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虽谏者不听。卒诏迎之。其臣属来请者万计。虽谕劝恳至。而确然益不回其意。乃留憍陈如等五人。以充侍卫。于此圣人乃习不用处定三年。既而以其法非至舍之。复进郁头蓝处。习非非想定三年(即调伏阿罗逻迦兰二仙人处也)复以其法不至。进象头山杂外道辈。为之苦行。日食麻麦。居六载而外道亦化。圣人乃自思之曰。今此苦行非正解脱。吾当受食而后成佛。即沐浴于泥连河。天为之偃树。圣人援之而出。受牧牛氏女所献乳糜。寻诣毕钵树下。天帝化人。撷瑞草以席其坐。景云祥风杂然交至。天魔骇之。帅其众乃来作难。圣人以指按地。而地大震。魔皆颠仆。于是降之寻以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八日明星出时。示廓然大悟。乃成等正觉。是时大地震摇。天地瑞事毕出而应之。天者魔者人者神者。交集以致敬。及升金刚座。天帝师之。请转*轮。先是憍陈如五人。侍从于山中。至此首与度之。故入鹿野苑谈四谛法。然因是而得道果者亦亿计。既而语诸比丘曰。汝等皆可为世福田。宜其各往化物。如来遂独之摩竭提国。其国先有奇人。号优楼迦叶。弟兄三人。皆得仙术。颇以其道自高。有徒数千。及如来至。乃靡然从化。与其徒皆得证道。初瓶沙王有竹林园。号为美景。王尝心自计曰如来若先诣我。我则舍此。如来即知其意。遂往止其园。王喜闻遽大列导从。不啻千万来趋。如来既见。而众或疑之。如来即命迦叶。为之说法。以解其惑。王众与无量天人遂得法眼。乃施其园为之精舍。请如来馆之。居未几。会有比丘分卫于王舍城。而舍利弗目犍连闻法于其人。因得开悟。遂与之返如来曰。彼二来者当为我上足弟子于是。度之。初大迦叶自去须发入山习禅。一旦空中有神告曰。今佛出世。汝盖师之。以是亦趣竹林精舍既至如来起迎顾谓众曰。吾灭后而法被来出六万岁者。此人之力也。是时如来成道已六载矣。而与其父王未始相见。王甚怀之。侍臣优陀夷。请往道王久别之意。因请归国。陀夷既来。如来慰之。寻亦得道成第四果。即遣还国告父王曰。佛后七日乃来归也。至期王出其国四十里。大罗仪仗以迎如来。庆动天地。王相见大喜。因诏其族五百贵子从之出家。及其还宫也罗睺罗礼之。持圣人之衣而告之曰。此正如来也。用是为母释其群疑。然而福被无极。生灵赖之。家国遂大。向其教化。自是应机说法。天上也人间也。龙宫也他方也。所至皆作大饶益。然其圣神之所为。不可得而备纪。其后以化期将近。乃命摩诃迦叶曰。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今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偈已复谓大迦叶曰。吾将金缕僧迦梨衣。亦付于汝。汝其转授补处慈氏佛(亦云弥勒佛)俟其出世。宜谨守之。大迦叶闻命。礼足称善。敬奉佛敕。一旦果往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告其大众。欲般涅槃。会长者纯陀恳献供养。如来因之复大说法。而后度须跋陀罗已。而历诸三昧起其座。褰僧伽梨示紫金光体。嘱累大众。遂右胁而卧。泊然大寂。其时四部弟子亿万。人天哀号追慕动大千界。天花大雨。而其地皆震。及内之金棺。待大迦叶。而世火不能然。迦叶适至。其足自棺双出。慰其哀慕。既而金棺自举周尸那城。却下以三昧火燔然自焚烬已。而舍利光烛天地。其会天者人者。神者龙者。皆分去塔之。稽夫。如来之生也当此周昭王之九年甲寅之四月八日。其出家也当昭王之二十七年壬申之二月八日。其成道也当昭王三十三年之戊寅。其灭度也当穆王三十六年壬申之二月十五日。化已凡一千一十七年。以汉孝明之永平十年丁卯之岁。而教被华夏。呜呼如来示同世寿。凡七十九岁。以正法持世。方四十九年(旧谱云。世尊十九出家。六年雪山修行。三十成道。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七十九岁灭度。今以岁数推较。若秖六年修行。其成道则二十五岁。若云三十。则须并六年在二仙处学法。方可合其元数)化度有情其不可胜数。所说之法。经者律者论者。浩若百千大海。探者随力而浅深皆得。然其推于悠远。则极乎天地之终始。指其昵近。则尽乎发肤之成坏。幽则穷乎鬼神。妙则通乎变化。大必周于天下。小不遗于昆虫。其天下祸福之端。性命之本。尽于是矣。其为道大至也。其为教广被也。自视鄙凡不足知之不敢赞之。念有生人已来未有尊于圣人者也。有圣人已来未有至于如来者也。昔列御寇谓。孔子尝语商太宰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太宰默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以是验之。而列氏之言。不为诞也。若如来之生与灭。及其出家成道。或当周昭王穆王之年。然周自武王至厉王。皆无年数。及宣王方有之。旧谱乃曰。昭王九年二十七年。三十三年。穆王之三十六年。或者颇不以为然。吾尝辨之。故考太史公三代世表。视其叙曰。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以此验。三代已前非实无年数。盖太史公用孔子为尚书之志故不书其年。乃作世表。疑则传疑。及后世学者之贤。若皇甫谧辈。复推而正之。故为释氏之旧谱者。因之以书。此可详也孰谓不然。
[评曰]付法于大迦叶者。其于何时。必何以而明之耶曰。昔涅槃会之初。如来告诸比丘曰。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此其明矣(见涅槃第二卷)然正宗者。盖圣人之密相传受。不可得必知其处与其时也。以经酌之。则法华先。而涅槃后也。方说法华而大迦叶预焉。及涅槃而不在其会。吾谓。付法之时其在二经之间耳。或谓。如来于灵山会中拈花示之。而迦叶微笑。即是而付法。又曰。如来以法付大迦叶。于多子塔前。而世皆以是为传受之实。然此未始见其所出。吾虽稍取。亦不敢果以为审也。曰他书之端。必列七佛。而此无之。岂七佛之偈非其旧译乎。曰不然。夫正宗者。必以亲相师承。为其效也。故此断自释迦如来已降。吾所以不复列之耳。吾考。其宝林传灯诸家之传记。皆祖述乎前魏支强梁楼与东魏之那连耶舍。此二梵僧之所译也。或其首列乎七佛之偈者。盖亦出于支强耶舍之二译耳。岂谓非其旧本耶。然宝林传其端不列七佛。犹吾书之意也。
传法正宗记卷第一(终)传法正宗记卷第二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传
天竺第二祖阿难尊者传
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传
天竺第四祖优波[毛@匊]多尊者传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传
天竺第六祖弥遮迦尊者传
天竺第七祖婆须蜜尊者传
天竺第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
天竺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传
天竺第十祖胁尊者传
天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传
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传
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其父号饮泽。母号香志。始生姿质美茂。其体金色。而照曜甚远。相者曰。是子夙德清胜。法当出家。父母忧之。乃相与谋曰。必美妇可縻其心。稍长苦为择娶。而尊者辞。不得已乃绐之曰。非得女金色如我。不可为偶。父母乃以婆罗门计铸金人。辇行其国。因观者求之。果得金色女如迦叶者。遂以室之。先是毗婆尸佛灭后。众以其舍利建塔。塔之像其面。金色缺坏。是时迦叶方为锻金师。会有贫女。持一金钱。求治为簿。欲往补之。迦叶闻且乐为补已因相与愿。世世为无姻夫妻。以是报九十一劫体皆金色。后生梵天。天之寿尽乃出此婆罗门富家。及是夫妇而其体复然。故初名迦叶波。此曰饮光。盖取其金色之义也(记内翻梵语义类通华言者如此。迦叶波之类多有。或国本前录已传。不敢辄以梵学较之也)然皆清净。虽偶未尝有男女意。终亦恳求出家。其父母从之。即为沙门。入山以杜多行自修。会空中有告者。曰佛已出。世请往师。之尊者即趋于竹林精舍。致礼勤敬。如来乃分座命之坐。而大众皆惊。谓其何以与此。如来知之。乃说其夙缘以断群疑。寻为之说法。而尊者即座成道。然其积修胜德。而智慧高远。故如来尝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禅三昧无量功德以自庄严。而迦叶比丘亦复如是。一朝乃以正法付之。嘱其相传。无令断绝。复授金缕袈裟。命之转付弥勒。及如来般大涅槃。而尊者方在耆阇崛山。是时地震光明照曜。即以天眼知之乃谓众曰。佛涅槃矣嗟乎。正法眼灭世间空虚。与其徒即趋于拘尸那城。既至乎双树之间。而如来既化已内于金棺。尊者大恸。遂感如来足出于棺以慰其哀慕。寻致栴檀白毡。以资其阇维。既而尊者谓。金刚舍利宜与人天为其福田。吾等比丘当务结集以惠来世为其大明。即以神通自升须弥之顶。而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遂击金钟。其偈因钟声而普闻。故五百应真(或云一千)皆会于毕钵罗岩。唯阿难以漏未尽。不得即预。宿户外终夕思之。及晓乃得正证。遂以之叩户相告。尊者曰。若然汝可以神通自户钥中入。阿难如其言而至。是时佥议。三藏者宜何为先。尊者曰。乃宜先修多罗。因谓诸圣曰。此阿难比丘。总持第一。而常侍如来。其所闻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宜命以集修多罗藏。次命优波离以集毗尼藏。复命阿难集阿毗昙达磨藏(他部或云命迦旃延)已而尊者即入愿智三昧。观其所集。果无谬者。然尊者处世方四十五年。终以结集既毕。而说法度人亦无量矣。念自衰老。宜入定于鸡足山以待弥勒。故命阿难曰。昔如来将般涅槃。预以正法眼付嘱于我。我将隐矣。此复付汝。汝善传持。无使断绝。乃说偈曰。
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非法
阿难于是作礼奉命。复念。如来舍利皆在诸天。欲往辞之。遽陵虚遍至塔庙。礼已而还。复以夙约必别于阿阇世王。及至其门会王方寝。因谓阍者曰摩诃迦叶将入定于鸡足山。故来相别。王起奏之。遂…
《008 传法正宗记(宋 契嵩 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