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只说不坏之性。和尚何故却云坏邪。众各惶然。时有一僧上堂头。白师云。适来僧问和尚话。和尚答他。其僧似不肯和尚答底语。师云。只有此一僧不肯。为如更有人不肯邪。僧云。只是一僧。师云。直得三千大千世界人总不肯老僧。犹较些些子。非但这一僧。其僧后至投子和尚处。投子云。阇黎近离甚处。僧云。远离西川大随。投子问云。彼中还有尊宿也无。僧云。有一禅师住大随山。现有三百余众。子云。有何言句接人。试与老僧举看。僧云。某甲昨问大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此个坏不坏。子云。大随如何答。僧云。大随答道坏。僧云。某更问。恁么则随他去也。大随又答道。随他随他去也。子云。汝作么生会大随语。僧云。某甲不肯此语。子云。阇黎早错了也。大随恁么道。随他随他去。汝又如何。僧云。至今未决。子遂呼侍者令装香。大展坐具。望西川大随山遥礼三拜已叹曰。不是大随和尚。伊是个古佛。此乃真善知识。汝速往彼忏悔参取。老僧无如是法与汝说。速去速去。于是僧便回。大随和尚已归寂。复回投子。投子和尚亦乃归寂。蜀主赐师紫衣师号。并遣内侍朱延溥侍奉师。师不受。师复云。山僧偶住。未经多时。隈岩傍水。养道存真。何人虚誉。致令王者如斯异恩。谢使远来劳烦。却送还王。老僧祇可布衣遮体。不须名服向身。王恩虽重。老朽何堪。于是天使遂回奏。凡三次送来不受。师又云。老僧不为名利来此。须要得个人。不可青山白云中趁你是非。将来之世舍一报身后。草也无吃。多少金毛师子问著。便作驴鸣马喊。诸仁者。似老僧行脚时。到于诸方。多是一千。少是七百五百众。或在其中经冬过夏。未省时中空过。向沩山会里做饭七年。于洞山会中做柴头三年。重处即便先去。只是了得自己。干他人什么事。知诸佛菩萨。尽是勤苦不计劫数。舍金轮王宝位。及头目髓脑所爱之物。国城妻子不可算数。所以始得名为佛。似诸阇黎。还曾舍得个什么。作得个什么勤苦。便道我会出世间法。世间法尚不会。些些子境界现前。便自张眉怒目消容不得。说什么解脱法。长连床上坐不摇十指。吃他信施了。合眼合口便道。我修行修道。感果如是。合消得。只是谩自己。如百丈和尚置于堂宇。只要办事底人。诸阇黎。还办得个什么事。其中有不动身手日消得万两黄金。若是消得者。岂可如此见解。不可从母腹中来如是邪。但会得世间法。是则名为出世间法。世间法尚乃不会。岂况佛法。只如一大藏教。尽是金口所宣。如来秘密。汝口里念将来。总成魔语。岂得了。为什么不了。若了时达磨不从西来也。只如达磨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又争得道无。譬如人有一宝地在淤泥中。勤苦累劫寻求不得。或有一人善知宝所。直从泥中指出此宝。以示失宝之人。失宝之人一见便识。是我本物。了无得失。达磨西来亦复如是。不可只是老僧是善知识邪。遍地众生总是善知识。只是见觉未明。不可道伊无也。若言有时。诸人肯礼蠢蠢之徒作佛么。譬如明珠堕在泥中。未遇其人岂有出期。有此众生。比如无情。还同顽物。既在三衣之下。直须亲近知识。早是几生修来。始得如此。不可却入轮回六趣去也。若是得自在底人。论个什么镬汤炉炭刀山剑树四生六道。于中如吃美食。若未得如是。便实受此报。一失人身。载求欲似如今者。万中无一。莫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未闻谓闻。自谩自诳。失却光阴。虚延日月。展转只是无明檐重。乍可为俗。随所任运。遣过时日。却乃无业。如今作沙门每日有业。有什么业。踏底是国王地。著底是檀信衣。食底是檀信食。骨肉是父母之体。若也不了。将何酬答。所以言有业。只如老僧。不可是了底人。舍此一报身。随业而行。谁言定得。唯佛与佛乃能知之。时有僧问。不假言句如何得知。师云。假言句尚乃不知。僧无语礼拜。师忽一日上堂。众集定。师乃作患风势告众曰。还有人医得老僧口么。众僧竞送药。俗士闻之。亦多送药。师并不受。经七日后。师自掴口令正。复云。如许多时鼓这两片皮。至今无人医得老僧口。于是斋前升座辞众。俨然端坐告终。
大随开山神照禅师语录序
开封郭凝述
元德上人。自蜀挈大随老录。欲罄囊资镂板于杭。广其说于天下。余曰。自老卢衣止不传。逮敷百年。枝分派别。披法衣据座唱道者。不啻万数。大抵穿凿破裂。随言取义。析文生解。求其直截根源如古尊宿者。固未易得。今欲辟其邪而示之正。使知所趋向。不亦难哉。然世必有一睹斯录然契而独得者。庶乎佛日重辉。慧命不绝。于是乎书。
时崇宁四年闰二月十五日也。
大随开山神照禅师行状
师讳法真。貌古有威。眉垂覆睫。尝闻老宿辈。皆称为定光佛示迹。于剑南梓州盐亭县王氏家生。族本簪缨。妙龄夙悟。决志寻师。于慧义寺。今护圣寺竹林院是也。师圆具后。遂游南方。初见药山道吾云岩先洞。次至岭外大沩和尚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不求暖。清苦炼行。履操不群。大沩一见乃深器之。一日大沩问曰。阇黎在老僧此中。不曾问一转话。师云。教某甲向什么处下口。沩云。何不道如何是佛。师便作手势掩沩口。沩叹曰。子真得其髓。从此名传岭外。声振寰中。尔后聿旋西蜀。寄锡于天彭珊口山龙怀寺。路傍煎茶普施三年。忽一日往后山。见一古院。号大随山。群峰矗秀。涧水清泠。中有一树。围四丈余。根蟠劫石。势耸云霄。南开一门。里面虚通。不假斤斧。自然一庵。师乃居之。比夫迦叶三峰维摩丈室。不远矣。时人皆目之为木禅庵。师居十有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出俗。道德弥著。声闻遐彰。知者四方不远千里。栉足函丈。朝参暮请。虚往实归。时蜀王崇重师名。凡三诏不从。王慕师孤风。无由一见。遂于光天元年十月十五日。遣内侍赍紫衣师号寺额等赐师。师不受。凡三度送至。师确意却之。王愈钦师德。再遣使出敕云。寡人心愿。此回禅师如准前不受。乃卿之罪也。回必诛卿。天使奉圣旨再往师处。师亦不受。天使勤恳拜礼告云。禅师此回若更不受君命。某必受戮。愿师慈悲。免某祸患。师不获已受之。师既受已。使复告师。求回表谢恩。师云。老僧自住山来无纸墨。汝随我口传语大王。须善保。治家治国。事无偏倾。领取传言。无令忘失。欲求相见是何年月。使依师言。回阙奏王。王深悦。再令天使诣山中长生侍奉师。师亦不受。复云。老僧不为名利。须得个人作什么。天使忙然。师且权留之。师于乾德元年己卯七月十五日斋前。辞众端坐而化。俗寿八十六。僧腊六十六。时王闻之哀慕师。心不胜惨怛。急宣中书令王宗寿。赍香烛备具等。到山致祭。敕葬归塔。神异颇多不可具述。
祭文
维乾德元年。岁次己卯。十月乙未朔。十五日己酉。弟子扶天佐命。忠烈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太子太傅兼中书令食邑五千户嘉王宗寿。谨以香烛茶果之奠。致祭于故神照禅师之灵。惟灵大教著龟。释宗水鉴。传心印以悟道。握智珠以谈空。三乘洞晓其真如。四众颇虔于精妙。自携瓶锡来驻灵山。斥鹫岭之高僧。超人天之胜果。云臻士庶。渴法如仰于醍醐。雨骤缁黄。得旨似沾于甘露。方化缘而大布。何香火而或亏。盖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爰归真寂。永断沉沦。弟子宗寿。幸以孱庸。久钦德宇。克慕出尘之益。将隆离垢之能。岂料法舟俄登彼岸。今则迁神已卜归塔。行期恨无缁地之能。并写终天之诀。敢陈苹藻。式表追攀。灵鉴澄明。伏惟尚飨。
古尊宿语录卷之三十六
投子和尚语录
师示众云。你诸人。来者里觅言觅语。新鲜句簇花。四六徒口里。有可道。我老儿气力稍劣。口觜迟钝。亦无闲言语与你。你若问我。我便随你问答。也无玄妙可及你。亦不教你垛根。终不向上向下。布佛有法有凡有圣。亦不存坐系缚你诸人。变现千般。总是你诸人生解自担带将来自作自受。我者里无物到你也。无表无里。说似你诸人。有疑更问。僧问。表里不收时如何。师云。你拟向者里垛根。
问大藏教中还有奇特事也无。师云。演出大藏教。
问如何是佛向上人。师云。现佛身。
问如何是无情说法。师云哑。
问如何是眼未开时事。师云。目净修广如青莲。
问一切诸佛阿耨菩提皆从此经出。未审此经从何而出。师云。已有名字你当奉持。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云恶人。
问木枯里还有龙吟也无。师云。我道你。髑髅里有师子吼。僧问。如何是密密不传。师云。你与么问。有什么益。
问如何是不点污。师云哑。
师示众云。上祖周行七步。目视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如今诸方道。向上更有事在。若言道有道无。即是走作诸人。未有了期。若道有言有句。即同梦幻。无如许多名目。为你问故。所以有言。你若不问。教老汉向什么处道。若有一法与你。即是诳呼你。所以古人圆满十方。无一法可是可非。有事请道。
问请师说法。师云。教我说个什么。
问一刹那顷珠在什么处。师云哑。
问金锁未开时如何。师云开也。
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云叱叱。学云。饮啖何物。师云吃吃。
问国师三唤侍者。意旨如何。师云。赚杀人。
问一法普润一切群生。如何是一法。师云。雨下也。
问和尚讲什么经。师云。槌钟著。
问如何是佛语。师云。对众生说。
问如何是佛法。师云佛法。
问如何是法中法。师云。法中法。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莫讳。
问还乡曲子。什么人唱得。师抚掌。
问一尘含法界时如何。师云。早是数尘也。
问如何是无相佛。师云。错著名字。
问才问便知时如何。师云迟也。
问如何是沙门立足处。师云。若有立足处。不名沙门。学云。如何是沙门。师云。沙门沙门。
问切急相投。乞师指示。师云。缓缓问来师示众云。你与么问了也大好。莫闲处脱。不得相称。无量劫来闲处著急。向自己处却闲。所以难得相称。盖缘日夕一切处路熟。恰到自己紧…
《009 古尊宿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