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9 古尊宿语录▪P7

  ..续本文上一页处自然会去。为汝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你本体有甚交涉。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法身。从古至今与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丑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上座乃禀言。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上座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功夫。今日方知不是。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法。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师之标榜也。甚生阿难三十年为侍者。只为多闻智慧被佛呵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也难消。夫出家人。须知有从上来事分始得。且如四祖下牛头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捩子。有此眼目。方辩得邪正宗党。且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言语念。向皮袋里安著。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么。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我才见汝入门来。便识得了也。还知么。急须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过一生。明眼人笑汝。久后总被俗汉算将去在。宜自看远近。是阿谁面上事。若会即便会。若不会即散去。珍重。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便打。自余施设皆被上机。中下之流莫窥涯涘。唐大中年。终于本山。谥断际禅师。塔曰广业。

  古尊宿语录卷第三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恒沙劫数。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还归无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无我无人。本来是佛。

  问圣人无心即是佛。凡夫无心莫沈空寂否。师云。法无凡圣亦无沉寂。法本不有莫作佛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有之与无尽是情见。犹如幻翳。所以云。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祖宗门中只论息机忘见。所以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

  问心既本来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师云。悟在于心。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设使菩提真如宝际解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尽是度门。非关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但无生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从佛至祖。并不论别事。唯论一心。亦云一乘。所以十方谛求。更无余乘。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所以此意难信。达磨来此土。梁魏二国。只有可大师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

  问佛度众生否。师云。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与众生皆不可得。云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只为不识本心。谩作见解。才作佛见便被佛障。才作众生见便被众生障。作凡作圣作净作穖等见。尽成其障。障汝心故总成轮转。犹如猕猴放一捉一无有歇期。一等是学。直须无学。无凡无圣。无净无垢。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德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有一切见解总须舍却。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寝疾而卧。只是不起诸见。无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脱三界凡圣境域。始得名为出世佛。所以云。稽首如虚空。空无所依出过外道。心既不异。法亦不异。心既无为。法亦无为。万法尽由心变。所以我心空故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尽十方空界同一心体。心本不异。法亦不异。只为汝见解不同。譬如诸天同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十方诸佛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只是一心实无异相。亦无光彩。亦无胜负。无胜故无佛相。无负故无众生相。云心既无相。岂得全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众生耶。师云。三十二相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八十种好属色。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问佛性与众生性。为同为别。师云。性无同异。若约三乘教。即说有佛性有众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异。若约佛乘及祖师相传。即不说如是事。唯指一心非同非异。非因非果。所以云。唯此一乘道。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只教汝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外道者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以云。弥勒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如即无生如即无灭。如即无见如即无闻。如来顶即圆亦无无圆。无圆见故不落圆边。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权以虚空为喻。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辩著便成识。所以云。圆成沈识海。流转若飘蓬。只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强处即喜。弱处生嗔。似者个见解。有什么用处。我向汝道。等闲无事。莫谩用心。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所以内见外见俱错。佛道魔道俱恶。所以文殊暂起二见。贬向二铁围山。文殊即实智。普贤即权智。权实相对治。究竟亦无权实。唯是一心。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便成二铁围山。被见障故。祖师直指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不属渐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无明。不是暗故无暗。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入我此宗门。切须在意。如此见得名之为法。见法故名之为佛。佛法俱无。名之为僧。唤作无为僧。亦名一体三宝。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应无所求。不著佛求故无佛。不著法求故无法。不著众求故无僧。

  问和尚见今说法。何得言无僧亦无法。师云。汝苦见有法可说。即是以音声求我。若见有我即是处所。法亦无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师云。付此心法时。法法何曾法。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实无一法可得。名坐道场。道场者只是不起诸见。悟法本空。唤作空如来藏。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若得此中意。逍遥何所论。

  问本来无一物。无物便是否。师云。无亦不是。菩提无是处。亦无无知解。

  问何者是佛。师云。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云若自心是佛。祖师西来如何传授。师云。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心心不异故名为祖。若直下见此意。即顿超三乘一切诸位。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云若如此。十方诸佛出世说于何法。师云。十方诸佛出世。只共说一心法。所以佛密付与摩诃大迦叶。此一心法体。尽虚空遍法界。名为诸佛理论。者个法岂是汝于言句上解得他。亦不是于一机一境上见得他。此意唯是默契得。者一门名为无为法门。若欲会得但知无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拟学取。即转远法。若无歧路心一切取舍心。心如木石。始有学道分。云如今现有种种妄念。何以言无。师云。妄本无体。即是汝心所起。汝若识心是佛。心本无妄。那得起心更认于妄。汝若不生心动念。自然无妄。所以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今正妄念起时。佛在何处。师云。汝今觉妄起时。觉正是佛。可中若无妄念佛亦无。何故如此。为汝起心作佛见。便谓有佛可成。作众生见。便谓有众生可度。起心动念总是汝见处。若无一切见。佛有何处所。如文殊才起佛见便贬向二铁围山。云今正悟时。佛在何处。师云。问从何来。觉从何起。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觜上加觜。但莫生异见。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总不出汝心。三千世界都来是汝个自己。何处有多般。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虚空世界皎皎地。无丝发许与汝作见解。所以一切声色。是佛之惠。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为物之故有其多智。终日说何曾说。终日闻何曾闻。所以释迦四十九年说。未曾说著一字。云若如此。何处是菩提。师云。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云如何发菩提心。师云。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故云。我于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佛即与我授记。明知一切众生本是菩提。不应更得菩提。你今闻发菩提心。谓将一个心学取佛去。唯拟作佛道。任汝三祇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故云。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

  问本既是佛。那得更有四…

《009 古尊宿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