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9 古尊宿語錄▪P96

  ..續本文上一頁構得。便起去。舉古德一日不赴堂。侍者白雲。請和尚赴堂。德雲。我今日在莊裏吃油粢來也。者雲。和尚不曾出入。爲什麼卻道在莊裏吃油粢來。德雲。你但去問取莊主。者才出。莊主歸謝和尚莊中吃油粢。代雲。事實如此。聞鼯鼠聲侍僧問。古人道即此物非他物。意旨如何。師雲。這老漢不識好惡。與人說作什麼。又雲。你尋常寮舍裏東語西話。還有吉凶麼。

  問廣額屠兒手中屠刀如何放下。代雲。不須放也。

  問面前是什麼。代雲。無物。

  問六祖不識字。爲什麼墜腰石上題雲。龍朔二年老盧記。代雲。更須子細。

  問侍僧。汝恁麼供養老僧。老僧將什麼報答你。代雲。謝和尚報答。因看月問侍僧。那一半在什麼處去。代以手指月。

  問大地衆生如何度得去。代雲。有個度處。僧雲。和尚如何度。師雲。莫管他。因僧亡。

  問衆雲。齋後燒你也你如何。代雲。事不徒然。又雲。非但某甲。又雲。深領此問。師謂侍僧雲。我尋常向你說。卻成罪過。代雲。也知和尚小心。呂少馮再至褒禅見師。師尋常以六只骰子示禅人。遂將叁只令侍者送與少馮。仍傳語雲。此是老僧平生用不盡底。少馮接得複令回語雲。謝和尚見惠。只得一半在。師複令侍者傳語雲。一半留與老僧。師一日到寶公塔前。忽雲。雲光好法師。安角在頭上。既是雲光法師。爲什麼安角在頭上。代雲。陋巷不騎金色馬。回來卻著破襕衫。師在方丈坐。見僧上來。師雲。入室未到你次在。代雲。恁麼則某甲伏惟謹退。師因吃藥次。問僧雲。適來胸中似有一物。且道是何之物。代雲。肺氣。又雲。猶有者個在。又雲。者個是什麼。乃驟步而去。師謂僧雲。開鋪席了也。東買西賣。僧雲好茶。師雲。賤貨自收。師問僧。你忽然死去時如何。僧無語。師呵呵大笑。僧問。如何是眹兆未生時事。師雲。你何不早問。師一日謂僧雲。扶不起。設使一萬人也扶不起。良久雲。只有一人扶得起。僧雲。未審是什麼人。師雲。無力者。師問僧。燈籠什麼處得來。代雲。驗在目前。

  問僧。忽遇虎狼刀劍時如何。代雲。是虎狼刀劍。

  問僧。子已後如何。代雲。一似今日。

  問僧。從緣得者永無退失。者裏見得自己。亦是生冤家。還會麼。僧雲。自己亦不見時如何。師雲。時教阿誰敘。僧無語。師代雲。孟春猶寒。師舉。僧問雪峰。知有向上事。始有語話分時如何。峰提起僧手雲。作麼生。僧無語。代雲。引得者老和尚。到恁麼田地。舉僧問法燈。百尺竿頭如何進步。燈雲惡。

  問僧。下得什麼語。代雲。平地神仙。舉藥山謂高沙彌雲。見說長安甚鬧。高雲。我國宴然。師問僧。如何是我國。代雲。四五百條花柳巷。二叁千處管弦樓。五祖老和尚常展手問人雲。因何喚作手。代雲。瞞我太煞。

  示禅人心要。

  不應于無際空中立分限。若立無分限。是無際空。乃自負墮。所以解空者無空想。若人以語言名狀心。終不得心。不以語言名狀心。亦不得心。語言本是心。名狀之故不得也。無語言本是心。不名狀之故不得也。種種會當。皆不與自心契。上祖曰。默契而已。爲若此。道若未達。但無妄念爾。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者。見有妄念故也。知有妄念作意。觀察令見正理。亦見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無妄焉。故達道者。無所得也。發意求道。道即得之。但不別求。知無迷妄。謂之見道。近世皆曰。無不是道。譬如飯籮邊坐說食。終不能飽。爲不親下口也。證者絕能所也。非別有玄理在。尋常日用處。如見色時是證時。聞聲時是證時。飲水食粥是證時。一一絕能所。此非久習不假薰煉。蓋現成之事。世人不識。名曰流浪。故雲。唯證乃知難可測。學道者。明知有是事。何故不得旨而長疑。蓋信未極。疑未深也。唯深與極。若信與疑。真是事也。不解如此返照。遂迷亂不知由緒。困踬中途能自返省。更無第二人也。既曰此事。又豈更知耶。知是妄慮。此事則不失也。道不止說與示而後顯。蓋體自常露。說示者方便道。用爾省悟者。亦暫時岐路也。或因說而證。或因示而入。或自覺觸以歸終無異事別得。至心源而止也。人言。悟了方修。此屬對治門。雖然禅門。亦許以正知見治之。若論當人。即不須若是也。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者。綿亘叁世凡聖一如。故曰佛道長遠。不起異見未始遺棄。故曰久受勤苦。畢竟無別法。故曰乃可得成。此大丈夫事。人不識問。遂依來而答。不知乃自問。爾欲答誰耶。人不識答。遂依言起見。不知乃自答。爾何有旨趣耶。故曰。總是你好看好看。或人曰。從上古聖佛祖指示言教。流布世間一一分明。何故都是自己深負上古先聖苦口垂慈也。今對之曰。吾順佛祖宗趣。爾自負吾不負也。若言有所說。即是謗佛祖。曰莫作最後斷佛種人。若不就已知歸。所作皆成造僞。縱記得河沙會盡塵墨。于已何益。故曰。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尊宿雲。我今對你一句子亦不難。你若一言下薦去。猶較些子。若不會。老僧卻成妄去。夫今時學者。競以問答爲禅宗中關要。不知是取舍作想心。嗚呼就理就事之學。蓋是近家語。縱有少領覽。未可休息。豈不聞說。涅槃之道圖度絕矣。直須解自點檢始得。人以迷心故進道。乃來山林中見知識。將謂別有一道可令人安樂。不知返究向來迷處工夫最第一。若不及此。入山林而不返。徒爾爲也。迷處極易而難入。故先德曰。難信難解。又曰。此是頓宗說道。返照向來已是走作語。況不爾耶。後世遂用此語。爲平常無事一味實頭。此又後學之不明。服食之不審也。從上來有二種方便。有真實方便。所謂說無有間。有善巧方便。所謂妙應群機。若從真實方便得入。不假思量。性自神解。永無有退。妙用河沙也。若從善巧方便得入。得坐披衣。向後自看。始得未足。將爲究竟。此二種方便。皆一法也。不可須臾有失。學者思之。雪峰示人曰。莫教老僧有一句子到你分上。若有一句子到你分上。堪作什麼也。此是古人不得已而已。後者不了古人意。便謂自己分上無許多言談。所以錯會也。今時人多將目前鑒覺。用爲極則。玄沙所以向人道。深山迥絕無人處。你道還有否。悟心見性當如雪峰玄沙。履實踐真當如南泉趙州。今時學者。但以古人方便爲禅道。不能與古人同參也。譬如有力人負一百二十斤檐過獨木橋。不傾不側。何物扶持得如此耶。其精致無雜而已。爲道亦爾。經中稱。譬如師子捉象亦全其力。捉兔亦全其力。人問。全什麼力。曰不欺之力。若見一毛發異于心者。則自喪身命。故達道人無有不是者。此力甚大。但爲無邊惡覺侵蝕。致令力用有虧。若無如許多異法異狀異緣異念。則隨心轉變。自在無礙。道不用苦求。求之即道失事不在苦融。融之即事有。不求不融道與事會。也則何事而非道耶。譬如目明之士。入寶聚中而不知方便。爲無火燭光明所照也入矣。即被觸擊自損身首。謂是毒穴非寶聚也。有智入中。持燈燭光照見。種種寶任意采擇。得寶而出。十二時中。須用智光。勿令六塵自傷觸也。昔日永首座。與慈明同辭汾陽。而永未盡其妙。相從慈明二十年。終不脫灑。一夕圍爐。深夜慈明以火箸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乃咄之曰。野狐精。慈明遂指永而謂曰。訝郎當又恁麼去也。永由是方得究竟。然畢命相隨。凡慈明居常差別激問。衆不能酬對。唯永至。慈明即點頭許可。此所謂無病之藥。學者罕得其要。況後世知見會解之徒。何由領是事哉。得之當若永。發藥當若慈明。庶幾可也。鬧中得靜。則井邑成山林。煩惱即菩提。衆生成正覺。此語初心學人例道得會得。作一種平等知見。及其放心。凡聖依前兩般。靜躁殊用。明知是解會。須有安穩處始得一味。不可強會。近世多以問答爲禅家家風。不明古人事。一向逐末不反。可怪可怪。昔人因迷而問。故問處求證入。得一言半句。將爲事究明令徹去。不似如今人胡亂問趁口答取笑。達者十二時中學道。無頃刻棄舍。此人縱未得入。念念已是修行也。尋常說。修行不過叁業六根清淨。禅門更不必如是。何故禅定之門。念念與智波羅蜜平等。一切處自無過患也。久久心地通明之日。從前並得滿足。名一行叁昧。今時人全爲定力。複不開智眼。所有機緣語句。只成诤論生滅心行。夫禅學不是小小。未用超佛越祖。得了要超亦不難。高郵孫承務作書問。不落意想不在有無。如何則可。師答雲。若問如何則不可。不問如何亦不可。醉客豁醒神珠自瑩。豈可預爲之計然後領耶。第一等靈利人。尋討不著此一念。難得自見。見之即是。無別有岐路也。尋常例以前念爲是。以後念照之。前後追逐以心用心。心則成境。率初已成心境了。展轉更不堪。如今後念不取。自無起滅處。當處解脫。念本不生。何更有有無意想爲留礙。一念悟心成正覺。此之謂也。念念無生。念念無相。與虛空等。觸物遇緣。皆佛之妙用。無絲頭許對待。衣殊獨耀十方世界。事目擊可了。不俟舉意然後知之。此蓋大丈夫事業。不可不成就。取欲要是蓋有不是法爲礙。欲要得念。良由前後皆失念故也。晝夜不自在。要與道合。然無少許合處。愈急愈不合。病在取一舍一。不善用心。不得要術。茫然不知。日與道遠。若安坐甯神。不勞自辦。故達磨大師謂楊炫之曰。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纏。超然名之曰祖。不著棄一邊就一邊。當知明明顯著。明明作用。柱定會取。轉凡成聖。點鐵成金。要徑不可不如此究。只恐人兩頭走。一既不成二又不是。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二乘斷煩惱得證。名爲偏修。不若應念化成無上。知覺之速也。修道人若遇煩惱起時如何。古人雲。但以正知見治之。余則不然。只以煩惱治之。如此看來。即不見有煩惱也。何故煩惱不可更治煩惱。如火不更燒火。水更不濕水。體性一同無可得露現。此了煩惱本空。不著除遣。若起智斷治捺伏。卻成別用心。有對待被他二境回換。縱得亦迂曲有分限。須行徑直路爲上。古人雲。…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