路遙知馬力。歲久辨人心。

  上元雲。九重城裏。燈燭燒空。歌管揭地。時人只向鬧中過卻。千山盡頭。塵迹不到。松桧陰森。僧家但覓靜處安身。雖然志趣不同。要且但是徐六擔板。若是夜半騎牛穿市井。手攜席帽出長安底。終不向那邊著到。何故。他家自有眠雲志。蘆管橫吹宇宙分。

  四月八日雲。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既巳擊鼓升堂。大衆齊集。今正是時。不可放過。要知麼。昨日是春。今朝是夏。叁十年後。莫道華藏不曾說破。若作時節因緣會。即眉須墮落。

  上元雲。諸人各有自已一段光明。周遍法界。交光相羅。如寶絲網。無壤無雜。既然如是。雲門因什麼道。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大似壓良爲賤。以已方人。只如夜來鄉坊城邑。百千燈明。互相照耀。且道。與自已光明。是同是別。若也道得。許伊親見燈明如來。若道不得。東家點燈。西家暗坐。

  小林叁拜得吾髓。鹫嶺拈花一笑新。莫謂藏身無影迹。月明照見夜行人。

  臘八日雲。二千年前。大覺世尊。適丁今日明星現時。于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普觀法界一切衆生。乃至山河大地草木叢林。悉皆成佛。遂拈柱杖雲。既然如是。且道。這柱杖子。成什麼佛。住何國土。說何等法。乃卓叁下雲。叁轉*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若能奉持速取證。又卓一下雲。急急如律令。

  十二月初一。歲事將周畢。臘月火燒山。旱雷轟霹雳。瞌睡師僧驚覺來。叁九依前二十七。參。

  小參

  若據此事。直是頂門具眼底看不見。有通天耳底聽不聞。若是個識機宜。別休咎底。豈更向胡餅裏呷汁。指頭上覓月。便好懸崖撒手。全身放下。把從前許多向上向下。玄言妙句。是佛是祖。一時轉向自已背後。直教叁世諸佛。仰望不及。天魔外道。窺觑不見。方有少分相應。若更有絲毫許佛法。可作解會。卻被他知見網羅。一時罩卻。曆劫終身。無有活脫之期。只是隨人語言。搏量捉摸。見人道此事不容擬議。便于一切見聞境界。語言機境。都不餐辨。打淨潔毬。見人道此事本來成現。便道見山但喚作山。見水但喚作水。饑來吃飯。困來打眠。見人道有時恁麼。有時不恁麼。便道拈一枝草爲丈六金身也得。拈丈六金身爲一枝草也得。元來只是依草附木。傍人門戶。若奪卻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何故如此。爲他腳跟下線子未斷。頂門上竅子未開。于自已分上。全無些子自由。所以于雙明雙暗時。擺撥不開。即自無出身之路。于同生同死時。入作不得。即爲凡聖情量所拘。既然如是。忽若正令全提。十方坐斷。又且如何透得。昨夜叁更過鐵門。

  年窮歲盡。寺舍冷落。無可殷勤。也擬牽挽些子新鮮葛藤。呈似大衆。直是措置未就。何故。若是拈槌豎拂。瞬目揚眉。激揚今古。辨論淆訛。從上老宿。莫不如是。大似嚼了甘蔗。淋過死灰。有什麼滋味。若是建立門庭。起模畫樣。破二作叁。將無爲有。又似無風起浪。好肉剜瘡。若是說心說性。說性說果。說頓說漸。說開說遮。黃面老子。四十九年。一時道了也。是以向這裏。東拏西抉。澇漉不上。如賊入空屋相似。未免向諸人面前。口似匾擔。雖然。又不可只恁麼休去。豈不見雲門大師道。若是得底人。道火何曾燒著口。要知麼。夏熱冬寒。山青水綠。天高地厚。月白風清。一時爲諸人八字打開了也。又恐有般底道是平實商量。不免更爲伊。拈出金剛圈栗棘蓬。胡張叁黑李四。朝到西天。暮歸唐土。便乃點頭咽唾道。卻較些子。者柱杖子。路見不平。勃跳出來。一時趕散。且道。如何判斷即是。青山只解磨今古…

《010 續古尊宿語要(宋 師明 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