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處自然會去。爲汝不能如是。須要將心學禅學道。佛法有什麼交涉。故雲。如來所說皆爲化人。如將黃葉爲金止小兒啼。決定不實。若有實得。非我宗門下客。且與你本體有甚交涉。故經雲。實無少法可得。名爲阿耨菩提。若也會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錯。本來清淨皎皎地。無方圓無大小。無長短等相。無漏無爲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一切不如心真實法身。從古至今與佛祖一般。何處欠少一毫毛。既會如是意。大須努力。盡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問六祖不會經書。何得傳衣爲祖。秀上座是醜百人首座。爲教授師。講得叁十二本經論。雲何不傳衣。師雲。爲他有心。是有爲法所修所證將爲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當時只是默契。得密授如來甚深意。所以付法與他。汝不見道。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若會此意。方名出家兒。方好修行。若不信。雲何明上座走來。大庾嶺頭尋六祖。六祖便問。汝來求何事。爲求衣爲求法。明上座雲。不爲衣來但爲法來。六祖雲。汝且暫時斂念。善惡都莫思量。明上座乃禀言。六祖雲。不思善不思惡。正當與麼時。還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時面目來。明上座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禮拜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會中。枉用叁十年功夫。今日方知不是。六祖雲如是。到此之時。方知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在言說。豈不見。阿難問迦葉雲。世尊傳金襕外。別傳何法。迦葉召阿難。阿難應諾。迦葉雲。倒卻門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師之標榜也。甚生阿難叁十年爲侍者。只爲多聞智慧被佛呵雲。汝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道。若不學道。滴水也難消。夫出家人。須知有從上來事分始得。且如四祖下牛頭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捩子。有此眼目。方辯得邪正宗黨。且當人事。宜不能體會得。但知學言語念。向皮袋裏安著。到處稱我會禅。還替得汝生死麼。輕忽老宿。入地獄如箭。我才見汝入門來。便識得了也。還知麼。急須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過一生。明眼人笑汝。久後總被俗漢算將去在。宜自看遠近。是阿誰面上事。若會即便會。若不會即散去。珍重。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便打。自余施設皆被上機。中下之流莫窺涯涘。唐大中年。終于本山。谥斷際禅師。塔曰廣業。
古尊宿語錄卷第叁
黃檗斷際禅師宛陵錄
丞相裴公問曰。山中四五百人。幾人得和尚法。師雲。得者莫測其數。何故。道在心悟。豈在言說。言說只是化童蒙耳。
問如何是佛。師雲即心是佛。無心是道。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虛空。所以雲。佛真法身猶如虛空。不用別求。有求皆苦。設使恒沙劫數。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爲屬因緣造作故。因緣若盡。還歸無常。所以雲。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但識自心。無我無人。本來是佛。
問聖人無心即是佛。凡夫無心莫沈空寂否。師雲。法無凡聖亦無沈寂。法本不有莫作佛見。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有之與無盡是情見。猶如幻翳。所以雲。見聞如幻翳。知覺乃衆生。祖宗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問心既本來是佛。還修六度萬行否。師雲。悟在于心。非關六度萬行。六度萬行盡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設使菩提真如寶際解脫法身。直至十地四果聖位。盡是度門。非關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諸度門中佛心第一。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說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從佛至祖。並不論別事。唯論一心。亦雲一乘。所以十方谛求。更無余乘。此衆無枝葉。唯有諸真實。所以此意難信。達磨來此土。梁魏二國。只有可大師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會。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大道本來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爲祖。所以雲。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問佛度衆生否。師雲。實無衆生如來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與衆生皆不可得。雲現有叁十二相及度衆生。何得言無。師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與衆生盡是汝作妄見。只爲不識本心。謾作見解。才作佛見便被佛障。才作衆生見便被衆生障。作凡作聖作淨作穖等見。盡成其障。障汝心故總成輪轉。猶如猕猴放一捉一無有歇期。一等是學。直須無學。無凡無聖。無淨無垢。無大無小。無漏無爲。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德汝學得叁乘十二分教。有一切見解總須舍卻。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寢疾而臥。只是不起諸見。無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脫叁界凡聖境域。始得名爲出世佛。所以雲。稽首如虛空。空無所依出過外道。心既不異。法亦不異。心既無爲。法亦無爲。萬法盡由心變。所以我心空故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心本不異。法亦不異。只爲汝見解不同。譬如諸天同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十方諸佛實無少法可得。名爲阿耨菩提。只是一心實無異相。亦無光彩。亦無勝負。無勝故無佛相。無負故無衆生相。雲心既無相。豈得全無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化度衆生耶。師雲。叁十二相屬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八十種好屬色。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問佛性與衆生性。爲同爲別。師雲。性無同異。若約叁乘教。即說有佛性有衆生性。遂有叁乘因果。即有同異。若約佛乘及祖師相傳。即不說如是事。唯指一心非同非異。非因非果。所以雲。唯此一乘道。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
問無邊身菩薩爲什麼不見如來頂相。師雲。實無可見。何以故。無邊身菩薩便是如來。不應更見。只教汝不作佛見不落佛邊。不作衆生見不落衆生邊。不作有見不落有邊。不作無見不落無邊。不作凡見不落凡邊。不作聖見不落聖邊。但無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外道者樂于諸見。菩薩于諸見而不動。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所以雲。彌勒亦如也。衆聖賢亦如也。如即無生如即無滅。如即無見如即無聞。如來頂即圓亦無無圓。無圓見故不落圓邊。所以佛身無爲不墮諸數。權以虛空爲喻。圓同太虛。無欠無余。等閑無事。莫強辯他境。辯著便成識。所以雲。圓成沈識海。流轉若飄蓬。只道我知也學得也契悟也解脫也有道理也。強處即喜。弱處生嗔。似者個見解。有什麼用處。我向汝道。等閑無事。莫謾用心。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所以內見外見俱錯。佛道魔道俱惡。所以文殊暫起二見。貶向二鐵圍山。文殊即實智。普賢即權智。權實相對治。究竟亦無權實。唯是一心。心且不佛不衆生無有異見。才有佛見便作衆生見有見無見常見斷見。便成二鐵圍山。被見障故。祖師直指一切衆生本心本體。本來是佛。不假修成。不屬漸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無明。不是暗故無暗。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入我此宗門。切須在意。如此見得名之爲法。見法故名之爲佛。佛法俱無。名之爲僧。喚作無爲僧。亦名一體叁寶。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衆求。應無所求。不著佛求故無佛。不著法求故無法。不著衆求故無僧。
問和尚見今說法。何得言無僧亦無法。師雲。汝苦見有法可說。即是以音聲求我。若見有我即是處所。法亦無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師雲。付此心法時。法法何曾法。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實無一法可得。名坐道場。道場者只是不起諸見。悟法本空。喚作空如來藏。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若得此中意。逍遙何所論。
問本來無一物。無物便是否。師雲。無亦不是。菩提無是處。亦無無知解。
問何者是佛。師雲。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異故雲即心即佛。若離于心別更無佛。雲若自心是佛。祖師西來如何傳授。師雲。祖師西來唯傳心佛。直指汝等心本來是佛。心心不異故名爲祖。若直下見此意。即頓超叁乘一切諸位。本來是佛不假修成。雲若如此。十方諸佛出世說于何法。師雲。十方諸佛出世。只共說一心法。所以佛密付與摩诃大迦葉。此一心法體。盡虛空遍法界。名爲諸佛理論。者個法豈是汝于言句上解得他。亦不是于一機一境上見得他。此意唯是默契得。者一門名爲無爲法門。若欲會得但知無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擬學取。即轉遠法。若無歧路心一切取舍心。心如木石。始有學道分。雲如今現有種種妄念。何以言無。師雲。妄本無體。即是汝心所起。汝若識心是佛。心本無妄。那得起心更認于妄。汝若不生心動念。自然無妄。所以雲。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今正妄念起時。佛在何處。師雲。汝今覺妄起時。覺正是佛。可中若無妄念佛亦無。何故如此。爲汝起心作佛見。便謂有佛可成。作衆生見。便謂有衆生可度。起心動念總是汝見處。若無一切見。佛有何處所。如文殊才起佛見便貶向二鐵圍山。雲今正悟時。佛在何處。師雲。問從何來。覺從何起。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何處覓佛。不可更頭上安頭觜上加觜。但莫生異見。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總不出汝心。叁千世界都來是汝個自己。何處有多般。心外無法滿目青山。虛空世界皎皎地。無絲發許與汝作見解。所以一切聲色。是佛之惠。法不孤起仗境方生。爲物之故有其多智。終日說何曾說。終日聞何曾聞。所以釋迦四十九年說。未曾說著一字。雲若如此。何處是菩提。師雲。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衆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衆生即菩提相。雲如何發菩提心。師雲。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故雲。我于然燈佛所。無有少法可得。佛即與我授記。明知一切衆生本是菩提。不應更得菩提。你今聞發菩提心。謂將一個心學取佛去。唯擬作佛道。任汝叁祇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故雲。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
問本既是佛。那得更有四…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