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构得。便起去。举古德一日不赴堂。侍者白云。请和尚赴堂。德云。我今日在庄里吃油粢来也。者云。和尚不曾出入。为什么却道在庄里吃油粢来。德云。你但去问取庄主。者才出。庄主归谢和尚庄中吃油粢。代云。事实如此。闻鼯鼠声侍僧问。古人道即此物非他物。意旨如何。师云。这老汉不识好恶。与人说作什么。又云。你寻常寮舍里东语西话。还有吉凶么。
问广额屠儿手中屠刀如何放下。代云。不须放也。
问面前是什么。代云。无物。
问六祖不识字。为什么坠腰石上题云。龙朔二年老卢记。代云。更须子细。
问侍僧。汝恁么供养老僧。老僧将什么报答你。代云。谢和尚报答。因看月问侍僧。那一半在什么处去。代以手指月。
问大地众生如何度得去。代云。有个度处。僧云。和尚如何度。师云。莫管他。因僧亡。
问众云。斋后烧你也你如何。代云。事不徒然。又云。非但某甲。又云。深领此问。师谓侍僧云。我寻常向你说。却成罪过。代云。也知和尚小心。吕少冯再至褒禅见师。师寻常以六只骰子示禅人。遂将三只令侍者送与少冯。仍传语云。此是老僧平生用不尽底。少冯接得复令回语云。谢和尚见惠。只得一半在。师复令侍者传语云。一半留与老僧。师一日到宝公塔前。忽云。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既是云光法师。为什么安角在头上。代云。陋巷不骑金色马。回来却著破襕衫。师在方丈坐。见僧上来。师云。入室未到你次在。代云。恁么则某甲伏惟谨退。师因吃药次。问僧云。适来胸中似有一物。且道是何之物。代云。肺气。又云。犹有者个在。又云。者个是什么。乃骤步而去。师谓僧云。开铺席了也。东买西卖。僧云好茶。师云。贱货自收。师问僧。你忽然死去时如何。僧无语。师呵呵大笑。僧问。如何是眹兆未生时事。师云。你何不早问。师一日谓僧云。扶不起。设使一万人也扶不起。良久云。只有一人扶得起。僧云。未审是什么人。师云。无力者。师问僧。灯笼什么处得来。代云。验在目前。
问僧。忽遇虎狼刀剑时如何。代云。是虎狼刀剑。
问僧。子已后如何。代云。一似今日。
问僧。从缘得者永无退失。者里见得自己。亦是生冤家。还会么。僧云。自己亦不见时如何。师云。时教阿谁叙。僧无语。师代云。孟春犹寒。师举。僧问雪峰。知有向上事。始有语话分时如何。峰提起僧手云。作么生。僧无语。代云。引得者老和尚。到恁么田地。举僧问法灯。百尺竿头如何进步。灯云恶。
问僧。下得什么语。代云。平地神仙。举药山谓高沙弥云。见说长安甚闹。高云。我国宴然。师问僧。如何是我国。代云。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处管弦楼。五祖老和尚常展手问人云。因何唤作手。代云。瞒我太煞。
示禅人心要。
不应于无际空中立分限。若立无分限。是无际空。乃自负堕。所以解空者无空想。若人以语言名状心。终不得心。不以语言名状心。亦不得心。语言本是心。名状之故不得也。无语言本是心。不名状之故不得也。种种会当。皆不与自心契。上祖曰。默契而已。为若此。道若未达。但无妄念尔。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者。见有妄念故也。知有妄念作意。观察令见正理。亦见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无妄焉。故达道者。无所得也。发意求道。道即得之。但不别求。知无迷妄。谓之见道。近世皆曰。无不是道。譬如饭箩边坐说食。终不能饱。为不亲下口也。证者绝能所也。非别有玄理在。寻常日用处。如见色时是证时。闻声时是证时。饮水食粥是证时。一一绝能所。此非久习不假薰炼。盖现成之事。世人不识。名曰流浪。故云。唯证乃知难可测。学道者。明知有是事。何故不得旨而长疑。盖信未极。疑未深也。唯深与极。若信与疑。真是事也。不解如此返照。遂迷乱不知由绪。困踬中途能自返省。更无第二人也。既曰此事。又岂更知耶。知是妄虑。此事则不失也。道不止说与示而后显。盖体自常露。说示者方便道。用尔省悟者。亦暂时岐路也。或因说而证。或因示而入。或自觉触以归终无异事别得。至心源而止也。人言。悟了方修。此属对治门。虽然禅门。亦许以正知见治之。若论当人。即不须若是也。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者。绵亘三世凡圣一如。故曰佛道长远。不起异见未始遗弃。故曰久受勤苦。毕竟无别法。故曰乃可得成。此大丈夫事。人不识问。遂依来而答。不知乃自问。尔欲答谁耶。人不识答。遂依言起见。不知乃自答。尔何有旨趣耶。故曰。总是你好看好看。或人曰。从上古圣佛祖指示言教。流布世间一一分明。何故都是自己深负上古先圣苦口垂慈也。今对之曰。吾顺佛祖宗趣。尔自负吾不负也。若言有所说。即是谤佛祖。曰莫作最后断佛种人。若不就已知归。所作皆成造伪。纵记得河沙会尽尘墨。于已何益。故曰。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尊宿云。我今对你一句子亦不难。你若一言下荐去。犹较些子。若不会。老僧却成妄去。夫今时学者。竞以问答为禅宗中关要。不知是取舍作想心。呜呼就理就事之学。盖是近家语。纵有少领览。未可休息。岂不闻说。涅槃之道图度绝矣。直须解自点检始得。人以迷心故进道。乃来山林中见知识。将谓别有一道可令人安乐。不知返究向来迷处工夫最第一。若不及此。入山林而不返。徒尔为也。迷处极易而难入。故先德曰。难信难解。又曰。此是顿宗说道。返照向来已是走作语。况不尔耶。后世遂用此语。为平常无事一味实头。此又后学之不明。服食之不审也。从上来有二种方便。有真实方便。所谓说无有间。有善巧方便。所谓妙应群机。若从真实方便得入。不假思量。性自神解。永无有退。妙用河沙也。若从善巧方便得入。得坐披衣。向后自看。始得未足。将为究竟。此二种方便。皆一法也。不可须臾有失。学者思之。雪峰示人曰。莫教老僧有一句子到你分上。若有一句子到你分上。堪作什么也。此是古人不得已而已。后者不了古人意。便谓自己分上无许多言谈。所以错会也。今时人多将目前鉴觉。用为极则。玄沙所以向人道。深山迥绝无人处。你道还有否。悟心见性当如雪峰玄沙。履实践真当如南泉赵州。今时学者。但以古人方便为禅道。不能与古人同参也。譬如有力人负一百二十斤檐过独木桥。不倾不侧。何物扶持得如此耶。其精致无杂而已。为道亦尔。经中称。譬如师子捉象亦全其力。捉兔亦全其力。人问。全什么力。曰不欺之力。若见一毛发异于心者。则自丧身命。故达道人无有不是者。此力甚大。但为无边恶觉侵蚀。致令力用有亏。若无如许多异法异状异缘异念。则随心转变。自在无碍。道不用苦求。求之即道失事不在苦融。融之即事有。不求不融道与事会。也则何事而非道耶。譬如目明之士。入宝聚中而不知方便。为无火烛光明所照也入矣。即被触击自损身首。谓是毒穴非宝聚也。有智入中。持灯烛光照见。种种宝任意采择。得宝而出。十二时中。须用智光。勿令六尘自伤触也。昔日永首座。与慈明同辞汾阳。而永未尽其妙。相从慈明二十年。终不脱洒。一夕围炉。深夜慈明以火箸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乃咄之曰。野狐精。慈明遂指永而谓曰。讶郎当又恁么去也。永由是方得究竟。然毕命相随。凡慈明居常差别激问。众不能酬对。唯永至。慈明即点头许可。此所谓无病之药。学者罕得其要。况后世知见会解之徒。何由领是事哉。得之当若永。发药当若慈明。庶几可也。闹中得静。则井邑成山林。烦恼即菩提。众生成正觉。此语初心学人例道得会得。作一种平等知见。及其放心。凡圣依前两般。静躁殊用。明知是解会。须有安稳处始得一味。不可强会。近世多以问答为禅家家风。不明古人事。一向逐末不反。可怪可怪。昔人因迷而问。故问处求证入。得一言半句。将为事究明令彻去。不似如今人胡乱问趁口答取笑。达者十二时中学道。无顷刻弃舍。此人纵未得入。念念已是修行也。寻常说。修行不过三业六根清净。禅门更不必如是。何故禅定之门。念念与智波罗蜜平等。一切处自无过患也。久久心地通明之日。从前并得满足。名一行三昧。今时人全为定力。复不开智眼。所有机缘语句。只成诤论生灭心行。夫禅学不是小小。未用超佛越祖。得了要超亦不难。高邮孙承务作书问。不落意想不在有无。如何则可。师答云。若问如何则不可。不问如何亦不可。醉客豁醒神珠自莹。岂可预为之计然后领耶。第一等灵利人。寻讨不著此一念。难得自见。见之即是。无别有岐路也。寻常例以前念为是。以后念照之。前后追逐以心用心。心则成境。率初已成心境了。展转更不堪。如今后念不取。自无起灭处。当处解脱。念本不生。何更有有无意想为留碍。一念悟心成正觉。此之谓也。念念无生。念念无相。与虚空等。触物遇缘。皆佛之妙用。无丝头许对待。衣殊独耀十方世界。事目击可了。不俟举意然后知之。此盖大丈夫事业。不可不成就。取欲要是盖有不是法为碍。欲要得念。良由前后皆失念故也。昼夜不自在。要与道合。然无少许合处。愈急愈不合。病在取一舍一。不善用心。不得要术。茫然不知。日与道远。若安坐宁神。不劳自办。故达磨大师谓杨炫之曰。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缠。超然名之曰祖。不著弃一边就一边。当知明明显著。明明作用。柱定会取。转凡成圣。点铁成金。要径不可不如此究。只恐人两头走。一既不成二又不是。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二乘断烦恼得证。名为偏修。不若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之速也。修道人若遇烦恼起时如何。古人云。但以正知见治之。余则不然。只以烦恼治之。如此看来。即不见有烦恼也。何故烦恼不可更治烦恼。如火不更烧火。水更不湿水。体性一同无可得露现。此了烦恼本空。不著除遣。若起智断治捺伏。却成别用心。有对待被他二境回换。纵得亦迂曲有分限。须行径直路为上。古人云。…
《009 古尊宿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